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古代诗歌鉴赏古代诗歌鉴赏 第第10章章 概概 述述概概 述述预习与体验04知识与技巧06随堂训练07预习与体验预习与体验(2007北京)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 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车前(草名),可食。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有:得到。掇():摘取、拾取。捋():成把地握取。袺();手持衣角盛物。襭():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1)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预习与体验预习与体验(2)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3)前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解析】 诗经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的“六义”。朱熹在诗集传中认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简言之,“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即比喻和比拟。“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对象。本诗铺陈叙述了妇女们采“芣苢”的欢快的劳动过程,即属于“赋”的手法。 【答案】(1)赋。 (2)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3)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劳动景象。 考点诠释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知识与技巧知识与技巧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答案】 (1)“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随堂训练随堂训练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次北固山下王 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1)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 “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情与景的关系。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答案】 (1)“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或:“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让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2)第三联是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经显现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在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旁边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随堂训练随堂训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