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引”模拟试题(4)1. 有关X线影像信息的传递及影像形成的论述,错误的是A、被照体的信息分布于三维空间 B、X线影像体现形式均为三维图像C、X线诊疗的信息起源于被照体D、X线为传递被照体信息的载体E、被照体信息须经转换介质转换答案:B2. X线照片影像的诊疗密度范围是A、0.51.0B、0.52.0C、0.252.0D、0.252.5E、0.52.5 答案C3. X线信息影像形成的阶段是A、X线透过被照体后B、X线照片冲洗后C、X线抵达被照体前D、视觉影像就是X线信息影像E、在大脑判断之后答案A4. X线照片密度影响原因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密度的变化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百分比B、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的平方成反比C、增感屏与胶片组合使用,影像密度大D、随被照体的厚度增大而增高E、与照片的显影加工条件有亲密关系答案D5. X线透过被照体后形成的X线强度的差异,称为A、人工对比度B、天然对比度C、射线对比度D、胶片对比度E、照片对比度答案C6 下述有关摄影条件与照片质量的论述,错误的是A、物-片距大,可减少散射线B、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C、滤过板增厚,照片对比度提升D、X线倾斜射入屏-片系统时,锐利度低下E、摄影距离变化1/2,摄影时间变化1/4 答案C7. 影响照片密度的冲洗原因,不包括A、显影液特性 B、显影温度C、显影时间D、水洗时间E、药液补充答案:D8. X线胶片的值称为A、人工对比度B、天然对比度C、射线(X线)对比度D、胶片对比度E、照片对比度答案D9. 下列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kVX线强度B、G胶片对比度C、D光学密度D、Dmax胶片最大密度E、胶片对比度答案A10. 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X线管窗口射出的是锥形线束B、X线束入射于曝光面的大小称照射野C、摄影时照射野应尽也许扩大 D、X线束有一定的穿透能力E、锥形X线束的中心部位为中心线答案C11. 照片影像失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标准的优秀照片影像不应有任何失真度B、影像的变形是被照体不等量放大的成果C、失真度与焦点大小无关D、位置变形不是影像的变形E、放大变形不是影像的变形答案B 12. X线照片上相邻两点之间的密度差是A、密度B、对比度C、清楚度D、锐利度E、失真度答案:B 13. 与照片影像锐利度无关的原因是A、半影B、胶片的最大密度C、胶片乳剂厚度D、增感屏荧光体颗粒性E、胶片乳剂中晶体的形态答案B14H=Fb/a中,错误的是A、H表示半影大小 B、F表示焦点尺寸 C、b表示被照体-胶片距离 D、a表示焦点-被照体距离 E、含糊阈值(H)应为0.1mm 答案E15. 有关X线照片含糊的分析,错误的是A、含糊度也称不锐利度B、相邻两组织影像密度过渡的幅度C、阳极端影像锐利度不小于阴极端D、含糊随物-片距离的增大而加大E、焦点的移动,不会引起影像含糊 答案E16. 摄影时,能够人为控制运动含糊的是A、呼吸B、心脏搏动C、胃蠕动D、痉挛E、肠蠕动答案A17. 减小运动含糊的最有效措施是A、应用过滤板B、应用滤线栅C、应用增感屏D、小曝光条件 E、短时间曝光答案:E18. 照片影像局部出现含糊,原因也许是A、摄影时暗盒移动B、摄影时肢体移动C、摄影时球管震动D、屏/片密着不良 E、摄影时间过长答案:D19. 与照片颗粒度关系最亲密的是A、X线管焦点尺寸B、被照体的移动C、X线的光子数D、增感屏E、显影温度答案C20. 同种荧光质增感屏,清楚度最佳的是A、细颗粒,薄涂层B、细颗粒,厚涂层C、粗颗粒,薄涂层D、粗颗粒,厚涂层E、不匀颗粒,厚涂层答案:A21. 某部位摄影采取80kVp、40mAs、FFD=200cm获密度适当照片。管电压不变,毫安秒改为10mAs,摄影距离应为A、50cmB、75cmC、100cmD、125cmE、150cm 答案C22.有关摄影条件选择中可变原因的论述,错误的是A、不随意运动器官的移动是重要矛盾B、同等体厚的胸片,摄影条件应一致C、慢性骨髓炎的摄影条件高于骨结核D、被照体组织组成百分比是重要可变原因E、病理原因对摄影条件的影响十分复杂答案B 23. 感光效应一定,管电流减少到1/4时曝光时间应增加至本来的A、10倍B、8倍C、6倍D、4倍E、2倍答案:D24.有关X线摄影条件选择的论述,错误的是A、管电流可依照摄影体位任意选择B、允许的最大管电流下选择摄影时间C、摄影距离选择必须使含糊值O.2mmD、摄影距离对影像的半影有影响E、骨骼摄影距离为100120cm 答案A25.照片对比度与层次的概念论述,错误的是A、管电压升高,骨与肌肉的对比度减少B、管电压升高,骨影像变淡D、照片对比度与层次是同一概念D、高电压摄影的影像层次增多E、高电压摄影可增加影像信息量答案C26.有关高千伏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A、影像显示层次丰富B、形成的对比度较低C、光电效应的几率增加D、康普顿效应为主E、骨与肌肉的对比度指数下降答案C 27.有关骨骼摄影条件的选择,错误的是A、尽也许使用小焦点B、管电压超出60kVp使用滤线栅C、应包括软组织D、采取高清楚度胶片E、急性骨髓炎应增加摄影条件答案E28. 管电压在摄影条件选择中的意义,错误的是A、代表X线的穿透力B、控制影像对比度C、对照片密度的影响要小于照射量D、胸部摄影采取高电压技术E、照片密度与管电压的n次方成正比答案C29.胸部摄影条件选择的特点,错误的是A、选择180cm的摄影距离B、选择0.050.01s的摄影时间C、选择100125kVp的高电压摄影技术D、桶状胸应增加摄影条件E、要考虑胸部疾患病理变化答案D 30.与胸部正位取后前立位摄影原因无关的是A、能正确反应胸部脏器确实切形态B、能观测到产生气液面的病理变化C、肺组织更接近胶片,影像清楚D、肩胛骨易于投影在肺野之外E、心脏放大率小答案C31.有关胸部正位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A、应确保照片密度与对比度的一致性B、曝光时间要短C、常用后前立体,180cm摄影距离D、观测气管分叉部应用低电压摄影技术E、高电压摄影技术可扩大观测范围答案D32.有关照片影像对比度的论述,错误的是A、选用低电压技术提升乳腺各组织对比B、骨骼照片有很高的对比C、离体肺组织照片的对比度高D、消化道借助对比剂形成组织对比E、高电压摄影的照片,对比度偏低答案C33.有关高千伏摄影选用设备及条件的论述,错误的是A、选用150kV管电压的X线机B、选用低栅比滤线器C、选用密纹滤线栅D、可用空气间隙效应替代滤线栅E、采取自动嚗光控制(AEC)答案B34. 有关软X线摄影的论述,错误的是A、40kV如下管电压摄影称“软X线摄影”B、可取得对比良好的软组织X线照片C、软组织摄影X线是由钨靶X线管产生D、适合用于被照体组织较薄的软组织E、适合用于乳腺及喉部侧位检查答案C35. 有关照片影像质量客观评价的论述,错误的是A、以物理量水平进行的评价为客观评价B、通过特性曲线、响应函数措施测定C、MTF是屏-片系统像质评价好措施D、ROC-调制传递函数E、RMS-照片颗粒度均方根值 答案D 36. 减少生理性运动含糊最有效的措施是A、固定被照体B、选择曝光时机C、缩短曝光时间D、被照体尽也许贴近胶片E、尽也许选用小焦点摄影答案C 37.通过线对测试卡的摄影,能够测量 A、密度 B、光晕 C、灰雾度 D、感光度 E、辨别率 答案E38.与形成X线照片影像的要素无关的是A、照片密度B、照片的对比度C、照片的锐利度D、照片的颗粒度E、照片的几何精度答案E39下列组合中哪项不当A、HD特性曲线-屏/片体系感度B、ROC曲线-影像感兴趣区C、MTF-影像清楚度D、WS曲线-影像颗粒度E、RMS-照片斑点答案B40. 质控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是A、诊疗要求B、物理参量C、影像显示水平D、成像技术条件E、符合诊疗要求的最低剂量答案A41下列有关DSA论述,正确的是A、DSA具备高的对比辨别率B、DSA具备高的空间辨别率C、大血管成像用高浓度、大剂量对比剂D、小血管成像使用低浓度、小剂量对比剂E、DSA的信/噪比高答案A42.DSA的常用方式是A、时间减影B、能量减影C、混合减影D、体层减影E、双能量K缘减影答案A43. 属于主观评价的措施是A、均方根值 B、威纳频谱 C、调制传递函数D、量子检出效率E、观测者操作曲线答案E44. 照片综合评价措施四项要求中,不包括 A、以诊疗学要求为依据B、以物理参数为客观伎俩C、以成像技术条件为确保D、以最佳的对比度为前提E、符合诊疗学要求的最低剂量答案(D)45.应用光或其他能量体现被照体信息状态,并以可见光影像加以统计的技术称A、影像B、摄影C、信息信号D、成像系统E、摄影程序答案B46.光或能量信号检测图像形成,此过程称A、影像B、摄影C、信息信号D、摄影程序E、成像系统答案D47.X线信息影像传递过程中,作为信息源的是A、X线B、被照体C、增感屏D、胶片E、照片答案B48.不能用来作X线接收转换介质的是A、增感屏B、胶片C、光盘D、成像板E、影像增强器答案C49.“透光率”概念的解释,正确的是A、照片上阻挡光线能力的大小B、入射到照片上的光线C、照片上某处的透过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百分比D、照片阻光率的对数值E、照片无吸取光线的黑色银粒子答案C50.决定照片对比度的根本原因是A、胶片原因B、冲洗原因C、射线原因D、屏/片组合E、被照体自身原因答案E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