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6页
第2页 / 共106页
第3页 / 共106页
第4页 / 共106页
第5页 / 共106页
第6页 / 共106页
第7页 / 共106页
第8页 / 共106页
第9页 / 共106页
第10页 / 共106页
亲,该文档总共1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九章 清热剂一、概念 药物:清热药物为主 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治证:里热证。二、适应证及代表方 1.清气分热气分热证(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营血热证(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清热解毒火热毒盛证(黄连解毒汤、凉膈散、 普济消毒饮) 4.气血两清气血两燔证(清温败毒饮) 5.清脏腑热脏腑热证(导赤散、龙胆泻 肝汤、清胃散、芍药汤、泻白散、 玉女煎、白头翁汤)6.清虚热虚热证(青蒿鳖甲汤、当归六 黄汤)三、使用注意: 1、辩别热邪所在部位; 2、辩别热证真假; 3、辩别热证虚实; 4、注意保津、护胃; 5、寒凉,不宜过用; 6、服用格拒时,可用反佐法 白虎汤白虎汤 伤寒论伤寒论 【组成】 石膏一斤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知母六两 炙甘草二两炙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粳米六合 【原方用法】 上上四四味味,以以水水一一斗斗,煮煮米米熟熟,汤汤成成去去滓滓,温服一升,日三服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充斥内外壮热,心烦气分热盛 热邪伤津烦渴引饮 热邪迫津外泄大汗 热盛于脉脉洪有力 【病机】 温病热邪内传气分 气分热盛 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 津液损伤【治法】清热除烦,生津止渴清热除烦,生津止渴 方解 君:石膏辛甘寒,清热泻火,除烦生津 臣:知母苦寒质润,清热除烦,润燥生津 石膏、知母相须为用,加强清热除烦,生津止渴的作用。 佐、使:粳米、炙甘草和中益胃, 生津止渴;调和药物。 配伍要点:1. 辛甘大寒之石膏与苦寒质润之知母,君臣相须而用,清热之力倍增;2. 寒凉的石膏、知母配伍益胃护津的粳米和甘草,防寒凉伤胃,祛邪不伤正.运用一、辨证要点:身大热,汗大出,口大渴,脉洪大。二、临证加减: 若兼阳明腑实:+大黄、芒硝; 若温热病气血两藩:+羚羊角、水牛角、钩藤 若温证,见寒热往来,热多寒少:+柴胡; 若消渴见烦渴引饮:+麦冬、天花粉、芦根。三现代运用: 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属气分热盛者,均可加味用之。四.附方白虎加人参汤 组成:白虎汤加人参 白虎加桂枝汤 组成:白虎汤加桂枝白虎加苍术汤 组成:白虎汤加苍术五.类方比较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伤寒明理论伤寒明理论 “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于肺。热白虎,西方金神也。应秋而归于肺。热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甚于内者,以寒下之;热甚于外者,以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凉解之;其有中外俱热,内不得泄,外不得发者,非此汤不能解也。不得发者,非此汤不能解也。医宗金鉴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删补名医方论 “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石膏辛寒,辛能解肌热,寒能胜胃火,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寒性沉降,辛能走外,两擅内外之能。医学衷中参西录医学衷中参西录 “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夫石膏之质甚重,七八钱不过一大撮耳。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以微寒之药,欲用一大撮扑灭寒温燎原之热,又何能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之热,又何能大效?是以愚用生石膏以外感实热,轻证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外感实热,轻证亦必用至两许;若实热炽盛,又恒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炽盛,又恒用至四、五两或七八两且尝观历代方书且尝观历代方书有一证用至数十斤有一证用至数十斤”温热经纬温热经纬“方中行曰:白虎者西方之方中行曰:白虎者西方之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金神,司秋之阴兽。虎啸谷风冷,凉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酷暑消,神于解热,莫如白虎”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 伤寒论伤寒论 【组成】 竹叶二把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半夏半升 麦门冬一升麦门冬一升 人参二两人参二两 粳米半升粳米半升 炙甘草二两炙甘草二两 【原方用法】 上上七七味味,以以水水一一斗斗,煮煮取取六六升升,去去滓滓,内粳米,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内粳米,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余热末清,气 津两伤证。 薰蒸于内:身热多汗、虚烦不寐余热末清 犯胃,胃气不和:心胸烦闷,气逆 欲呕。 气津两伤:口干喜饮,舌红少苔脉虚 【病机】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证【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方解君:石膏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竹叶清热除烦臣:人参益气生津 麦冬养阴生津佐:半夏降逆止呕 粳米养胃和中使(兼):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药性运用一辨证要点:本方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口干,舌红少苔,脉虚数。二临证加减: 若胃阴不足,胃火上炎,口舌糜烂,可加石斛、花粉等。 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花粉等。 三现代运用: 中暑、夏季热、流脑后期等发热气津已伤,糖尿病的口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亦可应用。四、类方比较:清营汤清营汤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 【组成】 犀角三钱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麦冬三钱 丹参二钱丹参二钱 银花三钱银花三钱 黄连一钱五黄连一钱五 连翘二钱(连心用)连翘二钱(连心用) 【原方用法】 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上药,水八杯,煮取三杯,日三服。 【主治】热入营分证。 营分属阴,营阴受伤:身热夜甚,舌 绛而干,口渴或不渴,脉细数。 热传营分 迫近血分:斑疹隐隐 营气通心,热扰心营:时有谵语 神烦少寐【病机】温热病,热邪内传营分,营阴损伤, 但 未入血分。 【治法】清营解毒,透热养阴方解君:犀角清营解毒臣:生地黄清营解毒,助君清解营分热 毒,养阴生津,以治营热伤阴。 玄参滋阴清热解毒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 佐: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轻宣透邪 竹叶、黄连清心除烦 丹参清心除烦,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引药入心配伍要点: 以犀角配生地、玄参体现了“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的配伍方法; 金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心一方面清心解毒以除烦,另一方面透邪外出,使营分之邪透出气分而解 ; 营热伤阴,故用麦冬、生地、玄参清热养阴,治热盛伤阴 ; 热入营血易于致瘀,配用丹参一则加强清心解毒,又能活血散瘀,以防瘀热互结,使清营泻热而不留瘀。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降而干,脉数。二.临证加减: 若气分热盛,营分热轻:重用银花、连翘、 竹叶,减少水牛角、生地、玄参用量。 若神昏谵语较重:加安宫牛黄丸 若高热烦躁抽搐:加羚羊角、钩藤、地龙, 或紫雪丹 若寸脉细数,舌干甚:减黄连三.现代应用: 现常用于治疗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肠伤寒或其他热性病,具有高热烦躁,舌绛而干等营分见证者。病案分析 患者,男,62岁,持续发热7日来院急诊。 证见发热,体温达39,全身肢体酸疼。发热夜间尤甚,蜃干齿燥,口渴不欲饮,下肢散在性红疹,尿黄赤不畅,大便秘结,舌红降无苔,脉弦细数。西医检查:X线右下肺纹理增粗。诊为发热待查,结缔组织病,曾用抗生素治疗三日,效果不显。诊断:热毒炽盛,热入营分证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 生地30 板兰根30 金银花15丹皮10 杏仁10 连翘10 制大黄15 上药服用二日,高热渐退,下肢红疹趋淡,大便亦行,舌红,苔薄,脉弦略数。原方去大黄加鸡内金10克。三剂后热退,红疹消退。再服五剂,诸症消失。后随访无发。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 犀角一两犀角一两 生地黄八两生地黄八两 芍药三两芍药三两 牡丹皮二两牡丹皮二两 【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四四味味, 咀咀,以以水水九九升升,煮煮取取三三升升,分三服。分三服。 【主治】 1. 热灼心营证 2. 热伤血络证。 3. 蓄血瘀热证 血分属阴,阴血受损身热夜甚, 舌绛热入血分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迫血妄行吐血、衄血、斑疹 【病机】 温热病,热毒深陷血分,以致耗血、动血。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君:犀角清心凉血,清热解毒。 臣:生地清热凉血,滋阴养血。佐:芍药养血敛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芍药有赤芍与白芍之分,多用赤芍,亦有用白芍者。 配伍要点: 叶天士:“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 不能透热转气,只宜凉血解毒,散血化斑。 运用一、辨证要点:各种失血,斑疹紫黑,神昏谵语,身热,舌降。二、临床加减:蓄血:+大黄、黄芩郁怒挟肝火:+柴胡、黄芩、栀子心火炽盛:+黄连、黑栀子热盛神昏:+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吐血:+三七、侧柏叶、白茅根、花蕊石衄血:+黄芩、青蒿、白茅根尿血:+白茅根、小蓟便血:+槐花、地榆发斑:+紫草、青黛三、现代运用: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产褥热、流行性出血热、肠伤寒属血分热盛者。四、类方比较:病案分析 女,16岁。皮肤出现斑点一天。 患者4天来自觉劳累后疲乏头晕。今晨解暗红色糊状血便三次,全身遍布出血点与乌青块,口吐红粉色液,齿龄渗血,头昏,面色苍黄,舌质淡、尖降,脉虚数。西医诊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诊断:血热迫血妄行证 治法: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前二剂加仙鹤草、白茅根、川连、焦山栀、侧柏炭。二剂后齿、鼻出血止,汗出、舌质淡、脉数。去侧柏炭、川连,加陈棕炭、党参调治而愈 。浙江中医杂志1984,6:274黄连解毒汤黄连解毒汤 外台秘要外台秘要【组成】 黄连三两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黄芩二两 黄柏二两黄柏二两 栀子十四枚栀子十四枚 【原方用法】 上上四四味味切切,以以水水六六升升,煮煮取取二二升升,分分二服。二服。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 内扰心神大热烦躁、错语不眠 热灼津伤口燥咽干火热毒盛 迫血妄行吐衄发斑 热壅肌腠痈疮疔毒【病机】火热毒盛,充斥三焦,波及上下内外。【治法】泻火解毒方解君:黄连清心泻火,兼泻中焦之火 臣:黄芩清肺热,泻上焦之火佐:黄柏清下焦之火 佐使:栀 子清泻三焦之火,又导热 下行,兼 引药入三焦 并为使药。配伍要点:苦寒直折,上下俱清,三焦兼顾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大热烦扰,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二、临证加减: 若便秘,加大黄; 若吐血、衄血,发斑加生地、丹皮; 若瘀热发黄,加茵陈,大黄。三、现代运用: 用于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属热毒为者。三、名词解释: 苦寒直折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饮 东垣试效方东垣试效方 【组成】 黄芩黄芩 黄连酒炒各五钱黄连酒炒各五钱 陈皮陈皮 甘草甘草 玄参玄参 柴胡柴胡 桔梗各二钱桔梗各二钱 连翘连翘 板蓝根板蓝根 马勃马勃 牛蒡子牛蒡子 薄荷各一钱薄荷各一钱 僵蚕僵蚕 升麻各七分升麻各七分【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为为末末,汤汤调调,时时时时服服之之,或或蜜拌为丸,噙化。蜜拌为丸,噙化。 【主治】大头瘟 壅于上焦,郁于肌表:恶寒发热。风热疫毒之邪 疫毒蕴结,攻冲头面:头面红肿,咽 喉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病机】 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冲头面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解君:黄连、黄芩清热泄火,祛 上焦热毒臣:连翘、牛蒡子、薄荷、僵蚕疏散头 面、肌表风热。佐:玄参、马勃、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 助君解疫毒。 桔梗清利咽喉,助马勃,板蓝根治咽喉 不利。 柴胡、升麻疏风散热,郁而发之,并引药 上行。 陈皮理气疏壅使: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集苦寒解毒药于一方相得益彰; 清疏并用; 升降并用,相反相成。运用 一、辨证要点:头面红肿痛, 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 二、临证加减: 表证明显:+荆芥、防风、蝉蜕、桑叶 便秘:+大黄 兼睾丸疼痛:+川楝子、龙胆草、蒲公英 兼气虚:人参(少加)二、现代运用: 用于流行性急性腮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属热毒者。 凉膈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大黄 朴硝 甘草各二十两 山栀子仁 薄荷去梗 黄芩各十两 连翘二斤半【用法】 上药方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二盏,入竹叶七片,蜜少许,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小儿可服半钱,更随岁数加减服之,得利下,住服。 【主治】上中二焦邪热炽盛证 热聚胸膈胸膈烦热。上焦热甚 火热上冲面赤唇焦,口舌生疮, 咽痛吐衄。 热灼伤津身热口渴 热积于中 燥实内结:便秘,溺赤 舌红、苔黄脉数。【病机】上中二焦邪热炽盛【治法】泻火通便,清上泄下方解君:连翘清热解毒,去上焦热臣:黄芩清胸膈郁热 栀子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佐:薄荷、竹叶轻清疏散,解热于上 大黄、芒硝泻火通便,导热于下佐使:白蜜、甘草益胃护中,缓和药性。配伍要点:清上泻下,以泻代清运用一、辨证要点: 胸膈烦热,面赤唇焦,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二、临证加减: 若胃热发斑者,去朴硝、大黄,加石膏、牛蒡子。 若热毒壅阻上焦者,去朴硝、大黄,加石膏、桔梗。三、现代运用: 胸膜炎、心肌炎、胆囊炎、扁桃体炎、气管炎等属于上中二焦火热郁结者,可用本方治之。清瘟败毒饮 疫疹一得【组成】 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小 剂八钱至一两二钱 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 犀角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三两至五两;小剂二两至四两 真川连大剂四钱至六钱;中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 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 玄参 连翘 甘草 丹皮 鲜竹叶以上十味,原书无用量。 【用法】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主治】温热疫毒,气血两燔证 热毒化火,灼伤津液大热烦渴,气分热甚 舌降唇焦。 热毒上攻清窍,内扰神明头痛, 神错谵语。热燔营血 发斑,吐血。【病机】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配伍特点 以白虎汤清阳明气分热为主,辅以黄连解毒汤泻火、解毒,犀角地黄汤凉血散瘀,相辅相成,共奏清瘟败毒之功。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 大热渴饮,头痛如劈,狂躁,谵语神昏,或发斑吐衄,舌绛唇焦,脉数。二、临证加减 头痛甚加菊花、夏枯草; 骨节痛烦:加黄柏、知母; 热甚动风加羚羊角,钩藤。三、现代应用 乙脑、流脑、败血症、脓毒血症、化脓性感染、流行性出血热、重症肝炎等具气血两燔证者。导赤散导赤散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生地黄生地黄 木通木通 生甘草生甘草 竹叶各等分竹叶各等分 【原方用法】 药药为为末末,每每服服三三钱钱,水水一一盏盏,入入竹竹叶叶同同煎煎至至五分,食后温服。五分,食后温服。 【主治】心经热盛证;心热移于小肠证。 热扰心胸心胸烦热,口渴,口舌 生疮,舌红脉数。 心经蕴热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病机】心经蕴热,热扰心胸或心热移 于小肠所致。【治法】 养阴清心,利水通淋方解君:生地甘凉而润,清心凉血,养阴增液臣:木通苦寒,清心降火,利水通淋 木通配生地,利水而不伤阴,养阴而不恋邪,共用清心泄热佐:竹叶清心除烦,通利小便。佐、使:甘草梢直达茎中而止淋痛;调和诸药。【配伍要点】 清热、养阴、利水之品配伍,利水不伤阴,泻火不伐胃,养阴不恋邪运用一、辨证要点: 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二、临证加减: 心火盛,加黄连; 小便不通,加车前子,赤茯苓。三、现代应用: 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小儿急性泌尿系感染属心经移热于小肠者。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 医方集解医方集解 【组成】 龙胆草龙胆草酒炒酒炒6 6g g 黄芩黄芩炒炒9 9g g 栀子栀子酒炒酒炒9 9g g 泽泻泽泻1212g g 木通木通9 9g g 当归当归酒炒酒炒3 3g g 生地生地黄酒炒黄酒炒9 9g g 车前子车前子9 9g g 柴胡柴胡6 6g g 生甘草生甘草g g 【原方用法】水煎服。水煎服。 【主治】1、肝胆实火上炎证; 2、肝经湿热下注证 。 实火上炎头痛,目赤肿痛,口苦,耳鸣 肝胆 耳肿,暴躁易怒; 经气不利胁痛; 湿热下注(湿热俱重)睾丸肿 痛重坠, 小便短赤,或不定期带下黄臭,舌红苔 黄或黄腻。【病机】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循经下注所致【治法】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方解君:龙胆草大苦大寒,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 臣:黄芩、山栀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三药相须,清肝泻火,燥湿清热 佐: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 导湿热之邪下行,从水道而去。 生地、当归补血养阴,防肝热伤阴 血;泻中兼补又防苦燥渗利伤阴。 柴胡疏肝清热,使气疏而热郁解; 引药归入肝胆(兼使药)。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1、清泻与渗利并用,上泻肝火,下利湿热。 2、泻中有补,祛邪不伤正。 3、照顾肝之生理特点,配用柴胡疏肝气,使肝气条达。运用一、 辨证要点: 胁痛目赤,耳聋耳肿,口苦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本方药多苦寒,易伤脾胃,非肝胆实火之证不宜用之。 二、临证加减: 肝胆实火盛:-木通、车前子,+黄连 风火上炎:+菊花、桑叶、夏枯草 湿重热轻:-黄芩、生地,+滑石、薏苡仁 火毒结滞、玉茎生疮,或阴囊红肿痛: -柴胡,+大黄、金银花、连翘三、现代应用: 高血压病、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急性肾炎、急性膀胱炎、睾丸炎及带状疱疹、白塞氏病、急性结膜炎等属肝胆实火或湿热下注者,均可用之。四、实验研究: 1)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2)利尿作用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4)抗炎、抗过敏及抗菌、抗感染作用 泻白散泻白散 小儿药证直诀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 地骨皮一两地骨皮一两 桑白皮(炒)一两桑白皮(炒)一两 炙甘草一钱炙甘草一钱 【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锉锉散散,入入粳粳米米一一摄摄,水水二二小小盏盏,煎煎七七分,食前服。分,食前服。 【主治】肺有伏火之咳喘证 火郁于肺,肺气上逆:喘咳,气急。肺有伏火 热伏阴分,伏火郁蒸:皮肤蒸热, 日晡尤甚。 舌红苔黄,脉细数。 【病机】肺有伏火郁热。肺气不降而喘咳,肺 热阴伤而“热蒸”。【治法】清泻肺热、平喘止咳方解君:桑白皮甘寒入肺清泻肺热,平喘 止咳。臣:地骨皮甘寒直入阴分,清肺中伏 火,助君药平喘止咳;养 阴退虚热。佐、使:粳米、炙甘草益气养胃, 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肺脾并治,甘寒清降肺热,甘平养胃益肺。 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 苔黄,脉细数。二、临证加减: 肺经热盛:+黄芩、知母 燥热咳嗽:+瓜蒌皮、川贝母 阴虚潮热:+鳖甲、青蒿、银柴胡 兼烦热口渴:+天花粉、芦根、麦冬 兼表热:合银翘散 三、三、现代运用: 急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百日咳属肺有伏火者。四、四、名词解释: 培土生金法清胃散清胃散 脾胃论脾胃论 【组成】 生地黄三分生地黄三分 当归身三分当归身三分 牡丹皮半钱牡丹皮半钱 黄连六分黄连六分 升麻一钱升麻一钱【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为为末末,都都作作一一服服,水水盏盏半半,煎煎至至七七分分,去滓放冷服之。去滓放冷服之。 【主治】胃火上攻证 胃火上攻牙痛头痛,面颊发热 口气热臭,唇舌颊腮肿痛胃有积热 热邪伤津口干舌燥 热蒸肉腐牙龈肿烂 热伤血络牙宣出血 【病机】 胃有积热,循阳明经脉上攻。【治法】清胃、凉血方解君:黄连苦寒,直泻胃中实火。臣:升麻辛甘微寒,清热解毒,宣达郁火; 升散上行。 黄连得升麻,泻火而无凉遏之弊;升麻得黄连,散火而无升焰之虞。佐: 生地清热凉血滋阴,兼止血。 牡丹皮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当归身养血和血,消肿止痛,并防胃 热及苦寒之品伤及阴血。使:升麻(兼)引药入阳明配伍要点(1)气血两清(2)升降并用(3)泻中寓补运用一、辨证要点: 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本方对风寒或虚火牙痛不宜使用。二、临证加减: 便秘:+大黄 胃热盛:重用石膏+玄参、天花粉 牙衄:+牛膝 口臭甚:+茵陈蒿、藿香、白豆蔻三、现代运用: 口腔炎、牙周炎、三叉神经痛等属于胃火上攻者。玉女煎 景岳全书【组成】 生石膏三至五钱 熟地三至五钱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半【用法】 上药用水一盅,煎七分,温服或冷服【主治】胃热阴虚证。 循经上攻牙痛头痛。 胃热 热灼伤津口渴,舌红苔干。 热扰主神烦热。 迫血妄行牙龈出血 肾虚 不能主骨生髓:牙齿松动 脉浮洪,重按无力。【病机】阳明有余,胃火上攻,兼少阴不足,虚火内扰证【治法】清胃热、滋肾阴方解君:石膏清胃火臣:熟地滋阴补肾佐:知母清热滋阴,助石膏清胃热, 助熟地滋肾阴。 麦冬清热养阴使:牛膝引热下行,兼补肝肾。【配伍要点】石膏+熟地:清补并用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牙痛齿松,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二、临证加减: 火盛烦热明显:+山栀子、地骨皮 热伤血络,齿衄、出血多者: -熟地, +生地、丹皮、旱莲草 津伤较重:+沙参、石斛 肾阴虚甚:重用生地、+女贞子、龟板 三、现代运用: 常用于牙龈炎,糖尿病,急性口腔炎,舌炎等属阴亏而胃火盛者四、类方比较 清胃散与玉女煎芍药汤芍药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 芍药一两芍药一两 当归半两当归半两 黄连半两黄连半两 槟榔二钱槟榔二钱 木香二钱木香二钱 甘草二钱甘草二钱 大黄三钱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黄芩半两 官桂二钱半官桂二钱半 【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 咀咀,每每服服半半两两 ,水水二二盏盏,煎煎至至一一盏盏,食后温服。食后温服。【主治】湿热痢疾 气机郁滞 腹痛,里急后重 湿热壅滞 气滞血瘀,酝酿成脓便脓血,赤于肠中 白相兼。 湿热下迫 肛门灼热,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 湿热疫毒下注大肠,壅滞气机,气血不和【治法】清热燥湿,调气和血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君:白芍缓急止痛,敛阴养血 臣: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痢 大黄泄热去积,“通因通用”佐: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消积止痛。 “调气则后重自除”。 当归补血行血 “行血则便脓自愈” 肉桂助当归以行血;反佐之以制芩、 黄苦寒伤阳与冰伏湿热之邪。使:炒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缓急止痛。 【配伍要点】(1)以清热燥湿为本,兼以气血并治(2)寓有“通因通用”之法(3)寒热并用,以寒为主 大黄配黄连、黄芩,清中有泻,导热下行;大黄配当归活血行滞,以除“便脓”;大黄配槟榔,消积导滞,使积滞去而痢止。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 痢下赤白,腹痛里急,苔腻微黄。二、临证加减: 泻痢后重明显积滞较重:加重大黄用量 兼食滞:-甘草,+焦山栀 气滞较重:+枳壳、莱菔子 热盛伤津:-肉桂,+生地 泻下赤多白少:+丹皮、地榆三、现代运用: 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过敏性肠炎、急性肠炎见有泻下不畅,腹痛里急属湿热为患者 四、名词解释: “通因通用”法 :所谓通因通用法,是指治疗因湿热积滞而致泄泻时,顺从其泄泻下利的表面现象,采用泻下除积治其本的方药治疗,使积滞去而泄泻止的一种治法。白头翁汤白头翁汤 伤寒论伤寒论 【组成】 白头翁二两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黄柏三两 秦皮三两秦皮三两 【原方用法】 上上药药四四味味,以以水水七七升升,煮煮取取二二升升,去去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滓,温服一升,不愈再服一升。 【主治】热毒痢疾 气机郁滞:腹痛,里急后重 疫毒邪热 深陷血分,灼血成脓:泻下脓 血,赤多白少。 蕴积肠中 下迫大肠:肛门灼热 【病机】热毒壅滞肠中,深陷血分【治法】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方解君:白头翁苦寒,入大肠经,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臣:黄连、黄柏苦寒,入大肠经,清热 燥湿,厚肠止痢。 佐:秦皮苦寒,有收敛作用。清热燥湿, 收涩止痢。 使(兼):秦皮入大肠经配伍要点:集苦寒清热解毒药于本方,清解中兼以凉血、收涩。临床运用一、辨证要点: 下痢赤多白少,腹痛,里急后重,舌红苔黄,脉弦数。二、临证加减: 表邪未解,里热炽盛:+葛根、金银花、连翘 腹痛里急明显 :+木香、槟榔、白芍 腹痛拒按,苔厚腻,挟食滞:+枳实、山栀 血分热盛、纯下赤痢:+丹皮、赤芍、地榆 疫毒痢:+升麻、马齿苋、金银花、穿心莲三、现代运用: 阿米巴痢疾、细菌性痢疾属热毒偏盛者可加减应用。四、类方比较 白头翁汤与芍药汤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汤 温病条辨温病条辨【组成】 青蒿二钱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丹皮三钱 【原方用法】 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上药以水五杯,煮取二杯,日再服。【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余热未清,内伏阴分夜热早凉;温病后期 阴液耗伤热退无汗; 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 温病后期,热伏阴分,耗伤阴液 【治法】养阴透热 方解君:青蒿苦辛寒而芳香,清热透络,引 邪外出。 鳖甲咸寒入阴,滋阴清热,入络搜邪。 两药合用,有“先入后出之妙”,鳖甲引药入阴,滋阴退热;青蒿透邪 外出,清退阴分伏热,共达滋阴透热之功。臣:生地黄养阴凉血,使阴复而热退。 知母滋阴降火,助鳖甲退虚热 佐:牡丹皮清热凉血,退阴分伏热配伍要点: 方中青蒿与鳖甲同用,是本方配伍的关键。 吴瑭:“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之出也。” 运用一、辨证要点: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二、临证加减: 肺痨骨蒸,阴虚火旺:+北沙参、旱莲草 气阴两伤,身倦干渴:+人参、麦冬 小儿夏季热,属阴虚有热:+白薇、荷梗 三、现代运用: 不明原因发热,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属阴虚内热,低热不退者 。 慢性肾盂肾炎或肾结核见低热不退,尿热短黄,脉细数:+白茅根、泽泻。 麻疹后肺炎属邪留阴分:+银柴胡、白薇、地骨皮。当归六黄汤 兰室秘藏【组成】 当归 生地 黄芩 黄连 黄柏 熟地各等份 黄芪加一倍【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主治】阴虚火扰之盗汗证 阴液不能内守发热盗汗。阴虚火旺 虚火上炎面赤心烦 耗伤阴液口干唇燥,大便干 结,小便短赤。 阴虚火扰舌红脉数。 【病机】阴虚火旺,迫津外泄【治法】滋阴泻火,固表止汗方解君:当归、生地、熟地养血滋液,育 阴制火。臣:黄连、黄柏泻火除烦,坚阴止汗。佐:黄芪益气固表止汗。 配伍要点:滋阴养血,泻火清热,益气固表并进,标本共图。运用一、辨证要点: 盗汗面赤,心烦口干,便干溲赤,舌红脉数。 二、临证加减: 实火轻去黄芩、黄连加知母; 盗汗者加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 三、现代运用: 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更年期综合征等属阴虚火旺者。复习思考题1、清热剂分为哪几类?各类代表方剂为何?使用清热剂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两方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3、清气、清营、凉血、气血两清各治法及其适应证有何区别和联系?4、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两方功效与主治异同?5、试述清营凉血剂中配伍活血祛瘀药的机制,并举例说明之?6、黄连解毒汤、凉膈散、普济消毒饮各主治何证,简述各方的用药特点?7、导赤散临床能用于心经有热未移于小肠的病证?为什么?8、龙胆泻肝汤主治何证?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其组方原理?9、清胃散与玉女煎功效主治之异同。10、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功效与主治异同。11、青蒿鳖甲汤与清骨散两方在组成、功效、主治方面有何异同?12、怎样理解当归六黄汤配伍苦寒之“三黄”13、在何种情况下,清热剂中配伍疏散药? 石膏配知母,相须为用,清热生津力强,善治石膏配知母,相须为用,清热生津力强,善治 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或温病气分热盛等正实伤寒化热内传阳明经,或温病气分热盛等正实白虎汤白虎汤 邪盛证。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邪盛证。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有力 为辨证要点,是清气分热之代表方,属大寒为辨证要点,是清气分热之代表方,属大寒 之剂。之剂。 均能清热生津,用治温病热入气分证。证见均能清热生津,用治温病热入气分证。证见 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脉数等证者。身热,汗出,口渴,心烦,脉数等证者。 清补并用,以清为主。清热生津中并能益气清补并用,以清为主。清热生津中并能益气 和胃,用治热入气分,气津两伤,胃气不和和胃,用治热入气分,气津两伤,胃气不和 竹叶石竹叶石 之证。凡身热汗多,渴心烦,并兼见之证。凡身热汗多,渴心烦,并兼见 膏汤膏汤 气逆欲呕,脉虚数者多用之,属清补之剂。气逆欲呕,脉虚数者多用之,属清补之剂。 以凉血药配清气药组成,重在清营解毒 并能透热转气,用治温热病热初入营分清营汤 尚未动血之身热夜甚,心烦不眠,斑 疹隐隐,舌绛,脉细。为清营透热之剂 均能清营凉血,用治热入营血之身热, 心烦,谵语,舌绛等。 由凉血药组成。重在凉血止血,兼能犀角 活血散瘀。用治热毒身入血分,血热地黄汤 妄行之吐衄、尿血、便血、斑色紫黑, 舌深绛等。为凉血散血之剂 泻火药与凉血药并用,功专清胃火且 能凉血,其泻火力强为气血两清之剂。清胃散 治胃实热证。凡胃火炽盛,内陷血分而 致牙痛,口臭面颊肿痛,脉滑数者多用 均有清胃泻火之功,用于胃热之牙 痛,面颊肿痛等。 泻火药与滋阴药同用,功专清胃热且能 滋肾,虚实并治,为清补之剂。用治玉女煎 火盛阴亏证。凡阳明有余,少阴不足之 牙痛、牙龈浮肿、齿松口渴多饮脉细数 者多用。 白头翁配连、柏为主,能入血分,侧重 于解毒凉血,使血分热毒清而痢止。用白头翁汤 于热毒壅滞于肠,深入血分而致的血热 毒痢。用治下痢脓血,赤多白少,发热 腹痛,舌红、苔黄、脉数 均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之功,用治热 毒湿热痢疾。 以白芍配连、芩为主,重在清热燥湿, 兼调和气血,泻下积滞,寓“通因通用”芍药汤 用治湿热壅滞,气血瘀滞而成的湿热下痢 用治便下脓血,赤白相兼,腹痛,里 急 后重,苔黄腻,脉滑数者。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