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七下3、4章培训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余克四Yks_wh126.com3.阴晴冷暖阴晴冷暖 3.1天气变化 3.2天气预测 3.3天气控制 3.4气候 3.5我国的气候 3.1天气变化天气变化【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2.学会用仪器测量气温、降水量、风力、湿度和气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天气的特点;天气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气象观测2.教学难点:气象观测概 念 区 别 天气 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短时间的、经常变化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较长时间的、比较稳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天气的概念和特点;了解使用仪器测量气温、降水量、风力、温度和气压的过程,了解准确描述和记录天气变化的有关数据的意义;会判断风向、风力、风速;了解风杆的含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竺可桢对科学执着、严谨的态度。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辨正的看问题。3.2天气预测天气预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会从各种媒体中收集天气资料,初步看懂简单的天气云图。2.看懂各种媒体发布的空气质量报告。【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天气预测”有“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报告”,本节重点就是让学生能听(看)懂一般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报告。 “天气预报”是以我国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为背景加以说明的。涉及的知识点有卫星云图的判读、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常用符号、天气预报的作用等。 “空气质量报告”是以“汽车尾气和牵牛花”为实验探究,认识空气质量对人类和动植物影响重大,从而说明空气质量报告的重要性。一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为例,介绍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空气质量级别等。 本节涉及知识信息很多,有知识信息是变化的,如天气预报过程、常用符号等,不宜拓展。但对于目前提到较多的扬沙、沙尘暴、台风等灾难性天气要引起重视。晨练指数晨练指数 紫外线紫外线 晾晒指数晾晒指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2.会从多种媒体中收集天气资料,进行简单的整理、分析。3.能读懂简单的空气质量报告,说明主要空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影响。4.懂得天气现象和空气质量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培养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3.3天气控制天气控制【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人工降雨的主要方式。【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大气降水的原理及人工降雨的实现方式是本节的重点内容。2.教学难点:大气降水原理。在讲解大气降水的时候要特别强调降水是一个从量质变的过程,要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这一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并能够用自己的话合理表述此过程。人工降雨的原理就是人类为制造降水形成的条件使大气降水,讲解时要强调人工降雨的方法并能够分析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解释降水的形成过程及原因。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3.学生可以说明人工降雨的方法及运用的原理。4.通过对人工降雨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掌握了自然规律可以更好地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3.4气气 候候【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知道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2.列举主要的气象灾害和防灾抗灾的措施。【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气候的概念;气候对人来活动的影响。2.教学难点:气候差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培养进行简单模拟实验的设计和修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2.科学知识与技能:(1)联系是生活经验,了解气候的概念;(2)了解季风的形成原因;(3)运用所学气候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有关现象;(4)讨论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见解的意识;(2)培养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气候的水热组合-不同的气候类型 时间分布 空间分布 高气温 夏季、冬季、全年 低 在空间上组合 多降水 夏季、冬季、全年 少 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一、纬度位置: 影响气候类型的气温,决定气候类型所属的纬度带,如热带、温带等。二、太阳辐射: 1、太阳高度角:决定气温高低的主要因素,与纬度位置呈对应关系。 2、大气状况:指大气中水汽含量、固体杂质含量和空气的厚薄程度,影响太阳辐射量,进而影响气温。如水汽含量较高的阴雨天气及多雨多雾地带,固体杂质含量较多的高原地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小,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三、大气环流: 1、风带:影响气温和降水。从高纬吹向低纬的风,使当地气温降低,而气流本身则由于吸热而气温升高,水汽的饱和度增加,进一步吸收当地的水汽,使当地变得干燥。从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正好相反。 2、气压带:主要影响降水。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降水较多;盛行下沉气流的地区,降水较少。 3、季风环流:4、短期天气现象:如梅雨、台风、准静止锋等,也能使当地形成特有的气候。 四、地表状况: 1、地势:影响气温。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2、地形:a、山地的坡向影响降水,在迎风坡降水量大,背风坡降水量小。 b、地形之间相互影响气温和降水。如西高止山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水汽,使德干高原形成少雨区。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水汽,南美大陆中部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3、地面状况:地面状况不同,影响水份的蒸发,气温和升降。 五、洋流: 1、暖流:增温增湿。 2、寒流:降温减湿。3.5我国的气候我国的气候【课标要求课标要求】1.联系生活经验,了解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与气候带来的气象灾害2.知道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和西部干旱气候的主要特点及成因。【教材分析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防灾、抗灾的措施;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自然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气候、降水的分布特点。2.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及成因;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成因。(1)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的地理位置的影响,我国东部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同时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西部干旱气候的成因。但是学生由于地理位置的知识的欠缺学习起来有一些困难。因此既是重点又是难点。(2)对我国主要天气、气候灾害了解,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我国气候资源的情况,懂得如何趋利避害,减少自然灾害所能造成的损失,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分的观点分析私立事物和问题。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3)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是本节的又一重点和难点。在这部分内容中涉及到年平均降水量图、年平均气温图、中国气温图的阅读和使用,对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的要求比较高。但由于受学生理解能力和地理空间想象力的影响。学生很难将这些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因而形成教学难点。同时这部分内容对理解东西部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差异以及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差异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技能: (1)了解我国成为最典型的季风气候的原因,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给我国带来有利和不利的影响。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和划分标准。(3)知道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初步学会分析气温的降水分布特点的形成原因。(4)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知道武汉的气候特点及成因。(5)能举例说明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对自然环境格及人类产生的影响。(6)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亮线分布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的能力。(1)明确气候是一种资源,我国也是灾难性天气频发的国家,增强防灾、抗灾意识。(2)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人口协调发展的观念。.海陆位置影响季风气候的形成(板图讲述)(边讲述边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转换) 夏季风与雨带来的推移”(利用板图讲述)(1)了解锋面雨的成因及雨带推移规律。(2)讨论我国水旱灾害的成因。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