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识重构知识重构学学“透透”历史历史课时课时5656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第二十单元第二十单元 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目标引领体系建模知课标1.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明要点复习任务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核心词:农业、畜牧业)复盘知识体系化一、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整合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一目第1-2自然段,指出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之前,人类的生活状况。1.食物采集:原始农耕和畜牧出现以前,人类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_来获取食物。2.食物生产:大约1万年前,_出现,成为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采集和渔猎原始的农耕和畜牧二、农耕和畜牧的出现整合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一目第27自然段,归纳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和意义。1.时间:大约1万年前。2.概况农业西亚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_的原产地东亚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分别是粟和_的发源地中美洲是_、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畜牧业西亚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中国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贾湖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南美距今约6000年前,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大麦水稻玉米3.意义(1)历史地位: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加速了人口的增长。(2)生活方式: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并逐渐形成_。(3)生产方式: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手工业的出现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核心概念】农业革命新石器时代,发生于约一万年前,由采集野生植物发展为有意识地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聚落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1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从采集渔猎到农业生产的转变材料旧石器时代他们仍像猎食其他动物的野兽那样,靠捕捉小动物为生;仍像完全倚靠大自然施舍的无数生物那样,靠采集食物谋生。由于他们依赖大自然,所以就被大自然支配。为了追猎动物、寻找野果地或渔猎场地,他们不得不经常过着流动的生活。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1】根据材料概括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提示:生活状况:靠采集和渔猎为生,过群居生活,不断迁徙。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低下。视角2历史探究农业革命出现材料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思考2】有学者认为“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结合材料,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一观点是正确的。农业革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农业的出现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人口增长;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出现了剩余产品和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阶级和国家。【核心要点】1.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演进项目食物采集食物生产生产工具使用木、骨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采用磨制技术制作石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食物来源采集和渔猎原始的农耕和畜牧成为获取食物的主要手段生活方式过着迁徙和群居生活从不断迁徙过渡到定居生产关系(1)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2)女性在生产中居主导地位,属于母系氏族社会(1)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2.农业革命对世界文明的意义农业的出现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农业是文明的基础。(1)农业的起源,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采集与渔猎谋生,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2)农业生产为人们提供了可以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3)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4)由于农业的逐步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出除满足生产者本身所需之外的剩余粮食,这时城市出现,农业和畜牧业、手工业分工,特别是脑力劳动得以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备选要点】从采集渔猎到生产食物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变化阐释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变为利用、改造自然,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人类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人类逐渐从迁徙生活转变为定居生活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人口大幅增长,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了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交换【点拨】推动由采集渔猎到食物生产的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产生,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的根本因素。复习任务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及生产关系的变化(核心词:食物生产、土地制度、生产关系)复盘知识体系化一、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整合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二目,梳理不同地区农业生产与土地制度状况,总结其影响。1.状况地区食物生产土地制度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种植_,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1)古巴比伦王国,王室、神庙、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拥有土地,合伙经营或将土地出租给佃户。(2)古埃及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大麦和小麦地区食物生产土地制度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1)主要分为北方_和南方稻作两大农业区。(2)战国以后,铁器得到推广,重视灌溉,精耕细作。(3)以_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通过家庭手工业等途径补贴家用(1)商和西周时期,土地掌握在_手中,农夫集体耕作。战国以后,农民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2)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希腊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实行_与蔬菜轮作,建立果园,从事农产品加工城邦中只有_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粟麦家庭君主和各级贵族谷物公民地区食物生产土地制度古罗马以_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实行土地国有,以_为单位进行生产古代美洲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_、马铃薯(1)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份地并终身使用。(2)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2.影响: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谷物家庭甘薯据“本”生发观察教材的图片“东汉牛耕图画像石拓片”,这属于哪一类型史料?在历史研究中有何史料价值?提示:属于一手史料。它对研究东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发展、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和东汉绘画的发展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二、生产关系的变化整合选择性必修2第1课第三目,梳理生产关系变化的表现,分析原因。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出现了私有财产,氏族内部出现了_。3.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_产生了,国家应运而生。贫富分化阶级【图解历史】国家的产生据“本”生发阅读教材“学思之窗”,材料中“新的分工”指什么?提示:进入文明时代前,商业贸易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探究素材情境化视角历史探究古代世界食物生产材料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古代经济都是农本经济,以丰衣足食为根本目的,耕织结合,但对牧养牲畜的需要各不相同。中国养畜主要为农耕提供动力,牛耕发展缓慢,纺织原料又靠畜产品。南欧、中亚土质黏重,很早就使用重犁,要用二牛、四牛甚至八牛拉犁,养牛较多;纺织原料主要是羊毛,养羊业比较普遍,加之很早就有食肉、饮食奶酪的习惯,故畜牧业在农本经济中的比重较大。叶茂等传统农业与现代化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上)【思考】有学者认为“单一种植业结构决定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与西方不大一样”。结合材料,论证这一观点。提示: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古代西方农牧并重。这种经济结构的差异,是形成东西方饮食文化内涵不同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说,古代中国以植物性饭菜为主;古代西方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高。【核心要点】1.古代东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项目东方西方农耕技术耕作制度 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普遍实行休闲农耕制土地集中土地兼并后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是为了养羊,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经济比重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尤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农牧并重、农牧结合饮食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肉食比重小食物结构中肉、奶的比重较大2.古代世界食物生产的多元性(1)中心的多元性世界农业起源中心包括西亚两河流域、非洲尼罗河流域、南亚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还有美洲农业起源中心区。(2)生产的多样性地区作物畜禽西亚小麦、大麦、黑麦、豆类山羊、绵羊、牛等中国水稻、粟、大豆等猪、鸡中南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南瓜等骆马、羊驼、火鸡非洲小麦、大米、高粱毛驴印度稻、绿豆、甘蔗、黄麻、芋、芝麻-【点拨】古代世界农业格局的特征及其原因(1)特征:多元并存,独立发展。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文明多样,交流互鉴。(2)原因:自然资源、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不同。历史因素、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差异。不同民族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各具特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