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2页
第2页 / 共42页
第3页 / 共42页
第4页 / 共42页
第5页 / 共42页
第6页 / 共42页
第7页 / 共42页
第8页 / 共42页
第9页 / 共42页
第1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要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拉制制度之外,加强内部拉制是加强企业管理、防止控制弱化的迫切要求。本文在介绍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拙上,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分析内部控制问题,指出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措施。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为了可以使企业很好的运行,制定一些方法对企业内部进行管理和监督。它的范围很广,有企业的管理者对下属授予权力和指导他们进行工作的不同的方法方式。还有企业的各种规则。按照不同的控制目的,可以把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以及管理控制。各种财务活动是不是合理,会计信息是不是完整,各种资产是不是安全都会影响会计控制;为了使企业经营理念、决定方法能够很好地实行,企业运行活动能够快速、便宜的运行就要制定一些制度,这就是管理制度。内部控制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任何一个单位都必须具备的有效管理工具;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三鹿奶粉”揭露了乳制品行业的各种问题,而这次事件矛头直指三鹿集团,同时也反应出了企业内部环境控制的各种缺陷。三鹿集团的失败也给了我国各个企业一个忠告: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内部环境控制相关,能否营造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内部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内部环境,也决定这企业成员意识的控制。“三鹿奶粉”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三鹿集团对它的内部坏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件事情不能说不会发生,但是发生的几率会降低不少。关键词:内部控制 我国中小企业 管理机制 案例分析目录1 绪论41.1 选题背景与意义51.2 研究思路与方法51.3 文献综述51.3.1 国外文献综述51.3.2 国内文献综述62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界定92.1 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规则92.2 我国中小企业的特点102.2.1行业分布面广,所有制结构及其组织形式多样化102.2.2中小型企业带有较强的家族式色彩102.2.3企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112.2.4企业变动频繁,生命期短暂112.2.5资金短缺,融资困难113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113.1 内部控制的定义123.2 内部控制的由来历史123.3 内部控制的设计原理123.4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133.4.1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133.4.2保证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与经济法规的贯彻落实133.4.3保证会计资料及其他财务信息的质量133.4.4确保经营目标实现133.4.5为现代审计方法提供必要的基础133.4.6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144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144.1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以三鹿事件为例144.1.1 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54.1.2三鹿集团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84.2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204.2.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204.2.2 内部控制执行效率低204.2.3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204.2.4 企业职员的素质普遍不高215 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215.1 强化企业高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态度215.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25.3 规范企业治理结构235.4 提高职员素质245.5 加强相应监管部门的作用245.6 加大企业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25结论25参考文献26致谢271 绪论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为提高企业经济利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行为防范能力、从而确保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做好内部控制管理是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内部控制具有不同的内涵,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在新的形势下,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首先是要满足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的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规范操作就可以了,不必考虑是否先进。这混淆了不同的经济企业在服务对象和不同的控制模式。再者虽然人们能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也容易主观的强调组织结构改革的地位,不重视后续的模式控制和加强。治理机制的改革。是否保持了传统的管理模式,或片面的改革来取代控制的概念,皆已被证明是有害的。内部控制是保证各项业务的发展,而不是阻碍其发展的。在操作性目标中,经营的“效果”是根据实际产出与预期计划的产出相比较的;根据实际输出与预期输出;实际输出的比较和实际投资操作是基于“效率”。此外,本公司或本银行不实现业务目标和不符合规定,不能够实现合规性目标或经营目标和违反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结算和决算报表真实,准确,完整,以确保单位,年终结算和清理检查应做到:1,单位必须建立内部财务制度,严格的管理内部财务,责任到人,建立和完善账册及记录、准备,占备案制度工作的基础数据。2,严格按照金融系统的规定,在年底临时帐户,付款单位,借入,借出交易,所有项目应严格按照“严格控制,做到及时清理”的原则,分类清洁。与此同时,将转让收入或支出账户,及时移送有关账目,编入本年决算。保持固有资产资产的管理,它应该落实到每个人。对于大量的资金,应当及时存入银行账户,请记住,经专门基金托管等相关部门协调后使用,以确保资产安全。从历史上看,除了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审计这两项因素之外,另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政府的推动力。但是出于中国的国情,我国在内部控制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其发展受到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再加之市场经济发的时间不长,各市场机制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在我国政府的推动作用在我国看来尤为重要。当今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尚不健全,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过程,应与新的形势,新的管理要求统一战线。此外,各级单位人员需要共同努力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并且需要各个单位,各位普通的员工,分部的负责人等对企业内部控制负有责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会计秩序,保护所有者权益,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和相应的权利和利益。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建设内部会计控制,使其更加完善,这已是大势所趋。1.1 选题背景与意义企业为了更好地实现经营战略,就必须以科学管理作为保障,无疑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最有效以及最基本的方法。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国内资本主义市场中,有一些公司内部控制意识十分淡薄,出现了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比较恶劣的影响。从中外企业中的失败经验中分析,那就是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几乎都与管理不善、控制无力脱不了关系。1.2 研究思路与方法主要研究思路是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1.3 文献综述1.3.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随着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不断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逐渐深入,其研究范围随着问题的不同而逐渐延伸。通过对国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主要针对内部控制的涵义、内部控制的范围、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关研究成果。(1)内部控制涵义关于内部控制涵义,各位学者、各学术机构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以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等权威机构提出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最具有影响力;而美国 COSO 委员会描述的内部控制涵义运用最广泛,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即受企业董事长、各级管理者以及其他普通员工影响,为保证财务报告可靠,确保企业遵循现行法规经营,而自行检查、调整和制约内部经营活动的自律过程。(2)内部控制的范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不断出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随之延伸。首先,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由业主所有制向股份公司制转变,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为了监督经营者的防弊差错和受托责任,出现了会计人员相互制约式的内部控制方式,即内部牵制,仅限于财务方面的内部控制;1929 年经济危机后,多数企业开始加强对生产经营的监督和控制,相应地,企业内部控制的范围由财务部门延伸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随后,由于企业经营发展所需,将企业内部控制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3)内部控制要素关于内部控制要素,是为了进一步防止财务舞弊行为的出现,由 AICPA 首次提出的。认为内部控制结构应包含为保证企业目标实现而建立的所有政策和程序,具体为控制环境、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三个要素,控制环境首次被纳入内部控制范畴。1992 年,为了建立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COSO 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应包括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要素,共同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然而由于企业经营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逐渐增多,企业管理实务中仍然缺少统一指南,经过研究,将目标制定、风险分析和事项识别纳入内部控制要素,旨在通过对以上八个要素进行控制,更好地识别管理风险,以顺利实现企业目标。2007 年 5 月 23 日 SEC 最终发布了“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指南”,明确指出,公众公司管理层在进行内部财务报告控制评价时,应当依据一个合适的框架,而 COSO 整体框架及其2006 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小规模公众公司指南就是其认为合适的框架。面对世界各国理论与实务界对内部控制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法规和文献,COSO 于 2007 年 9 月 17 日发布了“内部控制系统监督指南”(Guidance on MonitoringInternal Control Systems)的讨论稿, 更加充分地开发了 COSO1992 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监督要素,适合各种规模和结构的组织改善其内部控制系统的质量,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持续有效地运。1.3.2 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较晚,开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最近 10年。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我国主要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与审计、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1)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由于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内部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李俊林认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保护中小企业的物资财产安全完整,防止与减少物资财产损坏,减少浪费、贪污、不合理使用物资财产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李凤鸣认为,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能够防止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提升中小企业的公信力和诚信度,促进中小企业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中小企业有序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2)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国内研究内部控制与审计关系的学者较多,他们通常将内部控制与财务审计联系在一起,分析和研究了内部控制对财务审计的作用。其中,方红星从内部控制的起源和发展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内部控制与审计的产生、演化、交叉、融合完全是企业追求经营管理效率的必然结果;张龙平和陈汉文从内部控制评价角度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认为风险基础评价法较详细评价法更加具有成本效益;潘秀丽从内部控制与审计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对其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只能提出改善建议,不能做出相关评价。(3)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谋求自身发展,一些中小企业重大舞弊现象不断出现,于是,各位学者开始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企业内部控制。阎达五和杨有红通过研究认为会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