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辟雍:官学名。原为西周天子为教育贵族子弟设立的大学。取四周有水,形如璧环为名。其学有五,南为成均,为习乐之处;北为上痒,为习书算之处;东为东序,为习射之处;西为瞽宗,为演礼之处;中为辟雍。其中以辟雍为最尊,故统之2、文翁兴学: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文翁到达成都后,深感蜀地地方偏僻,文化落后,有蛮夷之风,便选择属下聪颖吏员数十人,到京师学习,学成以后回到蜀郡,根据学绩情况给予不同的官职。与此同时,他在成都设立学官,招收弟子,学成者逶以一定的官职。儒家思想很快在蜀地发展起来,改变了当地的风俗,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翁兴学在汉武帝时得到了推广。3、不愤不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4、分斋教学法:是胡瑗在主持湖州教学时创立的一种新的教学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何治事斋。经义斋是学习儒家主义,以培养较高的统治人才为目标,分设治兵,治民,水利,算数等学科,以培养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技术管理人才。在中国教学制度发展史上,分斋教学法第一次开了主修和副修制度的先声。使其他学科也取得了与儒家经学的同等地位,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5、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政府法令公布实施的学制、1903年清政府大臣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依日本学制拟定奏定学堂章程,亦称癸卯学制。它规定的立学宗旨是”无论何等学堂,均以患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为基。俾学生之术亦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其知识,练其技能,务其他日成才,各适实用。6、太守三学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三舍生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7、三纲目八条目:大学中提出的一个完整概阔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儒家大学教育目的和作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达,“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就被称为三纲领。为实现三纲领,大学又进一步提出一系列具体步骤,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道德观念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正心诚意)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修身)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构成了儒家道德体系。8、朱子读书法:朱子读书法是朱熹总结出的指导学生读书学习的经验使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强调读书穷理,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其思想有见地,后人依据他的读书法,编定了读书程序,在封建教育实践中影响很大。9、虚一而静:荀子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易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虽然荀子的“虚一而静”认识论思想有一定的局限,但还是展现了巨大的理论魅力,对后来的思想家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思想家,影响犹为突出。10、化性起伪:是荀子关于教育作用的学说,意为改造人们恶的天性而兴起人为的善;他指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人的贵贱,智愚,贫富都决定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同时荀子又把环境影响和教育加以区分,他一方面承认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他指出,人不是被动受环境影响,强调人的主观努力,人经过长期的教育和经文的学习,改变本性。其历史最大的意义便在于在于其积极引导了社会实践修身是顺应“伪”的发展,也就是人本心理性求知所向,礼法是为“伪”提供外在的约束规范,从而保证“化性起伪”的完成。11、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强调教与学相辅相成,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与学是紧密相连的,相互促进的,原意专指教师而言,是就教师自身的教与学而言,指出教师在教中遇到困惑之处,才感到学识不足,更为努力进修,提高,后引申为师生之间相互促进,教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提高。一方面教师的教导使学生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有促进教师继续学习不断进步。其深刻揭示了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12、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因其建于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而得名。稷下学宫虽然是齐国官办但它实际上是由许多私学组成的。稷下学宫综合发展了春秋以来私学的长处,如不治而议论,自由辩论学无常师等。在学生管理上,稷下学宫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体现了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教育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历史影响。13、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1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和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2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管理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3政教合一,教育机构和行政机构不分,教育和行政合一。14、六学二馆:隋唐时官学有了较为完善的发展,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六学中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学习儒家经典,后三学似属专科性质。六学属于直系,归国子监统领。此外,唐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和医学,属于旁系。弘文馆,崇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15、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教育观点。孔子提出由贫民中培养得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条培养人才的路线简称为“学而优则仕”。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孔子办私学的培养目标,体现了学习与应用的关系,选拔人才的标准由西周的任人唯亲转为任人唯贤,为平民开拓了从政道路。16、京师同文馆;1862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西艺”,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它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在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17、京师大学堂: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大学,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立。明定大学、中学、小学三级制;明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之教育原则;明定普通学科与专门学科之内容;注重仪器设备。京师大学堂不但为施行学校教育之机关,同时亦为全国之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各省学堂均统归大学堂管辖;18、长善救失:学记中一项重要原则,要求老师懂得教育的辩证法,坚持正面教育,重视因材施教,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做教师的人如果能了解不同的人的毛病所在,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19、六艺: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教。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20、兼陈中衡;荀子在论述学习方法的时候提出的,所谓“兼陈中衡”就是一种辨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荀子强调客观、全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使认识不偏执于某一事物和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而是能够如实地把握事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闪耀着唯物辨证法的光辉、是值得弘扬、借鉴的。21、鸿都门学:这是中国古代传授书法绘画艺术的专科学校,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洛阳鸿都门而得命。是官宦集团培养私人势力的场所,有政治斗争的背景。它打破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诗赋书画为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次变革,其次,它是一种专门学校,为后代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22、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教育家蔡元培改革北大的措施之一,是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思想,也是办学原则。他鼓励各种思想萌芽,不会因此受到影响,学习吸收各种有利于发展繁荣的内容,这一措施不仅对大学的学术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在当时社会上掀起思想潮流。23、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祝周易和春秋,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它们对人的思想教育有重要意义,也对后世有重要影响。24、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因此,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学记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和教学活动的理论总结,它主要论述教育的具体实施,偏重于说明教学过程的各种关系。学记为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其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十分显著,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维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理论发展的良好开端。25、白鹿洞书院教条:白鹿洞书院揭示是最早的一个专门供学校管理使用的学规,成为以后全国各类学校及书院共同遵行的教育指导方针,它不仅对我宋末及元,明,清时期的教育有过深刻的影响,而且对邻国日本的教育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江户时代,日本所有讲授朱子学的藩校及书院都奉朱子揭示为圭臬,每天早晨上课前全体师生齐诵朱子揭示,这种传统至今在日本一些学校还保留下来。白鹿洞书院的教学方法有,(1)升堂讲话(2)生徒自我钻研(3)分斋教学(经义与治事)(4)优游于山水间(5)重视内外26、万木草堂: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之地,1893年选定仰高祠为讲舍,定名为“万木草堂”。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它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形式中注入了新内容。教学内容沿袭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等传统提法,但包括了西方哲学、地理学、数学等学科内容,成为酝酿维新变法理论的场所,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27、监生历事制度:是明朝国子监创立的教学制度,它可视为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实习制度,是一项培养官吏的重要措施。此制是明洪武五年为满足当时官吏不足的需要创立的,规定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历练正事”,诸司练习正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三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历事,遇到官缺,依次取用;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送还国子监读书。监生历事制度,对提高官吏的治事能力有积极意义。不过,此制度实行到后来,已徒具形式,失去了其积极意义。28、洋务教育:是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才,但盲目模仿外国。北宋三次兴学改革运动代表人物及主要措施一)庆历兴学公元一零四四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1、普遍设立地方学校。2、改革科举考试。3、振兴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二)熙宁兴学公元一零七零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4个方面:1、改革太学,创立“太学三舍法”2、恢复和发展州县地方官学。3、恢复与创立武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