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发表时间:2015-11-13T09:15:05.0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作者: 黄婷婷导读 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建设社区 中医思维作为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基准来说,对中医临床的发展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黄婷婷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医院建设社区 甘肃嘉峪关 735100摘要: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模式问题的出现导致中医药的发展带来了瓶颈。中医思维作为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基准来说,对中医临床的发展和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文章从思维的角度提出,中医药临床疗效的评价应该运用中医的原创思维,认为“正向思维”是西医、中医判定临床疗效的主要依据,“反向思维”是中医判断临床疗效的重要思维,并从取象思维角度探索了中医临床疗效判定主要根据是医患共同体察病人的七种能力、医患共同勘对五种生命条件、医患共同检验精、气、神三宝。关键词:中医思维;临床疗效;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评价问题是目前中医药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的很多中医药专家都已经明确认识到,完全用现代医学的检查化验手段评价中医的疗效问题,不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的发展。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的疗效评价体系,是当前中医药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刘保延教授的研究认为,古代的中医是有临床疗效评价的方法的,并认为证候变化、病机变化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运用是古代中医疗效评价的重要方法。这种研究的价值很大,因为这种研究符合中医临床思维的特点。中医是智慧的,其重要的特征是中医有自己的独特思维。中医的发展,从理论到临床,其本质是思维方式的合理运用,只有从思维角度研究中医,才能真正步入中医本原的殿堂,才能正确的继承和创新。中医思维应该是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基石。如果说中医和西医的本质区别是思维,同样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西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本质差异也是思维。1.中医思维的特征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类头脑中间接的、概括的反映。中医思维是指在中医药学知识背景下对人类生命活动及其相关联问题的思考,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具有长久稳定而又普遍起作用的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掌握和运用中医理论的基本样式、基本立场和基本态度。中医思维的种类很多,如“经验思维”、“取象思维”、“逻辑思维”、“辨证思维”、“整体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正向思维”“反向思维”等。中医药学科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具有中医特点的诸如“溯源”、“顺势”、“求同”、“求异”、“逆向”、“经学”、“决策”、“假设”等具体的思维方法。中医理论基本特征是中医思维特征发生的基石和灵魂。就中医理论的基本特征而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两者是业界行内的共识。除此之外,还有“恒动观”“功能观”等。中医思维学科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诸如“重关系”、“重整体”、“重直觉”、“重形象”、“重实用”、“重传统”、“尚辨证”等特征,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下发生的思维方式,有别于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以“重实体”、“重局部”、“重理性”、“重抽象”、“重逻辑”等特征的思维方式。所以中医的诊断、治疗,包括临床疗效的判断,必然要以中医思维为指导,不然所获得的结果或者认识与中医理论是不相符合的。比如,以取象思维为例,中医认为红颜色的中药具有补血的功能,因为血的颜色也是红色,核桃仁外形像人的大脑,因而具有补脑的功效,这种取象认识与西医的药物成分论是完全不同的。2.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概念的普及,循证中医药蓬勃发展。其中几大热点方向为证候的客观化、中医指标体系的建立、针灸疗效评价方法学、方剂适应症的规范以及既往中医临床研究成果的归纳与整理等,无不与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息息相关。中医药应用循证医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开始就实施严格的对照研究,证据可靠性要逐渐由低到高,需要长期观察的临床辨证论治阶段进行总结。不同于西方的客观理化指标证据,中医诊治疾病是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思维过程。然而,当前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模式,疾病的中医疗效与中医证候分类的相关性没有得到重视,中医学仍然没有形成体现自身特点的规范的疗效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3.疗效评价的核心疗效评价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关注的重点,对于其概念没有统一的共识,由于关注点不同,而有所不同。汉典把疗效注解为“药物或手术等方法治疗疾病的效果”。林斯英语词典把疗效注解为“任何能够治愈或有趋势治愈”。中外对疗效的释意看出,疗效关注的是客体对主体作用后的主体反应。对于临床而言,主体是指的是病人群体,客体是选择的方法和手段。由此,疗效评价就是各治疗手段对病人作用后,在病人身上所呈现出来思维效果。这种效果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如从病人本身而言主要关注的主观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对于医生而言除了关注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更要关注客观检测指标的变化;对于临床流行病研究者来说,更关注长期愈合和结局。疗效评价由于评价的主体不同,观测的视角不同,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同。同时由于各种干预方法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疗效评价也要关注实施的条件和环境。因此,临床疗效评价就是通过科学的设计,客观评价在一定的临床条件下各种手段和方法作用于病人后的疾病的客观变化,包涵患者主观感受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检测指标的变化,长期预后和结局指标变化情况。由于中医的复杂性及模糊性及临床评价的不确定性,加之以还原论为主要指导思想的现代医学疗效评定的定量与定性要求,使得中医疗效评定难以有黄金定律。目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以主观量表为主,量表多反映中医问诊内容,主观性较强,较少体现中医四诊特别是舌、脉等较客观的证据,客观量化的技术手段支持不足,很多科研正尝试建立一种标准或模式形成中医药疗效评价准则或体系。在目前临床普遍使用的病证结合诊疗模式下,建立客观、科学的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体系是科学全面地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的关键。从当前文献发表的情况来看,主要围绕寻找疗效评价的指标和标准来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仍无法形成统一共识。基于舌脉客观化研究为基础进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已经开始,并显示出其数据量化的客观评价优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舌脉的客观化研究已经步入中医现代化发展的前列,舌象的量级识别为进一步的计算机定量化、客观化和标准化识别提供了完整的评价依据,脉象的客观化研究已经从多维度扩充了中医辨证及疗效评价的内涵。结束语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现代中医发展的角度上来说,中医药发展的关键就是解决当前中医临床疗效的辩证体系,必须要加大对中医疗效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和研究,建立中医具有特色和优势的评价体系,对中医药临床起到一定的疗效。参考文献:1王芳.辨证论治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概况J.湖南中医杂志,2015,03:174-175.2刘保延.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科学基金,2010,05:268-274.3余学庆,李建生.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现状与思考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01:16-19.4向东,梁永林,王燕.从中医思维角度探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01:152-156.5骥,许家佗.中医临床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与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05:705-70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