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6课诗词五首饮酒(其五)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6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朗读感诗韵。 2.想象绘画面。 3.品字悟情感。 4广读知诗人。 教学重难点: 重视诵读,培养语感。将文意理解、审美鉴赏、问题探讨与诵读结合起来,理解诗歌,领悟诗人的内在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课前小游戏,猜一猜他是谁?随着我线索的出示,看看谁最先猜出来。茫茫仕途,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险恶广阔天地,他尝遍了人间的喜怒哀乐风雨过后,他选择了纯粹的田园生活他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他字元亮,又名潜他就是东晋诗人陶渊明。 请同学们齐读红色字体部分,再一次巩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饮酒(其五) 学有目标心自明,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朗读感诗韵。想象绘画面。品字悟情感。广读知诗人。 读诗:有声有韵读古诗 老师:古诗非读不能尽其意,尽其情。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地朗读一遍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 老师:朗朗读书声,老师觉得真美妙。谁愿意为我们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生:(一生举手)读的字音准确,(字正腔圆)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就更好了。 老师:下面我们增加难度,注意停顿,读出节奏。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一句有几个字?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五言诗有自己的节奏型,我们看一下,这首诗怎么划分节奏?是的,23。下面以同桌二人为一组,按照划分好的节奏,采用你读我听的方式练习一下。 老师:听同学们已经练习好了,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老师:同学们读得有板有眼,但是还差点诗味,老师给大家助助力,我们来看一下古诗平仄规律。(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古诗平仄规律:一二声平三四仄,平声音长仄声短,遇到韵字要回缓。 师:同学们看一下,已经给大家标注好了,老师给大家读一下,大家认真听。 师:下面参考老师的范读进行自由练习。 师: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下,让老师领略一下你的朗读风采? 师:嗯,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那个田园,真美啊。老师都有点跃跃欲试了,可以邀请你们和老师合作一次吗?我读上句,你们读下句,伴着音乐,我们一起来体验诗歌的魅力。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棒,余韵悠长。 赏诗:说“无说“有”解诗意 老师:同学们,老师读这首诗的时候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这首诗里藏着一组特别常见的反义词,大家是不是找到了?无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含有这两个字的诗句:而无车马喧此中有真意 (一)说无 师:诗中说“而无车马喧,老师想问一下“无车马喧”是什么意思? 生: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来来往往的车马的喧闹声。 师:什么人可以拥有车马? 生:有钱有权。所以车马代表名利,代表官场。 师:“无车马喧还说明什么? 生:无名利,无官场。 师:但是这里有一个矛盾,请大家看注释 2、3,诗人“结庐在人境”,怎么会“无车马喧呢? 生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师:你真会读书,会把前后诗句勾连起来思考问题。同学们,这是非常好的思维方法,大家要向他学习。在这里,“远是个动词,那么,诗人内心远离了什么呢? 生:我觉得诗人内心远离的是争名逐利啊,尔虞我诈啊等在官场上的斗争和恩怨。也就是说,诗人内心没有功名的追逐和名利的诱惑。 师:你真了不起。诗人自豪地告诉我们,只要内心澄明淡泊,就能做到处闹市若幽谷。让我们怀着自豪之情读一下前四句。 (二)说“有” 师:心中空明,方能容纳万物,我们一起看看诗人内心远离名利和官场后,最后得出一个什么感慨?诗中原句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师:那老师有疑惑了,这首诗中的此指的是什么? 生:回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师: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四句诗,发挥想象,请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把你脑海中的画面写下来吧。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方法:描述画面需要抓取诗中的意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融合自己的想象,当然再能运用几个修辞方法,那就太美了。同学们准备好了吗?那老师要开始朗读了,请你拿出笔准备描绘吧。(教师悠然恬静地朗读后,学生思索,动笔;教师巡视,观察。)师:谁要率先发言呢? 生 4:诗人在东篱下悠闲地采着菊花,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不远处的南山。太阳正要下山,山上云雾缭绕,一群鸟儿正成群结队地飞回。师:你的表达很完整。意象完备,语言流畅。 生 5:夕阳西下,晚霞满天,诗人悠闲地采起菊花。他抬起头来,看到了不远处的南山,青山耸立,白云缠绕,霞光灿烂,夕阳下的南山实在是太美了,诗人不由地看呆了。这时,鸟儿成群结队地,悠闲自在地飞了回来。(响起掌声)师:你眼中的景象太美啦,语言也一样优美!(你加上了修饰词) 生: 师:(你在前面同学的基础上加上了修辞,环境描写更有氛围)老师和同学们已经随着你的语言进入了那个美妙的世界。请大家用你们的声音把它读出来。 (学生齐读,很有韵味) 师:老师再来给大家展示几句诗歌,请同学们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方法,描绘一下画面。屏幕显示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画面: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苍苍:深青色。杳(yo)杳:深远的样子。荷(h)笠:背着斗笠。荷,背着。画面:苍翠的丛林掩映着竹林寺,远远地传来黄昏的钟鸣声。身背斗笠在夕阳的映照下,正独自沿着青山走向远方。 生:. 师:通过描绘,我们发现,这两首诗和我们所学的饮酒(其五)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描写秀美的田园风光,抒写清闲安逸生活。 师:在饮酒(其五)中最能表现诗人清闲安逸生活的诗句是哪句? 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它:(屏幕显示)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 师:那你认为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可否改为“望”呢?请大家思考后交流。(生沉默) 生 6:我觉得“见南山更好。因为“见南山”好像是诗人在采菊的时候无意间看到的,而“望南山是诗人有意去望、去看。 师:你的语感很好。这两个字的区别也就在这里。但是,大家再往深处想一想,为什么无意看到就好,而有意为之就“神气索然”呢? (学生沉默) 师:这个问题有难度。老师换个角度跟大家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说:“心情不好,去大自然中散散心。我们去大自然中看山、看水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宁静,而这正说明我们内心不够宁静,这样去看山水就是就是“有意为之”、“有目的。所以诗人的“无意看”更能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灵状态? 生 7:他自己心里就很宁静、很知足。 师:诗人是“悠然所以“见南山”,而不是“见南山之后才“悠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戴建业教师对见和望的解读。 (找一个同学起来)(屏幕显示) “望属有意好像诗人自性亏欠而求助于外,特地在寻求美景的刺激;“见”则无心诗人的自得之趣存乎一心,丝毫不关乎见不见南山,既随意而采东篱的秋菊,亦无心而见远处的南山,这是生命自身的嬉戏与自娱,是精神无拘无束的自由与洒脱。 戴建业 师: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辨析“见和“望”更加深刻地理解到诗人悠然的 心境。诗中所描绘的和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呢? 生 8:诗人和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 师:说得真好!你不自觉地理解了美学大师王国维的无我之境。 (无我之境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师:在这种境界中,诗人说:此中有真意。现在,你能理解“真意”是什么了吗? 生 9:应该就是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的生命状态。 师:我很欣赏你的思维深度。 师:请大家齐读诗歌,读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后的真意吧。 品人:见“仕见“隐”悟人生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与自然融为一体,提起陶渊明我们总会想到他厌恶官场,后人也称他为“千古隐逸之宗。但是陶渊明生来就这样吗?我们读一读他的诗句:(屏幕显示) 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如何舍此去,遥遥至南荆!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师:请大家拿出老师发的助读资料,自己理解一下这几句诗歌的意思,然后小组讨论,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自学助读资料,小组讨论) 师:好的,开始各抒己见。 生 10:从“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这句诗中我发现陶渊明从小是志向远大,想要建功立业的。 生:第二首诗中又看出诗人当官是很痛苦的。他在赴任的途中就开始想念田园了。他说,自己原先爱好诗书,现在更加喜爱,田园没有应酬的俗世繁务。为什么我要舍弃田园,千里迢迢去到那南荆为官呢? 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发现陶渊明内心有些“分裂:他一边想着建功立业,一边又想回到田园。一个的思想与他受到的教育和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背景助读:陶渊明自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立业兴邦的政治渴望和救世济民的用世思想。所以,从 29岁到 41岁的十多年,他多次勉励自己出仕,想要施展抱负。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不断,政治腐朽,社会黑暗不堪,知识分子们的“出仕”抱负也被摧毁。再加上老庄思想盛行,他也受到了道家思想的熏陶,向往自然。他的身上,同时具有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师:陶渊明的人生理想和内在的本性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这样反反复复十多年之久,一直到出为彭泽县令,他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真正理想是什么:任彭泽令时,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 师:这就是著名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辞去彭泽令,标志着他终于放弃了入仕的努力,同时也标志着他终于“找到了自我”。那么,这个“自我是怎样的呢?请大家继续研读:归园田居(其一) 问题:我们按照本节课学习的朗读方法,齐读这首诗。我们从这两首诗中读出了陶渊明一个什么样的自我? 生:他天性爱好自然,厌恶官场。 生:他向往田园生活,简朴自然。 生:他闲适恬淡,悠然自得。 师:所以他把自己为官的十多年称为“误落尘网”。之后,他终于像回归家园一样地归隐田园,过上了躬耕田园的辛勤生活,“坚持自我,义无反顾地在贫穷的生活里自得其乐。坚持自我是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坚持自我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坚持自我是于谦的“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小结:品“诗品“人”知真意 师: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希望这些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