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工作概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工作概述阳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阳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2014年年8 8月月 背景背景 我省目前工作进展我省目前工作进展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实施细则(试行报告实施细则(试行)内容内容提要提要各级工作要点各级工作要点一、背景一、背景l人口死亡信息登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必要性必要性l国家死因监测基础与变化国家死因监测基础与变化 (一)(一)人口死亡信息登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必要性必要性l人口死亡信息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及死因、加强人口管理、人口死亡信息是研究人口死亡水平及死因、加强人口管理、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基础性资料,是制定发展规划、完善评价居民健康水平的基础性资料,是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卫生政策、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l评估评估“十二五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医改规划目标实现程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医改规划目标实现程度的核心指标之一(预期寿命、前度的核心指标之一(预期寿命、前5 5位疾病别死亡率)位疾病别死亡率)l为加强实有人口管理为加强实有人口管理,由公安部、卫生计生委等,由公安部、卫生计生委等5 5部委正部委正在建设在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卫生系统,卫生系统提供提供出生、出生、死死亡亡、全员人口等、全员人口等信息信息 (二)国家死因监测基础与变化(二)国家死因监测基础与变化l工作基础:工作基础:800800多个县区开展死因统计,每年约收集多个县区开展死因统计,每年约收集400400万张卡片万张卡片l资源整合:整合国家死因统计系统资源整合:整合国家死因统计系统(VR)(VR)与疾病监测系统与疾病监测系统(DSP)(DSP), 建立建立605605个死因监测点(省级代表性)个死因监测点(省级代表性)l落实经费:落实经费:20132013年起每年安排年起每年安排35003500万元补助万元补助605605个死因监测点个死因监测点 中国中国cdc400cdc400万元,统计信息中心万元,统计信息中心160160万元万元l政策支持:政策支持:20132013年底三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年底三部委联合印发文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拟印国家卫生计生委拟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规范l部门协作:部门协作:5 5部委共建部委共建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立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信息共享机制l为配合登记管理工作的修订,中国疾控中心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为配合登记管理工作的修订,中国疾控中心对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了改造升级,报告卡将使用新的死亡证明书格式进行了改造升级,报告卡将使用新的死亡证明书格式l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编写供死因监测不同角色工作人员用资料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编写供死因监测不同角色工作人员用资料 人口死亡信息报告实施细则人口死亡信息报告实施细则-供死因信息报告管理人员阅读供死因信息报告管理人员阅读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供死因编码人员阅读供死因编码人员阅读 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手册填写手册-供临床医生阅读供临床医生阅读l国家级会议与培训国家级会议与培训 上海市:省级和上海市:省级和2020个监测点个监测点 成都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疾控中心成都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省级疾控中心 广西南宁:省级和抽到广西南宁:省级和抽到1010个新增监测点个新增监测点 (除大同县、寿阳县、昔阳县和万荣县)(除大同县、寿阳县、昔阳县和万荣县) 605个监测点分布图个监测点分布图VRVR系系统DSPDSP系系统二、我省工作进展二、我省工作进展(一)山西省全人群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培训班(一)山西省全人群死因监测及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培训班l距距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2012-2015年)年)提出的指标要求提出的指标要求【死因监测覆盖死因监测覆盖90%90%县(区)、危险因素监测覆盖县(区)、危险因素监测覆盖30%30%县(区)、开展心县(区)、开展心脑血管发病和肿瘤发病报告脑血管发病和肿瘤发病报告】还有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大的差距。l 1111个市、个市、1111个死因监测点和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个死因监测点和创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二)(二)20132013年年5 5月全国死因监测点扩点调整方案月全国死因监测点扩点调整方案l按照国家监测点选点原则确定我省按照国家监测点选点原则确定我省2020个县个县( (区、市)为国区、市)为国家监测点家监测点l原国家原国家6 6个监测点个监测点l原省级原省级5 5个监测点个监测点l各市推荐各市推荐1 1个监测点个监测点山西省中央补助经费支持死因监测点山西省中央补助经费支持死因监测点市市县(市、区)县(市、区)太原市太原市杏花岭区杏花岭区、清徐县清徐县大同市大同市大同县、大同县、灵丘县灵丘县阳泉市阳泉市平定县平定县长治市长治市壶关县壶关县、黎城县黎城县晋城市晋城市晋城市城区晋城市城区朔州市朔州市朔城区朔城区晋中市晋中市榆次区榆次区、昔阳县、昔阳县、寿阳县寿阳县运城市运城市绛县绛县、万荣县万荣县忻州市忻州市代县、代县、原平市原平市临汾市临汾市翼城县、翼城县、侯马市侯马市吕梁市吕梁市临县临县、汾阳县汾阳县(三)开展新死因监测系统质量控制(三)开展新死因监测系统质量控制l国家成都会议通报国家成都会议通报常住人口死亡率与户籍人口死亡率的比较常住人口死亡率与户籍人口死亡率的比较codecodedspname dspname 常住地常住地死亡数死亡数常住人口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死常住人口死亡率(十万亡率(十万分之)分之)户籍人口死户籍人口死亡率(十万亡率(十万分之)分之)14012140121 1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17511751344686344686508508533.54533.5414060140602 2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15511551512050512050302.9302.9345.35345.35l婴儿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三的监测点婴儿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三的监测点codecodedspnamedspname0 0岁组死岁组死亡数(常亡数(常住地)住地)0 0岁组人口数岁组人口数(常住地)(常住地)死亡率死亡率(千分之)(千分之)140227140227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县1 1195319530.510.51140426140426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0 0172817280 0140427140427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6 6355835581.691.69140602140602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5 5514151410.970.97140724140724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2 2244224420.820.82140923140923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山西省忻州市代县3 3265426541.131.13140981140981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1010517551751.931.93l编码不准确率大于百分之十的监测点编码不准确率大于百分之十的监测点dspnamedspname死因死因不明不明比例比例(% %)心血管疾心血管疾病缺乏诊病缺乏诊断意义断意义(% %)肿瘤肿瘤未指未指明位明位置置(% %)呼衰、呼衰、肝衰肝衰(% %)伤害无外部伤害无外部原因或意图原因或意图不明(不明(% %)合计合计(% %)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7.73 7.73 2.02 2.02 0.19 0.19 0.29 0.29 0.29 0.29 10.52 10.52 截止截止20142014年年6 6月报告情况月报告情况县区县区人口数人口数(系统人口)(系统人口)6 6估算估算死亡数死亡数20142014年年1-61-6月月录入录入20142014年年1-61-6月月户籍死亡报告户籍死亡报告完成全年任务完成全年任务% %杏花岭区杏花岭区652290652290391439141250125094794724.2024.20清徐县清徐县3496133496132098209863763764664630.7930.79大同县大同县1846281846281108110837437441341337.2737.27灵丘灵丘2331542331541399139935735737537526.8026.80平定县平定县3372453372452023202351251257557528.4228.42朔城区朔城区509022509022305430541671671371374.494.49黎城县黎城县15804015804094894838738739739741.8841.88壶关县壶关县2923142923141754175475075081681646.5246.52晋城城区晋城城区4713144713142828282864364365265223.0623.06代县代县2165322165321299129937137142542532.7232.72原平市原平市4948094948092969296931131131131110.4710.47榆次区榆次区63669963669938203820115311531153115330.1830.18昔阳县昔阳县2288992288991373137368868867767749.3149.31寿阳县寿阳县2118322118321271127166166167867853.3453.34翼城县翼城县3165273165271899189972772777877840.9740.97侯马市侯马市2443322443321466146641741741241228.1028.10万荣县万荣县44192844192826522652122412241280128048.2748.27绛县绛县2833572833571700170066166171771742.1842.18临县临县58508258508235103510103210321103110331.4231.42汾阳市汾阳市4171004171002503250369169169069027.5727.57合计合计7264717726471743588435881301313013131821318230.2430.24l截止截止6 6月底月底2020个监测点报告死亡数达到个监测点报告死亡数达到6 6估算数估算数l50%50%以上的县为寿阳县以上的县为寿阳县l 40-49%40-49%县(区)有绛县、万荣县、翼城县、昔阳县、县(区)有绛县、万荣县、翼城县、昔阳县、 壶关县、黎城县壶关县、黎城县 l30-39%30-39%县有清徐县、大同县、代县、榆次区、临县、县有清徐县、大同县、代县、榆次区、临县、 灵丘县灵丘县l 20-29%20-29%有杏花岭区、平定县、晋城城区、侯马市、汾阳有杏花岭区、平定县、晋城城区、侯马市、汾阳市市l 10-19%10-19%有原平市有原平市l10%10%以下有朔城区以下有朔城区省级督导通知省级督导通知发现问题发现问题l医疗机构没有接诊,有出具家庭死亡医学证明书情况医疗机构没有接诊,有出具家庭死亡医学证明书情况 院内两个科室管理,科室之间没有登记院内两个科室管理,科室之间没有登记l居委会出具死亡证明书直接火化,漏报告居委会出具死亡证明书直接火化,漏报告 乡镇卫生院存在纸质与录入不一致、乡镇卫生院存在纸质与录入不一致、 编码错误率高编码错误率高疾控中心审核能力差疾控中心审核能力差没有返卡订正没有返卡订正l部分疾控中心没有设立专人负责部分疾控中心没有设立专人负责省疾控中心新死亡医学证明书印制省疾控中心新死亡医学证明书印制(五)我省三部委文件下发(五)我省三部委文件下发(六)省疾控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整合(六)省疾控中心死因监测工作整合l监测点全死因监测监测点全死因监测-慢病科慢病科l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登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登记-信息科信息科三、全国三、全国人口死亡信息登记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实施细则报告实施细则l信息登记与报告信息登记与报告l质量控制质量控制l信息利用与管理信息利用与管理l组织机构及其职责组织机构及其职责l保障措施保障措施(一)(一)信息登记与报告信息登记与报告l死亡证签发死亡证签发与填写与填写l死亡信息报告死亡信息报告1 1、死亡证签发死亡证签发1 1)签发对象签发对象 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含死亡新生儿)(含死亡新生儿)2 2)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责任单位及责任人l死亡证签发与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为负责接诊或死死亡证签发与信息报告的责任单位为负责接诊或死亡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亡调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l死亡证填写责任人为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负责死死亡证填写责任人为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负责死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负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医疗卫生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死亡证管理和信息报告等工作责死亡证管理和信息报告等工作l自自20142014年年1 1月月1 1日起,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全国统日起,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全国统一制定的新版死亡证一制定的新版死亡证3 3)签发单位签发单位(死亡个案填报)(死亡个案填报)n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死亡)的死亡证,由负责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签;死亡)的死亡证,由负责救治的医疗卫生机构签;n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等正常死亡者的死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等正常死亡者的死亡证,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亡证,由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乡镇(街道)卫生院签发生院签发 未经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签发死亡证;公安司法机构判断为业(助理)医师签发死亡证;公安司法机构判断为非正常死亡者,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非正常死亡者,由公安司法部门按照现行规定及程序办理理4 4)死亡证死亡证补发补发l死者家属遗失死亡证,可由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死者家属遗失死亡证,可由死亡证签字家属或委托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托人持有效身份证件向签发单位申请补发一次l补发办法如下:补发办法如下:n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已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仅补发第三联;n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未办理户籍注销及殡葬手续的,补发第二至第四联n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补发死亡证时,需在第一联及补发联“医疗卫生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机构盖章”栏注明栏注明“补发补发”及补发时间及补发时间l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填表说明准确、完整、及时地填写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填表说明准确、完整、及时地填写死亡证四联(后三联一致)及死亡调查记录。具死亡证四联(后三联一致)及死亡调查记录。具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出具打印的死亡证或直接备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出具打印的死亡证或直接使用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打印死亡证使用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打印死亡证l死亡证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死亡证填写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项目齐全、内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医生签名、逐联盖章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医生签名、逐联盖章l填写内容填写内容 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n一般项目、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其他项目一般项目、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其他项目5 5)死亡证填写死亡证填写6 6)死亡证管理)死亡证管理l死亡证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由卫生计死亡证进行户籍注销、殡葬等人口管理的凭证,由卫生计生、公安、民政部门共同管理生、公安、民政部门共同管理l第一联是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永久保存第一联是原始凭证,由出具单位永久保存l第二联是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永久保存第二联是死者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永久保存l第三联是死者家属保存第三联是死者家属保存l第四联是民政部门收集保存第四联是民政部门收集保存附件附件1 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_省(自治区、直辖市)_市(地区、州、盟)_县(区、旗) 行政区划代码 编号:第一联填写单位存根死者姓名性别 1男,0未知的性别 2女,9未说明的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有效身份证件类别 1身份证,2户口簿,3护照 4军官证,5驾驶证 6港澳通行证,7台湾通行证 9其他法定有效证件证件号码年龄婚姻状况 1未婚,2已婚,3丧偶 4离婚, 9未说明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文化程度 1研究生,2大学,3大专 4中专,5技校, 6高中 7初中及以下个人身份 11公务员, 13专业技术人员, 17职员 21企业管理者, 24工人, 27农民, 31学生 37现役军人, 51自由职业者, 54个体经营者 70无业人员, 80离退休人员, 90其他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时 分死亡地点 1医疗卫生机构,2来院途中,3家中 4养老服务机构,9其他场所,0不详死亡时是否处于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内 1是,2否生前工作单位户籍地址常住地址可联系的家属姓名联系电话家属住址或工作单位 致死的主要疾病诊断疾病名称(勿填症状体征)发病至死亡大概间隔时间 I. (a)直接死亡原因 (b)引起(a)的疾病或情况 (c)引起(b)的疾病或情况 (d)引起(c)的疾病或情况 II.其他疾病诊断(促进死亡,但与 导致死亡无关的其他重要情况)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单位 1三级医院, 2二级医院, 3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4村卫生室, 9其他医疗卫生机构, 0未就诊 生前主要疾病最高诊断依据 1尸检,2病理,3手术,4临床+理化 5临床, 6死后推断, 9不详医师签名 医疗卫生 机构盖章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以下由编码人员填写) 根本死亡原因: ICD编码: 死亡调查记录死亡调查记录死者生前病史及症状体症: 以上情况属实,被调查者签字:被调查者姓 名与死者关 系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或工作单位死因推断调查者签名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注:此表填写范围为在家、养老服务机构、其他场所正常死亡者;被调查者应为死者近亲或知情人;调查时应出具以下资料: 被调查者有效身份证件,居住地居委会或村委会证明,死者身份证和/或户口簿、生前病史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行政区划代码 编号:第二联公安部门保存死者姓名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年龄身份证件类别证件号码常住地址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家属姓名联系电话家属住址或单位医师签名民警签名 医疗卫生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派出所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注:死者家属持此联到公安机关办理户籍注销手续;无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无效。-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行政区划代码 编号:第三联死者家属保存死者姓名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年龄身份证件类别证件号码常住地址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家属姓名联系电话家属住址或单位医师签名民警签名 医疗卫生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派出所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注:死者家属持此联到公安机关签章;无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无效;死于救治机构以外的死亡原因系死后推断。居民死亡殡葬证居民死亡殡葬证 行政区划代码 编号:第四联殡葬管理部门保存死者姓名性别民族国家或地区年龄身份证件类别证件号码常住地址出生日期 年 月 日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地点死亡原因家属姓名联系电话家属住址或单位医师签名民警签名 医疗卫生机构盖章 年 月 日 派出所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注:死者家属持此证到殡仪馆办理尸体火化手续;死于救治机构,医师签字及医疗卫生机构盖章有效;死于非救治机构,医师及民警签字、医疗卫生机构及派出所盖章有效。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死亡医学证明书各联流向向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第一联出证单位保存,用于网络报告用于网络报告出证单位随病案保存或出证单位随病案保存或按档案管理永久保存按档案管理永久保存第二联为户籍管理部门第二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注销户口凭据户籍管理部门保存户籍管理部门保存第三联家属保存第三联家属保存死者家属保存死者家属保存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殡葬管理部门保存殡葬管理部门保存2 2、死亡信息报告死亡信息报告1 1)死因信息报告方式)死因信息报告方式l死亡医学证明书死亡医学证明书通过中国疾控中心通过中国疾控中心人口死亡信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息登记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进行网络直报l各级各级信息采集信息采集报告平台,与国家平台进行数据推送和报告平台,与国家平台进行数据推送和交换交换2 2)报告程序、时限)报告程序、时限l县级以上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人在签发死亡证医疗卫生机构责任人在签发死亡证1515日内通过国家人口日内通过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或省市级信息采集平台网络报告死亡证第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或省市级信息采集平台网络报告死亡证第一联(含死亡调查记录),录入根本死因和一联(含死亡调查记录),录入根本死因和ICDICD编码。编码。如实填写如实填写死因链和调查记录死因链和调查记录l县级以下医疗机构:防保医生定期收集死亡证,在签发死亡证县级以下医疗机构:防保医生定期收集死亡证,在签发死亡证1515日内日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报告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报告 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签发死亡证暂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签发死亡证1010日日内将纸质死亡证第一联复印件报送至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将纸质死亡证第一联复印件报送至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报由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报 如果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合格的编码人员,由所如果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合格的编码人员,由所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补录根本死因和属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补录根本死因和ICDICD编码编码l其他系统医疗机构按照本规范进行死因登记报告其他系统医疗机构按照本规范进行死因登记报告3 3)死亡信息管理)死亡信息管理l死亡信息的审核:死亡信息的审核: 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医疗机构的死亡报告管理人员对填报的死亡医学死亡医学证明书证明书自查,不符合要求应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自查,不符合要求应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实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负责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具备条件县级以下的的死亡病例的根本死因确定和编码,具备条件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也可承担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医疗机构也可承担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工作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任人在死亡信息上报后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责任人在死亡信息上报后7 7日日内完成数据内完成数据初次初次审核审核确认确认,审核不通过要注明审核意见,审核不通过要注明审核意见,并将错误信息反馈报告单位核实,确保根本死因判断及并将错误信息反馈报告单位核实,确保根本死因判断及ICDICD编码质量编码质量l数据订正数据订正: 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填报单位如发现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填报单位如发现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及编码错误,应当通知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及编码错误,应当通知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l数据补报数据补报 正常死亡:正常死亡:n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人应当定期与街道派出所、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责任人应当定期与街道派出所、养老服务机构、民政助理、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等比对校核养老服务机构、民政助理、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等比对校核死亡名单(含新生儿死亡),及时发现漏报开展入户调查并补报死亡名单(含新生儿死亡),及时发现漏报开展入户调查并补报信息。信息。 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儿童死亡、孕产妇死亡: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相互比对校核并补充漏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妇幼保健机构相互比对校核并补充漏报的孕产妇和的孕产妇和5 5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岁以下儿童死亡信息。 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n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按月收集的公安部门提供的非正常死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按月收集的公安部门提供的非正常死亡信息(法医鉴定书)移交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信息(法医鉴定书)移交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入户调查后构,由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入户调查后补填并报告死亡证第一联信息补填并报告死亡证第一联信息l死亡信息的查重:死亡信息的查重: 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月对本辖区报告的人口死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月对本辖区报告的人口死亡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确认后删除亡信息进行查重,对重复报告信息确认后删除工作流程图工作流程图(二)质量控制(二)质量控制1 1、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建立覆盖全人群的本辖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建立覆盖全人群的本辖区人口死亡信息库(包括正常死亡及非正常死亡信息)、人口死亡信息库(包括正常死亡及非正常死亡信息)、死因监测数据库死因监测数据库2 2、605605个国家死因监测点个国家死因监测点n要定期组织开展漏报调查,确保数据完整性要定期组织开展漏报调查,确保数据完整性3 3、考核评估考核评估n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考核、质量评估、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考核、质量评估、结果通报制度,确保人口死亡数据质量结果通报制度,确保人口死亡数据质量n考核评估指标主要为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审核率、考核评估指标主要为总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审核率、根本死因编码准确率等根本死因编码准确率等l考核方式考核方式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一般采取网络报告资料考评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 分为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分为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内部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本辖区医疗机构和医疗机构内部的考核评估等考核评估等l考核频次考核频次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至少每年至少每年考评一次考评一次,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全部报告单位的考评位的考评每年每年1-21-2次次, 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医疗机构内部至少每季度考评一次。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所有考评均需有书面记录l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正主要包括组织管理、网络建设、培训情况、报告质量(正确性、完整性)、资料分析与利用等内容确性、完整性)、资料分析与利用等内容正确性:指的是收集、登记获得的监测数据与客观实际的符正确性:指的是收集、登记获得的监测数据与客观实际的符合程度。涉及所有的监测资料,如人口资料(年龄构成、合程度。涉及所有的监测资料,如人口资料(年龄构成、性别构成)、死亡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死因等)。性别构成)、死亡资料(性别、年龄、职业、死因等)。 完整性:疾病监测的资料不仅应该正确,而且要力求完整。完整性:疾病监测的资料不仅应该正确,而且要力求完整。全人群的死亡病例监测要减少漏报,全人群的死亡病例监测要减少漏报,粗死亡率不能过低粗死亡率不能过低()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贯穿整个监测工作人员培训人员培训督导评估督导评估监测系统建立监测数据收集监测数据录入方法标准的统一方法标准的统一工作机制的建立工作制度保障工作制度保障多部门协调机制查重、查错查重、查错质量分析指标质量分析指标监测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分析方法标准数据清洗(三)(三)信息利用与管理信息利用与管理1、信息共享信息共享n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各级卫生计生部门要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区域的人口死亡信息共享机制人口死亡信息共享机制2 2、统计分析统计分析n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人口死亡信息的统计分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人口死亡信息的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与利用析、数据挖掘与利用3 3、信息发布信息发布n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死亡信息发布制度,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死亡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公布人口死亡信息。人口死亡信息属于重要卫生及时公布人口死亡信息。人口死亡信息属于重要卫生数据,数据,省级人口死亡信息发布前要报国家卫生计生委省级人口死亡信息发布前要报国家卫生计生委备案备案4 4、信息保存信息保存5 5、数据使用管理数据使用管理n实行人口死亡信息使用申请审批制度实行人口死亡信息使用申请审批制度6 6、信息标准信息标准n人口死亡信息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和卫生信息标准的最人口死亡信息采用相关国家标准和卫生信息标准的最新版本,各地不得自行制订分类标准新版本,各地不得自行制订分类标准7 7、信息安全信息安全 (四)各级机构职责(四)各级机构职责n国家国家:4 4个单位个单位相互配合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优势互补u规划信息司:印发规划信息司:印发文件、文件、部门内外部门内外协调、信息发布协调、信息发布u疾控局:死因监测协调及经费管理疾控局:死因监测协调及经费管理u统计信息中心:协助文件起草、国家级库建设、部门统计信息中心:协助文件起草、国家级库建设、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校核、信息发布前审核等间信息共享与校核、信息发布前审核等u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疾控中心:系统建设、数据收集系统建设、数据收集与与质控、质控、统计统计分分析、培训督导等析、培训督导等技术性技术性工作工作n地方:地方:u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签发死亡证负责签发死亡证、信息报送信息报送、证书证书管理管理u各级疾控中心各级疾控中心:负责编码、数据审核、漏报调查、负责编码、数据审核、漏报调查、数据分析、培训督导等业务数据分析、培训督导等业务,省级,省级CDCCDC还负责省级平还负责省级平台建设台建设u省级统计信息机构省级统计信息机构:协助卫生计生委开展相关工作:协助卫生计生委开展相关工作u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提供死者名单、协助入:提供死者名单、协助入户调查户调查l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n组织协调组织协调n建立健全制度建立健全制度n协调系统建设协调系统建设n统筹管理纸质死亡证印制统筹管理纸质死亡证印制n发布本辖区人口死亡信息发布本辖区人口死亡信息n省级卫生计生统计信息机构省级卫生计生统计信息机构u协助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关工作协助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相关工作u参与本地区人口死亡信息库建设参与本地区人口死亡信息库建设u负责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校核、数据发布前审核等。负责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校核、数据发布前审核等。l市级及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市级及县区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n负责本辖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工作,组织本辖区监督负责本辖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工作,组织本辖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检查和考核评估l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n专人负责(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专人负责(业务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 n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数据收集、分析、报告和反馈 n有条件的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部署或自建本有条件的省级、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部署或自建本地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平台及运行维护地区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平台及运行维护n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备份数据的安全管理和备份n考核和评估考核和评估l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履行以上职责的同时n审核审核n负责尚不具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根本死负责尚不具条件的县级以下医疗机构报告死亡病例根本死因确定和死因编码因确定和死因编码n代报代报 l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死亡证的填写、签发、报告、核对、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死亡证的填写、签发、报告、核对、保存等工作,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口死亡保存等工作,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的质量控制。信息登记的质量控制。 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需还需负责辖区内负责辖区内非院内死亡的入户调查。非院内死亡的入户调查。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负责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辖区内死亡计划生育专干和乡村医生负责向乡镇卫生院报送辖区内死亡者(含新生儿死亡)名单,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入户调查者(含新生儿死亡)名单,协助乡镇卫生院开展入户调查(五)(五)保障措施保障措施l政策支持政策支持l经费支持经费支持l人员保障人员保障l制度保障制度保障工作网络的建立工作网络的建立省、市CDC县(区)CDC县(区)及以上医疗机构乡镇(街道)医院村(社区)诊所培训、督导、分析反馈等代报、审核、补报、培训、督导、分析反馈等医疗机构内死亡在家中或其他场所死亡非正常死亡本医疗机构内死亡定期上报在家或其他场所死亡信息负责上报负责上报县(区)公安、民政、计生妇幼核对补漏乡镇(街道)派出所、计生妇幼核对补漏四、各级工作要点与措施四、各级工作要点与措施l各级卫生行政各级卫生行政n政策、机构、经费政策、机构、经费n组织工作考核和通报组织工作考核和通报l各级疾控机构各级疾控机构n机构、人员建设机构、人员建设n制度(制度(例会、常规审核例会、常规审核、定期补漏、死因核查、定期补漏、死因核查、档案管理、督导考核等)档案管理、督导考核等)n定期培训、质量控制与考核评估定期培训、质量控制与考核评估n定期分析利用定期分析利用l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n组织机构,多部门协作组织机构,多部门协作n人员、职责、培训人员、职责、培训n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例会、死亡信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例会、死亡信息补漏、死因核查、交接记录、考核评估等)息补漏、死因核查、交接记录、考核评估等)l村级村级n人员、职责、培训人员、职责、培训n制度(定期参加例会、死因核查等)制度(定期参加例会、死因核查等)n建立死亡登记册,交接记录建立死亡登记册,交接记录l监测点每年开展漏报至少监测点每年开展漏报至少1 1次次l每年开展评估每年开展评估l建立通报制度(数量与质量指标)建立通报制度(数量与质量指标)l逐级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的能力逐级培训,提高项目人员的能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