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6页
第2页 / 共66页
第3页 / 共66页
第4页 / 共66页
第5页 / 共66页
第6页 / 共66页
第7页 / 共66页
第8页 / 共66页
第9页 / 共66页
第1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高考历史高考历史 (北京专用)1.(2015北京文综,20,4分,0.82)1521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五年高考A A组组自主命题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北京卷题组答案答案A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教皇却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联系题干中的“1521年”“德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中对罗马教廷的抨击,故正确选项为A。审题方法审题方法该木板画的左侧取材于基督教圣经新约里基督为门徒洗脚的故事,表明耶稣基督的谦卑,提倡信徒之间友爱互助,而其右侧配上高高在上、脱离信徒的教皇形象,以强烈对比的方式,批判以教皇为代表的罗马教会的腐化。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审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521年)和空间信息(德国维登堡),从而推断出该木板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再结合所学,审明四个备选项所示内容哪个与题干要求相符。2.(2018北京文综,40,8分)(节选)中国和意大利都有悠久的历史,两国文化交往源远流长。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既是歌剧的发祥地,更是文艺复兴的重镇。(2)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8分)答案答案(2)背景:意大利保存了大量古罗马文化的遗存;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意义:文艺复兴运动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解析解析(2)本问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历史事物的能力。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要结合14世纪意大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分析;文艺复兴的意义要从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方面分析。3.(2016北京文综,41,8分,0.49)(节选)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被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广为宣传。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也被译成汉语出版。(2)概括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在近代中国广为传播的原因。(8分)答案答案(2)参考答案要点: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三权分立,倡导平等、自由,提倡天赋人权,倡导主权在民。原因:中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政治变革;政治变革需要新的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成为中国政治变革的理论武器。解析解析(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两部著作,结合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第二小问应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从政治、思想两个方面分析。命题评审命题评审本题从中法文化交流的角度考查启蒙思想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概括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熟悉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把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阶段特征是解题关键。4.(2012北京文综,40,8分,0.48)(节选)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1)阅读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分别指出欧洲中世纪和中国古代地图的功用。(4分)说明两种地图所反映的社会思想背景。(4分)答案答案(1)欧洲中世纪地图主要用于宗教宣传;中国古代地图主要用于世俗事务。欧洲中世纪地图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权思想居于社会统治地位;中国古代地图反映出中国中心论的思想。解析解析(1)本问考查古代中外地图的不同功用及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思想背景,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及准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一小问应主要提取材料关键信息进行总结,答案要体现出中外之间的明显差异,语言一定要高度概括。第二小问要结合中世纪欧洲和古代中国的统治思想进行归纳,中世纪欧洲要联系基督教神学的地位,古代中国要联系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心态。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本题是一道材料解析题,需要考生在阅读材料后进行归纳总结,而非直接引用材料作为答案。第一小问材料给予的提示较为明确,从材料中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材料中缺乏直接提示,在某种程度上,地图并非对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主观认识,同时地图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乃至主导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意无意地成为强化统治思想的工具,因此不同时代的地图通常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当时思想、文化的体现。考生了解这些后,再联系所学,结合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世纪的政治思想特征,才能回答第二小问。考点一文艺复兴考点一文艺复兴1.(2017课标,33,4分)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B B组组统一命题、省统一命题、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答案答案A本题以欧洲中世纪后期佛罗伦萨市政府扩建教堂的公告作为背景材料,考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同时考查学生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的能力。政府公告中“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它揭示出政府开始重视市民的呼声,而这背后正是该市工商业阶层的日益壮大,迫使政府不得不考虑市民的意愿。据此分析,A项符合题意。当时人文主义还没有广泛传播,故B项错误。题干主题是强调与市民意志保持一致,与教会权威提升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涉及新教理论初步形成,故D项错误。误区警示误区警示思维定势影响判断:本题中的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之一,受此影响,考生容易误选B项。这就提醒我们,在解题时一定要从时间、“市民的意志”这些关键的信息入手进行分析,不能脱离材料。2.(2015天津文综,3,4分)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依据材料中“1415世纪意大利”“注重发展学生个性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等信息,可判断其反映出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A正确。3.(2014江苏单科,13,3分)“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答案D“反对对财富的谴责”“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表明人文主义者不反对对财富的追求,不主张过清贫的生活,故D项符合题意。“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说明贫穷只是显示品德的方法之一,不能说其鄙视贫穷,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财富与道德的关系,B项错误;人文主义者将自己建立的学说借上帝之名义说出,并未揶揄上帝,C项错误。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考点二宗教改革考点二宗教改革1.(2018江苏单科,15,3分)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情绪。“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是16世纪德国社会中流行的谚语。这些谚语()A.改变人们对上帝的虔诚信仰B.引发欧洲首次思想解放运动C.反映人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D.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影响答案答案C题干材料“神父的口袋最深”“离罗马越近,基督徒越坏”体现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这些谚语反映出人们对天主教会统治的不满,故C项正确。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欧洲宗教改革并不反对对上帝的信仰欧洲宗教改革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反对教会的精神压制和对人民的搜刮,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其实质是主张解放人们的思想,但并不反对对上帝的虔诚信仰。2.(2017天津文综,3,4分)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题干信息表明,马丁路德改革既得到了下层人民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上层王公贵族的认可。据此可以得出宗教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项正确。王公贵族与下层民众的目标并不相同,故A项错误。B项只强调了宗教改革对王公贵族的影响,并未涉及其他阶层,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3.(2015安徽文综,20,4分)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答案答案B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工业革命兴起于英国,由此可知A、C、D三项均与图片信息不符。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德意志北部、北欧地区是新教区域,法国是新教与天主教持续斗争的地区,故B项符合题意。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三启蒙运动1.(2018课标,33,4分)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答案答案A材料表明,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知识分子热衷于各种沙龙聚会,谈论的话题广泛,突破了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活跃,这反映出启蒙思想逐渐流行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的活跃,不能说明专制王权已经衰落,也不能说明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C、D两项错误。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围绕“18世纪前半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考分析。2.(2017课标,33,4分)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A.三权分立B.君主立宪C.人民主权D.法律至上答案答案C本题以雨果的小说九三年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表明,国民公会由人民的代表组成,既代表人民又受人民监督,体现了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和法律至上理念,A、B、D三项错误。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全面把握材料的含义。3.(2016江苏单科,15,3分)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他们”是()A.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B.宗教改革的发起者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D.进化理论的倡导者答案答案C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理性计划设计”并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美好社会,故答案为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4.(2015山东文综,20,4分)“这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这场运动是()A.实现人类自我觉醒的文艺复兴B.摆脱天主教会控制的宗教改革C.揭开宇宙运行规律的科学革命D.规划人类理性王国的启蒙运动答案答案D这场运动强调人类“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体现的是崇尚科学和理性,这是启蒙运动的特点,故D项符合题意。5.(2014重庆文综,11,4分)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A.B.C.D.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启蒙运动,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由“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可知,正确。由“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可知正确。中“各国学者”“同样的出版自由”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A项正确。6.(2017江苏单科,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材料二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7分)(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3分)答案答案答案要点:(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1)第一小问考查考生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理解。依据材料可知,文艺复兴强调人性,但未摆脱神学观;而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第二小问应从启蒙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角度进行分析。(2)由“科学的人文主义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可知,其内容为树立科学的自然观;由“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可知,其内容为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从“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可知,其内容为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从“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可知,其内容为提倡科学的人性化。(3)把握“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就可以准确地对其定性并做出评价。7.(2016课标,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据卢梭社会契约论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答案(略)解析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述题,解答前一定要认真审题,严格按试题要求作答。首先选定一个合适的论题,所选论题必须符合材料的主题,并且要观点鲜明、语言专业。然后用史实论证所选论题,史实的选取要有针对性,能够充分证明所选论题。同时注意不要单纯罗列史实,要体现出逻辑推理过程,做到有史有论、史论结合。答题示例:人民主权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指导意义。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一书中阐释了人民主权思想,认为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他的这一理论随着启蒙运动的扩展指导了许多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法国大革命以人民主权思想为理论武器,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经过艰难曲折的历程,最终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美国的独立宣言也蕴含着人民主权思想,这一宣言的发表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推动了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人民主权思想还影响到亚洲一些国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吸收人民主权思想,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纷纷规避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误用、社会动荡的弊端,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人民主权理论成为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新制度的思想基础,对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指导意义。评析评析本题沿袭了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一贯特色,尽量出奇出新,形式越来越灵活,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考点一文艺复兴考点一文艺复兴1.(2013广东文综,19,4分)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C C组组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答案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当时欧洲既有教会资助艺术,又有富有阶级资助艺术。而富有阶级资助的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能够表达人物内心世界的肖像画,这些作品体现了对现实中“人”的关注,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据此可判断A项符合题意。2.(2012福建文综,19,4分)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答案答案B题干信息“15世纪”“佛罗伦萨”“诗歌、雄辩术”“复活”,说明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得以复活与传承,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C、D两项与题干材料信息无关。考点二宗教改革考点二宗教改革1.(2012广东文综,18,4分)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宗教改革,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动和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宗教改革主张的理解。材料本质上体现的是因行称义与因信称义的分歧,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教会是否腐败、信仰是否必要的信息,A、B两项错误;旧教和新教都信仰圣经,不同的是如何解释圣经,D项错误。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内涵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2.(2013浙江自选,9,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6世纪上半期欧洲掀起宗教改革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丁路德说:“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能够被眼睛看到;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并宽恕罪。”材料二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仍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的驯服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1)(3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一中马丁路德原意的是()A.上帝建立了两个世界:精神的和世俗的B.精神的世界归上帝统治C.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归世俗统治者统治D.上帝用恩典统治,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加尔文对“人间的王国”的贡献。(4分)(3)比较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的历史局限性。(3分)答案答案(1)C(2)建立共和式长老制,实行政教合一。(3)主张世俗的权力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反封建不彻底。解析解析(1)从材料信息看,马丁路德认为,世界有“世俗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故A项符合马丁路德原意。“世俗的世界,由宝剑统治”是指世俗的世界由世俗统治者用强权统治;“精神的世界,由恩典统治”是指精神的世界由上帝用恩典统治,故B、D两项符合马丁路德原意。材料中的两个世界都是上帝建立的,因此C项中“世俗的世界与上帝无关”说法不当,与马丁路德原意不符,符合题意。(2)从“人间的王国”入手,回忆加尔文在瑞士宗教改革的内容即可解答。(3)从材料信息可知,马丁路德认为,世俗的权力应由世俗君主掌握。同时,马丁路德认为,人民应服从政府。这反映了马丁路德反封建的不彻底。据此回答即可。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三启蒙运动1.(2014海南单科,11,2分)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主张。洛克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应该在立法权控制下行使权力”,这是议会君主制的体现,故A项正确。B、C两项属于二人的共同主张;“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符合题干中“国家政治”的角度限制,故D项与题意不符。2.(2016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10分)答案答案(2)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解析解析(2)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实际考查卢梭的主要政治思想,回顾教材知识即可作答。3.(2015浙江文综,39,10分)(节选)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答案答案(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促进了理性思想与启蒙运动的发展。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解析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牛顿,发现“钥匙”的意义回顾教材知识作答。第二小问提炼材料的主旨,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其影响从对英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4.(2010课标全国,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年)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作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作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6分)答案答案(1)孟德斯鸠: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托克维尔: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2)两人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民主思想。第(1)问要求从材料中寻找答案,直接归纳两则材料的要点即可,归纳时尽量使用历史专业性的语言,切忌拖泥带水。第(2)问既要依据材料,又要结合所学知识,同时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如两人所处的时代、立场等。评析评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材料要点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此类题目的第(1)问往往要求归纳要点,一般都明确要求“概括指出”,所以这类问题切忌照抄材料原文,一定要对材料语言进行适当加工,尽量做到要点化、专业化、简明化。考点一文艺复兴考点一文艺复兴1.(2018北京海淀期末,20)但丁认为:人的尘世幸福的前提是和平,没有国家统一做保障,和平是不可想象的,而要实现国家统一,权力必须集中到君主手里;世俗君主的统治权直接来自上帝而非罗马教皇。这一主张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觉醒政教分离的主张强化王权的要求权力制衡的意识A.B.C.D.三年模拟A A组组201620182016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答案答案A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文艺复兴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正确;依据材料中“世俗君主的统治权直接来自上帝而非罗马教皇”的信息可知正确;依据材料“要实现国家统一,权力必须集中到君主手里”可知正确;由“权力必须集中到君主手里”可知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2.(2018北京东城期末,23)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现在,每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要感谢上帝挑选他们生活在这一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时代,它业已为过去上千年间世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下列代表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是()A.苏格拉底B.达芬奇C.加尔文D.卢梭答案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及“为过去上千年间世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可知这个时代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故B项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时期的人物,与材料中“全新的时代”不符,故A项错误;加尔文是宗教改革的代表,故C项错误;卢梭是启蒙运动的代表,故D项错误。3.(2017北京海淀期末,27)一般而言,中世纪的艺术家即使设计了一座大教堂或一面彩色玻璃墙,都是匿名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哪怕设计了一个盐罐或烛台,都要署名。这一现象说明()A.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了集体创作B.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得以凸显C.艺术创作的题材由以宗教为主转向以世俗为主D.设计作品署名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答案答案B材料没有涉及艺术由个体创作转向集体创作,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对自己的作品署名表明突出个人的价值,充分体现艺术家的个性和艺术风格,故B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的创作题材仍以宗教为主,故C项错误;设计作品署名成为必须遵守的创作原则,是对材料的过度推导,故D项错误。4.(2016北京丰台检验,8)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根本上是因为()A.新航路的开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答案答案B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该思潮强调人的价值,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人的地位,故选B项。考点二宗教改革考点二宗教改革1.(2018北京顺义二模,20)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众陪审法庭处死雅典民主制度高度繁荣B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了贵族的世袭特权C莎士比亚创作哈姆雷特人文主义思想传遍欧洲D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德国宗教改革拉开了序幕答案答案D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众陪审法庭处死说明雅典民主制存在着弊端,排除A项;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只是使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并没有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但不能说明人文主义思想传遍欧洲,排除C项;D项与史实相符,故D项符合题意。2.(2018北京西城期末,31)16世纪早期,德意志率先起来“反对教皇”,要求停止向罗马缴纳教会税,结束罗马任命主教的权力。领导此次宗教改革的是()A.马丁路德B.加尔文C.俾斯麦D.康德答案答案A综合材料“16世纪早期”“德意志”和“宗教改革”等信息可知此次宗教改革是马丁路德改革,故A项正确;加尔文宗教改革最早产生于瑞士,故B项错误;俾斯麦生活在19世纪,故C项错误;康德是18世纪德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不是宗教改革的领导者,故D项错误。3.(2018北京东城期末,24)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该漫画意在()A.称颂教皇是耶稣继承者B.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D.反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答案答案C在第一幅画中“基督将高利贷者从祭坛前赶走”,说明基督反对谋取暴利,而第二幅画中教皇利用赎罪券大肆敛财,显然违背了基督本意,因此C项符合题意。4.(2017北京丰台一模,20)右图是反映16世纪欧洲社会状况的漫画,画中右边是新教徒,左边是天主教徒,天平右侧托盘中为圣经,左侧托盘中为教皇。该漫画意在()A.宣扬教皇的崇高地位B.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C.倡导新旧教会的和谐D.主张社会的公平交易答案答案B漫画中的天平左轻右重,意味着圣经的地位高于教皇,根据题中的时间“16世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恰逢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漫画的寓意是强调信仰上帝的重要性,符合宗教改革时期因信称义的主张,故应选B项。5.(2017北京朝阳二模,21)在欧洲,确立民族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原则,从而维护国家体制的完整性的进程开始于()A.雅典民众法庭的创设B.罗马设立平民保民官C.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D.法兰西的启蒙运动答案答案C15世纪以来,英、法、西班牙等国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马丁路德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强调“教随国定”,确立了民族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原则,故应选C项。A、B两项与宗教事务无关,可排除;启蒙运动没有确立民族国家管理宗教事务的新原则,故排除D项。6.(2016北京东城一模,20)以下是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马丁路德:“教皇和宗教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李贽:“耕稼陶渔之人既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A.挑战权威B.否定神性C.崇尚理性D.倡导民主答案答案A材料中马丁路德坚持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了教皇的权威,李贽认为孔子并非圣人,反对盲目崇拜孔子,挑战孔孟权威。因此二者的共同之处是挑战权威。方法技巧方法技巧比较型选择题的解答方法: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二联,联系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提取与题意相关的知识,进行对比;三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有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的角度;四查,审查备选项,只有本身正确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考点三启蒙运动考点三启蒙运动1.(2018北京顺义一模,28)17世纪,中国出现了反思和批判的思想,18世纪法国出现了思想启蒙。两者的相同点有()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都批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都提出了限制君权的设想都引发反封建的社会革命A.B.C.D.答案答案A本题可用排除法,中国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并没有引发反封建的社会革命,而法国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排除,是二者的共同点。故选A。2.(2018北京海淀期末,23)在欧洲近代早期,一些国家的君主专制统治被称为“国王的神圣权力”。17、18世纪,启蒙思想的倡导者开始质疑这种观念,认为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启蒙思想家提出这一主张的理论依据是()A.依法治国原则B.社会契约学说C.三权分立理论D.反抗暴政观念答案答案B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他同人民签订的契约,如果统治者违反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这种观点与题干材料中的“国王应该为他们统治的人民负责”相符,因此B项符合题意。3.(2018北京东城期末,29)有学者说“启蒙运动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传播到全世界,结果全世界都改变了思想方法”。这种“新的思维方式”是指()A.三权分立B.天赋人权C.理性主义D.社会契约答案答案C启蒙运动提出了理性主义,强调人的思考和判断,推动着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改变,故C项正确;A、B、D三项都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非“思维方式”,均排除。4.(2018北京海淀二模,21)法国思想家狄德罗、卢梭等人编写的百科全书于1751年到1772年共计出版17卷文字和11卷图解。该书编者的信念是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这反映了()A.启蒙运动理性与科学的主张B.法国大革命促进文化的普及C.欧洲印刷技术发展D.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推动答案答案A从材料信息看,百科全书派认为,人类具有可完善性,通过不断扩充知识能够实现人类的进步,这体现了理性和科学进步思想,故A项符合题意。法国大革命始于1789年,排除B项;印刷技术的发展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世界市场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5.(2017北京平谷一模,21)从古代到近代,博大精深的人类思想中,有的倾向于感性至上,有的闪耀着理性的光芒。下列思想中,闪耀着理性光芒的有()“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天地之花日新”“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异”“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A.B.C.D.答案答案B“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的,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倾向于感情至上,故错误;“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故正确;“天地之花日新”“时异而势异,势异而理异”,认为天地万物和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故正确;“人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的工具”是康德的名言,把理性精神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6.(2016北京西城一模,20)一套百科全书的“政府”条目中写道:“政府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宗旨。根据自然的法则,根据理智,行政长官被赋予实现这个宗旨的权力。人民最大的利益是自由。”这套百科全书应该首次出现在()A.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B.宗教改革时期的日内瓦C.大革命之前的法国D.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俄国答案答案C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主、自由、理性等思想,这些是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法国大革命前,启蒙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为大革命的爆发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因此C项符合题意。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部分启蒙思想家所形成的派别,因他们都参加过百科全书的编撰工作,故称。包括狄德罗、伏尔泰、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等,他们都反对天主教会、经院哲学以及封建等级制度。在法国的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是一面色彩鲜艳的旗帜,在当时影响很大。7.(2016北京东城二模,19)右图是联合国总部走廊里的壁画为人准则,画中文字为“DOUNTOOTHERSASYOUWOULDHAVETHEMDOUNTO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历史上,提出类似思想的东西方思想家是()孔子普罗泰格拉韩非子康德A.B.C.D.答案答案D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与人为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点与联合国走廊壁画中的文字相符;康德主张“人非工具”,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也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因此D项符合题意。普罗泰格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突出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但没有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可排除。韩非子主张法治,也不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方法技巧解答选择题的三个步骤一看,看题干:包括题干中的时间、中心词、问题类型和语气。时间的呈现方式有的显性呈现,有的隐性呈现,如特殊人名、地名、特殊名称、专有名词、历史事件等;中心词或称主语,或称重心;问题类型主要有考背景、考本质、考影响、考对应史实几类;若题干中有转折递进的语气,则考查重心一定在转折递进部分。二辨,辨选项:表象、背景、本质、影响、干扰项。三想,想基础:联系基础知识,精确点击。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题每题4 4分分, ,共共2828分分) )1.(2018北京西城一模,19)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自由的动物”“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A.B.C.D.B B组组201620182016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45分钟 分值:75分)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西方人文思想发展的时序。“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世纪普罗泰格拉的思想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为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4世纪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人是自由的动物”为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为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主张。故排序正确的是,A项符合题意。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本题旨在考查考生的时序思维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熟知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思想的提出时间。2.(2018北京西城二模,20)分权思想可溯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近代启蒙运动期间,明确阐述分权学说的是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发展了洛克的学说,系统地提出三权分立原则。美国率先将此原则付诸实践。由此推断启蒙运动()A.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新思想B.激化国王与议会的矛盾,引发了英国革命C.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D.提倡的一些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答案答案DA项指的是文艺复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尚未开始,排除B项;促使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最终达成妥协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排除C项;启蒙运动提倡的三权分立原则被写入了美国联邦宪法,因此D项符合题意。3.(2017北京朝阳一模,19)甲:他的哲学追求集中在认识人自己,终其一生述而不作,喜欢讨论问题或讲授哲学。乙:他是多门学科的奠基人,著作涉及逻辑学、物理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丙:他提出了关于人的最基本的问题,并以他的名著“三大批判”为代表,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上述三位学者在学术思想与学术探索中遵循的共同原则是()A.理性B.神性C.道德D.中道答案答案A通过描述甲的关键词“认识人自己”可判断甲为苏格拉底;通过描述乙的“多门学科的奠基人”“逻辑学”等信息可判断乙为亚里士多德;通过描述丙的关键词“三大批判”可判断丙为康德。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康德则对理性做了更彻底的哲学探讨,因此A项为三者在学术思想与学术探索中遵循的共同原则。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本题易误选C项,错因在于对三位哲学家思想的主要贡献识记不清。4.(2017北京朝阳一模,20)9621806年的德国全称为“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却被伏尔泰称之为“既非神圣,又非罗马,更非帝国”。这个阶段的德国()A.首倡了文艺复兴B.发生了宗教改革C.结束了民族分裂D.完成了工业革命答案答案B首倡文艺复兴的国家是意大利,排除A项;德意志宗教改革始于1517年,符合题干中的时间段,故选B项;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完成工业革命则发生在德国统一之后,由此排除C、D两项。命题评审命题评审本题通过神圣罗马帝国的存在时间“9621806年”考查考生的时空意识及德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与德国有关的大事时间。强化对历史事件时空特征的把握是备考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5.(2017北京西城二模,20)西班牙学者受教皇委托,整理来华传教士的记载,参考各类中国书籍译著、欧洲中国学著作,于1585年出版了伟大强盛的中华帝国史及其情况以及巨大的财富、宏伟的城市、政府和杰出的发明一书。到16世纪末,此书以7种欧洲文字重印46次。这表明()宗教改革后,欧洲新教教派向东方拓展势力此书比较客观地描述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特征当时欧洲需要关于中国社会情况的详细资料该书在欧洲广泛流行,促成了新航路的开辟A.B.C.D.答案答案B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宗教改革后,欧洲新教传播的范围在西北欧,排除;该书出版于1585年,新航路的开辟发生在1500年前后,排除。故选B项。6.(2016北京海淀二模,20)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实验和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的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上观念的产生()A.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B.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C.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生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答案答案D题干中的“17世纪”“运用人类理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新航路的开辟发生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从时间上排除A、C两项。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4、15世纪,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排除B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以理性主义为核心,因此D项符合题意。知识归纳知识归纳用“四大问题”归纳人文精神的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诞生:人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文艺复兴;人应该过怎样的心灵生活宗教改革;人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启蒙运动;人应该过怎样的幸福生活科技革命。7.(2016北京丰台一模,20)右图是英国画家威廉布莱克的名作造物主。画的正中是作者理想中的巨人在改造世界。在黑暗的天空里,巨人是唯一的光明代表,蹲坐在一轮圆日中,俯身向着下界,手执长脚圆规进行测量,一切都需要重新安排。这幅画重在宣扬()A.理性主义B.人的本性C.科学精神D.生物进化答案答案A启蒙运动的含义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题干中“黑暗的天空”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巨人是唯一的光明代表”指的是启蒙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因此A项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方法技巧用“三看三判法”解答图片材料选择题对图片要三看:一看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明确答题范围;二看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答题方向;三看图片中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反映的内涵和外延。在对备选项的判断上:一判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二判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判备选项和题干是否有必然的逻辑关系。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共共4747分分) )8.(2018北京东城一模,37)(节选)中西方高等教育各具特色。材料二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8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12分)答案答案(2)变化:课程内容由以神学为核心转变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大学(学院)由单纯的教学场所转变为教学科研一体的学术机构;由教会控制变为政府主办。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更多科技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大学课程内容和办学方向的转变;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加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削弱了教会的控制,世俗政权影响逐渐扩大。解析解析(2)本问通过近代欧洲高等教育的演变历程考查近代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第一个求答项“变化”,要从高等教育的课程内容、教育职能及教育主办者等方面来作答。第二个求答项“背景”要联系1219世纪欧洲的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状况来作答。9.(2018北京丰台一模,37)(节选)国家观念是一定时期人们对国家的认知,不同时代国家观念的内涵不同。材料三中世纪的欧洲,教权不断扩大。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教权至上)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15、16世纪,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主张国家的根本问题是统治权,统治者应以夺取和保持权力为目的。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主权具有绝对性、永恒性特征,不可分割、不可转让、不受限制。17、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发展了国家观念,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3)阅读材料三,对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答案答案(3)中世纪,欧洲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天主教会垄断精神统治,教权至上的教会神权国家观是这一时期国家观念的显著特征。这一观念使西欧各国长期处于天主教的控制之下。(3分)15、16世纪,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促使国家主权观念产生。国家权力至高无上,不可分割。这一观念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4分)17、18世纪,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促进以公民个人权利为核心的现代国家观念形成。这一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美国家争取自由、民主的斗争。(5分)总之,西方国家观念从以教会神权为中心向注重公民个人权利的观念转变。其转变是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人文精神不断觉醒、资产阶级与教会及专制王权不断斗争的结果。西方国家观念的演变,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资产阶级的政治变革。(2分)解析解析(3)本问以“国家观念”入题,通过不同时期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演变来考查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分析阐释和论证探讨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按照材料所给的三个时间信息“中世纪”“15、16世纪”“17、18世纪”把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然后概括不同时期不同的国家观念及其成因和影响,最后再综合分析材料,做出总结性的结论。10.(2018北京石景山一模,37)(节选)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材料三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材料三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9分)答案答案(3)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3分)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3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3分)解析解析(3)本问以近代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入题,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意大利、德意志和法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去分析。11.(2017北京海淀二模,37)(节选)节庆活动承载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节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理性神崇拜、反宗教化装舞会等节日的出现,显然也直接体现着人民大众狂欢文化的这种反基督教传统。1790年7月14日的联盟节庆典,出现了数万人共同宣誓效忠祖国之类的世俗新因素,这是一个反映了旧时代向新时代过渡的节日。革命节日的人民大众文化特质还表现为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卢梭认为剧院里的演出决不是人民的节日,人民的节日应当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让群众自己变成演员,“让每个人都走到别人当中并使自己得到愉悦,以便使大家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摘编自高毅法兰西风格:大革命的政治文化(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法国节庆文化的新特点和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12分)答案答案(2)新特点:摆脱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世俗化;强调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群众的广泛、主动参与。(6分)原因: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的氛围。(6分)解析解析(2)“新特点”,从材料中的“日益强烈的世俗化或非基督教化倾向”可得出“摆脱基督教的影响,呈现出世俗化”;从“共同宣誓效忠祖国”得出“强调爱国主义的政治情感”;从“人民大众对节日的广泛参与”得出“群众的广泛、主动参与”。“原因”要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去分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