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与时俱进,建设图书馆特色的创新文化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02 年 8 月,中科院下达文件,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重要的支撑服务机构被列为院服务文化和园区文化建设的试点单位,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科院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目标之一,也是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具体实践。 为了落实院党组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精神,中心将创新文化作为实施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全体职工齐心协力投入到创新文化的工作中,并取得较大成果。 加强创新文化建设的领导 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成立了创新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创新文化建设办公室,建立了有效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中心主任亲自挂帅、任领导小组组长;中心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的第一负责人全部参与;中心党委承担组织策划、协调各方、推进落实的任务;工青妇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全体职工及研究生积极参与,做到任务落实到位,责任明确到人,从而保持创了新文化的持久旺盛的活力。 发动群众参与创新文化建设 文献情报中心组织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召开各种类型的座谈会,探讨建设创新文化的重要问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凝炼中心特色的文化精髓;利用假期,开展全员培训和考试,使文化建设深入人心;通过橱窗展览、出版简报、召开动员大会等多种宣传活动,加深职工对创新文化建设含义、任务和目标的理解和认识;结合新馆开馆,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开辟学术活动区,进行内部文化布局和特色装饰及外部环境绿化、美化,将文化建设落在实处。 精心设计试点方案 文献情报中心从国家科学图书馆的性质和定位出发,将创新文化建设列为中心知识创新的重要目标之一,按照院党组提出的创新文化建设“要往深里去,往高里提”的要求,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为指导,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围绕一个根本,满足两个需求,开展三个层面工作”贯穿中心创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即以提高人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根本,满足读者(用户)的知识和文化需求;满足中心员工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从物理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深入推进中心的创新文化建设。坚持“继承与发扬、借鉴与创新” 的辩证统一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内外结合,突出特色,不断创新的原则,制定了服务文化建设及园区文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把与时俱进的科图理念作为中心创新文化建设的灵魂,把以人为本的服务文化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核心,把综合功能的园区文化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重点,有计划、有步骤、扎扎实实地开展中心创新文化的建设。 文献情报中心是以传播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知识和高新技术文献信息为主要服务特色的国家级科学图书馆。为了落实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要求,中心提出,把建设科学文化和建设图书馆组织文化(简称科图文化)作为创新文化建设的两大目标,并使之互相结合,互为动力。 科学文化建设:主要是结合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及展示科学文明,提高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激励人们探索求新,创造发明。中心开馆以来,利用新馆场地先后组织了三百多起学术交流和学术研讨、报告会,发挥了图书馆在科学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科图文化建设:以实现科学图书馆“新理念、新服务、新管理、新形象”为导向,着重抓科图创新文化“精神层、制度层、物化层”三个方面的建设。在精神层面上:中心领导和全馆职工通过反复讨论、分析,凝炼出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即: “传播知识、服务科研”的科图宗旨; “甘为人梯,敢为人先”的科图精神; “崇尚服务、爱馆爱岗;勤学苦钻,求是务实;亲和友善,诚实守信;顾全大局,维护团队;尊章守纪,言行规范”的科图道德;“尊重科学、团结协作、严谨细致”的科图作风。 制度层面上:中心根据院知识创新工程的需求,结合新馆在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变化,从领导班子、业务、行政、人事、教育、财务、物业等方面,制定出符合新馆实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办法。中心和各部门也根据各自特色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中心各方面的工作纳入统一的规范,做到有章可循,依法治馆,实现科学管理。 物化层面上: 新建成的科学院图书馆坚持文化与建筑的结合,体现了人文关怀,拉近了新馆建筑与读者、用户的距离,为读者、用户获取知识和信息创造亲切、温馨、便利的服务环境,使新馆在文化建设创新上初步具备了物质基础和外观形象。中心在新馆西广场树立了具有科图特色的形象标识和识别系统。该标志图形的创意以抽象的几何图形为主题,以中心的功能为切入点,简洁明快,既聚合又开放,突出信息(知识)的聚散和科学的交流,展示了中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办馆思想的开放性和现代感,个性鲜明、独特。 深化创新观念和价值理念 文献情报中心高起点、高标准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在开展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中,中心领导认为,创新文化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创新文化建设要按照院党组提出的 “要往深里去, 往高里提”的要求,并且以“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目标为指导,做好试点工作,必须首先弄清什么是创新文化?创新文化的内涵主要有哪些?为此,中心成立了创新文化建设课题组,一方面,调查国际一流图书馆文化的涵义、特点以及现状如何?中心要建成一流文化存在哪些差距。另一方面,结合中心的实际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的战略研讨。多次组织创新文化领导小组成员开展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创新文化的基本内涵。 与中心发展战略目标联系起来。2003 年中心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图书馆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到 2003 年,初步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到所、服务到人” ;到 2005 年。基本实现资源数字化、服务知识化、全院整体化的文献情报体系;到 2010 年,初步形成数字化网络化的全院知识管理平台。为此,创新文化建设围绕这一战略发展目标,本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新观念、超越自我的出发点,制定了创新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2003 年初步建立科学文化传播的有效运行模式,重点推出若干有影响的科学文化传播系列活动,探索建立与有关机构、 团体和企业等的联合协作机制,共建中关村科学文化园区。 探索开展融合阵地服务、咨询服务和学科服务的服务理念、服务素质、服务行为和服务环境的建设及其相应机制的研究,试验建立中心的学习型组织方式,形成员工继续教育和事业发展的互动机制。 到 2005 年要形成 2-3 个在院内外有较高声誉的科学文化传播活动品牌,建成中科院创新文化活动基地,建成面向社会的青少年科学教育基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文化传播活动运营机制。 同时,健全以服务理念提升、 服务素质要求、服务行为准则、服务环境指标为内容的服务文化考核评价体系, 基本建立中心的学习型组织机制,全面落实人才发展行动计划。到 2010 年将中心建设成为中科院创新文化活动的核心平台、北京市科学文化传播的知名品牌、全国性科学普及活动的重要阵地,并形成科学文化传播事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同时,结合知识管理进一步完善中心的学习型组织机制和科学文化建设,并与全院文献情报系统创新文化建设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措施得力、制度健全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图文化。 深入探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面对知识经济大潮,文献情报中心领导认为,谁的组织具有学习更快的能力,谁就有持久的竞争优势。同时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学习,而是团队的学习, 不仅仅是某一层次的学习, 而是全员的学习。为全面推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图书馆建设、加快中心各项事业发展、增强中心的创造力、竞争力,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中心开始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这是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自觉进行战略性思考和前瞻性布局、进行跨越式发展的长期保证。为此,制订了以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全员综合素质为目标,以提高信息服务能力为目的的总目标。调整中心的学习观念和行为,确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加快知识更新。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和考评体系,促进了学习的深入。让全员职工树立“学习、学习、再学习” 、 “终身学习” 、 “全员学习” 、 “勤学、竞学、真学”的新理念。 以提升学习能力为根本目的, 中心领导带头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根据中心创新发展的要求,结合实际分专题在全馆职工大会上谈学习体会。并将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和意义?以及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等问题,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反复讨论,将第五项修炼等有关文章推荐中层干部学习。从今年开始建立了每月一次的中层干部学习交流制度,各部门主任结合本部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做法和自己的学习体会在会议上交流,深入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各部门采取结合业务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学习讨论、学术交流,案例研究、课题研究。同时,结合职工的岗位和发展需求培训提高,采取多元化的内部沟通机制,让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学习型组织的良好环境。 积极推进绩效评估的实施 制定创新文化建设考核指标,是保证创新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中心实行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将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一并列入年度计划,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中心和部门的两级领导实行“一岗两责” ,实现业务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各部门都列出各自创新文化建设的考核指标,文化建设和业务建设一样成为职工年度工作总结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院文献情报中心创新文化建设的考核分三级进行,在中心年度工作计划中,将创新文化列为整个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并将此作为中心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部门在对本部门职工考核时,也将促进中心的创新文化建设列为本部门职工考核体系中,如中心服务“窗口”的信息服务部来说,在职工绩效考核表中“组织实施并完成部门的创新文化建设”占到 10%左右,每个职工都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为创新文化建设出力,以文化创新思想指导工作,以工作实践推进文化创新。同时,绩效管理考核也作为突破口为实现管理创新奠定了基础。 初步启动电子馆务平台 根据路甬祥院长提出“在 2003 年年底之前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单位建立运用电子所务公开的管理平台”的要求。中心从四月中旬开始组织筹备了电子馆务公开管理平台,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电子馆务公开管理领导小组, 经过紧锣密鼓的工作, 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 “馆务公告” 、“最新信息” 、 “领导工作” 、 “业界动态” 、 “学术资源” 、 “创新文化建设” 、 “党群工作” 、 “部门风采” 、 “物业管理” 、 “馆长信箱” 、 “规章制度” 、 “财务管理” 、 “人才队伍” 、 “教育培训” 、 “自由论坛”等十多个栏目,六月中旬进行试开通,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计划在九月一日正式开通。利用现代化手段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和公平的环境和氛围。成立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为进一步加强中心创新文化建设,圆满完成服务文化和园区文化创新试点工作任务,充分利用科学院的品牌优势和中关村的区位优势,中心成立了“科学文化传播中心” 。他的主要功能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技信息,普及科学知识和方法,整合社会相关资源,服务社会。通过举办系列研讨会、论坛、讲座、报告、展览、咨询和培训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的实践基地,成为我国科学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基地,成为北京和全国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教育和科学普及基地之一。“科学文化传播中心”成立后,和院工会一起积极筹备了全院书法绘画摄影作品展;与海淀区教委协商共建青少年科普基地,定期举办科普报告会;还与院有关部门、海淀区教委等联合筹办 2003 年科技周活动。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举办了“走进亚马逊”科普展览;该展览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到馆读者,由留法博士研究生张树义提供了他在努里格生态站考察期间拍摄的大量照片和展览资料,以及对趣味丛生又不乏险象环生的考察生活的描述。展览通过 120 块展板展示,形成一个充满趣味性、知识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科普展。丰富、瑰丽的图片向观众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多样化的动植物资源,揭示了生物协同进化的规律;同时,还展示了科研工作者执著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洞察力。去年 11 月份,与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捷纳百川企业顾问公司联合,成功举办了 “中国互联网大会暨 2002 年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大会” 。 建立和谐、温馨、绿化、整洁的人文环境 本着为院内外读者和中心职工的学习、工作创造优良的物理环境和浓郁的科学文化氛围,满足读者和职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的指导思想,中心结合基建提出园区建设的四大任务,即建设“科图特色”园区、 “文化艺术”园区、 “绿色生态”园区和“安全稳定”园区。 中心按照新的业务流程,以开放的理念规划和布置新馆的空间,构建了网络信息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为学术交流开辟了广阔的空间,读者(用户)进入新馆后会强烈感受到“信息枢纽、科学殿堂”的印象。新馆还大力营造具有审美情趣的艺术环境,通过展示富含时代精神和科学内容的各类艺术作品,引导读者(用户)开阔文化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此外,新馆提供不间断的保洁卫生和必需生活服务,力求使每个读者(用户)感觉图书馆如同自己舒适的家。同时,合理安排和改善了职工的办公及生活条件, 设置了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场所。新馆还大力开展了周边环境的整治、绿化和美化,通过对道路的整理维护,草坪的种植和修剪,科图形象标识的树立, 使优美整洁和具有人文精神的园区环境初步建成。 推进服务、科研的不断深化 为了使读者更方便、快捷地利用文献,新馆开创连贯的“ 查、阅、藏、借一体化”的开放性服务布局,各层设立读者咨询台,在每一层配备书目检索终端、自助复印机,以及众多的电脑上网信息点,尽可能地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此外,还设置了先进的“一卡通”系统,读者使用 IC 卡,可借书、可复印,也可进行其它消费,手续简化,方便实用。中心还做到:新馆全年 365天,每天 12 小时连续开放,中午不再闭馆。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 1000 人次。 中心信息服务部开展个性化服务,举办“走进科图”免费系列读者培训,中心共举办讲座 20 多次,讲座内容涉及资源与服务介绍、检索方法与技巧、网络数据库和电子期刊的使用方法等各个方面,并且还根据研究所的需要,开展上门培训服务。中心还配备了车辆,专门为读者(用户)开展上门服务。中心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增加服务的知识含量。在新馆投入运行后,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和为读者(用户)服务的“科图”网站,并开通了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网上参考咨询发展迅速, 答复网上读者咨询,该项工作作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内容,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在中央台“走进科学”节目数次播出,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中心以“电子资源建设”为重点,创立开拓性网络服务品牌。按照“资源到所”的要求,积极引进网络型数据库为院内研究机构提供网络化服务。在自建数据库建设方面,中心组织完成了西文馆藏期刊联合目录数据库、文摘、全文类基础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三个层面的数据库的建设和建库思路的改革,对自建数据库进行了重新部署和规划。目前,全国期刊联合目录已经与互联网上国外一万余种电子期刊实现链接,提供科技文献的网络导航。在开展网络服务方面,中心注意发挥在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情报调研上的优势,组织院系统的情报力量,牵头创立了“科技在线”网上信息报道服务;积极推进院各研究所科技成果转让,负责院“科技副职信息网”成果栏目的维护、联络,组织院科技信息的发布, 促进了全院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 此外,在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的支持下,中心还开展了“数理科学门户网站”的建设,为读者(用户)提供学科信息导航服务。 知识性服务。在今年非典疫情出现后,为保障广大读者的身体健康,中心于 4 月 28 日暂停到馆读者接待和服务。为积极开展网上信息服务,快速保障一线科研攻关的信息需求,中心成立了非典时期应急服务小组。应决策急需,及时提供防治 SARS 专题信息。 中心迅速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放弃“五一”假期休息,加大信息报道力度,增加信息报送内容, 向中科院办公厅信息处、 中共中央办公厅 参阅资料 、中科院政务信息管理系统等报送、提供、编译相关信息 250多条,其中 20 多条是深度综述性报道。 还向院办公厅提交的国外对重大流行病的监测预警机制专题报告,结合美国联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介绍美日等发达国家对重大流行病的监测预警机制与紧急救治措施等情况,被中央办公厅信息刊物采纳。 想科研所想,坚持网上文献服务不间断。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分布式参考咨询、文献全文传递、委托检索查新和代查代借等信息服务从未间断, 反而大大加强。 保证网络服务畅通; 并严格规定 “与 SARS研究相关的文献请求,要不分昼夜,以最快的速度及时满足” ,确保“当天申请当天完成” 。如接到上海药物所的文献申请后,工作人员 30 分钟内就把文献传送到用户手里。 快速反应,迅速集积专题文献信息资源。为方便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需要,组织资源发展部、信息技术部人员,紧急搜集整理了有关 SARS 的各种核心信息资源,编成“SARS 专题信息资源导航” ,及时在网上发布。 积极联系外商,免费开通网络数据库。 “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与以提供医学文献服务为主的世界著名数据库提供商 OVID公司联系合作,达成在抗击非典期间免费为中国大陆开通使用 OVID 医学部分数据库的协议, 当日内通知到各科研单位。此后,项目管理中心又与 ISI 公司合作,向中国科学院参加攻关的研究单位免费提供 Web of Knowledge全套数据库。 文献中心在达成协议后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向 ISI 报送了北京华大基因中心、 中科院微生物所近 20 家相关单位的 IP 地址。并与 ISI 公司合作对华大基因中心、昆明动物所进行了该数据库的使用培训。通过综合性信息服务,深受相关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好评,从而也检验和提高了中心知识服务的能力。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 与院外研究项目的合作。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支持下,中心建立了可为全国科研工作人员服务的文献传递系统,为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原文提供服务,满足率 100%;在原文代查的同时,也开展专题文献检索服务。中心还与英国大英博物馆图书馆、美国OCLC 的成员馆建立了国际互借关系;与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建立了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协议。为了扩大文献提供查询范围,开通更多的查询渠道,提高查全率,我们还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文献信息机构建立联系,扩大了国际代查的范围。同时,中心还开展了与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联合编目系统的合作,同时对院中心和地区中心的西文图书书目数据进行了规范合并。 与院内重大建设合作,院文献情报系统的建设有了一个新的开端,与研究所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的整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中心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签订了共建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化学分馆协议书,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所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过程工程分馆意向书,与生物物理所共建北郊服务部。 配合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心,中心对全院文献资源订购、文献服务进行了协调。专业图书馆分会、中科情报分会和信息资源专业委员会等也充分地利用中心的学术和资源优势,主办或积极组织会员单位参加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和各类培训班,为促进会员单位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 做出了应有贡献。 情报研究继续发挥优势,积极争取课题,承担了中国科学发展报告的研编,和院有关职能局关于国立研究机构国际化发展战略、世界科技发展态势等研究课题。还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纳米科学与技术文献信息服务的专题情报调研。文献计量学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绩。在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提供中国科学家在 NATURE和 SCIENCE 上发表论文的情况和开展世界科学前沿问题监测与预警系统的研制和世界科学学结构分析研究的同时,还承接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中国科学院西文期刊合理布局课题的研究,该课题的成果在指导 2002 年全院西文期刊订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文献计量学的工具,为科技部开展世界科学前沿态势分析提供了可靠保证。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