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锾和医疗”,有尊严地死去临终时动用一切生命维持器械,似乎代表着惟一正确而有尊严的死法。 “我们能不能让患者在临终的时候享受缓和医疗,按自己的意愿,更加舒服而有尊严地离世?”开国将帅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和陈毅之子陈小鲁力图阐释一种新的“生死观”癌症缓和医疗早已是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如今在中国才刚起步。什么是缓和医疗?缓和医疗(PalliativeCare)作为一门学科,已有近 50 年的发展历史。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缓和医学的原则: “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 ; “不加速也不拖延死亡” ; “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 ; “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缓和医学的定义进行修订,特别考虑到“躯体、精神心理、社会和灵魂”的需求,力图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有尊严地离去。亚洲缓和医疗排名第一的是台湾地区。缓和医疗在当地又被称为“安宁疗护” 。当医生判断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个月时间,就会启动法律程序,病人预立医疗相关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宁疗护阶段。缓和医疗在中国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一直致力于如何减轻病人的痛楚缓和医疗不是安乐死,安乐死可以理解为是在医生协助下的自杀, “二者的目的和方法都不一样” ,宁晓红听说台湾的“安宁疗护”做得很好,就在 2012年组团去台湾取经。在中国践行缓和医疗的先行者们看到,目前人口深度老龄化,恶性肿瘤成死因之首,卫生资源短缺,末期病人生活悲惨。如此现状下,人们对于这种更有尊严、更温暖、更经济的死法,需求极大。然而,甫进入中国的缓和医疗,面临着由于政策空白、指引缺失而带来的诸多限制二协和医院的尝试宁晓红在协和医院进行缓和医疗的大胆尝试。在传统经验中,医生看到末端病人呼吸困难,理所当然就选择插管。“医生是无助的,因此病人更加无助。 ”宁晓红介绍,在缓和医疗的处理中, “用吗啡能帮呼吸困难的病人是肯定的,但国内很少有人这样做。 ”一位长辈善意地劝告她: “晓红,这个年代做事还是要小心一点。 ”因此她格外希望看到从政府层面推行缓和医疗。从临床层面来看,缓和医疗的花费肯定比普通医疗要低。据她了解,采取缓和医疗的患者住一次医院月均花费,通常在 1 万元以内。由于缺乏缓和医疗的政策,目前的费用也都走医保。她解释说: “推行缓和医疗不仅是病人获益,国家更会获益。 ”如今,北京两城区德胜礼区卫生服务中心堪称缓和医疗典范,他们服务的对象,是没有治愈希望的癌症晚期患者、高龄患有严重慢性疾病的临终病人,以及临终病人家属。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