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咬 文 嚼 字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五 第三单元 第 8 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6、教具准备:PPT 课件(另附) 7、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PPT 课件演示:P.2 课题 为下面的诗句添加动词突出特征 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苏轼: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黄庭坚: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学生交流讨论,发表个人意见。 PPT 课件演示:P.3 因为“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更形象生动;失字表现出了月下梅花不映不隐的朦胧美,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古至今,骚人墨客举不胜举,名家名篇灿若星河。可是,这些诗歌往往不是一气呵成,而是经过反复的雕琢,才成为千古绝唱。 这种推敲,在古诗文里称为“炼字”,在今天,有位美学家称之为 PPT 课件演示:P.4 展示课题咬文嚼字朱光潜 板书:咬文嚼字 (二)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1、提问学生“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PPT 课件演示:P.5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跳读 理解“咬文嚼字”的新含义?用文中语句回答。 2、教师引导: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PPT 课件演示:P.6 1、讨论: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学生自主回答,不够简练的要其简洁,不准确的其他同学补充。教师明确展示。 PPT 课件演示:P.7 明确: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句 韩愈改诗 苏轼写惠诗“套板反应” 2、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你认为作者是随便举的例子么? (学生思考并讨论) 明确:这些例子不仅不是随便举的,而且是用心选择的。从选材的内容来看,一方面是关于文字修改,一方面是有关联想意义;从修改的效果来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 教师引导那么这些例子又反映了什么道理呢,过度到具体分析事例。 3、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或品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 PPT 课件演示:P.8 比较阅读: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引导学生总结概括道理: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则改得不好,因为“这”字含贬义。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得出结论:文字与感情有关。 板书:郭老改字 PPT 课件演示:P.9 牛刀小试一(学生思考并展示答案) (07 江西)按表达要求将下列词语组成句子。 (不能增减词语) 5 月 3 日 校长 是 在会上 向灾区 提议 捐款 全校师生 以“校长”为表达重心 是校长 5 月 3 日在会上提议全校师生向灾区捐款 。(“是”字表示强调) 王若虚改句 PPT 课件演示:P.10 (指导学生朗读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PPT 课件演示:P.11 明确:改过之后确实更简洁了,但却缺少了意味。视之,石也。即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终不能复入石矣。即有“失望 放弃”的意味。可见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即文字与意味有关。 板书:王若虚改句(反)或李广射虎(正) 补充示例:宋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第一段原来是“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最后修改为“环滁皆山也。” 这是修改的更简洁的成功的示例。 PPT 课件演示:P.12 牛刀小试二:学生思考讨论并展示个人答案。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来讽刺他。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 臣节如山( ) 明确:皇恩浩荡(矣! ) 臣节如山(乎?) 总结: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正所谓: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卢延让)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韩愈改诗 PPT 课件演示:P.13 (关于推敲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 请找出文中作者的理由和解释。 (学生朗读文本第五段第五行至结尾)继而得出在作者看来“推”冷寂场合, “敲”热闹场合。 PPT 课件演示:P.14 你认为应该用“推”还是“敲”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 PPT 课件演示:P.15 总结: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板书:韩愈改诗(正)或贾岛吟诗(正) 小结:以上三个例子有成功,有失败,他们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即这个词或句是否符合作者的思想情感。 过渡语:为什么要咬文嚼字,不仅是文字与情感有关,更在于在写作上来看字的难处在于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在于文字具有联想的意义。 4、具体分析有关联想意义的例子: 苏轼惠诗 PPT 课件演示:P.17、18 (指导学生大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利用联想意义的妙处。 ) 1、诗人所处环境: 月明风清,碧泉映月 2、诗中人物的活动:品茶、赏月 3、诗中人的情趣:恬静幽闲、醉情山水 PPT 课件演示:P.19 由“惠山泉水泡小龙团”“独携小团月 来试惠山泉”“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辨析:清茶泡在泉水联想到明月照着泉水,从味觉到视觉,清沁心脾。联想使意蕴丰富,有美妙的艺术效果。 板书:苏轼写诗(正) PPT 课件演示:P.20 展示使用范例 一川烟草朦胧愁绪(化虚为实) 学生齐读:写愁的具体形象的其他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长度)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动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重量) 过渡语:使用联想意义,意蕴丰富,如若耽于习惯总走熟路,那么则就会平滑俗滥,缺乏新意。 “套板反应” PPT 课件演示:P.21 (指导学生感受理解“套板反应”的表现,概括作者的观点。 ) PPT 课件演示:P.22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学生诵读总结) 明确:反对。“套板反应”背离了创新,引不起新鲜和真切的情趣。 板书:套板反应(反) PPT 课件演示:P.23、24 避免套板 推陈出新 示例: 写美貌 1.那女子长得柳腰桃面,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2.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 写眼睛 1.这个姑娘有着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水汪汪的好像会说话。 2.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刘鹗老残游记) 唐代的古文运动中韩愈等人提出写文章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辞”,“词必己出”,这体现的就是创新,反对掉书袋。 总结:这一正一反两个例子都充分说明了咬文嚼字还应有创新意识。合理的运用联想意义。 4、学生齐读:第八段,总结全文。 PPT 课件演示:P.25 小结: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作者指出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PPT 课件演示:P.26 老师寄语: 1、生活中,用最恰切的词语、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2、诗歌鉴赏阅读中,反复揣摩精彩生动的语句,披文悟情,披文入理。 3、写作中选出最能表达思想和观点的那“唯一”的词句。 (四)布置作业(课后习题 2) : 读书“不要固执于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三: 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 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独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 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马南邨(cn)不求甚解 请思考: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 参考答案: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讲的是不同的问题。 朱光潜所说的咬文嚼字,是说“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主要是说,写作时要“咬文嚼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 马南邨所说的“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指博览群书应该注意的一点。就是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不固执于个别字词。只有这样,才能博览群书,获得渊博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三、 教学反思 1、联系学习实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平时的阅读中,有不少学生都比较马虎,对文中用词用句缺乏思考,自主探究意识不够,而朱光潜先生提出阅读或写作中要有咬文嚼字精神,正好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的习惯。 2、理清论证思路,学习本文构思 这篇文章思路严谨,脉络清晰,论证缜密,方法多样。指导学生学习此文时,先找出观点句,然后概括出所举的例子,再将例子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把握论证思路。掌握这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为今后议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3、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过程中,为激发学习兴趣,我补充了很一些示例,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咬文嚼字的乐趣,在轻松和愉悦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