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8页
第2页 / 共108页
第3页 / 共108页
第4页 / 共108页
第5页 / 共108页
第6页 / 共108页
第7页 / 共108页
第8页 / 共108页
第9页 / 共108页
第1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5 国际储备international reserve 5.1 国际储备及其构成 5.2 国际储备管理 5.3 中国的国际储备5.1 国际储备及其构成一、含义 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 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 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资产的总称。 作用:弥补逆差;稳定汇率;借债保证;应 付突发事件;发币的准备(如HK)二、构 成 (一)黄金储备 货币用途黄金 黄金在国际储备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P197 表5-1 (二)外汇储备一国货币当局持有的外国可兑换货币及其他短期金融资产。一国货币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必须具备条件:(1)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能自由兑换成其它储备资产(3)内在价值相对稳定(4)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作为国际计价和支付手段(5)供给数量同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世界外汇储备特点20世纪30年代前 黄金英镑30年代到1944 黄金美元、英镑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元黄金1973以后 US、 Jap¥、DM及其它欧共体货币1996以后 20世纪70年代以来,储备货币多元化。资料来源:1996-2005年数据来自Annual Report of the Executive Board for the Financial Year Ended Aprial 30, 2006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美元62.165.269.471.071.071.467.065.965.866.564.663.9日元6.75.86.26.46.15.14.43.93.83.02.9英镑2.72.62.72.92.82.72.82.83.43.74.7瑞士法郎0.30.30.30.20.30.30.40.20.20.10.5欧元17.918.419.323.925.325.024.425.926.5 储备货币比重占比变化(%)2006年底外汇储备最多的10个国家和地区 (单位:亿美元)序号国家(地区)1中国2日本3俄罗斯4中国台湾5韩国6印度7新加坡8香港9德国10法国世界国际储备资产构成(%)年份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黄金储备39.6118.379.437.6128.4919.932.11外汇储备48.5270.6382.5079.4166.5675.3193.69储备头寸8.386.504.758.832.663.093.02特别提款权3.494.503.324.152.281.671.18(三)在IMF中的储备头寸/普通提款权general drawing rights/ Reserve Position in IMFIMF成立的宗旨是在会员国遭受国际收支困难时向其提供短期的融通资金。IMF的治理机制类似于普通的公司治理。它的成员国是股东,可以按照各自出资份额的大小享有行为决策的话语权。会员国份额中25%用可自由兑换货币认购,其余75%用本国货币认购。普通提款权在使用时不需要IMF的批准。普通提款权的组成:25%外汇储备份额基金组织用去的本币份额基金组织向成员国的借款 (四)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 SDRs) 概念:IMF对会员国根据其份额分配的,可用以归还基金组织贷款和会员国政府之间偿付国际收支赤字的一种帐面资产。 特征:人为创造;无偿分配;使用受限 用途:政府间结算;偿还向IMF的借款本息;经货币发行国同意后可兑换成外汇;但不可以支付商品与劳务的款项,也不可以兑换成黄金。 成员国分配到的SDRs是无附带条件的使用流动资金的权利,IMF不能由于不同意成员国的政策而拒绝向他提供使用SDRs的便利。只要一国发生逆差,并要求通过动用其掌握的SDRs来弥补逆差,IMF就有义务指定另一成员国接受SDRs,或由自己动用其库存现金来换回这些SDRs。 5.2 国际储备管理一、原则 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二、总量管理 实质:使一国保持适度国际储备量。否定多多益善否定不持有观点只能调整黄金和外汇储备 1 影响国际储备需求量的因素(1)一国的经济规模和发展速度(2)一国的对外贸易状况(3)汇率制度和外汇政策(4)一国对外筹借应急资金的能力(5)货币的地位与国际货币合作状况(6)一国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效率2 适度国际储备量的确定方法储备进口比例法 特里芬:一国国际储备的合理数量应约为该国年进口总额的2050。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储备可少一些,不实施外汇管制的国家储备应多一些,但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保持储备占年进口总额的3040是比较合理的。 一国的国际储备应满足该国3个月的进口需要。 原则 下限:达到经济储备量 上限:达到保险储备量 三、结构管理 主要内容:币种结构管理,实质是要保证储备资产的安全,力求储备资产的保值增值。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储备资产币种结构管理应考虑的因素 进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 一国以不同币种表示的对外债务净额 币种结构尽可能与一国国际贸易结构和国际债务结构相匹配。好处:避免兑换风险,节约交易成本,保证储备使用效率。 储备资产中要有足够的干预货币 储备货币要与干预外汇市场所需的货币保持一致 储备货币的币值稳定性 储备货币的多元化 实质:使流动性大小不同的储备资产之间保持一个适当的比率,以求得流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 2、外汇储备的流动性结构管理一级储备 现金或准现金,如活期存款、短期国库券或商业票据等。二级储备 投资收益率高于一级储备,但流动性仍比较高的资产,如中期债券。三级储备 流动性低但收益性高的长期投资工具,如长期债券。5.3 中国的国际储备 一、中国的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体,长期占国际储备总额的90%以上; 外汇储备的变动是影响我国国际储备变动的主要因素。黄金储备自2002年12月到2008年3月,一直维持在1929.00万盎司。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年份 储备年份 储备 1983 89.01 19971398.90 1984 82.20 1998 1449.59 1985 26.44 19991546.75 1986 20.72 2000 1655.741987 29.23 2001 2121.651988 33.72 20022864.07 1989 55.50 20034032.51(4482.51*)1990 110.93 20046099.321991 217.12 20058188.721992194.43200610663.441993211.99200715282.491994516.20200819460.301995 735.97 200923991.521996 1050.49201028473.38中国历年外汇储备中国历年外汇储备 单位:亿美元*加入向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注资的450亿美元后计算出来的外汇储备中国外汇储备的迅速积累中国的外汇储备已超过日本出处: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http:/www.safe.gov.cn/ 日本财务省http:/www.mof.go.jp/index.htm90年代中期以来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原因国际收支双顺差最主要的驱动力 从1994年开始,中国国际收支出现双顺差(98年资本项目逆差,但经常项目顺差额大,国际收支仍然顺差)。结售汇制制度基础 货币当局的外汇储备实际上包含了本应属于企业和银行的大部分外汇 结售汇周转头寸限额管理 钉住制 90年代中期为维持钉住制,央行必须被动吸纳外汇。中国持续巨额的国际收支双顺差美元/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长机制国际收支顺差中资企业外汇净收入在结售汇制下,中资企业卖出大部分外汇外汇银行外汇净买入外汇银行卖出外汇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外汇储备增加。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合理程度的评价07不同标准适度标准合理水平超标倍数贸易支付标准 3个月的进口额2389.5亿美元6.4债务偿还标准 外债的10-15%560.43亿美元27.27流动性供给标准短期外债余额2200.84亿美元6.94综合国力标准 GDP的10%3241.9亿美元4.7我国外汇储备占全球外汇储备比例1995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中国735.791546.71655.72121.62864.14032.56099.38188.710663.415282.5全球13896.7617837.119407.520523.724077.130276.637384.143580.263910百分比%5.298.678.5310.3811.913.3216.3218.7924.07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关数据整理单位:亿美元高额外汇储备的积极作用1、是我国对外经济实力增强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2、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奠定了物质基础3、为我国降低金融风险、防御金融危机提供了物质力量 过度持有外汇储备的风险1、通胀和泡沫经济风险2、美元贬值的汇率风险3、美国国债、长期机构债价值重估及收益率下跌的双重损失二、外汇储备的管理1994年以前,外汇储备由中国银行协助央行共同管理1994年以后,外汇储备由央行领导下的国家外汇管理局经营外汇储备管理目标:保证外债偿付,满足进口支付,稳定人民币汇率外汇储备经营目标:“安全、流动、增值”2003年12月16日成立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汇金公司本章习题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国际储备2、特别提款权二、简述题:1、简述国际储备构成及其特点。2、简述特里芬关于一国的国际储备与进口的关系的论点。三、论述题:1、影响一国国际储备需求量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你认为目前我国国际储备量是否适度,为什么?2、试述国际储备管理的目的及内容,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加强国际储备管理? 6 国际金融市场36一、分类(一)按性质分1 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在岸市场 从事市场所在国的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2离岸金融市场/境外金融市场特点 (1)以非居民为业务主体 (2)以境外货币作为交易对象 (3)基本不受所在国法律法规和税制限制。类型 (1)一体型 伦敦、香港 (2)分离型 纽约国际银行业务设施 International Banking Facility 东京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海外特别账户 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设立的亚洲货币账户 (3)簿记型/避税港型 Bahama, Burmuda, Cayman Islands39 新型与传统国际金融市场的区别国内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传统国际金融市场 离岸金融市场(二)按功能分1国际货币市场 银行同业拆借市场 短期信贷市场 短期证券市场 贴现市场2国际资本市场 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 中长期债券市场 股票市场3外汇市场4黄金市场 伦敦、苏黎世、纽约、芝加哥和香港二、欧洲货币市场 所有离岸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整体,就是通常所说的欧洲货币市场。(一)概念 1 欧洲货币 泛指投在货币发行国国境以外的银行所有存贷的该种货币。 2 欧洲货币市场 在货币发行国境外存储和贷放该国货币的市场。(二)特点1 它不受任何法规管制,也不受当地是否有发达的国际贸易中心以及国内资金力量是否雄厚的限制;2 是银行间市场;3 借贷货币是境外货币,借款人可任选货币种类;其借贷关系是外国放款与外国借款人的关系;4 有独特的利率结构;5 欧洲货币市场借贷的标准期限多为短期。 (三)形成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发端是欧洲美元市场 东西方冷战和西方主要国家对资本流动的控制促成了欧洲美元市场的出现。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使得美元大量外流。欧洲货币市场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进一步推动了该市场的发展。 (四)业务银团贷款银团贷款(Banking Group) ,又称辛迪加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Syndicated Loan) .特点 a.货款期限长b.贷款金额大c.贷款银行多d.贷款成本高优点:对贷款银行来说,可以分散贷款风险,减少同业竞争;对借款人来说,可以迅速筹集到独家银行无法提供的、金额巨大的长期资金。 .银团贷款的成员构成 借款人借款人牵头银行牵头银行参加银行参加银行A参加银行参加银行B参加银行参加银行C代理银行代理银行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 外国债券 外国债券指国际借款人(债券发行人)通过外国金融市场所在国家的银行或金融组织发行的该国货币为面值的债券。 主要的外国债券市场在纽约、瑞土、法兰克福和东京,一般称为“四大中心”。 外国人在美国发行的美元债券是“扬基债券”Yankee Bond 在日本发行的日元债券是“武士债券” Samurai Bond ; 在英国发行的英镑债券是“猛犬债券” Bulldog Bond 欧洲债券 指发行人在面值货币国家以外的境外市场(即欧洲货币市场)发行的债券。 欧洲债券市场的特点 1. 市场容量大。 2. 自由和灵活。 3. 发行费用和利息成本比较低。 4. 免缴税款和不记名。 5. 安全。 6. 债券种类和货币选择性强。 7. 流动性强,容易转手兑现。 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1、离岸金融市场 2、欧洲美元 3、外国债券与欧洲债券 二、简述题:1、 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2、 欧洲美元的产生原因。3、 离岸金融市场的概念、特征、分类。27 七月 202448 一、概念 指资本在各国(或地区)之间,以及与国际金融组织之间的转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际资本流动包括流入和流出两个方面。 7 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49二、类型二、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P259(一)根本原因:寻求利润的最大化(二)影响因素 利率水平 汇率预期 通胀差异 技术水平 投资环境51(一)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巨大,脱离实物经济而独立增长 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增长 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不受世界经济周期的影响;(二)国际资本流动结构与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多样化,投资渠道与方式大大增加 投资主体多元化, 机构投资者成为间接投资主力军 国际资本流动证券化趋势加强;(三)国际投机资金流动频繁+ 教材内容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四、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一)(一)对资本输出国的影响 1、有利方面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益;占领市场;提高国际地位。2、不利方面投资下降;本国就业机会减少;财政收入降低;“产业空心化”;培养潜在的竞争对手。(二)对资本输入国的影响1、有利方面缓和资金短缺困难提高工业化水平扩大出口创造就业机会2、不利方面损害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对输入国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采,污染环境外资把输入国当成废旧设备、淘汰技术的倾销场所沉重的债务负担挤占国内商品市场份额等五、国际债务问题 (一)外债的定义 在任何给定的时刻,一国居民欠非居民的、已使用而尚未清偿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二)外债规模的监测指针 1外债总量指针 负债率 = 外债余额/国内生产总值 10% 债务率 = 外债余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100% 2 外债负担指针 偿债率 = 外债还本付息额/出口商品劳务的外汇收入额 20% 当年外债还本付息额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 10%3 外债结构指针 种类结构、利率结构、期限结构和币种结构 例:某国某年末外债余额1712亿美元,当年偿还外债本息额500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6100亿美元,商品劳务出口收入1820亿美元。计算该国的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并分析该国的债务状况。1)负债率=外债余额/GDP = 1712 / 6100= 28%该指标高于国际通用的20%的标准。2)债务率= 外债余额 / 外汇总收入 = 1712 / 1820 =94%该指标略低于国际通用的100%的标准。3)偿债率= 年偿外债本息 / 年外汇总收入 = 500 / 1820 = 27.5%该指标高于国际通用的20%的标准。 结论:该国外债余额过大,多项指标均接近或超过国际警戒线,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债务问题,应重新安排债务。中国的负债率和债务率1986-2007资料来源:国家外管局27 七月 202458(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20 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特点 债务规模巨大 债务高度集中 债务结构恶化利率结构(按浮动利率计息)期限结构(短期比重上升)来源结构(私人货款增加)59 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的原因盲目举借大量外债国内经济政策失误外债使用效率低下当时发达国家的经济滞胀当时美元汇率与利率的上升国际商业银行贷款政策的失误60 重新安排债务到期日 增加新的贷款,促进债务国经济调整与增长 债务资本化(债权股权互换) 债务证券化(债权交换) 债务回购 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债务回购(Buyback) 按一定折扣以现金购回其债务。债务股权转换(Debt-Equity Swaps) 投资商购入债权银行对发展中国家的债权,将债权通过债务国央行调换成当地货币进行投资。前提:债权银行同意将自己帐面债权以债券形式折 价出售问题:受债务国外资政策的影响,因为这种转换会 导致外国资本参与国内企业。 股票投资发行国际债券B股、H股、ADR等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开发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出口信贷等“三来一补”等六、我国利用外资(一)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 19791987年,起步阶段 19881991年,保持稳定阶段 19921995年,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以来,由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二)我国利用外资的大致阶段64 投资规模扩大,跨国公司投资增多 外商投资地区与领域扩大 外商更加看重中国的销售市场 外国投资者对与国企合资或收购国企兴趣较大 (三)近10年来外商对我国直接投资的特征 有利影响 弥补建设资金不足,促进经济增长 创造就业机会 增加出口创汇 增加税收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变 提高金融机构和大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四)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不利影响 影响到国家的产业安全 扩大了我国东西部经济差距 引进外资良莠不齐,负面影响已有显现。 存在重复引进和盲目引进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国家产业安全问题 国民待遇问题 债务负担问题 金融市场稳定性问题(五)我国利用外资中应注意的问题七、金融危机80年代初对拉美国家汇率机制的冲击 1994年墨西哥比索危机 对欧洲货币体系联合浮动机制的投机性冲击(199293) 1997年东亚货币危机(199798) 俄罗斯货币危机(1998) 巴西货币危机(1999) 阿根廷金融危机(2001)金融危机特点 世界各国在分享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利益时,孕育于一体化中的风险不断暴露出来。危机爆发的规模更大。危机爆发的速度更快。 危机一旦初露端倪,各经济主体就会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导致经济体系的瘫痪甚至崩溃。印尼、巴西大量资本外逃导致国内公司、企业大量破产就是例证之一。全球经济波动更大。 由于经济金融一体化,各国经济联动效应增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就是以泰国为中心迅速在周边国家无序扩大的过程。危机爆发的形态无限化。 在价格、产品、币种、期限日益多样化的经济领域,危机也会以多种形态爆发,这给各国监管者带来很大困难。 亚洲金融危机(一)成因1经济发展模式及经济结构不合理2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外债高筑和外债结构不合理3泡沫经济(二)对世界经济的影响1对亚洲经济、社会及政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2世界多数国家经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慢3中国经济在受到了较大的冲击的情况下仍保持高速增长浮动后货币贬值幅度(%)冲击前的外汇储备冲击后的外汇储备储备损失程度(%)泰国15 36 329(5月)29 434(7月)18.98菲律宾12 9 781(6月) 8 343(7月)14.7印尼9 20 233(7月)19 276(8月)4.73韩国13 31 254(10月)21 063(12月)32.61本章习题本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 2、债转股 3、国际债务危机 二、简答题: 1、长期国际资本流动的特征和分类 2、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原因与对策三、论述题: 1、试述国际资本流动对输出国和输入国经济的影响,我国现阶段是否应大规模进行对外资本输出活动,为什么? 2、试述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及我国应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8 国际货币制度 8.1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和国际金本位制 8.2 布雷顿森林体系 8.3 牙买加体系 8.4 欧洲货币体系8.1 国际货币制度概述和国际金本位制 一、概 念 各国政府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包括为此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 二、形成模式自然缓慢发展的结果短期内会议确定三、内 容(一)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机制(二)汇率及汇率制度(三)国际货币或储备资产的确定(四)国际货币活动的协调与管理四、演 变(一)18801914 国际金本位制(二)19181939 无政府主义的货币制度(三)19441972 金汇兑本位制(四)1973年以后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体制五、国际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包括金币、金块和金汇兑本位制。一次大战前,盛行典型的金币本位制。特点:金币为本位币;自由铸造和溶化;金币与银行券自由兑换;金币作为世界货币自由输出入。对国际金本位制度的评价 从理论上说,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完美的。局限性:1、黄金的供应量取决于采金技术和黄金矿藏,在长期难以与普通商品的增长永远保持适当稳定的比率;2、金本位制度平稳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是以各国政府对经济的自由放任,或者干预的目标是以维持对外均衡为前提。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 美国在一战结束后不久便率先恢复了黄金的自由兑换,英国于1925年恢复了金本位,法国于1928年恢复了金本位,但是此时的国际金本位制度,与战前的已大不相同。黄金的地位比过去大大削弱,实际上只有美国实行的是完整的金本位制,英法两国实行的是金块本位制,而其它主要国家实行的是金汇兑本位制。并且金本位制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能也受到极大限制。8.2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一、建 立 1944年,美国布雷顿森林市(Bretton Woods)召开国际会议确定二、主要内容 (一)建立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IMF。 80(二)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三)实行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条件: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均衡; IMF批准(四)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1 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2 调整汇率 (五)建立国际性的资金融通设施 1 IMF的贷款 2 取消外汇管制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 两大支柱:美元可直接兑换黄金 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度三、 简要历程IMF协定1947年正式生效,体系开始运行 ;19481952 ,马歇尔援助计划;1948年西欧国家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援助资金,这个组织后来发展成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59.1,主要西欧国家取消外汇管制,货币开始实现与美元的自由兑换。整个60年代,美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使美元兑换黄金的基础不断削弱 ;1971.8.15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美元与黄金的官方平价兑换终止,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布雷顿森林协定;1973.3,布体系彻底崩溃。 19441958 稳定运行 19581968 动荡运行 19681973 逐渐瓦解四、根本缺陷“特里芬难题” (Triffen Dilemma) 美国的基本责任保证美元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 美元供给太多就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 信心问题 美元供给太少则不能满足国际经济发展对清偿力的需求 清偿力不足问题各国黄金数量有限,缺乏商品出口到美国换美元“美元荒”“马歇尔计划”使西欧经济复苏,美元储备增加;美国援外、海外军事开支增加,国内低利率,美元外流“美元过剩”人们对美元的信心丧失,担心美元贬值。1960 1st Dollar crisis Dollar shortage Dollar glut Dollar crisis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过程 美元危机美元危机不断爆发 拯救 再爆发直至崩溃 指美元按固定比价与黄金保持兑换性的危机。指美元按固定比价与黄金保持兑换性的危机。 1)第一次危机:1960年 相对美元过剩 人们抛售美元,抢购美国的黄金和 其他硬通货(如马克)。 稳定黄金价格协定 巴塞尔协定 黄金总库 借款总安排 货币互换协定 但是,这些措施都是局部性的,而不是制度性的,不可能根本纠正其内在缺陷性。为了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和金价的稳定、保持美元的可兑换性和固定汇率制。2)第二次美元危机:1968年 侵越战争 美国财政金融恶化 国内通货膨胀, 美元对内价值不断贬值 美元同黄金的固定比价受 到威胁。 美国单方面暂停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实行“黄金双价制黄金双价制” 官方市场上仍然实行35美元等于1盎司黄金 私人市场上放开金价,听凭供求关系决定 这就意味着黄金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部 崩溃。 为了在黄金双价制下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创设SDRs。3)第三次美元危机:)第三次美元危机:1968年年 外汇市场上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的风潮层层迭起,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激烈。 实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 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停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签订史密森协议“ 美元对黄金贬值到38美元兑1盎司。 日圆、马克、英镑等硬通货纷纷对美元升值。 扩大汇率波动汇率。 但以上只是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仓促产物,没有涉及到国际货币制度的根本变革。4)第四次美元危机:)第四次美元危机:1973年年 布雷顿体系的最终崩溃布雷顿体系的最终崩溃 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外汇市场上抢购马克、日元等硬通货,美元汇率大幅度贬值。 黄金官价再调整 实行浮动汇率制 牙买加协议签订8.3 牙买加体系一、内 容(一)浮动汇率合法化(二)黄金非货币化(三)修订基金份额(四)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 建立“信托基金” 扩大了普通信用贷款的限额 放宽“出口波动补偿贷款”额度 (五)提高SDRs的国际储备地位二、特 征(一)多元化的储备体系美元在国际储备中的份额已减少,但仍是主导货币黄金的储备地位继续下降ECU和SDRs作用不断加强,欧元今后将是美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二)以浮动汇率为主的混合体制得到发展(三)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 1汇率机制 2利率机制 3国际金融市场 4国际金融机构 5动用国际储备资产 “无体制的体制”(Non-System) 8.4 欧洲货币体系一、区域性货币一体化(一)概念 一定地区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和结合,形成统一体并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二)实质 一些国家或国家集团为了货币金融合作而组成的货币联盟(三)特征 汇率统一 货币统一 货币管理机构和货币政策统一(四)形式 1 松散的联盟 表现为体系 2 紧密的联盟 货币联盟二、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简称OCA) 与货币一体化密切相关的理论,主要研究如何给通货区确定一个最佳范围,即具有什么样特性的国家或地区相互之间可以结合成为一个通货区,或者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大于弊,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加入通货区是利小于弊。(一)提出和发展1 1961 Robert Mundell提出2 1963 Ronald Mckinnon发展3 1969 Peter Kenen 发展(二)概念 由一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资本流动比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较为接近,经济政策比较协调的地区所组成的货币区。(三)内 容1 要素的自由流动;2 汇率的统一;3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 (四)意 义参加货币区对一个国家而言最大收益: 消除汇率风险,使交易最大化和分工的收益得以实现,从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最大成本: 参加国将丧失追求独立货币政策的自由 三、欧洲货币体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简称EMS)(一)形成的历史过程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 1957.3,法、西德、意、荷、比和卢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提出建立欧共体的思想,同年欧共体成立1969.12,在海牙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决定筹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1978. 12.5,欧共体各国首脑在布鲁塞尔达成协议,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协议正式实施 (European Monetary System, 简称EMS) 最初8个成员国:法德意荷比卢丹爱;以后,西(1989)英(1990)奥葡(1992)加进来(二)主要内容 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简称ECU) 2稳定汇率机制(Exchange Rate Mechanism,简称ERM) 双重机制:平价网体系/格子体系(Grid Parity System) 篮子汇价体系/中心汇率体系(Basket Parity System、Central Rate System) 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European Monetary Fund/EMF)(三)90年代初ERM两次汇率危机 1991年,德国为抑制通胀调高了央行贴现率,而当时西欧各国经济处于萧条,实行着低利率政策。于是资金大量流向德国,推动马克升值,西欧各国货币面临贬值压力。 此时,西欧其他国家要维持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就必须提高利率;要刺激国内经济,又必须降低利率。坚持了一段时间后,英镑、里拉等不得不退出或暂时退出欧洲汇率机制,1992.9-1993.5,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规定的波幅不得不调至15%,成员国货币双边汇率进行了5次调整,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遭到严重破坏。这就是历史上的“九月危机”或“欧洲金融风暴”。(四)EMS的缺陷缺乏灵活性,各成员国不能随意根据本国的经济和国际收支状况调整汇率;欧共体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ERM的汇率机制不能准确反映各国财政和货币金融上的差异。四、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一)发展过程1 1987.7欧共体开始实施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计划,这要求欧洲内部有 一个资本能够完全自由流动的金融共同市场,使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合 作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2 1989.4德洛尔报告形成欧洲货币联盟的初步安排。3 1991.12欧共体12国首脑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就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 后,进一步建立政治联盟和经济与货币联盟达成协议“马斯特里 赫特条约” Maastricht Treaty,为建立欧洲货币联盟规定了明确的目 标和时间表。4 1993.11马约生效,欧盟正式取代欧共体。5 1995年初,欧盟成员国扩展到15个。6 2004.5.1,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立陶宛、 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10国入盟,成员国扩展到25 个。7 2007.1.1,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成员国扩展到 27个。(二)马 约的内容1990.7.11993.12.31,所有成员国货币加入EMS,实现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并建立相应监督机制。1994.1.11997,进一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建立独立的不受政治干预的欧洲货币管理体系或欧洲中央银行体系,统一制定货币政策,进一步缩小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波幅。19971999.1.1,建立统一的央行、统一的欧洲货币。 拟取得EMU成员资格的国家必须在如下方面达标:(1)通胀率不能超过成员国中通货膨胀率最低的三国平均数的1.5%;(2)长期利率不得高于成员国中通胀率最低的三国平均利率的2%;(3)政府预算赤字不超过本国GDP的3;(4)政府债务不超过本国GDP的60;(5)汇率必须维持在ERM规定的幅度内,并且至少稳定两年时间。 (三)欧元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支柱1、欧元的诞生 19991120011231 为欧元区内各国货币向欧元转换的过渡期。2002112002630 欧元纸币和硬币将作为法定货币,进入流通领域,同尚存的各国货币一并流通。200271 欧元区各国货币全部退出流通领域,市场只流通单一的货币欧元,欧洲统一货币正式形成。目前欧元区共有16个成员国1999.1.1首批欧元国 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2001.1.1希腊2007.1.1斯洛文尼亚2008.1.1塞浦路斯、马耳他2009.1.1斯洛伐克 2、 欧元启动的经济影响(1)优化区域内资源配置,推动欧盟建设(2)挑战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进一步分享世界货币的好处3、汇率走势分析 Euro/us1999.1.1 1:1.171999底 跌破1:12000.10.26 1:0.82302001初2002年初 1:0.881:0.922002.37月 不断挑战1:12002.12 1:1.052003.1 1:1.042003. 6 1:1.172004.4 1:1.24 2005.5 法国、荷兰否决欧盟宪法以后,汇 率开始下跌 2007.11 1: 1.482010.2 1: 1.35 4、不利因素影响欧元的稳定及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功(1)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使欧洲央行单一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面临难题;(2)劳动力流动性差。由于传统、语言、文化差异、专业资格的相互承认和人员迁移的成本等问题,限制了劳动力的流动;(3)货币统一与经济政策协调之间的平衡问题。欧元区没有统一的联邦政府、税收和工资系统,且不再拥有货币政策的自主权。因此,如果没有财政、税收、社会劳工政策等方面的必要协调,将会发生麻烦。本章习题本章习题一、名词解释: 1、特里芬难题 2、最优货币区 3、欧元 二、简述题: 1、简述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的主要原因。 3、简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欧盟中的地位和作用。三、论述题: 1、试析当前国际货币制度中的汇率制度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机制,你认为今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2、试述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