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初一生物下学期期中复习教学教案七年级初一生物下学期期中复习教学教案期中复习教学教案第一章原生动物教学目的1.了解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的特点。2.了解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3.了解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4.继续培养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能力。教学重点1.动物的特征。草履虫的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 1 / 1515教学难点1.使用显微镜观察活的草履虫。2.草履虫的呼吸、食物泡的形成、养料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知识总结归纳原生动物形体微小,构造简单,身体一般只由一个细胞组成。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就是一个细胞。 它的形状像倒转的草鞋,身体长圆形,在载玻片上靠近草履虫培养液的一端滴一滴清水, 用解剖针把培养液和清水沟通起来。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聚集在哪一边?由是可知道草履虫具有应激性。而植物其实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草履虫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 对照挂图或课本上的草履虫构造图辨认: 草履虫的纤毛、 口沟、 大核、 小核、伸缩泡等构造。1.运动:依靠纤毛摆动,旋转前进。除极少数低等藻类外(如衣藻) ,一般2.消化: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在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并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滚动,其中的食物逐步被2 2 / 1515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体外。 这种消化方式属于细胞内消化。 (植物有叶绿素能制造有机养料)3.呼吸:通过表膜进行呼吸。水中氧气通过表膜进入细胞质,体内有机物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从表膜排出, 释放的能量4.排泄:前后两个伸缩草履虫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第二章腔肠动物教学目的1.了解水螅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了解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认识腔肠动物是低等的多细胞动物。3.了解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4.了解水螅的采集和观察方法, 掌握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水螅的基本技能。教学重点3 3 / 15151.水螅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水螅的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2.水螅神经网的无定向传导。知识讲解一、水螅让学生对照水螅构造图叙述。 要求按从上到下、从外向内的顺序说出水螅的形态和构造特点。 教师总结归纳时指出:水螅的身体是辐射对称的。假如将水螅的身体以其口到基盘为中轴, 通过中轴可任意分切成两个相等的部分。腔肠动物的身体都是辐射对称的。 辐射对称是比较原始而低级的体型, 这是腔肠动物对水中固着或漂浮生活的一种适应。4 4 / 1515水螅是多细胞动物,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胶质层没有细胞构造,千万不要认为是三层。水螅已有了细胞分化。外胚层有刺细胞,神经细胞,内胚层有腺细胞等细胞的分化,各有自己的功能,互相配合,比原生动物进化。内胚层细胞包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 可以消化食物。只有一个口通外界,食物进入和残渣排出都经过这个口。无肛门。二、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1.生活环境:水中。2.体型:辐射对称。3.身体构造:体壁由内、外两个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让学生思考水螅比原生动物复杂高级的地方, 用进化观点进行归纳。第三章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5 5 / 1515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主要形态、 构造和生理特点。2.使学生理解寄生、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3.使学生理解猪肉绦虫感染人体的途径, 对宿主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4.了解其他扁形动物血吸虫对人的危害和涡虫的形态构造特点。5.理解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1.猪肉绦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6 6 / 1515猪肉绦虫的生活史。知识讲解在动物进化过程中,从扁形动物开始,动物的身体一般是两侧对称型。两侧对称型的出现, 也伴随着出现了中胚层,动物的构造和功能也进一步复杂化,强化了运动能力和对环境适应的能力。 如由腔肠动物的辐射对称型,适于固着、漂浮的本章教材以与人类关系亲密的、营寄生生活的猪肉绦虫为代表,讲述扁形动物门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介绍了另一种寄生虫血吸虫和营自由生活的涡虫。教学目的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和对人体的危害, 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3.了解其他线形动物钩虫、蛲虫对人类的危害及预防措施。4.理解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7 7 / 1515教学重点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1.蛔虫的生活史。2.钩虫的生活史。知识讲解线形动物在体内的消化道与体壁之间, 有一个空腔原始体腔。腔中充满了体腔液,可以使内脏器官自由运动,为内脏器官的开展提供了空间;能更有效地完成体内物质的循环和运输, 更有效地调节和维持体内的水分平衡。 这些都说明原始体腔动物比无体腔的扁形动物进化。线形动物出现了完整的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许多品8 8 / 1515种还出现了雌雄异体和异形。如蛔虫、蛲虫等。线形动物约有 1 万多种,分布极广泛,从热带到两极,从高山到深海,总之,在海水、淡水、土壤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分布。许多品种还是人、动物和植物体内的主要寄生虫。第四章环节动物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蚯蚓的形态构造适于穴居生活的主要特征。2.学会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运动和应激性的方法, 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1.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构造特点。2.学会观察蚯蚓的方法。教学难点9 9 / 1515蚯蚓的运动。知识讲解环节动物门的动物约有 8700 种。最主要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具有真体腔。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低级开展到高级的一个极重要的标志。分节不仅表现在体外,内部构造也分节排列,如神经节、排泄器官等。环节动物的分节现象比较原始,属同律分节。环节动物的体腔是中胚层之间的腔,蚯蚓是学生常见的小动物,又是环节动物门的较为典型的代表动物,对人类有着许多的益处。教材突出强调形态构造与生活环境的适应, 构造与生理功能的统一。本章出现了“系统”这一概念。 蚯蚓的循环系统和生殖系统的构造较复杂,又是今后学习其他动物的重要基础知识,但不宜展开,在教学中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讲解, 尽量利用各种媒体加强直观来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 最后通过蚯蚓、水蛭和沙蚕 3 种动物的比较,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1010 / 1515第五章软体动物教学目的1.了解河蚌的主要特征。2.了解蜗牛和乌贼的生活习性和形态构造特征。3.了解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河蚌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2.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河蚌的构造和生理。知识讲解1111 / 1515本章讲述的主要动物是河蚌、 蜗牛和乌贼。河蚌是软体动物的代表。从其生活在淡水泥沙的习性为认识的起点,由外到内,讲述了河蚌的外部形态(贝壳、本章的第二部分为观察内容。要求认识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并以河蚌或其他当地软体动物为代表, 观察软体动物的运动方式和应激性。稳固教学内容:填写下表,比较河蚌、蜗牛和乌贼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第六章节肢动物第一节蝗虫教学目的:(1) 理解蝗虫的形态构造特点和生理特点; 理解蝗虫的发育 (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3)知道蝗虫对农作物的危害。1212 / 1515知识讲解蝗虫是昆虫的典型代表动物, 其形态构造和生理知识是学生学习昆虫的基础,也是学习其他节肢动物的基础。 通过蝗虫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的学习,对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时蝗虫又是曾在我国历史上造成严重灾害的农业害虫,人们对蝗虫的研究,比较清楚。蝗虫的发育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其一是幼虫的“龄”,即“龄虫”,对于初昆虫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课的重点。运用昆虫三个共同特征来判断哪些节肢动物是昆虫,哪些节肢动物不是昆虫。蝗虫的口器和呼吸是本课的另一难点, 各种昆虫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的形式各不相同,有咀嚼式、嚼吸式、刺吸式和虹吸式等不同的类型。其中咀嚼式是最原始的, 其他类型都是由咀嚼式演化而来。观察蝗虫的口器的顺序不能搞乱。第二节昆虫的多样性教学目的:(1)知道昆虫的多样性。1313 / 1515(2)知道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知识讲解几种昆虫的形态构造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因为:昆虫生活的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昆虫的形态构造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昆虫才能保护其多样性,所以每一种昆虫的形态构造都是有差别的, 各有其适应环境的特点。蜜蜂的完全变态发育是本节的难点。 因为蜜蜂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适应生存的结果,其发育过程受食物、激素等各种因素的控制。关于蜜蜂的发育,可让学生观察蜜蜂生活史的标本,并且帮助学生分析蜜蜂在发育中出现三种蜂的原因。 同时与蝗虫的发育进行比较,由学生总结归纳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的区别。第三节其他节肢动物教学目的(1)识记沼虾、河蟹、园(2)知道沼虾、河蟹的经济意义以及园(3)识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1414 / 1515知识讲解本课的重点是四种节肢动物的形态构造及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难点是对代表动物的学习,最终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几种代表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别, 它们却都属于节肢动物,这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也缺少规定找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只有在学生明确它们各自的特点的同时,才能逐步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 进而归纳总结归纳出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第七章鱼类第一节鲫鱼教学目的(1)理解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点。1515 / 1515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