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0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5页 / 共40页
第6页 / 共40页
第7页 / 共40页
第8页 / 共40页
第9页 / 共40页
第1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一、校本研究的现状与反思校本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为什么研究?)(为什么研究?)二、二、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与主要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与主要 内容内容(研究什么?)(研究什么?)三、三、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与操作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与操作 建议建议(怎样研究?)(怎样研究?)一、校本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一、校本研究的现状与反思(一)现状(一)现状 1、研究意识深入人心,校本发展路线 图模糊不清。 2、研究能力日益提高,教师需求过于 急功近利。 3、研究管理不断加强,实践指导缺乏 行为跟进。(二)反思(二)反思 1、学校研究要树立现代研究理念,制定学校发展战略。研究理念:研究理念:问题即课题工作即研究成长即成果要素分析:要素分析:自我反思(需要指导理念与操作行为双 重支架)同伴互助(要有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和 工作技能)专业引领(理应选择听中学,做中学, 听懂以后做出来,做好以后 说出来的策略。)起始起始发展发展成就成就高成就高成就(成熟成熟)下滑下滑衰败衰败有效曲线有效曲线第二曲线第二曲线发展时机:发展时机:寻找第二曲线生长点 学校事务的发展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学校研究是在动态环境下从事主体创新活动。分析方法:分析方法:SWTO方法 实力缺陷威胁机遇立项方法:立项方法: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调查分析风暴会议多种方案筛选问题确定课题择优完善 2、教师研究要立足课堂,把握研究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理念:价值引导、自主构建(鉴别和处理学生的不同需求, 用自我形象影响学生成长,把自主学习即当手段又当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回归重建讲授式(最基本,最管用,最见功底的教法)学习方式:学习方式:重视接受式学习(精选终身受用的知识传授学生)关键词:关键词:自我认知(研究自我是做好研究的前提)奋斗期成就期困扰期停滞期(五年左右)12345678时间效能 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有生命周期的,换一个角度改变模式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师发展因从事研究与否决定教学效能是否上扬或平滑。激情感召(不仅“用脑工作”,而且 “用心工作”)分享成功(关注学生成长的同时关 注自我成长)经验提升(用反思方法科学理论使 教学经验理论化)知识分享(校本研究的核心推动力)专业知识(了解教师知识的边界并形成学习计划)实践知识(发现值得分享的想法,见解和经验)教育学知识(课堂管理,学生评价和课程开发)3、研究管理要注重知识管理,重视常态研究。 管理思想:管理思想: 学习即工作学习求发展工作方法:工作方法: 从管理人事走向管理知识(建立教师的专业知识库,开展传播知识的活动) 从事务布置到教师人力资源开发(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课题指导:课题指导: 倡导小课题研究和课堂细节描述小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小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分析自我教学实践参与集体研讨阐述自已的主题思考并听取他人的思考确定研究主题形成研究成果观察同伴实践亲历实践验证课堂细节描述主要环节课堂细节描述主要环节课堂细节描述(1-4个)分析细节背后的观念提炼最值得分享的经验筛选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三)共识(三)共识 1、校本研究应当以现场、体验、反思、实践为其模式特点。 2、应当突出小、精、实、真的特点。 3、应当以提高自我、改进工作和促进发展为目的。 4、应当低起步、有后劲、见实效。 5、应当面向全体教师、依托名师、形成研究群体。 6、应当形成文化、特色和品牌。 7、应当重视继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问题与方法的统一。 8、应当促进研训教的一体化。 9、应当讲求生态发展、各得其所、各有所用。 10、应当建立完善和创新保障机制。二、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二、校本研究的价值取向和主要内容(一)价值取向(一)价值取向 1、促进校本发展(文化思想特色) 2、促进师本发展(提升实践智慧包括 实践知识、能力、风格与态度) 3、促进生本发展(全面、和谐、健康)(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 宏观:宏观: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 1、教育公平的实现取决于教育均衡的水平和完善的教育制度的确定,这不仅是政府的事。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总的判断是:目前整个素质教育的实施正处在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过程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主要标志上:第一,第一,素质教育已经提升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法律规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二,第二,素质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正在逐步转化为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第三,第三,素质教育在关键环节上开始突破,学校教育开始发生一些积极而重要的变化;第四,第四,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消除:深层次体制性障碍仍然没有消除: 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过重,几经努力仍未能有效扭转。 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 我们培养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较为厚实,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将会对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力和建立创新型国家产生深远影响。 应试教育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许多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 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艰难前行,激烈的考试竞争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 素质教育发展很不平衡,远远没有实现教育领域的整体变革。中微观:中微观: 、如何让学校充满活力如何让学校充满活力 (1)制定有利于校本、师本、生本 发展的管理制度。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3)全员有真心向往的共同目标。 、如何促进特色教师形成如何促进特色教师形成(1)初始阶段(劳碌而无虑)(2)酝酿阶段(困惑而思索)(3)成熟阶段(自信而从容)3、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制定一堂好课的标准?()如何预设与生成?()如何取舍三维教学目标?()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如何了解学生需要什么?(2)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动力?(3)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如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5)如何还给学生金色年华?、如何促进校长从优秀走向卓越如何促进校长从优秀走向卓越 (1)校长在干什么? (2)校长最大的困惑是什么? (3)校长的得意之作是什么? (4)校长的管理目标与效果怎样? (5)校长如何评价自我? 三、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与操作建议三、校本研究的有效方式与操作建议(一)有效方式(一)有效方式 1、调查研究、调查研究 (1)取样范围(全面调查、抽样调 查、个案调查) (2)调查目的(现状调查、区别 调查、发展调查) (3)调查手段(口头访问、开调查 会、填写、问卷、测验评定等) 2、行动研究、行动研究(1)研究工具研究工具 专业日志 自由写作 批判性同事(2)研究步骤研究步骤 明确问题 制订计划 付诸行动 批判反思(3)行动研究模式行动研究模式 原行为阶段 新设计阶段 新行为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 关注新理念的课 关注学生获得的验的教学行为 例设计 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改善行为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课例为载体/教师与研究者的合作平台:理念学习、情境设计、行为反思. 3、叙事研究、叙事研究(1)教学经验教学经验教师的思考、观念与行动都隐含着高度的经验成分。专业经用,能协助教师最大程度地降低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增加可预测性、有效性及灵活性。(2)故事故事是一种具有情节性、结构性的经验叙述形式,通过对故事的描述,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其实践知识的形成。(3)案例案例所提供的是替代性的教师经验,也是教师知识具体化的形式。通过对案例的探讨,有助于教师个人内在的反思与专业实践知识的发展。(4)个人成长史个人成长史针对教师过去的专业经验及个人世界进行探索,超越专业经验而延伸到教师整个生活层面,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去把握教师的观念与行为背后的原因与成长历程。 4、课例研究、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1)学校制订课例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组织领导、实 施步骤、评价办法、保障措施等。(2)教研组制订课例研究实施计划,包括研究目的、时间节 点、试点教师、具体措施等,约请专家、教研员参加, 共同组成研究小组。(3)首轮研究原行为阶段观课,大体分为“教学设计课堂 观察反馈会议”三个基本步骤。(4)第二轮研究新设计阶段观课。(5)第三轮研究新行为阶段观课。(6)撰写课例,包括导言、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 策略、反思等部分。(7)课例研究总结,教研组先小结,再进行全校总结。 、教学案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1)选取合适的案例(2)案例故事的描述(3)案例写作 案例准备前期 案例准备 撰写案例初稿 反思、斟酌、重写 赋案例意义 、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 ()含义()含义 反思性教学是指 “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 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特征()特征 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基本点,有较强的创新 以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为动力。 强调两个“学会”,是全面发展教师过程。 以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为突破口。()方法()方法 内省反思法内省反思法 反思总结法 录像反思法 档案袋反思法 课堂观察 交流反思法交流反思法()意()意义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掌握实践性知识。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反思性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二)操作建议(二)操作建议倡导真研究促进真参与取得真成果倡导真研究促进真参与取得真成果1、研究要成为学校和教师自身的需要 (重名份不重实效)2、研究要建立在真实的教学情景基础之上 (研究课与观摩课不能混为一谈)3、研究要倡导真话真说 (学术是非与人格是非不能挂钩)4、研究要取得有效价值的成果(专题总结、教 育叙事、教学随笔、课例报告、课后反思)结束语结束语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苏霍姆林斯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