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第3页 / 共102页
第4页 / 共102页
第5页 / 共102页
第6页 / 共102页
第7页 / 共102页
第8页 / 共102页
第9页 / 共102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2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l1、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达到无害化;l2、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l3灭菌: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 3l4、医院感染(N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4l5、NI的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NI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l6、NI散发;是指NI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发病率水平;5l7、NI流行:指某医院或某科室HI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的发病率水平;l8、NI暴发:指某医院或某科室住院病人中,短时期内突然发生许多NI病例的现象;6l9、HIA: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NI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NI的发生;l10、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自身贮菌库(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均丛或外来的已定植均;7l11、微生态失衡:正常微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的影响下,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8l12、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指在明确的指针下、选用适宜的抗感染药物,并采用适当的计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采用相应措施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9二、预防和控制二、预防和控制NI的目的和的目的和意义意义l目的:NI控制在最低水平l意义:l(1)提高医疗质量(2 )提高工作效率(3)医疗新技术的开展(4)卫生资源的更好利用(5)医疗纠纷10三、三、NI的分类及诊断标准的分类及诊断标准l一)分类:l1、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l2、内源性l二)诊断标准l卫生部20012号文件即国内最新诊断标准(试行)11l(一)关于最新诊断标准的说明:l1、下列情况属于NI:l(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48H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之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的感染;l(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12l(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证迁徙灶)或在远已知病原的基础上又分离到新的病原(除外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l(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13l(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TB等的感染;l(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l2、下列情况不属于NI:l(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的定植而无炎症的表现;14l(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l(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行体病、水痘等;l(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15l(二)临床诊断:所有NI必须按上述标准进行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漏报率20%、三甲医院病检率70%、病检阳性率30%)l(三)诊断标准的感染部位分类:16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T T3838超过天超过天下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只报下呼吸道感染同时有上、下呼吸道感染时只报下呼吸道感染胸膜腔感染胸膜腔感染除外临近部位自然扩散而来的感染,如肺炎除外临近部位自然扩散而来的感染,如肺炎172)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侵犯心脏瓣膜侵犯心脏瓣膜( (包括人工瓣膜包括人工瓣膜) )的心内的心内膜炎膜炎L L形细菌感染形细菌感染心肌炎或心包炎心肌炎或心包炎183)血液系统血液系统血管相关感染血管相关感染败血症败血症输血相关感染输血相关感染194)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泻泻3 3次次/24H/24H除外慢性腹泻的急性发除外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作胃肠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抗感染药物相关性腹泻抗感染药物相关性腹泻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腹腹( (盆盆) )腔内组织感染腔内组织感染除外原发性脏器穿孔致感染除外原发性脏器穿孔致感染腹水感染腹水感染205)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细菌性脑膜、脑室炎细菌性脑膜、脑室炎颅内脓肿颅内脓肿椎管内感染椎管内感染除外败血症转移性病灶及临近部位炎症的扩散所除外败血症转移性病灶及临近部位炎症的扩散所致的感染致的感染21l6)泌尿系统l7)手术部位l表浅手术切口(仅涉及皮肤及皮下组织)深部切口器官腔隙感染228)皮肤软组织)皮肤软组织皮肤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软组织感染褥疮感染褥疮感染烧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脓肿或乳腺炎乳腺脓肿或乳腺炎脐炎脐炎婴儿脓疱病婴儿脓疱病23l9)骨、关节感染:关节和关节囊感染骨髓炎锥间盘感染l10)生殖道感染:会阴切口阴道穹隆部感染急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男女性生殖道的其它感染l11)口腔(原发单纯疱疹)l12)其它部位(往指多个器官或系统)24l四、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规:l1法规:目前相关的有六个法规如下;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25l2、依法管理NI:l(1)散发:出现该类病例时,经治医师即使报告科室HIA小组负责人并于24H内填写感染表报告感染办;l(2)流行、暴发:病房及时报告感染办和医院分管领导的同时积极参与NI疫情的处理;26l五、NI的微生物及耐药性的变迁:l(一)社会感染和NI微生物区别l致病菌l条件致病菌l非致病菌27(二)(二)NI常见的微生物常见的微生物G+G+菌菌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G-G-菌菌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脑膜炎败血性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军团菌、脑膜炎败血性黄杆菌黄杆菌厌氧菌厌氧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其它菌其它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TBTB分枝杆菌分枝杆菌病毒病毒肝炎、水痘、流感、轮状、疱疹、肝炎、水痘、流感、轮状、疱疹、HIVHIV真菌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其它其它弓形体、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卡氏肺囊虫28(三)(三)NI微生物及耐药性变迁微生物及耐药性变迁抗生素年代前抗生素年代前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素用后青霉素用后5050年代年代金葡菌为主、链球菌次金葡菌为主、链球菌次新青用后新青用后7070年代年代G-G-菌为主、菌为主、MRSAMRSA随氨基糖苷和广普青霉随氨基糖苷和广普青霉素铜绿假单胞菌素铜绿假单胞菌 8080年代后期第年代后期第3 3代头孢代头孢耐药耐药G+G+和真菌和真菌 9090年代以来年代以来MRSAMRSA、MRSEMRSE、VREVRE均均 29六、六、NI的预防与治疗的预防与治疗l“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中注意如下:l1、如何正确对待抗感染药物: 耐药趋势药物作用l2、NI的病原学特征: 病人微生态l3、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概念30l4、抗感染药物的预防性应用;l5、抗感染药物的治疗性应用;l6、抗感染药物的联合应用;l7、抗感染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l8、控制不合理应用与滥用;l 31传染病管理。传染病管理。 l(一)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二)病原携带者:指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32l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月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年月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 目目 录录33传染病分类及管理传染病分类及管理l第三条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l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34l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35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36l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37 l第四条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38 l第十二条第十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不得泄露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因违法实施行政管理或者预防、控制措施,侵犯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诉讼39l第三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发现本法规定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发现其他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时,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或者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40 l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41l第四十二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上级人民政府接到下级人民政府关于采取前款所列紧急措施的报告时,应当即时作出决定。 紧急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42各科室重点抓好下列各科室重点抓好下列4个指南个指南(2010年版)学习:年版)学习:l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43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医务人员职业防护l流程及处理44新隔离技术规范新隔离技术规范45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接触传播接触传播46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飞沫传播飞沫传播47隔离防护标识隔离防护标识 空气传播空气传播48医疗废物管理医疗废物管理l重点涉及使用中的消毒液l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49分类管理分类管理l类型:l我院目前的处置要求50收集容器要求收集容器要求l收集量l存放时限l资料管理情况51特殊传染病(特殊传染病(HIV)管理)管理l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第四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和艾滋病病人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询、诊断和治疗服务。服务。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医疗机构不得因就诊的病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染者或者艾滋病病人,推诿或者拒绝对其其他疾病进行治疗。病进行治疗。 第四十二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第四十二条对确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病病人,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将其感染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发病的事实告知本人;本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应当告知其监护人。52l传染病监测报告全院医务人员接诊病例严格实传染病监测报告全院医务人员接诊病例严格实行首诊负责制。行首诊负责制。传染病管理要求:对甲类传染病实行传染病管理要求:对甲类传染病实行强制管理强制管理,乙类传染病实行乙类传染病实行严格管理严格管理,丙类传染病实行,丙类传染病实行监监测管理测管理。医务人员(包括临床中西医师、检验、检疫人医务人员(包括临床中西医师、检验、检疫人员,保健医生和其他卫技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员,保健医生和其他卫技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告人53l医院工作人员接诊如下传染病例遵循:甲类传染医院工作人员接诊如下传染病例遵循: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含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含国家疾病监测临时要求按甲类处理的传染病)暴国家疾病监测临时要求按甲类处理的传染病)暴发时,应于发时,应于2小时内报告疫情室,疫情室通过传染小时内报告疫情室,疫情室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应于24小时内填报小时内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传染病报告卡病报告卡”报告疫情室,疫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报告疫情室,疫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有关部门、科室或个人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有关部门、科室或个人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54新规范新规范55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概念56l清洁cleaning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l 清洗 washing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l清洁剂 detergent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l 57l消毒 disinfection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l 消毒剂 disinfectant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l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58l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l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59l灭菌 sterilization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l灭菌剂 sterilant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l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60l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中(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中(non- critical items)。l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l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l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61l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62l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etion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l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l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63l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 (g/100ml)浓度表示,l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l中和剂 neutralizer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64l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l暴露时间 exposure time 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l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ST 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l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 KT 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min)。lD 值 D value 在设定的条件下,灭活90%的试验菌所需的时间(min)。l消毒产品 disinfection product 包括消毒剂、消毒器械(含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和灭菌物品包装物)和卫生用品。l卫生用品 sanitary products 为达到人体生理卫生或卫生保健目的,直接或间接与人体接触的日常生活用品。l菌落形成单位CFU 在活菌培养计数时,由单个菌体或聚集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所形成的集落,称为菌落形成单位,以其表达活菌的数量。65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医疗机构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具与物品,应符合以下要求:l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lb)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l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应对消毒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存档备案。l保持诊疗环境表面的清洁与干燥,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消毒;对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l为从事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与灭菌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l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检查与监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如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l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灭菌的基本知识和职业防护技能。l从事清洁、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相关消毒灭菌知识,熟悉消毒产品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按标准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采样、检测和评价。66消毒、灭菌基本原则消毒、灭菌基本原则 l重复作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行清洁, 再进行消毒灭菌。l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l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化学消毒剂浸泡灭菌。l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l医疗机构消毒工作中使用的消毒产品应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并应遵循批准使用的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67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l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a) 高度危险性物品,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b) 中度危险性物品,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c) 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68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l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69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l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a) 耐高温、耐湿的诊疗器械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70职业防护职业防护l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l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l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l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b)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c)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d)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71清洗与清洁清洗与清洁l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72清洗清洗l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WS310.2的要求。73清洁清洁l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毒,干燥备用。74清洗、清洁注意事项清洗、清洁注意事项l 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应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l清洗用水、清洁剂等地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l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l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l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l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75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l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76灭菌方法灭菌方法l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l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应采用低温灭菌方法。l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 应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l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 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l外来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l植入物 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l动力工具 分气动式和电动式,一般由钻头、锯片、主机、输气连接线、电池等组成。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灭菌。77手术敷料的灭菌手术敷料的灭菌手术缝线的灭菌手术缝线的灭菌l*所有缝线不得重复灭菌使用*78其他高度危险物品的灭菌其他高度危险物品的灭菌l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79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l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或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l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a)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b)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c)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d)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80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注意事项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注意事项l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l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l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81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l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等,保持清洁,遇有污染应及时先清洁,后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l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洗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洗与消毒:患者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面盆、痰盂(杯)、便器、餐饮具等,保持清洁,个人专用,定期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中、低效的消毒剂消毒;便器可使用冲洗消毒器进行清洗消毒。82l患者床单元的清洗与消毒:患者床单元的清洗与消毒:保持床单元的清洁对床单元(含床栏、床头柜等)的表面进行定期清洁和(或)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清洁与消毒;患者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采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如复合季铵盐消毒液、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或采用合法、有效的床单元消毒器进行清洗和(或)消毒,消毒剂或消毒器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直接接触患者的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等,应一人一更换;患者住院时间长时,应每周更换;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更换后的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间接接触患者的被芯、枕芯、褥子、病床隔帘、床垫等,应定期清洗与消毒;遇污染应及时更换、清洗与消毒。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患者、不明原因病原体感染患者等使用后的上述物品应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应合法、有效,其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按医疗废物处置。83l朊朊病病毒毒、气气性性坏坏疽疽和和突突发发不不明明原原因因传传染染病病的的病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l气体坏疽病原体气体坏疽病原体l气体坏疽病原体气体坏疽病原体84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l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l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l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85清洁用品的消毒清洁用品的消毒l擦拭布巾 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l地巾 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l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86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87术语术语l空气净化空气净化aircleaning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l洁净手术部洁净手术部(室室)cleanoperating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l自然通风自然通风natural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l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air-conditioningventilation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l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空气净化消毒装置aircleaninganddisinfectiondevice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88空气净化卫生要求空气净化卫生要求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学标准(原标准)环环境境境境类类别别范范范范围围标标准准准准空气空气空气空气物表物表物表物表手手手手cfu/mcfu/m3 3cfu/ccfu/cmm2 2cfu/cfu/cmcm2 2 层层流流流流洁净洁净手手手手术术室和病房室和病房室和病房室和病房 1010 5 5 5 5普通手普通手普通手普通手术术室、室、室、室、产产房。房。房。房。婴婴儿室、早儿室、早儿室、早儿室、早产产儿室、儿室、儿室、儿室、普通保普通保普通保普通保护护性隔离室、供性隔离室、供性隔离室、供性隔离室、供应应室无菌区、室无菌区、室无菌区、室无菌区、烧伤烧伤病房、病房、病房、病房、 200200 5 5 5 5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儿科病房、妇妇科科科科检查检查室、注射室、室、注射室、室、注射室、室、注射室、换药换药室、室、室、室、治治治治疗疗室、供室、供室、供室、供应应室清室清室清室清洁洁区、急区、急区、急区、急诊抢诊抢救室、化救室、化救室、化救室、化验验室、各室、各室、各室、各类类普通病房普通病房普通病房普通病房 500500 1010 1010传传染科及病房染科及病房染科及病房染科及病房- 1515 151589新标准分三类管理:新标准分三类管理:l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l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l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90l手卫生标准分两类标准管理:l外科手消毒: 5cfu/cm2l卫生手消毒: 10cfu/cm2l物体表面分两类标准管理:l一:洁净手术部及其他场所、非洁净手术部、骨髓移植病房、介入室、产房、新生儿室、烧伤病房、ICU、器官移植病房、血液病区等5cfu/cm2l二: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科检查室、人流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抢救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10cfu/cm291空气洁净技术空气洁净技术l空气处理机组、新风机组应定期检查,保持清洁。l新风机组粗效滤网宜每每2d清洁一次;粗效过滤器宜1月月2月月更换一次;中效过滤器宜每周检查,3个月个月更换一次;亚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l末端高效过滤器宜每年每年检查一次,当阻力超过设计初阻力160Pa或已经使用3年以上时宜更换。l排风机组中的中效过滤器宜每年更换,发现污染和堵塞及时更换。l定期检查回风口过滤网,宜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并用消毒剂擦拭回风口内表面。l设专门维护管理人员,遵循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保养与维护;并制定运行手册,有检查和记录。92紫外线消毒紫外线消毒l适用于无人状态下室内空气的消毒。l消毒方法紫外线灯采取悬吊式或移动式直接照射。安装时紫外线灯(30w紫外线灯,在1.0m处的强度70W/cm2)应1.5W/m3,照射时间30min。l注意事项O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80(体积比)乙醇棉球擦拭一次。发现灯管表面有灰尘、油污时,应及时擦拭。O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时,房间内应保持清洁干燥,减少尘埃和水雾。温度40时,或相对湿度60时,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l室内有人时不应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93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超低容量喷雾法超低容量喷雾法l采用3过氧化氢、5000mg/L过氧乙酸、500mg/L二氧化氯等消毒液,按照20mL/m330mL/m3的用量加入到电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中,接通电源,即可进行喷雾消毒。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由里向外,先表面后空间,循序渐进的顺序依次均匀喷雾。作用时间:过氧化氢、二氧化氯为30min60min,过氧乙酸为lh。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l注意事项喷雾时消毒人员应作好个人防护.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必要时戴防毒面罩,穿防护服。喷雾前应将室内易腐蚀的仪器设备,如监护仪、显示器等物品盖好。94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薰蒸法薰蒸法l消毒方法采用O.51.O(5000mg/L10000mg/L)过氧乙酸水溶液(1g/m3)或二氧化氯(10mg/m320mg/m3),加热蒸发或加激活剂;或采用臭氧(20mg/m3)熏蒸消毒。消毒剂用量、消毒时间、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消毒完毕,打开门窗彻底通风。l注意事项消毒时房间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盛放消毒液的容器应耐腐蚀,大小适宜。95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处场所可选用以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处场所可选用以下方法:方法:a)受客观条件限制的医院可采用通风,包括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宜采用机械排风;b)负压隔离病房;c)安装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d)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96普通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普通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选用以下方法:a)通风;b)紫外线灯照射消毒;c)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叮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其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97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出院或死亡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后病室可选用以下方法:a)紫外线灯照射消毒;b)化学消毒;c)使用获得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的空气净化设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98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l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部(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器官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同室、血液透析中心(室)、烧伤病房的空气净化与消毒质量进行监测。99监测频度监测频度l医院应对感染高风险部门每季度每季度进行监测;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新建与改建验收时以及更换高效过滤器后应进行监测;遇医院感染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100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监测方法及结果判定l洁净手术部(室)及其他洁净场所,根据洁净房间总数,合理安排每次监测的房间数量,保证每个洁净房间能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符合GB50333的要求。l未采用洁净技术净化空气的部门,其监测方法及结果的判定应符合GB15982的要求。101l欢迎关注:医院感染控制l欢迎联系:我们 l anwenhongtom.coml 917553386qq.com l 0852-8925942 l (内线(内线5942)l 谢谢聆听!谢谢聆听!102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