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021/3/101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的繁荣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荣即实现国家经济的现代化这样两项根本性的历史性任务。两项根本性的历史性任务。 2021/3/102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着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实现。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济的恢复,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即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而奋斗。52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年底,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业化提上了议事日程。2021/3/103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毛泽东:毛泽东:“现在现在我们能造什么?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桌子椅子,但是,一辆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拖拉机都不能造”。2021/3/104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当时世界上有两条工业化道路: 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社会主义的工业化道路2021/3/105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无疑是最优的选择。为了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2021/3/106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特点: 一是将发展重工业作为中心环节; 二是优先发展国营经济,并逐步实现对其他经济成份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的社会主义比重不断增长。2021/3/107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业国,实现国家的工业化。1953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年开始执行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国近代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业中国近代以来人们梦寐以求的工业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化建设从此大规模地开展起来。2021/3/108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945年毛泽东:年毛泽东:“中国的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只有在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021/3/109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的必然性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决定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前,并不急于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2021/3/1010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对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步骤,中共中央的认识发生的变化。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主义”。2021/3/1011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种认识上的改变,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万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2021/3/1012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年正式提出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规定:提出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规定:“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党在这个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021/3/1013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历史表明,当时提出的过渡时期总历史表明,当时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路线是完全正确的。 2021/3/1014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2、实现社会主义发行改造的国内、实现社会主义发行改造的国内外条件外条件 从1953年开始,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2021/3/1015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有四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有四点: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恶化的主要基础。2021/3/1016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2021/3/1017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China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总之,中国经济在总之,中国经济在20实世纪实世纪50年代的最重年代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的进行要的事情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成功的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这次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通过这次历史性选择,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2021/3/1018谢谢观看!谢谢观看!2021/3/1019注:注:文档文档资料素材和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料部分来自网来自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益,请联系系Q2653327170,我,我们将做将做删除除处理,感理,感谢您您的理解。的理解。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