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5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社会学导论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社会学概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林光耀linguangyaofudan.edu.cn社会学导论1、群体群体是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社会与个人的中介定义人群:偶发聚集体社会学导论1、群体特征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人数22、有为群体成员所接受的目标目标是联结的基础3、有明确的成员关系互动 归属 依赖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明文规定 约定俗成5、有一定的持续性社会学导论2、群体类型初级与次级1、初级群体库利认为,个人总是从一些直接的、人数不多的、亲密的交往过程中形成最初的社会关系,由这些初级的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群体就是初级群体(首属群体)规模小,直接的面对面交往,人格特征得到全面呈现角色位置难以替代,认同感强,习惯伦理道德感情维系群体类型:家庭、邻里、伙伴群体2、次级群体次属群体,用来表示与初级群体相对应的各种群体规模一般比初级群体大,成员较多,不一定有直接个人接触加入次级群体是个人社会化的重要过程互动关系特征社会学导论2、群体类型正式与非正式1、非正式群体自发形成的 无政治组织结构 无正式组织结构非由上级社会结构组织起来 成员个人倡议建立既存在于正式群体外 又存在于正式群体内主要满足工作之外的心理需要2、正式群体社会组织关系结构与组织功能社会学导论2、群体类型内与外1、内群体我群,成员感到自己与群体关系密切,对群体有强烈归属2、外群体他群,由他人结合而成、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心理归属社会学导论2、群体类型成员与参照1、成员群体群体,个人属于群体,以群体规范作为自己活动的准则2、参照群体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参照系成员归属社会学导论2、群体类型大与小1、大群体规模大 人数多 成员之间少直接互动2、小群体规模小 成员之间直接互动群体规模社会学导论3、组织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的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定义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组织普遍存在提高了社会活动效率,延伸扩展了人类自身的能力社会学导论3、组织组织过程1、决策从两个以上行动方案中进行选择,以期最优化地实现组织目标四个阶段:情报阶段、设计阶段、抉择阶段、审查(评估)阶段2、沟通(传播)纵向沟通、横向沟通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3、控制组织用各种规章制度和奖惩手段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预先控制、现场(同步)控制、反馈控制社会学导论4、科层制组织合法统治类型1、超凡魅力型克里斯玛(chrisma)型,英雄人物、君权神授须不断证明超凡能力2、传统型建立在人们对于习惯和古老传统的神圣不可侵犯基础上家长制、世袭制、封建制3、法理型建立在人们对正式制定的规则和法令的正当性基础之上被统治者不再服从于统治者个人,而是服从于法规社会学导论4、科层制组织定义建立在法理型权威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理想类型社会学导论4、科层制组织特征1、明确规定的固定权限2、明确规定的职位等级上级监督下级,下级服从上级,上级不能代劳3、执行任务建立在公文基础上区分办公办私4、职业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5、照章办事社会学导论4、科层制组织利弊1、利行政管理效率高从技术上看可以达到最高完善程度2、弊形式主义:照章办事本身被视为唯一行动准则,忽视组织目标繁文缛节:过多公文降低效率用人困境:“彼得原则”晋升根据当前表现而非是否适合人情味欠缺:成员缺乏凝聚力对外界反应不灵敏:强调组织规章制度的稳定性,但规章制度易滞后社会学导论5、组织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泰罗为了使组织更有效地实现目标,必须使结构和过程科学化和合理化主张:将科学的法则运用于工厂组织的管理,建立科学的劳动程序,以最大限度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制度设计:计件工作制(前提是出于经济动机才工作)问题:忽视人的因素社会学导论5、组织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简单的生产工具,而是具有复杂的个性和多方面的需求主张:影响工作积极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人,人不是以个人身份而是以非正式群体身份参与到组织活动中来反对:科学管理把人看作“会说话的机器”,仅受经济利益驱使霍桑实验:照明对于产量的影响,但实验组和控制组产量都提高梅约社会学导论5、组织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组织平衡论:组织存在与成功取决于组织成员贡献与满足的平衡巴纳德、麦克雷戈X理论:假设多数人好逸恶劳,报酬难以振奋热情,只能采取强制、监控、胁迫Y理论:假设人不懒惰,偷懒源于消极感受与负面经验,管理者要提供合适的组织环境激发潜力社会学导论5、组织管理理论权变(情势)理论超Y理论:莫尔斯、洛斯奇1、人们带着不同需要与动机加入组织2、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3、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影响管理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定义在缺乏确定的组织程序和制度规范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自发形成的,有许多个体参加的非制度化的行为传播谣言、时尚、社会运动、革命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特征1、群众性事先不一定约定行动方式、共同行动、相互感染、相互影响2、自发性并非事先安排好,有时完全突发3、非组织化特征完全无组织到组织化程度较低,没有强大组织约束力4、非制度化特征*在制度外形成,不是正式制度规定一定要发生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乌合之众理论社会心理学角度许多个人构成群体,会产生独特的集体心理通过情绪相互感染,个人丧失理性思考能力非常容易不加怀疑地接受群体的想法盲目模仿勒庞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的传统解释价值累加理论集体行为与社会结构 非单纯心理角度结构性助因:外部环境条件结构性紧张:冲突导致怨恨一般化信念:怨恨转化为共同认识促发性因素:导火索行动动员:领袖、共同行为规范社会控制:停止或者扩大斯梅尔瑟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的理性选择理论搭便车理论前提:公、私(竞争性、排他性)每个理性个人都会合理地期望,让别人去努力,自己坐享其成个体越理性,群体规模越大,集体行为发生可能性越小集体性激励与选择性激励奥尔森社会学导论6、集体行为的理性选择理论资源动员理论社会运动:有比较明确的变革社会的目标、组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那类集体行为时间资源参与者规模金钱与物质资源外界支持理念资源社会学导论Q & A2024年7月27日第七章 群体与组织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