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1页
第2页 / 共31页
第3页 / 共31页
第4页 / 共31页
第5页 / 共31页
第6页 / 共31页
第7页 / 共31页
第8页 / 共31页
第9页 / 共31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政务公开的几个问题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在2月2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习近平指出,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我国的政务公开源于村务公开,人民公社时期产生了村务公开制度,这是政务公开的雏形,村务公开制度促进我国乡镇以及县一级政府的政务公开的发展。1988年5月,河北省藁城县委、县政府首创“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即公开办事制度、办事结果公开和群众监督行政),这一制度的建立和推广标志着我国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的产生。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我国的县级城市政务公开有着重大的意义。关于政务公开的几个问题一、政务公开的涵义及实施依据二、政务公开的法治价值 三、当前县级政务公开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四、推进县级政务公开的对策一、政务公开的涵义及实施依据(一)政务公开的涵义:“政务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权的过程中,通过一定形式,依法将有关行政事务的事项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人公开,使其参与讨论和决定国家事务、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行政权实行监督的原则或制度。政务公开主要要求是使政府的工作内容公开化,对于政府筹划或正准备进行的各项工作,如城市建设、道路规划、医疗保健措施、事务处理等分类进行公开,并对各项工作内容及进程予以公开,任何公民都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如政务公开栏、政务公开网络等进行查询、监督。理论依据:“推行政务公开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05年两办意见) 依 法 治 国(二)政务公开的依据 宪法和法律依据 1 1、宪法规定、宪法规定 现行现行宪法宪法第二条第二条规定: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民。”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规定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 (二)政务公开的依据(二)政务公开的依据其他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国务院部委规定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国务院部委规定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 二、政务公开的法治价值(一)有利于反腐倡廉(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三)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合作(四)政务公开满足市场权利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切欺诈行为的基础都来自信息不对称,无论是不法分子的欺诈,还是政府官员的贪污和滥用职权,都源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事实证明占据信息优势就会成为强势的一方。 政务公开减少了政府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会极大地改善社会公众的监督条件,提升公众的监督能力,对政府的渎职、贪污、滥用职权行为产生极大的抑制效果,政务公开是反腐败的重要措施,是推动政府官员廉政、勤政的重要措施。(一)有利于反腐倡廉(二)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保障了政府改革的进度,并使各项政策都因为有了更为有效的公开而提升了执行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阳奉阴违,促进了政府行为,特别是基层、边远地区、农村政府行为的规范化,推动了整个国家自上而下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公开性。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三)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政府与公众合作现代社会中政府的公信力已经成为一项宝贵的社会资源:政府与公众的相互信任可以增强彼此的合作效果;政府与企业建立共识可以提升经济活动的成效,从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使社会更为受益。在过去,政府在公众面前有着很强的信息渠道优势,管理起来比较容易;如今,随着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普及,公众的信息渠道日益丰富,了解的事情日益增加。社会的流言、噪声及一些政府官员违纪现象的出现使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很大的挑战。因此,现在已经不再是政府说什么公众就相信什么,政府唯有以坦诚的态度面对公众才能提升自己的公信力。(四)政务公开满足市场权利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公众知情权政策稳定、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境,公众越清楚地理解政府的政策意图,对未来的预期就越有把握。同时,明确经济的发展。政策只锁在抽屉里由官员随需而用,会增加投资者对日后效益的担心而缩减投资规模,从而导致企业与投资人追求短期效果,使经济建设的质量及效益大大下降。放大市场主体权利事实证明,那些吸引投资多、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常常是政务公开做得好的地区,是政府最讲信用的地区。三、当前县级政务公开的主要问题和成因政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个公开六个全面四个重点”)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二)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三)反映本行政机关机构设置、职能、办事程序等情况的;(四)其他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主动公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信息;(四)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六)政府集中采购项目的目录、标准及实施情况;(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及办理情况;(八)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情况;(九)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十)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十一)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安全生产、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情况。(第10条)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在其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下列政府信息:(一)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工作政策的情况;(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三)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宅基地使用的审核情况;(四)征收或者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费用的发放、使用情况;(五)乡(镇)的债权债务、筹资筹劳情况;(六)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发放情况;(七)乡镇集体企业及其他乡镇经济实体承包、租赁、拍卖等情况;(八)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当前县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实际上具有如下内涵:一是与县级政府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的政务公开,即通过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依据、办理主体、受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和依据、法定和承诺时限、格式文本、材料样本、常见问题、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投诉电话等内容的公开,促进依法行政,推进“阳光政务”。二是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相结合的政务公开,即通过对行政审批事项相关内容的公开,广泛接受服务对象的监督,督促政府自觉简化审批环节,优化服务流程。三是与公共资源交易“公开、公平、公正”相结合的政务服务公开,即通过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交易过程、交易结果的公开,增强公共资源交易的透明度,推进廉政政府的建设。四是与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相结合的政务公开,即通过对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事项的公开,保障公众权益。五是与优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相结合的政务公开,即通过对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重大资金安排、扶贫帮扶资金等的政策、计划、程序、标准的公开,打破暗箱操作,减少权钱交易,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政务公开的法制不健全,导致县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参差不齐(二)政务公开执行者在认识上有偏差,导致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的执行力度不够(三)政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真实性与实效性不足,民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各地县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依然较低(一)政务公开的法制不健全,导致县级政府政务公开水平参差不齐一是现有法律规章对政务公开的主体界定模糊二是现有法律规章规定模糊造成政务公开的实施部门、责任机构缺位三是对公众关注不多,缺乏对公民权益保障、申请公开成本等方面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仅仅规定了政府部门单方面信息公开的职责,对政务公开权利主体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的关注显然不够。(二)政务公开执行者在认识上有偏差,导致县级政府政务公开的执行力度不够去年去年以来,围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来,围绕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权力运行制度监管,优化发展环境,河北省委、省政府强化权力运行制度监管,优化发展环境,河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决定在全省全面建立“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行政权力清单、监管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制度。经省政府批准,省政府办公厅经省政府批准,省政府办公厅1月月23日就公开省政府部门行政日就公开省政府部门行政权力清单有关情况发布公告。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加大简政权力清单有关情况发布公告。公告指出,为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放权力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规范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强化权力行使的监管制约,省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开省政府部化权力行使的监管制约,省政府决定,向社会公开省政府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权力清单,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规范管理。门目前保留的行政权力清单,接受社会监督,促进规范管理。省政府部门目前保留实施的行政权力共计省政府部门目前保留实施的行政权力共计3995项,其中,行项,其中,行政许可政许可42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非行政许可审批161项,行政处罚项,行政处罚1857项,行项,行政强制政强制136项,行政征收项,行政征收43项,行政给付项,行政给付15项,行政裁决项,行政裁决23项,项,行政确认行政确认181项,行政奖励项,行政奖励67项,行政监督项,行政监督461项,其他类项,其他类622项。项。两原则两原则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官本位以民为本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官本位以民为本(三)政务公开的内容比较狭窄,真实性与实效性不足,民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最强政府网站(江西新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江西新余市外事侨务办公室网站网站)(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导致各地县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依然较低不容置疑,近年来各地县级政府的政务(行政)服务中心在切实方便群众办事,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行政审批改革的产物,其发展恰恰面临诸多来自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所带来的限制。县级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法治滞后(二)能力缺失(三)认识不足(四)公民意识薄弱(五)考核监督体制不健全四、推进县级政务公开的对策(一)转变行政理念,强化政务公开意识(二)推进行政程序及政务公开的立法进程,保障政务公开和规范服务的制度供给(三)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构建以业务关系为核心的新型组织体系(四)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平台的集成应用(五)加强对政务公开的考核监督(一)转变行政理念,强化政务公开意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集权化的管理模式,国家权力集中于行政机关,行政人员习惯管理群众。推行政务公开就是要转变这种行政观念,由“官本位”的行政观向“民本位”的行政观转变,实现民主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宪法法律至上权力服从权利(二)推进行政程序及政务公开的立法进程,保障政务公开和规范服务的制度供给在实施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础上,推进行政程序及政务服务的立法进程,确保依法行政代替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减少政务公开执行者的责任风险,保障政务公开的统一规划和指导和贯彻落实制度(作用及三个层面的内容)(政务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政务公开社会评议制度、政务公开考核制度、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政务公开动态调整制度、政务服务制度)程序(三)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构建以业务关系为核心的新型组织体系一是设立独立常设的政务公开管理机构。县级政府强化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牵涉到同级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及上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综合协调和监督管理,客观实际要求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来履行这方面的职责二是建立适合政务公开的组织关系和协调机制。在县级政务公开管理机构的统筹下,县级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事项的清理,并将其上报省级政务公开管理部门三是在县级政务公开管理机构的统筹下,各相关部门逐环节逐岗位梳理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程序和操作规程,经省政务公开管理机构审核确定后,向社会予以公布。(四)健全政务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平台集成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加强县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应当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横向、纵向的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县级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实施主体有国地税、工商、质检、国土、公安等垂直管理部门,为加大统筹力度,建议由省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省、市(州)、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建设,按照节约成本、资源整合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政府信息化资源平台,实现县级政府政务信息发布平台、电子政务大厅与各类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的融合,并与中央各部委的电子政务大厅形成规范统一、上下联动的电子政务公开和网上审批体系,推进县级政府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网络及终端的覆盖水平(五)加强对政务公开的考核监督考核评估方面的指标应主要包括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目录、办理依据、办理主体、受理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和依据、法定和承诺时限、格式文本、材料样本、常见问题、投诉电话等完备的信息;建立考核评估的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晋升晋级、政绩考评、选拔任用挂钩,如有些地方增设诸如拟提拔干部或者后备干部应在政务服务中心前台工作一定时间的干部任用条件。与此同时,应采用民主评议、群众评议及回访服务对象、问卷调查等方法,充分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评估和改进意见。县级城市政务公开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长效机制。在内部监督上,可通过行政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进行隶属关系的监督,行政相对人也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程序获得行政救济。检察机关、审计机关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实行专门监督。在外部监督上,公众是政府决策的利益相关人,是政务公开的源动力,国家应当保障公众知情权的实现,使公众能够切实地监督地方政府的政务公开活动,这些形式包括设立监督电话、监督窗口、监督信箱和参加民主座谈会等。同时应当保证新闻媒体对于政务公开监督作用的发挥,支持和加大新闻媒体对于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活动的监督力度,是新闻媒体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1 谢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