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年望洞庭说课稿望洞庭说课稿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师板书课题),安排学生齐读课题并说说课题的意思,(师指导:在洞庭湖岸边遥望其美景)理解了课题再读味道就不一样了,来,一起读。生:齐读课题望洞庭。一、读通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由朗读古诗,关注其中的个别字词,例如:两相和、镜未磨、一青螺等,必要的时候老师需要正音。1、找个别同学朗读,并让其他同学作出评价。从中明确部分字词的读音,反复读,最终能够读的正确流利。2、分男女生读,读的时候老师适时评价,例如:男生读的铿锵有力,女生读的婉转动听。也可以两句两句的比赛读。3、字词解决后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好节奏,小组交流古诗词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教师进行范读(最好能做到音断气连)4、学生能通过刚才的学习基本读通本诗,并且在方法技巧方面有所收获,例如:正音、节奏、音断气连等。课件展示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5、齐读本诗,完成该教学环节。二、读懂生能在读通的基础上,继续读课文,并且能借助资料、工具书、想象等方法大致理解本诗的意思,教师在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适时进行指导。(此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1、生自由读古诗,并借助课下注释或者工具书理解每句诗句的意思。关注镜未磨等字词的含义,此处可以借助相关历史知识。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通知相互学习,能有更多的收获。3、全班交流学习收获,老师指导点拨,生进行反复练习,基本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意思。(课件展示: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4、朗读古诗,完成该教学环节。此处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齐读、个别读、集体读、配上音乐读)能形成背诵更好。三、读情生能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诗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并能将此感情通过诵读展现出来。1、自由交流本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畅所欲言,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允许有不同的见解,有查阅资料的更要鼓励表扬。2、教师补充相关的资料,生默读资料并交流讨论,形成自己的感受,并将感受通过朗读进一步展示出来。(微课展示:展示洞庭湖的美景,顺便了解背景:诗人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间年去来洞庭湖,据文献可靠的约有六次。说的是明月当空的夜晚,诗人刘禹锡经过洞庭湖,写下了所见的美景,作者观望洞庭湖的景色的角度刚好把洞庭湖的美景尽收眼底,抓住了最美丽的湖光山色。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了景物的特点,抒发了作者的真实情感。)3、学生展示朗读,或者诵读,老师也可以进行范读,此处重点评价的是能否读出对洞庭湖优美景色的赞美之情。特别是最后两句诗人的神奇想象一定把握好感觉。(对于学生朗读的情感不做太高要求)(微课赏析望洞庭)4、齐读,背诵。完成该教学环节。四、拓展课件展示刘禹锡其他的诗作:秋词自古秋风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对于资料的补充,一般都是有老师直接展示在课件上,数量不要太多,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当堂背会最好。2、继续搜集类似的古诗词,进行诵读,感受祖国经典文化和古代诗词的无穷魅力。望洞庭说课稿2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号考生,今天,我为大家试讲的题目是刘禹锡的望洞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一、导入师: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和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许多美丽的名山大川,比如: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万里长城;“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桂林山水;曲径通幽,巧夺天工,使人叹为观止的苏州园林。师:今天,老师同样是要给大家介绍一处景点,它就是洞庭湖,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刘禹锡的望洞庭。(板书课题)二、初读师:“望洞庭”,刘禹锡是怎样望洞庭的?在望的过程中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师:现在,老师给大家范读这首诗,在老师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标记上你不认识的生字词,并注意朗读的节奏。师:好,老师开始了。师:望洞庭 刘禹锡师: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师: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师:好,老师读完了,现在,我们先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多媒体上的生字词。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就你吧。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师:声音洪亮,非常的有气势。师:现在,我们将大家分为两组,女生为一组,男生为一组。我们比赛读一读,看看哪一组读的更好。师:好,女生先来,嗯,声音柔美,老师仿佛都感受到洞庭湖的美景了。师:男生再来,哦,丝毫都不逊色,特别的有气势。师:那解决了朗读的问题,现在哪位同学,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刘禹锡呢。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就你吧。师:嗯,你说刘禹锡,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看来你的课前预习做的很充分,老师给你点个赞。师:现在,老师再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找一找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看来大家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师:第一组。师:哦,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是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师:你们觉得这里描绘了湖光与秋月和谐一致的美丽景色。师:哦,你说你好奇镜未磨是什么意思?师:这个镜子呀,说的是我们古代的镜子。大家都知道古人用的是铜镜。如果不经打磨的话,是无法照人的。那这里说无风的潭面是未打磨过的镜子,是为了说明?师:嗯,洞庭湖的平静,还有吗?非常好,朦胧美。师:想象一下,每当清晨或是黄昏的时候,洞庭湖的水面上就会笼罩着一层水气,那该是多么美丽的一幅画面啊!师:第二组同学也有想说的。你们最喜欢的是?师:哦,你们说诗歌的后两句是诗人远眺的场景,他不仅看到了翠绿的洞庭山水,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洞庭山水相映的美景。师:你们分析的可真到位,一看就是认真进行了讨论。师:那这里,老师也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遥望洞庭山水翠”,意思很明显就是远远望去,洞庭湖的山水都是翠绿的。师:那既然是绿色的,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遥望洞庭山水绿”呢?师:你的头啊,都快摇成拨浪鼓了,快来说说你的理由吧。师:嗯,他说“翠”除了有“绿”的意思,还说明君山非常的美丽,更能体现诗人对洞庭山水的喜爱之情。师:哦,你说,你仿佛眼前都出现了一幅君山倒映在水中的美丽场景。师:那现在,老师就来给大家出示一幅图片,这就是诗中的君山,这就是美丽的洞庭湖,怎么样?师:是不是就像诗人的比喻一样,远远地望去,就像在白银盘里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师:那通过简短的四句,你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师:嗯,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师:嗯,诗人也一定像我们一样陶醉在了洞庭湖的美丽景色之中。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喜爱与赞美之情,再来齐读一遍整首诗。师:望洞庭,1、2,起。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意,了解诗人介绍,同时体会了诗人对于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其实,诗歌的魅力远不止如此,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尝试进行背诵。师:同时,请同学们搜集相关资料,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可以是阳光下的洞庭湖,也可以是四季中的洞庭湖。师:好,同学们,下课。望洞庭说课稿3(一)整体读,感知美。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不仅地大物博、山青水秀,而且历史悠久,唐诗宋词更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今天,我们将借助唐诗望洞庭,来领略一代“诗豪”的绝世文采。2、解题,了解刘禹锡和洞庭湖的资料。3、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欣赏画面,整体感知美。4、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达到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目的。(二)理解读,洞察美。精读感情:1、抓住字眼“两相和、镜未磨、遥望、白银盘、青螺”明确诗的意思;2、抓想象领悟诗的意境。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赏析古诗。3、抓吟诵:进一步升华情感,得到美的熏陶。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引发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三)对比读,深化美。1、投影出示两首诗:2、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四)延伸读,升华美。延伸:其实写洞庭湖的诗还有许多,比如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再如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他们的特点是把洞庭湖写得大多气势雄伟、境界壮阔,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不同,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读读比较一下。(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望洞庭说课稿4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望洞庭。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望洞庭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色的七言古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秋天转任和州,行经洞庭所作。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这首诗重在表现洞庭湖的柔和、秀美。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求知欲强,本文是一首山水诗歌,对学生来说较为熟悉。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寻找诗歌主要意象。2.通过小组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3.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描绘夜间洞庭湖景色特点,体会诗歌意境。教学难点:感受刘禹锡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