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9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绵阳市初中物理教师新课改实验技能培训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一初中物理测液体密度的方法l 1 1、 称量法称量法: l 器材器材:烧杯、量筒: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天平、待测液体 l 步骤步骤:l 1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M1 1; l 2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 M2 2; l 3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V。 l 计算表达计算表达:=(=(M M2 2- -M M1 1)/)/V V l2 2、 比重杯法比重杯法 l 器材器材:烧杯、水、待测液体、天平:烧杯、水、待测液体、天平 l 步骤步骤:l 1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 M1 1; l 2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 M2 2; l 3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l 液体后,称出总质量液体后,称出总质量M M3 3。 l 计算表达计算表达:= =水水( (M M3 3- -M M1 1)/()/(M M2 2- -M M1 1) ) l 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阿基米德定律法: l 器材器材:弹簧秤:弹簧秤 水水 待测液体待测液体 小石块小石块 细绳子细绳子 l 步骤步骤:l 1 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重力G G; l 2 2)将小石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将小石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的视重G G/ /; l 3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石块的视重G G/。 l 计算表达计算表达:= =水水( (G G- -G G/)/()/(G G- -G G/ /) ) l 4 4、 U U形管法形管法:l 器材器材:U 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 l 步骤步骤:l1 1)将适量水倒入)将适量水倒入U U形管中;形管中; l2 2)将待测液体从)将待测液体从U 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l3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 h1 1, ,待测液体的高待测液体的高度度h h2 2. . l 计算表达计算表达: := =水水h h1 1/ /h h2 2 l( (注意注意: :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 :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不溶于水, ,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的密度) )l 5 5、 密度计法密度计法:l l 器材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密度计、待测液体 l 方法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l 接读出密度。接读出密度。二初中两个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比较l实验一实验一:l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小卡片,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再在两线端挂上钩码。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再在两线端挂上钩码。l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l(1 1)先在左右两端挂上质量不等的钩码,发现小卡片会沿)先在左右两端挂上质量不等的钩码,发现小卡片会沿力大的一端加速运动,而两端挂上质量相等的钩码后,小卡力大的一端加速运动,而两端挂上质量相等的钩码后,小卡片能够处于静止状态,从而推断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片能够处于静止状态,从而推断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作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l(2 2)将卡片转过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卡片会发生转动,)将卡片转过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卡片会发生转动,说明当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卡片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说明当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卡片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即:即:要使物体处于状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于同一直线上要使物体处于状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于同一直线上l实验二实验二:l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玩具车小玩具车,将系于玩具车两端的细,将系于玩具车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木板左右的滑轮,再在两线端托盘放入钩码。线分别跨过木板左右的滑轮,再在两线端托盘放入钩码。l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l(1 1)先先在在左左右右两两盘盘中中放放入入质质量量不不等等的的钩钩码码,发发现现玩玩具具车车会会沿沿力力大大的的一一端端加加速速运运动动,而而两两盘盘中中放放入入质质量量相相等等的的钩钩码码后后,玩玩具具车车能能够够处处于于静静止止状状态态,从从而而也也可可推推断断出出二二力力平平衡衡的的条条件件之之一一:作作用用在在同同一一物物体体上上的的两两个个力力必必须须大大小小相相等等,且方向相反且方向相反l(2 2)将玩具车在木板上水平转过一定的角度,松手后,)将玩具车在木板上水平转过一定的角度,松手后,玩具车也会发生转动,同样说明当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玩具车也会发生转动,同样说明当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玩具车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玩具车也不能处于平衡状态,即:,即:要使物体处于状态,两要使物体处于状态,两个力还必须作用于同一直线上个力还必须作用于同一直线上l【点评】【点评】l实验一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卡片重力实验一中的主要误差来源于卡片重力,由于重力的作用,由于重力的作用,卡片实际受到三个力,而不能得出物体平衡时二力卡片实际受到三个力,而不能得出物体平衡时二力“共线共线”的结论。误差减小办法:选择质量较小的轻卡片做实验的结论。误差减小办法:选择质量较小的轻卡片做实验l 实验二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玩具车轮与车轴间以及轮与实验二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是玩具车轮与车轴间以及轮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木板间的摩擦力,若摩擦力较大,则可能出现两端挂的钩,若摩擦力较大,则可能出现两端挂的钩码质量不等时小车也能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从而无法得码质量不等时小车也能处于静止状态的现象。从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出正确结论。误差减小办法是:轴间加润滑油,选择较光误差减小办法是:轴间加润滑油,选择较光滑的木板做实验。滑的木板做实验。l两个方案相比较,两个方案相比较,方案一由于卡片质量小,对实验的影响方案一由于卡片质量小,对实验的影响小得多,可忽略不计;小得多,可忽略不计;方案二的特点是器材取之于生活,方案二的特点是器材取之于生活,操作方便。但由于车轮与木板、车轴间的摩擦力无法完全操作方便。但由于车轮与木板、车轴间的摩擦力无法完全消除,消除,故方案二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大些故方案二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大些。 三焦耳定律演示器四初中物理实验改进、创新的几个实例l实验一实验一:l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别是学生的难点,因学生缺乏是学生的难点,因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难以想象两个相对静止而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教学中,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接触面间的情况。教学中,取两只长毛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取两只长毛刷,使刷毛相对地叠放在粗糙的台面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上,水平推上面的一只刷,可以看到上、下物体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间刷毛形变的方向相反,由此可推想出上、下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情况。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一个表象思维的模型,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对于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等问题静摩擦力的产生、方向等问题“茅塞顿开茅塞顿开”。l实验二实验二:l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为了形象、生动地做好热效应实验热效应实验,在教学中只在教学中只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需用一段电阻丝绕成螺旋状,把一根火柴置放于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螺旋导线之中,然后接通电路即可。在短时间内在短时间内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火柴就可以燃烧起来。说明电流具有热效应。l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此实验具有两大特点: :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其一:简单易做,效果显著,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在很短时间内无须电阻丝发红便可看到火柴着火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燃烧,不必用手靠近试触; ;其二:具体生动,全体其二:具体生动,全体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学生均眼见为实,一睹为快,激发了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事半功倍的效果。l实验三实验三:l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水杯- -纸片纸片”的实验的实验,很,很多教师简单的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多教师简单的把纸片盖在装满水的杯口再倒过来,实验做完即了事。实验做完即了事。l重新设计这个实验重新设计这个实验教学时,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带着让学生在观察中带着问题,对问题,对“纸片在什么条件下能掉下来纸片在什么条件下能掉下来”进行对进行对比观察,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比观察,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杯口向下和向侧面,盛少量水和不盛水,在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面,盛少量水和不盛水,在盛满水的薄纸片和厚纸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尾部开口的水杯与不开口的等多种条件下纸片变化的情形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深层全面分析,概括出现象的本质规律。件关系深层全面分析,概括出现象的本质规律。l实验四实验四:l演示浮力的产生演示浮力的产生时,时,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将矿泉水瓶底剪去并瓶口向下,放入两个乒乓球。因瓶小,两个乒乓球会一下,放入两个乒乓球。因瓶小,两个乒乓球会一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个在下堵住瓶颈,另一个在上。左手持瓶身,右手从上向里倒水,因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手从上向里倒水,因下面的乒乓球堵住瓶颈,水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位上升,上面的乒乓只能向下渗漏。随着瓶内水位上升,上面的乒乓球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球也随之上升。下面的乒乓球尽管在它的周围和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上面都是水,却没有上浮。如果用右手堵住瓶口,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渗漏的水很快充满了瓶口和瓶颈之间,下面的乒乓球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乓球也会浸没在水中,它会立即“卟卟”地上升到地上升到水面水面。至此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会至此学生对浮力的认识会“水到渠成水到渠成”l实验五实验五:l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分别在两块木块的两侧装上弹簧测力计,放置到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糙的水平桌面上对拉,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以此演示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素。学生读取示数,不难发现,中间一对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计示数相等。可见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不是彼此给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会改变思考角度,对每予对方的作用力,学生很快会改变思考角度,对每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块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对两块木块的整体做受力分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教师再适析,从而明确木块整体移动的物理本质。教师再适时的提出问题,拔河中动力从哪儿来呢?时的提出问题,拔河中动力从哪儿来呢?学生就会学生就会彻底地弄清楚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也会有根据地彻底地弄清楚拔河胜负的决定因素,也会有根据地去指导自己增加取胜的把握去指导自己增加取胜的把握。l实验六实验六:l鸡蛋在浓盐水中的悬浮实验鸡蛋在浓盐水中的悬浮实验,就可以反其道而行,就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之,先配置足以让鸡蛋漂浮的浓盐水,演示悬浮先配置足以让鸡蛋漂浮的浓盐水,演示悬浮时只需缓缓加入清水即可。这是因为鸡蛋的重力时只需缓缓加入清水即可。这是因为鸡蛋的重力和浮力绝对的相等是很难做到的。靠每隔和浮力绝对的相等是很难做到的。靠每隔2-32-3秒钟秒钟向液体内添加少许浓盐水去调节液体的浓度很难向液体内添加少许浓盐水去调节液体的浓度很难实现和维持悬浮,而配置了浓盐水后可先使鸡蛋实现和维持悬浮,而配置了浓盐水后可先使鸡蛋漂浮,再缓缓加入清水,这样稀释的是上层盐水,漂浮,再缓缓加入清水,这样稀释的是上层盐水,鸡蛋所受浮力随即减小,于是下沉。但是鸡蛋在鸡蛋所受浮力随即减小,于是下沉。但是鸡蛋在没入下层更浓的盐水过程中,容易得到一个平衡没入下层更浓的盐水过程中,容易得到一个平衡点,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实践证明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好。l实验七实验七:l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透镜如果透镜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被遮挡一部分,其成像有何变化呢?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要求学生不要急于动手,而是先进行推测或猜想。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手,而是先进行推测或猜想。学生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有的认为有的认为“不成像不成像”,有的认为,有的认为“只有半个像只有半个像”,有的认,有的认为为“不变化不变化”,等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测,在动手实,等等。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推测,在动手实验前后,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经历观察、思考、分验前后,不管自觉还是不自觉,都会经历观察、思考、分析、对比、检验、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此时教师恰到析、对比、检验、归纳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此时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而结果一好处的点拨,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系统的思考,而结果一旦受到实验的检验,知识间的联系得到增强和固化,形成旦受到实验的检验,知识间的联系得到增强和固化,形成相应的知识组块及其可感可知的物理模型,思维的力量与相应的知识组块及其可感可知的物理模型,思维的力量与作用不言而喻,收到作用不言而喻,收到“意想不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效果。l实验八:实验八:l“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的实验,在,在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水,盖上盖,先把底部朝下放矿泉水瓶中装半瓶水,盖上盖,先把底部朝下放在沙上,再把瓶倒转过来放在沙上,探讨在沙上,再把瓶倒转过来放在沙上,探讨“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在矿泉水瓶中。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盖上盖正放或倒放在沙上,与前一次实验装满水盖上盖正放或倒放在沙上,与前一次实验比较,探讨比较,探讨“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的关系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实验简单易行,效果明显。 谢谢大家!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