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5页 / 共52页
第6页 / 共52页
第7页 / 共52页
第8页 / 共52页
第9页 / 共52页
第1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专题三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总纲目录总纲目录主干点一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点二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干点三 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1.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思想界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内容上强调实用性,研究方法上侧重于传统经验总结、缺乏实验,成就上以四大发明为典型代表,水平上领先世界,为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3.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趋势是日趋平民化、世俗化,反封建意识增强。1.(2018吉林吉林调研)墨子认为,要从分裂走向统一,实现“尚同”社会,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据此分析,墨子认为尚同社会形成的重要前提是()A.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B.崇尚法治,反对人治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实现各家各派的思想融合主干点一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主干点一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关键信息为建立尚同社会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一种普遍承认和人人服从的政治权威,以统一人们的是与非,义与不义”即认同统一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故A项正确;当时还不可能反对人治,故B项错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到秦朝才建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统一的思想,而非思想的融合,故D项错误。2.(2018河南濮阳一模)有学者指出,秦朝尊崇法家,厉行法治,遭到儒家批评。秦朝灭亡后,取代法家的是道家。文景以后,道家淡出政治舞台,儒家取而代之,登上正统学说的宝座。这表明秦汉时期()A.根据统治需要选择治国思想B.延续了“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C.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幻莫测D.逐渐认识到法、道思想的弊端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根据材料可知,秦朝以法家思想立国,西汉初年治国思想以道家黄老思想为主,汉武帝后儒学独尊,结合所学得出每个历史时期统治者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思想作为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秦朝焚书坑儒,进行文化专制,并没有延续“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选取不同的思想作为治国思想,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并不是对待思想流派态度变幻莫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治国思想的选择和演变,不是否定法、道两家思想,故D项错误。3.(2018河北石家庄质检)宋朝时,范仲淹为商人鸣不平,欧阳修力主“使商贾有利而通行”,苏轼反对“与商贾争利”,主张“农末皆利”。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据此可知,上述思想()A.反映了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诉求B.推动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开始冲破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D.具有反传统倾向与务实的特征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材料中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人及浙东地区功利主义学派,不能代表整个封建士大夫阶层,故A项错误;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B项错误;封建传统思想是指儒家思想,明清之际的思想开始冲破传统儒家思想的束缚,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的“为商人鸣不平”“农末皆利”可知其思想具有反传统倾向,由材料中的“反对道学家空谈性命,志存经济,主张经世致用”可知其强调务实,故D项正确。时期核心提示拓展升华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具有和谐意识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促进文明的进步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西汉改造和独尊(1)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宋明转型与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2)程朱提出“天理”,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形成封建伦理体系(3)陆王主张“心”就是“理”,“心外无物”“致良知”“知行合一”明清之际批判与继承(1)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2)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本”的主张(3)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4)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4.(2018北京文综,1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孟子认为“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使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在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5.(2016课标,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经”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思想根植于远早于孔子的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6.(2018天津文综,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此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错误。1.(2018山东济南期末)南宋后期,在荆州和建康设有火药兵器制作院。荆州每月能制造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这说明()A.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B.火药最先是在南宋发明的C.南宋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D.火药武器确保了南宋的安全主干点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主干点二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材料“荆州每月能制造火炮一两千支,建康在两年多造出了三万八千多件火药武器,并能制造大量的火箭和十斤重的铁炮壳”反映出南宋火药武器产量大,质量精良,据此可得出南宋大规模制造火药武器,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火药是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隋唐时期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火药,并非南宋发明,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并非南宋,故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南宋火药武器制造的情况,没有涉及火药武器对南宋安全发挥的作用,故D项错误。2.(2018湖北咸宁联考)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这主要得益于宋朝的文化和对知识分子的政策。为防止骄兵悍将的出现,宋朝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这说明()A.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繁荣B.政府的治国策略影响科技发展C.知识分子决定了科学技术发展D.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相辅相成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宋朝是一个文化昌盛、科技发展的朝代”重点表达了宋代科技文化发达的现实,而这一现象不是科技推动的结果,故A项错误;据材料“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可得出国家政策对科技发展影响大,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在于强调国家政策对科技文化发展的作用且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统治者始终坚持文治,这推动了宋朝科技的发展”强调的是政策与文化发展的关系,而没有说明科技与文化的关系,故D项错误。时期发展历程拓展升华从先秦到秦汉奠基发展(1)战国时期出现了司南和石氏星表等科技成果(2)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等科技论著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及特点(1)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尤其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为科技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统治者重视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和对外交往的发展(2)特点实用性强,满足生产和巩固统治的需要科技著作大多是对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具有较强的经验性技术化倾向严重,且缺乏开放性,没有转化为普遍的生产力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繁荣外传(1)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2)唐代:造纸术西传,发明雕版印刷术,火药用于军事(3)宋代:活字印刷术(4)元代:郭守敬制成“简仪”,编制授时历,王祯著农书明清总结落伍(1)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中医药学成就(2)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3.(2018课标,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墨家学派多数为“农与工肆之人”,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且注重对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研究,其成就和活动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墨子一书记载了几何学、力学、声学、光学及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成就,这些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选C项。材料只反映了墨子对科学成就的记载,排除A项;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排除B项;墨子中的科学成就是劳动人民在劳动中探索出来的,不是贵族阶层的贡献,故排除D项。4.(2018课标,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可知,唐、宋、明时期,政府制定、颁行了许多药物学著作,这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故选B项。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故A项错误;材料中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神农本草经的成书、唐本草的制定与宋明理学无关,排除D项。1.(2018河北衡水综合考试)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尘莫及。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完全可以和楷书艺术平分秋色。这反映了()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书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书既“尚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主干点三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从题干可以看出,唐代楷书非常规整,草书流畅纵情,说明唐代书法中的草书、楷书都有巨大的成就,故A项错误;题干反映不出书法完全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且“完全”二字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从题干中“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玮”可以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项正确;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的融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2.(2018辽宁省实、大连八中、大连二十四中、鞍山一中、东北育才学校期末)唐人画作题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宋人开始写字题诗,但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元人则大不同,画面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很大画面,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这种变化主要体现了中国绘画()A.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B.强调书画同源性特点C.突出主观的诗情画意D.重视书画客观写实性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材料反映了中国画中书法和绘画相结合,未体现天人合一的绘画意境,也未涉及书法和绘画的源头,故A、B两项错误;从唐代文字藏于石隙树根处到元代题诗写字有意识地占据很大画面,成为构图的重要部分,体现了主观的诗情画意,故C项正确;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并不注重客观性,故D项错误。时期核心提示拓展升华先秦至秦汉奠基发展(1)汉字:商代甲骨文出现,中国文字成熟(2)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具有现实主义特色;战国时期,楚辞盛行;汉代的综合文体汉赋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阶段特征(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在诗歌方面,出现了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2)汉赋以华丽的词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3)唐朝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同时也体现了科举制的推动作用(4)唐末至宋元时期,传奇小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5)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小说创作达到顶峰,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的时代特征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全面繁荣(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诗人;宋代,文学成就主要是宋词(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唐宋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4)元杂剧的形成表明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明清承古萌新(1)明清小说:明清时期,小说创作进入繁荣时期,著名的长篇小说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2)绘画:明清时期,文人画代表作有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和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3)“国粹”京剧: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徽班兼收昆曲、秦腔等艺术流派之风格,逐渐形成了新剧种京剧3.(2017课标,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读图可知,从西周到战国时期,文字由繁到简,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文字的频繁使用,简明字形更利于书写,故选A项。书写材料的不同未必会影响文字字形的变化,排除B项;各国变法的实施并未对字形产生重大影响,排除C项;“书同文”推行于秦统一中国以后,D项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4.(2018课标,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答案答案D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题干中“官腔”“雅乐”“郡邑大夫”“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说明昆曲的流行是因为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故D项正确。陆王心学注重内心自省,与材料中所体现的士大夫展示其高雅品味不符,故A项错误。明代京剧尚未产生,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表明昆曲流行是社会等级观念强化的反映,故C项错误。5.(2018江苏单科,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答案答案A本题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史料实证。从材料信息看,元曲的特点是“少引圣籍,多发天然”“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贴近生活,易受欢迎,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元曲寄情山水、语言句式、内容丰富的信息,故排除B、C、D三项。1.孟子主张,“人之初,性本善”。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D.“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答案答案C“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出自韩非子,主要含义是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陈规旧俗,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荀子主张“性恶论”,故B项错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是王阳明的观点,其主要含义是(是非之心)不需要思虑就能知道,不用学习就会运用,这就是良知,这说明良知原本就存在于人的内心之中,与“人性本善”思想一致,故C项正确;“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是战国时期告子的观点,其主要含义是人性没有善与不善的分别,就好像水流本来就没有东西之分一样,故D项错误。2.(2018安徽亳州期末)李白以仙人自诩,诗作往往飘飘欲仙,人称诗仙;杜甫的政治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人称诗圣;王维的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人称诗佛。这一文化现象表明当时()A.文学艺术的多元B.对外交流的频繁C社会经济的繁荣D.三教合一的趋势答案答案D材料都体现的是唐诗,并未体现“多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唐朝的对外交流,故B项错误;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C项错误;李白的诗歌中透露出道家思想,杜甫诗歌反映出儒家的政治理想,王维的思想受到佛教的影响,体现了唐朝三教合一的趋势,故D项正确。3.(2018河北唐山期末)北宋程颐认为,秦失政于暴,西汉“宽德崇经”,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魏晋“尚浮虚而亡礼法”,唐“伦理不正”,宋“则大纲甚正”。程颐意在()A.借古讽今B.取法汉唐C.重建纲常D.贬抑佛道答案答案CA项表述与题干中“宋则大纲甚正”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干中“东汉尚名节,却不知道表现名节的礼”“唐伦理不正”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程颐对于前代弊端的批判意在重建纲常,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牵涉佛道,故D项错误。4.(2018山东德州期末)“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教条主义C.主张学以致用D.反对儒家思想答案答案B材料主旨是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并不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属于反对教条主义的表现,故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是非观问题,与学以致用无关,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李贽反对孔孟权威,但并不反对儒学,属于儒学在明清之际的新发展,故D项错误。5.(2018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有专家认为,明清时期最为惊人的技术成就是凿井技术。当时人们发明了多种多样的钻头,对付不同的岩石,并能提取岩心。这使井深不断延长,可达四五百米,清代甚至打出了深达1000米的井。此外还开凿了天然气井。由此可见,明清时期的中国()A.科技在某些领域仍然先进B.科学技术仍然世界领先C.近代化因素在缓慢发展D.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答案答案A材料描述了明清时期凿井技术的先进,说明当时我国在某些领域仍然掌握一些先进科技,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已经落后于西方,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机器等近代化因素,故C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凿井技术的进步,不能表明生产力出现革命性变化,故D项错误。6.(2018安徽宿州质检)清代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变态的审美情趣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答案答案A这首诗的大意是:执笔在案头画完以后,纸上墨迹还没有干透,那纸上俨然是几朵开放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啊,但愿上天能听从人愿,把你吹到千家万户,从此在千家万户的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据此可知作者的创作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均可排除。7.(2018河北承德联校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思想家意大利思想家45世纪范缜的著作神灭论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原则,系统地阐述了无神论的思想,指出人的神(精神)和形(形体)是互相结合的统一体古罗马的奥古斯丁认为,一切美源自天主。美是分等级的,最高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1213世纪朱熹认为:“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托马斯阿奎纳认为,自然的道德生活可以使人得到尘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暂时的、虚幻的,只有神性的德性生活,才能使人获得永恒的、真正的幸福,即来世的天国幸福1516世纪王阳明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国不会像独裁君主那样限制人民的创造性和参与精神,因此共和国比君主国更能长治久安,更善于调动公民精神投入战争表格是4世纪到16世纪中国和意大利思想家的思想对比简表。从表中提取相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阐述:中国传统儒学没有关于鬼或者神的信仰,所以古代中国是一个没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由于中国社会长期盛行自然经济,儒学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强调加强个人的修身养性,从先秦的孔子、孟子到宋明时期的朱熹、王阳明,都强调加强个人修养,这成为统治阶级控制社会大众的思想工具。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是一个有主体宗教信仰的社会,社会主流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逐渐打破宗教的束缚。在古罗马时期强调宗教地位是最高的、绝对的,反映当时宗教统治人民思想,到了中世纪有所进步,承认社会大众对幸福的追求,但仍然用宗教观点束缚这种追求。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发展起来,要求打破宗教束缚追求个人幸福。16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出现了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意识。解析解析对比表格信息,我们可以知晓中国三位思想家都不信神,而意大利长期盛行有神论,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要求打破宗教束缚,马基雅维利主张建立共和国。从中意思想的不同,得出论题“古代中国和意大利的社会思想有不同的发展方向”;之后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思想、宗教方面分析中国社会的走向,意大利由崇尚神到忽略或者反对神,反映了社会在转型,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