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3页
第2页 / 共73页
第3页 / 共73页
第4页 / 共73页
第5页 / 共73页
第6页 / 共73页
第7页 / 共73页
第8页 / 共73页
第9页 / 共73页
第1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会计学1茶叶茶叶(chy)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病虫害及绿色防技术第一页,共73页。目录目录(ml)(ml)n n一、概论n n二、主要的病害(bnghi)n n三、主要的虫害第1页/共72页第二页,共73页。一、概论一、概论一、概论一、概论(giln)(giln)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遭受各种病、虫的危害,在不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遭受各种病、虫的危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茶叶的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据估同程度上影响茶叶的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据估计,每年因病、虫的危害产量损失可达计,每年因病、虫的危害产量损失可达 25 2530%30%。因此,。因此,及时控制茶树各种病、虫的危害,是保证提高茶叶产量及时控制茶树各种病、虫的危害,是保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篇着重讨论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篇着重讨论(toln)(toln)茶树主要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危害损失及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第2页/共72页第三页,共73页。二、茶二、茶二、茶二、茶树树树树病病病病害害害害 侵染茶树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病原真菌。目前世界上已记载的茶树 病害有500多种。我国有138种,其中真菌病害72种,线虫病害9种,寄生性显花植物16种,其它病原(类菌原体、细 菌和类细菌(xjn))病害4种,地衣、苔藓25种,藻类24种,非侵染性病害10种。山东有茶树病害30余种,按照 危害 部位的不同,可将茶树病害分为以下几大类: 第3页/共72页第四页,共73页。 1 1、叶部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叶部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叶部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叶部病害:茶白星病、茶饼病、茶轮斑病、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茶炭疽病、茶云纹叶枯病等。2 2、茶树、茶树、茶树、茶树(ch sh)(ch sh)茎病:茶胴枯病、茶树茎病:茶胴枯病、茶树茎病:茶胴枯病、茶树茎病:茶胴枯病、茶树(ch (ch sh)sh)溃疡病、茶枝梢黑点病、茶枝癌肿病。溃疡病、茶枝梢黑点病、茶枝癌肿病。溃疡病、茶枝梢黑点病、茶枝癌肿病。溃疡病、茶枝梢黑点病、茶枝癌肿病。3 3、茶树、茶树、茶树、茶树(ch sh)(ch sh)根病:茶白绢病、茶紫纹羽根病:茶白绢病、茶紫纹羽根病:茶白绢病、茶紫纹羽根病:茶白绢病、茶紫纹羽病、茶苗根结线虫病等。病、茶苗根结线虫病等。病、茶苗根结线虫病等。病、茶苗根结线虫病等。第4页/共72页第五页,共73页。第一节第一节 茶白星病茶白星病 n n一、病原n n茶白星病最早于1887年在日本静冈县被发现,当时误认为是一种由于气温(qwn)冷暖剧变引起的生理病。在病叶组织上散生的小黑点是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器球形,分生孢子椭圆形、薄壁、无色、单孢,大小为35x23微米。第5页/共72页第六页,共73页。二、症状二、症状二、症状二、症状茶白星病主要加害春茶和夏茶的嫩叶和新茶白星病主要加害春茶和夏茶的嫩叶和新茶白星病主要加害春茶和夏茶的嫩叶和新茶白星病主要加害春茶和夏茶的嫩叶和新梢。梢。梢。梢。4 4 4 4月初茶叶展开时即出现初期病斑,月初茶叶展开时即出现初期病斑,月初茶叶展开时即出现初期病斑,月初茶叶展开时即出现初期病斑,4 4 4 46 6 6 6月是月是月是月是发病高峰期。秋季低温多雨也有发生。开始发病高峰期。秋季低温多雨也有发生。开始发病高峰期。秋季低温多雨也有发生。开始发病高峰期。秋季低温多雨也有发生。开始(kish)(kish)(kish)(kish)时病斑呈针头大的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时病斑呈针头大的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时病斑呈针头大的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时病斑呈针头大的水浸状小点,以后逐渐扩大成直径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渐扩大成直径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渐扩大成直径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渐扩大成直径毫米的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同一病叶上可形成多个病斑,多数病斑色晕圈。同一病叶上可形成多个病斑,多数病斑色晕圈。同一病叶上可形成多个病斑,多数病斑色晕圈。同一病叶上可形成多个病斑,多数病斑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相互愈合成大型病斑,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大量落叶。叶柄和嫩茎感病后,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叶。叶柄和嫩茎感病后,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叶。叶柄和嫩茎感病后,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叶。叶柄和嫩茎感病后,初生暗褐色病斑,后渐变成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卷曲,病变成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卷曲,病变成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卷曲,病变成灰白色,嫩茎上着生的叶片常出现卷曲,病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部以上的组织最终枯死。 第6页/共72页第七页,共73页。n三、分布与危害n茶白星病在山东省主要分布于海拔高度900米以上的茶园。此病主要危害茶树幼嫩芽叶,形成大量小型病斑。病梢百芽重减轻,对夹叶增多。病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苦涩,汤色浑暗,碎末茶多,对茶叶产量(chnling)和质量均有明显影响(见下表)。n茶白星病对茶树新梢生长的影响芽梢长度(厘米) 百芽重(克)百芽叶数(片) 健康芽叶 5.3433.1419感病芽叶 3.6122.6358病健比下降 33.5%31.7%14.6%第7页/共72页第八页,共73页。n n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n n茶白星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第茶白星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组织中越冬,第二年春季当气温达二年春季当气温达1010以上,在有水湿条件下,形成以上,在有水湿条件下,形成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病害的初浸染源,在遇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成为病害的初浸染源,在遇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新梢芽叶的气孔到新梢芽叶时,便可萌发产生芽管从新梢芽叶的气孔或从叶背面的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叶片表面水膜的存或从叶背面的茸毛基部细胞侵入。叶片表面水膜的存在是实现侵染的必要条件。据研究,叶面必须保持在是实现侵染的必要条件。据研究,叶面必须保持5 5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连续降小时以上的湿润,病菌才能萌发侵入,因此在连续降雨情况下该病发生较重。茶白星病的适宜温度雨情况下该病发生较重。茶白星病的适宜温度(wnd)(wnd)范围是范围是12123232,在,在16162424下斑病最多,下斑病最多,旬均气温旬均气温2525对发病不利。对发病不利。 第8页/共72页第九页,共73页。n n五、防治五、防治五、防治五、防治n n1 1 1 1、化学防治:茶白星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有重、化学防治:茶白星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有重、化学防治:茶白星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有重、化学防治:茶白星病的防治中,化学防治占有重要要要要(zhngyo)(zhngyo)(zhngyo)(zhngyo)地位,对该病的防治以地位,对该病的防治以地位,对该病的防治以地位,对该病的防治以50%50%50%50%托布津或托布津或托布津或托布津或70%70%70%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100010001000倍液、倍液、倍液、倍液、50%50%50%50%的多菌灵可的多菌灵可的多菌灵可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湿性粉剂和湿性粉剂和湿性粉剂和65%65%65%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600600600800800800800倍液均倍液均倍液均倍液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时间应在春茶萌芽鱼叶展开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期进行第一次喷药,必要时在7 7 7 710101010天期间喷第二次。天期间喷第二次。天期间喷第二次。天期间喷第二次。n n2 2 2 2、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农业防治:n n(1 1 1 1)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改变小气候环)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改变小气候环)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改变小气候环)加强茶园管理,及时中耕除草,改变小气候环境,使之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境,使之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境,使之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境,使之不利于病原菌的生长和病害的发生。n n(2 2 2 2)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增强抗病)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增强抗病)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增强抗病)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可使树势强壮,增强抗病性。性。性。性。 第9页/共72页第十页,共73页。n n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增施钾肥与茶白星病发病(f bng)(f bng)关系关系关系关系 钾肥用量(斤/亩) 发病率(%) 病情指数 对照 0840 324 5710 299 106651702038487 第10页/共72页第十一页,共73页。n n (3) (3) 对衰老病重茶园,有计划地实施台刈更新措施对衰老病重茶园,有计划地实施台刈更新措施(cush)(cush),使茶树复壮,增强抗病能力。,使茶树复壮,增强抗病能力。n n(4 4)及时采摘,减少病原。)及时采摘,减少病原。第11页/共72页第十二页,共73页。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茶饼病茶饼病茶饼病茶饼病n n一、病原一、病原一、病原一、病原n n茶饼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在病斑茶饼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在病斑茶饼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在病斑茶饼病的病原菌是一种专性寄生菌,菌丝体在病斑的叶肉细胞间生长,子实体生于叶片下表皮,呈白的叶肉细胞间生长,子实体生于叶片下表皮,呈白的叶肉细胞间生长,子实体生于叶片下表皮,呈白的叶肉细胞间生长,子实体生于叶片下表皮,呈白色绒毛壮突起。寄生茶叶表面的子实层在高湿条件色绒毛壮突起。寄生茶叶表面的子实层在高湿条件色绒毛壮突起。寄生茶叶表面的子实层在高湿条件色绒毛壮突起。寄生茶叶表面的子实层在高湿条件下可形成大量的担孢子;下可形成大量的担孢子;下可形成大量的担孢子;下可形成大量的担孢子;1 1 1 1个病斑上个病斑上个病斑上个病斑上( ( ( (疱斑疱斑疱斑疱斑) ) ) )可形成可形成可形成可形成200200200200万个担孢子。担孢子的生活力较弱,环境条件万个担孢子。担孢子的生活力较弱,环境条件万个担孢子。担孢子的生活力较弱,环境条件万个担孢子。担孢子的生活力较弱,环境条件对其影响较大,光线对其影响较大,光线对其影响较大,光线对其影响较大,光线(gungxin)(gungxin)(gungxin)(gungxin)是影响该担孢子是影响该担孢子是影响该担孢子是影响该担孢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是否构成流行的一个决萌发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是否构成流行的一个决萌发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是否构成流行的一个决萌发的重要因素,也是该病是否构成流行的一个决定性条件。该菌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最理想的定性条件。该菌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最理想的定性条件。该菌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最理想的定性条件。该菌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萌发,最理想的光源是柔和的散射光。强光下担孢子萌发率显著下光源是柔和的散射光。强光下担孢子萌发率显著下光源是柔和的散射光。强光下担孢子萌发率显著下光源是柔和的散射光。强光下担孢子萌发率显著下降。担孢子的萌发和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担孢降。担孢子的萌发和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担孢降。担孢子的萌发和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担孢降。担孢子的萌发和相对湿度有密切的关系,担孢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或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或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或子萌发必须有水膜或100%100%100%100%的饱和湿度。据研究,叶的饱和湿度。据研究,叶的饱和湿度。据研究,叶的饱和湿度。据研究,叶片保湿片保湿片保湿片保湿11111111小时是实现侵染的临界条件,以保湿小时是实现侵染的临界条件,以保湿小时是实现侵染的临界条件,以保湿小时是实现侵染的临界条件,以保湿13131313小小小小时发病率最高。时发病率最高。时发病率最高。时发病率最高。 第12页/共72页第十三页,共73页。n n二、症状n n茶饼病主要危害茶树的幼嫩芽叶和嫩茎。最初症状表现为嫩叶上出现浅绿、浅黄或略带红色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型透明(tumng)斑。有时初期病斑在叶的两面都呈现暗红色。病斑可逐渐扩大到厘米,病斑周围有一黄绿色晕区和一个暗绿色带。以后病斑正面逐渐凹陷,相应的叶片背面突出,形成疱斑。病斑叶片正面较平滑,并略带光泽,色泽较周围叶色浅。叶背突起部分表面初为灰色,上覆一层白色粉末,这是病原菌的子突层。第13页/共72页第十四页,共73页。n n在同一叶片上,有时也同时存在正面突起和背面突起在同一叶片上,有时也同时存在正面突起和背面突起两种类型病斑。后期,成熟的担孢子释放,疱斑由白两种类型病斑。后期,成熟的担孢子释放,疱斑由白色变为黑色,并可被其它腐生菌侵染。茎部的病斑略色变为黑色,并可被其它腐生菌侵染。茎部的病斑略呈长形,将幼茎包围,色泽与叶部病斑相似,但不形呈长形,将幼茎包围,色泽与叶部病斑相似,但不形成红色。成红色。n n三、分布与危害三、分布与危害n n该病国内各产茶省区均有分布。云贵茶区发病较重,该病国内各产茶省区均有分布。云贵茶区发病较重,已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已成为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zhngyo)(zhngyo)病病害。在病害流行季节,局部茶园病梢率可达害。在病害流行季节,局部茶园病梢率可达404050%50%,严重时高达,严重时高达90%90%。感病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腥、苦,。感病芽叶加工的成茶,味腥、苦,易碎,质量明显下降。易碎,质量明显下降。第14页/共72页第十五页,共73页。n n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四、侵染循环与发病条件n n茶饼病在山东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当第二茶饼病在山东以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当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形成担孢子进行传播,因此年环境条件适宜时,形成担孢子进行传播,因此病组织中潜伏的菌丝体是第二年病害初次侵染源。病组织中潜伏的菌丝体是第二年病害初次侵染源。在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发病,则不在热带地区,全年的气候条件均适合发病,则不存在初侵染源(接种体)。而另一些地区,在夏存在初侵染源(接种体)。而另一些地区,在夏季有一个盛夏期(如海南省),不利于发病,这季有一个盛夏期(如海南省),不利于发病,这时病菌的越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些阴湿环境,时病菌的越夏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一些阴湿环境,阴山坡地上的茶树,往往是病原的越夏场所,从阴山坡地上的茶树,往往是病原的越夏场所,从这些病株上产生的病菌担孢子成为茶园中盛夏期这些病株上产生的病菌担孢子成为茶园中盛夏期以后接种体的来源。担孢子靠气流传播,当它落以后接种体的来源。担孢子靠气流传播,当它落到幼嫩茶叶表面时,在叶片保持湿润到幼嫩茶叶表面时,在叶片保持湿润(shrn)11(shrn)11小时的条件下,只须小时的条件下,只须5 56 6小时即可萌芽,侵入寄小时即可萌芽,侵入寄主组织。菌丝体在叶片下细胞间生长,又向叶表主组织。菌丝体在叶片下细胞间生长,又向叶表皮上长出子实层,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担孢子,担皮上长出子实层,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担孢子,担孢子成熟后飞散进行再侵染。孢子成熟后飞散进行再侵染。第15页/共72页第十六页,共73页。该病的潜育期为该病的潜育期为5 59 9天。茶饼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环境天。茶饼病的发生流行与下列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条件有密切关系。(1 1)湿度)湿度(shd)(shd)与发病的关系:连续与发病的关系:连续10101515天的阴天的阴 雨雨天气,如果有天气,如果有5 5天平均相对湿度天平均相对湿度(shd)(shd)达达83%83%以上病以上病区茶饼病会中度以上流行,如果低于区茶饼病会中度以上流行,如果低于80%80%,则不,则不 利于利于发病。发病。(2 2)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温度对茶饼病发生的影响主要)温度与发病的关系:温度对茶饼病发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担孢子萌芽的速度和侵染后的病表现在担孢子萌芽的速度和侵染后的病 斑形成上。茶斑形成上。茶饼病的发病适温为饼病的发病适温为15152020,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发,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发病。病。第16页/共72页第十七页,共73页。n n(3 3)日照与发病的关系:日照对茶饼病的影响,表现在)日照与发病的关系:日照对茶饼病的影响,表现在日光的短波光对担孢子的致死作用;日照时间的增加,日光的短波光对担孢子的致死作用;日照时间的增加,使湿度减小,这也间接影响茶饼病的发生。如果连续使湿度减小,这也间接影响茶饼病的发生。如果连续4 4小小时的日照,对茶饼病的抑制十分明显时的日照,对茶饼病的抑制十分明显(mngxin)(mngxin)。n n(4 4)降雨与发病的关系:降雨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最)降雨与发病的关系:降雨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最有利于发病的是有利于发病的是15152020低低 温下的温下的 连连 续续10101515天的小天的小雨,这可使雨,这可使 叶片表叶片表 面保面保 持一持一 层层 水膜,有利于病原菌的水膜,有利于病原菌的萌发侵入和发病。萌发侵入和发病。第17页/共72页第十八页,共73页。n n五、防治五、防治n n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种较为有效的杀菌剂来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一种较为有效的杀菌剂来防治茶饼病。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轻该病的发生防治茶饼病。加强田间管理可以减轻该病的发生与流行。与流行。n n(1 1)及时中耕除草,降低茶园小气候,可增强)及时中耕除草,降低茶园小气候,可增强茶树生长,提高其抗病性。茶树生长,提高其抗病性。n n(2 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加抗病能力。)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增加抗病能力。n n(3 3)减少遮阴,增加光照)减少遮阴,增加光照(gungzho)(gungzho),可抑制,可抑制病害的发生与流行。病害的发生与流行。n n(4 4)及时采摘和强采,减少病原,可减轻翌年)及时采摘和强采,减少病原,可减轻翌年的病害发生。的病害发生。第18页/共72页第十九页,共73页。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二章茶树茶树茶树茶树(chsh)(chsh)(chsh)(chsh)害虫害虫害虫害虫n n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我国目前已知的茶树害虫已达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我国目前已知的茶树害虫已达400400多多种,山东有种,山东有230230多种。根据多种。根据(gnj)(gnj)为害部位和取食方式为害部位和取食方式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类。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类。n n一、刺吸危害茶树的害虫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棍蓟一、刺吸危害茶树的害虫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蚜、螨类以及蚧类和粉虱类。马、茶蚜、螨类以及蚧类和粉虱类。n n二、咬食茶树茶叶的害虫主要有:毒蛾类的茶毛虫和茶二、咬食茶树茶叶的害虫主要有:毒蛾类的茶毛虫和茶黑毒蛾;尺蠖蛾类的云尺蠖、油桐尺蠖和小白尺蠖;蓑黑毒蛾;尺蠖蛾类的云尺蠖、油桐尺蠖和小白尺蠖;蓑蛾类的茶蓑蛾、大蓑蛾、小蓑蛾;卷叶蛾类的小卷叶蛾;蛾类的茶蓑蛾、大蓑蛾、小蓑蛾;卷叶蛾类的小卷叶蛾;刺蛾类扁刺蛾、褐刺蛾等。刺蛾类扁刺蛾、褐刺蛾等。n n三、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有:茶梢蛾、茶枝镰蛾。三、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有:茶梢蛾、茶枝镰蛾。第19页/共72页第二十页,共73页。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茶小绿叶蝉n n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全省各茶区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全省各茶区均有分布。是山东省为害茶叶生产最主要的害虫。均有分布。是山东省为害茶叶生产最主要的害虫。其寄主还有油菜、山茶花及杂树杂草等其寄主还有油菜、山茶花及杂树杂草等6060多种植多种植物。物。n n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n n成虫绿色,体长成虫绿色,体长3 34 4毫米。头部三角形。前翅浅毫米。头部三角形。前翅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后足发达善跳跃。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后足发达善跳跃。卵:香蕉形,白色透明,后期变为褐色,经卵:香蕉形,白色透明,后期变为褐色,经7 7天天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与成虫相似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与成虫相似(xins)(xins),但无翅(属渐变态昆虫)。但无翅(属渐变态昆虫)。第20页/共72页第二十一页,共73页。n n二、危害症状二、危害症状n n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和水分;雌成虫产卵于嫩梢汁液,消耗养分和水分;雌成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茶叶生长受阻。受害叶片组织内,使茶叶生长受阻。受害叶片(ypin)(ypin)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焦枯;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焦枯;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芽叶生长缓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芽叶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严重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长出的芽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长出的芽头瘦小,新梢细短,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头瘦小,新梢细短,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质。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色浑浊,滋味苦涩,香气失常。全年以夏季色浑浊,滋味苦涩,香气失常。全年以夏季茶受害最重,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使夏秋茶茶受害最重,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使夏秋茶无收。幼龄茶园和重修剪或台刈后萌发的新无收。幼龄茶园和重修剪或台刈后萌发的新梢更容易受害。梢更容易受害。第21页/共72页第二十二页,共73页。三、生活习性三、生活习性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均活泼,多栖于幼嫩叶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均活泼,多栖于幼嫩叶背面取食,受惊则飞、跳、或沿枝叶爬行,以便逃背面取食,受惊则飞、跳、或沿枝叶爬行,以便逃脱、隐蔽。弱光下,多停于茶蓬上部叶片上取食;脱、隐蔽。弱光下,多停于茶蓬上部叶片上取食;强光则转移到下部阴凉处隐蔽。若虫强光则转移到下部阴凉处隐蔽。若虫3 3龄前主要在叶龄前主要在叶背取食,背取食,3 3龄后善横行,取食危害范围逐渐扩大。雌龄后善横行,取食危害范围逐渐扩大。雌成虫以产卵器刺入茶树嫩梢组织内产卵,成虫以产卵器刺入茶树嫩梢组织内产卵,1 1个孔仅产个孔仅产1 1粒卵。春季粒卵。春季(chnj)(chnj)产卵量多达产卵量多达3232粒,夏秋季只有粒,夏秋季只有9 91212粒;成虫产卵期达粒;成虫产卵期达2020多天多天( (世代:世代:10101212代代) )。该虫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下部叶片、茶园杂草及园该虫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下部叶片、茶园杂草及园外冬季作物上越冬,翌年外冬季作物上越冬,翌年3 34 4月份开始产卵危害。月份开始产卵危害。第22页/共72页第二十三页,共73页。四、发生条件与消长规律四、发生条件与消长规律茶小绿叶蝉越冬后茶小绿叶蝉越冬后, ,在春季气温升高到在春季气温升高到1010后即开始活后即开始活动。当候均温在动。当候均温在16162626之间,对其生长发育之间,对其生长发育较为较为(jiowi)(jiowi)适宜;这时期茶树生长旺盛,适宜;这时期茶树生长旺盛,幼嫩芽叶最多,食料充足,种群数量增长最快。幼嫩芽叶最多,食料充足,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第一虫口高峰期出现在第一虫口高峰期出现在6 6月中旬至月中旬至7 7月上旬。当月上旬。当候均温升到候均温升到2626以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以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当气温低于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当气温低于2626以后,虫以后,虫口密度又开始增加,第二虫口高峰期出现在口密度又开始增加,第二虫口高峰期出现在8 8月下旬至月下旬至1010月上旬。秋末冬初平均气温下降到月上旬。秋末冬初平均气温下降到1010以下,该虫就停止活动进入越冬。以下,该虫就停止活动进入越冬。第23页/共72页第二十四页,共73页。n n五、综合防治五、综合防治五、综合防治五、综合防治n n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根据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该虫的发生(fshng)(fshng)(fshng)(fshng)危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危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危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危害特点,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应以以以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控制该,控制该,控制该,控制该虫暴发成灾,减少危害损失。虫暴发成灾,减少危害损失。虫暴发成灾,减少危害损失。虫暴发成灾,减少危害损失。n n1 1 1 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控制该虫的发生控制该虫的发生控制该虫的发生控制该虫的发生(fshng)(fshng)(fshng)(fshng)危害。茶树嫩梢是危害。茶树嫩梢是危害。茶树嫩梢是危害。茶树嫩梢是该虫危害和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该虫危害和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该虫危害和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该虫危害和繁殖的主要部位,及时采摘,可避免新梢被害,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免新梢被害,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免新梢被害,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免新梢被害,可带走产于嫩梢组织中的虫卵,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降低虫口基数,同时还减少该虫的食料和产卵场所,影响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场所,影响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场所,影响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场所,影响该虫的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增加,据调查,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据调查,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据调查,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据调查,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8080808095%95%95%95%。第24页/共72页第二十五页,共73页。2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fngzh)(fngzh):在虫口密度高峰期前一旬,:在虫口密度高峰期前一旬,用化学农药进行第一次防治用化学农药进行第一次防治(fngzh)(fngzh),可杀灭茶,可杀灭茶园内的大部分成、若虫,间隔一周后,进行第二园内的大部分成、若虫,间隔一周后,进行第二次防治次防治(fngzh)(fngzh),可将孵化不久的低龄若虫消灭,可将孵化不久的低龄若虫消灭绝大多数,两次连续防治绝大多数,两次连续防治(fngzh)(fngzh)效果可达效果可达858590%90%以上。杀虫剂以内吸性的吡虫啉效果较好。以上。杀虫剂以内吸性的吡虫啉效果较好。第25页/共72页第二十六页,共73页。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茶棍蓟马茶棍蓟马茶棍蓟马茶棍蓟马(jm)(jm)(jm)(jm) 茶棍蓟马是山东茶棍蓟马是山东(shn dn)茶区主要害茶区主要害虫种群之一。近年来全省各茶区都有不同虫种群之一。近年来全省各茶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个别茶场该程度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个别茶场该虫暴发成灾,夏秋茶无茶可采,损失达虫暴发成灾,夏秋茶无茶可采,损失达50%以上。以上。第26页/共72页第二十七页,共73页。 一、形态(xngti)特征 卵:白色、肾形,约毫米;若虫白色透明至乳白色、浅黄色、黄色,体长毫米;蛹:黄褐色,体长毫米;成虫:黑色,雌成虫体长毫米;雄成虫腹部背面中央呈白色,体长约毫米。第27页/共72页第二十八页,共73页。n n二、世代二、世代n n茶棍蓟马茶棍蓟马(jm)(jm)在田间发生在田间发生世代世代 重重 叠叠 严严 重,难于分辨;重,难于分辨;经室内饲养观察:春季气温经室内饲养观察:春季气温1515以上完成一代需以上完成一代需20202525天,夏、秋气温较高,完成天,夏、秋气温较高,完成一代需一代需18182323天。在天。在 贵贵 州州 该该 虫虫 一年可完成一年可完成889 9代。代。第28页/共72页第二十九页,共73页。n n三、主要习性三、主要习性三、主要习性三、主要习性n n取食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若虫锯吸危害茶叶嫩取食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若虫锯吸危害茶叶嫩取食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若虫锯吸危害茶叶嫩取食危害特点:该虫以成、若虫锯吸危害茶叶嫩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芽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芽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芽梢,主要集中在新梢基部叶片背面取食危害,芽和老叶不受该虫危害。危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和老叶不受该虫危害。危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和老叶不受该虫危害。危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和老叶不受该虫危害。危害症状:夏茶初期,虫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口密度低,新梢叶片轻度受害,叶片微卷,叶色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暗淡,后期虫口密度高,受害叶片褐变,叶片背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片枯焦、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片枯焦、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片枯焦、面布满褐色小点及条状疤痕,严重时叶片枯焦、脱落、仅留芽头。产卵习性:雌成虫产卵于新梢脱落、仅留芽头。产卵习性:雌成虫产卵于新梢脱落、仅留芽头。产卵习性:雌成虫产卵于新梢脱落、仅留芽头。产卵习性:雌成虫产卵于新梢幼嫩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幼嫩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幼嫩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幼嫩叶背面叶脉两侧的组织(zzh)(zzh)(zzh)(zzh)内,主脉两内,主脉两内,主脉两内,主脉两侧较多,侧较多,侧较多,侧较多,2 2 2 25 5 5 5粒排列,也有单产粒排列,也有单产粒排列,也有单产粒排列,也有单产1 1 1 1粒的,产卵量粒的,产卵量粒的,产卵量粒的,产卵量2020202030303030粒。越冬场所:冬季该虫以成虫在茶蓬下粒。越冬场所:冬季该虫以成虫在茶蓬下粒。越冬场所:冬季该虫以成虫在茶蓬下粒。越冬场所:冬季该虫以成虫在茶蓬下部叶片背面越冬。化蛹场所:主要在茶树枝干及部叶片背面越冬。化蛹场所:主要在茶树枝干及部叶片背面越冬。化蛹场所:主要在茶树枝干及部叶片背面越冬。化蛹场所:主要在茶树枝干及根颈部化蛹,羽化率较低。根颈部化蛹,羽化率较低。根颈部化蛹,羽化率较低。根颈部化蛹,羽化率较低。第29页/共72页第三十页,共73页。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四、虫口密度消长规律在夏茶期间,由于气温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又有充在夏茶期间,由于气温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又有充在夏茶期间,由于气温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又有充在夏茶期间,由于气温适合该虫的生长发育,又有充足的食物,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呈指数形式足的食物,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呈指数形式足的食物,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呈指数形式足的食物,虫口密度增长较快,呈指数形式(xngsh)(xngsh)(xngsh)(xngsh)增长。增长方程为增长。增长方程为增长。增长方程为增长。增长方程为N=2.6352eo.5604t(N:N=2.6352eo.5604t(N:N=2.6352eo.5604t(N:N=2.6352eo.5604t(N:头头头头/ / / /尺尺尺尺2;t:2;t:2;t:2;t:候候候候;t0=6;t0=6;t0=6;t0=6月月月月20202020日日日日) ) ) )五、防治指标五、防治指标五、防治指标五、防治指标由于该虫主要危害由于该虫主要危害由于该虫主要危害由于该虫主要危害(wihi)(wihi)(wihi)(wihi)夏秋茶,茶青单价以每夏秋茶,茶青单价以每夏秋茶,茶青单价以每夏秋茶,茶青单价以每公斤公斤公斤公斤1 1 1 1元计算,对该虫的防治连续防治二次为最好,元计算,对该虫的防治连续防治二次为最好,元计算,对该虫的防治连续防治二次为最好,元计算,对该虫的防治连续防治二次为最好,防效达防效达防效达防效达90%90%90%90%;防治费用每亩按;防治费用每亩按;防治费用每亩按;防治费用每亩按10101010元(含农药、人工及元(含农药、人工及元(含农药、人工及元(含农药、人工及其它)计算,将不同产量(采摘一批次的产量)类其它)计算,将不同产量(采摘一批次的产量)类其它)计算,将不同产量(采摘一批次的产量)类其它)计算,将不同产量(采摘一批次的产量)类型茶园的防治指标制定如下表。型茶园的防治指标制定如下表。型茶园的防治指标制定如下表。型茶园的防治指标制定如下表。第30页/共72页第三十一页,共73页。不同产量不同产量不同产量不同产量(chnling)(chnling)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茶园茶棍蓟马的防治指标指标指标指标产量(公斤/亩)50403020允许损失率(%)22.227.837.055.4防治指标(头/m2)104129168247第31页/共72页第三十二页,共73页。n六、防治n1、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合理采摘和强采,能有效地控制该虫的虫口密度(md),起到防治该虫的作用。及时采摘可降低虫口密度(md)50%以上,强采可降低虫口密度(md)96%以上(见下表)。n不同采摘方法虫口密度(md)减退率采 摘方 法 采前虫口密度(头/尺2) 采后虫口密度(头/尺2) 虫口密度减退率(%) 常规采摘强 采7.58.7 3.50.3 53.396.5 第32页/共72页第三十三页,共73页。n n2、化学防治:当必须进行(jnxng)化学防治。剂防治以20%菊马乳油和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为好,防治效果可达88%和92%以上。第33页/共72页第三十四页,共73页。第三节第三节 茶毛虫茶毛虫n n茶毛虫是我省发生较普遍的一种害虫。n n一、形态特征:n n成虫:雌蛾浅黄色,体长813毫米,翅展2631毫米。触角双栉齿状。前翅布满褐色鳞片(lnpin),翅尖有2个黑点。后翅均散生浅褐色鳞片(lnpin)。腹部淡黄色,腹端有黄褐色丛毛。雄蛾体长610毫米,翅展2028毫米,第一代黑褐色,第二代与雌虫同色。其它特征与雌蛾基本相同。第34页/共72页第三十五页,共73页。n n卵:球形,淡黄色,直径约毫米。卵块椭卵:球形,淡黄色,直径约毫米。卵块椭 圆形,圆形,卵粒卵粒6060200200粒,卵块表面被有较厚的黄色毛状粒,卵块表面被有较厚的黄色毛状物。物。n n幼虫:初孵幼虫淡黄色,历时幼虫:初孵幼虫淡黄色,历时5050多天老熟,老熟多天老熟,老熟幼虫体长幼虫体长2020毫米,头部较小,淡褐色,前胸两侧毫米,头部较小,淡褐色,前胸两侧毛瘤较大,着生白色长毛数根反指向前方。体黄毛瘤较大,着生白色长毛数根反指向前方。体黄褐色,背部褐色,背部(bib)(bib)各亚背线与背线之间,腹、各亚背线与背线之间,腹、背各节均有黑色毛丛两丛,形成两条黑色纵线,背各节均有黑色毛丛两丛,形成两条黑色纵线,在黑毛丛中混有白色短毛。在黑毛丛中混有白色短毛。n n蛹:黄褐色,长蛹:黄褐色,长9 91212毫米,被黄褐色短毛。毫米,被黄褐色短毛。第35页/共72页第三十六页,共73页。n n二、发生与危害n n为害特点: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连芽叶、花和幼果都被吃光,仅留秃枝,不仅影响当年产量,而且严重催残树势,次年也难恢复。虫体上的毒毛,触及人体皮肤,痛痒红肿,影响采摘加工和茶园(chyun)管理。茶毛虫在山东一年发生两代,以卵在茶丛下部叶片背面越冬,第一代于4月上旬孵化,幼虫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入土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产卵。第二代幼虫于7月上旬出现,8月下旬入土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羽化产卵越冬。第36页/共72页第三十七页,共73页。n n雌成虫飞翔力较弱,多在早晚活动,有趋光性,白天栖于茶丛中下部(xib)叶背不动。晴天早、晚多在茶丛叶背交尾,雨天则在中午交尾的较多。交尾当天或第二天产卵,产卵时间从晚上911点时最盛,卵常一次产光,聚集成块。雌蛾产卵后,将腹末的丛毛盖于卵块上。每雌产卵量60200粒,也有300余粒的,每块产在叶片背面近中脉处。n n卵多在上午孵化,孵化率较高,室内可达98%以上,而室外由于天敌影响,仅有约76%孵化。第37页/共72页第三十八页,共73页。幼虫具群集性,常有数十头至百余头聚集在一起。1、2龄幼虫头部向内围成一圈,取食茶叶表皮和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和叶脉,被害叶片形成枯黄色半透明的膜状斑。2龄幼虫有的爬到叶缘咬食成缺刻。3龄以后食量大增,并开始分群转移到其它枝叶上取食危害,能吐丝结网,取食叶片成缺刻或仅留主脉(zhmi)和叶柄,受惊动则吐丝下坠。4龄后幼虫常将附近茶丛叶片吃光,受惊扰而停止活动,抬起头部并左右摆动,有时口中吐出黄绿色液体。56龄幼虫食更大,能吃光一枝或一丛茶树叶片。第38页/共72页第三十九页,共73页。n n幼虫共67龄,脱皮前常迁移到茶树部荫蔽处,在叶片背面、枝干上或根颈部,头向中央,排列成椭圆形休眠群。经12天后开始脱皮,脱皮后双分散成数(chngsh)群,迁移到别的枝叶上为害。n n老熟幼虫迁移到茶树根附近的土壤裂缝中、石块下或落叶间结茧化蛹,以落叶间和土缝中为多。常数个或数十个茧缀连在一起,也有少数不结茧而化蛹的。一般以湿润阴暗的地方化蛹较多。第39页/共72页第四十页,共73页。n n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三、发生与环境的关系n n气候:茶毛虫第一代发生迟早与春季气温的高低关气候:茶毛虫第一代发生迟早与春季气温的高低关系密切。气温高,提早发生,气温低,推迟发生。系密切。气温高,提早发生,气温低,推迟发生。气温还影响成虫选择产卵场所。夏季气温高,雌蛾气温还影响成虫选择产卵场所。夏季气温高,雌蛾选择繁茂选择繁茂(fnmo)(fnmo)荫蔽或阴坡茶园产卵;秋季气温荫蔽或阴坡茶园产卵;秋季气温低,则多在阳坡温暖茶园产卵越冬。因此,一般第低,则多在阳坡温暖茶园产卵越冬。因此,一般第一代幼虫以阳坡茶园发生较多,第二代以荫蔽或荫一代幼虫以阳坡茶园发生较多,第二代以荫蔽或荫茶园为多。成虫出现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久晴不雨,茶园为多。成虫出现期间如遇高温干旱,久晴不雨,则羽化率低,产卵量少。梅雨季节,阴雨潮湿,有则羽化率低,产卵量少。梅雨季节,阴雨潮湿,有利于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发生,利于细菌软化病和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发生,对茶毛虫有抑制作用。对茶毛虫有抑制作用。 第40页/共72页第四十一页,共73页。n n天敌:茶毛虫的天敌种类很多:捕食性的有步行虫、蠼螋、猎蝽、蜘蛛和青蛙等;寄生性的有寄生卵的赤眼蜂、寄生幼虫的茶毛虫绒茧蜂、茶毛虫瘦姬蜂、细菌性软化病和核型多角体病毒。n n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茶园(chyun)发生较重。第41页/共72页第四十二页,共73页。n n四、防治方法n n茶毛虫世代发生(fshng)整齐,以卵块越冬,幼虫有群集性,可以利用这些习性进行防治。n n1、人工防治:摘除卵块、捕杀幼虫。对1、2龄幼虫可采用此方法进行防除。n n2、农业防治:结合中耕除草,适时培土灭蛹。在茶毛虫大量化蛹后进行中耕,清除枯枝落叶,可杀死大批虫蛹。茶树根颈部培土,可防止成虫羽化出土。第42页/共72页第四十三页,共73页。n n3、生物防治:保护天敌昆虫,可以(ky)对茶毛虫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喷施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液,可持续控制几代茶毛虫的大发生,这是一条被证实的经济有效的方法。Bt制剂也能很好地控制其发生危害。n n4、化学防治:90%敌百虫1000倍液在3龄前进行防治,效果良好。第43页/共72页第四十四页,共73页。第四节第四节 尺蠖蛾类尺蠖蛾类n n山东已查明有15种尺蠖类茶树害虫,主要有云尺蠖,油桐尺蠖等。又叫卡步虫,寸寸虫,食性杂,除危害茶树外,还危害其它植物60多种。(以云尺蠖为例介绍)。n n形态特征(tzhng)n n成虫:体长1823毫米,翅展约70毫米。翅底白色,前翅有两条黑色弯纹,后翅有一黑色纹与前翅相连。第44页/共72页第四十五页,共73页。n n卵:球形、绿色、块产。每块卵有卵千余粒,在茶园中多产在茶树树叉上,外有黄色绒毛覆盖。n n幼虫:初孵幼虫黑色,在茶蓬叶片正面取食为害。老熟幼虫4665毫米,头呈方形,布满瘤状物(zhunw),腹部9节,第六节有足一对。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蛹体黑褐色。第45页/共72页第四十六页,共73页。n n二、发生二、发生(fshng)(fshng)与危害与危害n n1 1年发生年发生(fshng)2(fshng)2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代。以蛹越冬。第一代成虫于虫于4 4月下旬至月下旬至5 5月下旬羽化。第一代幼虫出现月下旬羽化。第一代幼虫出现在在5 5月中下旬至月中下旬至6 6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虫出现在月中下旬。第二代成虫出现在7 7月中旬至月中旬至9 9月上旬。第二代幼虫月上旬。第二代幼虫8 8月中旬开始月中旬开始出现,出现,1010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月下旬老熟幼虫入土化蛹越冬。n n初孵幼虫集中在茶树新梢嫩叶处取食危害,取初孵幼虫集中在茶树新梢嫩叶处取食危害,取食叶片咬成小孔或取食上表皮。稍大则从叶缘食叶片咬成小孔或取食上表皮。稍大则从叶缘取食,仅存中脉。近老熟的幼虫食量更大,每取食,仅存中脉。近老熟的幼虫食量更大,每头每天可吃掉成叶两片。头每天可吃掉成叶两片。第46页/共72页第四十七页,共73页。n n三、防治n n1、农业防治:在蛹期,结合冬季茶园管理和夏季中耕除草,可消灭部分虫源。n n2、生物防治:主要用云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液喷施,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Bt制剂的防治效果也较好。n n3、化学防治:在初孵幼虫集中茶蓬面取食叶片(ypin)时(3龄前),可用触杀性或内吸性的杀虫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第47页/共72页第四十八页,共73页。第五节第五节 刺蛾类刺蛾类n n山东已发现的刺蛾类茶树害虫山东已发现的刺蛾类茶树害虫(hichng)(hichng)有有2020种,主要有丽绿刺蛾、种,主要有丽绿刺蛾、八角丁、扁刺蛾和褐刺蛾等。八角丁、扁刺蛾和褐刺蛾等。( (以丽绿刺蛾介绍以丽绿刺蛾介绍) )。n n一、形态特征:一、形态特征:n n成虫:体长成虫:体长15151818毫米,翅展毫米,翅展35355757毫米。毫米。n n卵:椭圆形,扁平,淡绿色,块产于叶背,每块卵:椭圆形,扁平,淡绿色,块产于叶背,每块3030多粒。多粒。n n幼虫:初孵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绿色,体长幼虫:初孵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绿色,体长15152020毫米,宽毫米,宽6 6毫米毫米左右。左右。第48页/共72页第四十九页,共73页。n n蛹:茧黑褐色,长卵形,长约12毫米,宽约7毫米。初蛹乳白色,近羽化(yhu)前为深黄褐色,长约11毫米,宽约6毫米。n n二、发生与危害n n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结茧越冬。n n初孵幼虫集中在叶背取食叶肉,中下部叶片受害较重。3龄后分散为害,可吃尽全叶。造成秋茶及次年春茶减产。第49页/共72页第五十页,共73页。n n三、防治:n n1、灯光诱杀:在成蛾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n n2、化学防治:在幼虫(yuchng)期喷施薰蒸性杀虫剂或触杀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第50页/共72页第五十一页,共73页。第三章第三章茶树茶树(chsh)(chsh)病虫害综合治理病虫害综合治理第一节第一节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概念n n第一节第一节综合治理的概念综合治理的概念(ginin)(ginin)n n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PMIPM)是近三十年才)是近三十年才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在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我国在7070年代前年代前提出的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的植保方针,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只是各类防治方针,在实际防治工作中,只是各类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法(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的拼合,相互间缺乏有机协调。学防治等)的拼合,相互间缺乏有机协调。 第51页/共72页第五十二页,共73页。n n1974年对综合防治的概念解释为:“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农作物耕作制度、有益(yuy)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或控制病虫为害,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并指出“综合防治是以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统、总体观点出发的;要注意各种措施的配合协调;要考虑经济、安全有效”。 第52页/共72页第五十三页,共73页。n n但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新概念(ginin)比综合防治的含义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它应用生态系统,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和经济学等制定计划,以保持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密度)低于引起经济损失的阀值;它并试图消灭一个有害生物种,而是控制种群数量,容许在低于经济阀值的水平下生存,以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53页/共72页第五十四页,共73页。n n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治在概念上的区别大至有三点:综合综合治理和综合防治在概念上的区别大至有三点:综合治理不但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和配合,并且提出要治理不但强调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和配合,并且提出要以以“自然自然(zrn)(zrn)防治防治”为基础,因此一切方法都要与自为基础,因此一切方法都要与自然然(zrn)(zrn)控制因素相协调,特别是化学防治和其它防治控制因素相协调,特别是化学防治和其它防治方法的协调;综合治理中强调了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之方法的协调;综合治理中强调了经济损失和防治费用之间的协调,只有当危害损失达到经济阀值时才进行防治,间的协调,只有当危害损失达到经济阀值时才进行防治,这和以前提出的这和以前提出的“治早、治少、治小治早、治少、治小”概念不同;综合概念不同;综合治理不单纯考虑防治效果,还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生态治理不单纯考虑防治效果,还要考虑到环境污染、生态平衡和社会安全,特别是对化学防治来讲,应尽可能减平衡和社会安全,特别是对化学防治来讲,应尽可能减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以减轻对自然少施药量和施药次数,以减轻对自然(zrn)(zrn)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中其它成员的伤害。其它成员的伤害。第54页/共72页第五十五页,共73页。n n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是农业生态系统(shntixtn)综合治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园生态系统(shntixtn)是农业种植制度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茶树生长发育与环境(土壤与气候)和有害生物(病、虫)密切相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要根据茶树的生长环境、协调各项防治措施,将茶树病虫害控制在经济阀值以下,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的目的。第55页/共72页第五十六页,共73页。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茶树茶树茶树茶树(chsh)(chsh)(chsh)(chsh)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内容一、茶树病害综合治理的内容一、茶树病害综合治理的内容( (一一) )病害的正确诊断:病原病害的正确诊断:病原(bngyun)(bngyun)的鉴定是病害综合治的鉴定是病害综合治理的第一步。对病原理的第一步。对病原(bngyun)(bngyun)病害的诊断应遵循病害的诊断应遵循柯克法则;柯克法则;微生物必须和病害稳定地相关连;微生物必须和病害稳定地相关连;微生物必须能从有病寄主体内分离得到,并在培养物上生微生物必须能从有病寄主体内分离得到,并在培养物上生长;长;用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寄主体上,仍可重复出现稳定的症用培养的微生物接种到寄主体上,仍可重复出现稳定的症状;状;从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体上仍可分离到这种微生物。从接种后发病的寄主体上仍可分离到这种微生物。第56页/共72页第五十七页,共73页。(二)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病原种群组成和发生规律:制定综合治理方案必须首先了解优势病原种类和次要病原种类,同时还必须对它们的发生生态、病害流行学以及侵染循环等发生规律全面了解,这样(zhyng)才能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预测这些优势种和次要种的种群变化动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综合治理计划。了解病害侵染循环的知识对制定综合治理计划是极其重要的,它 包 括 病 原菌 的 越冬(越夏)、传播和发展等方面的内容。第57页/共72页第五十八页,共73页。( (三三) )协调病害的各种防治技术:要达到茶树协调病害的各种防治技术:要达到茶树病害综合治理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病害综合治理的目的,可采用以下措施:施:杜绝或避免病原菌的侵入:从理论上讲,杜绝或避免病原菌的侵入:从理论上讲,这是一项根绝性措施,在实践中往往这是一项根绝性措施,在实践中往往较难实现,这是因为病原菌的传播、较难实现,这是因为病原菌的传播、蔓延难以发现的控制。这一措施对局蔓延难以发现的控制。这一措施对局部性发生的病害来讲非常重要部性发生的病害来讲非常重要(zhngyo)(zhngyo),检疫是这一措施的最好,检疫是这一措施的最好方法。方法。第58页/共72页第五十九页,共73页。减少染源:就是削弱“寄主病原环境”三因素中病原这一因素。冬季深耕将土表病叶翻入深层土中可以加速其腐烂,这对茶云纹叶枯病、炭疽病、轮斑病等有减少侵染源的作用;人工摘除病叶或修剪病枝叶对叶部病害和茎病也有减少病源的作用;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直接杀灭病原菌,其目的也是减少侵染源;生物防治利用有益(yuy)生物对病原菌的颉抗作用减少侵染源。第59页/共72页第六十页,共73页。n n保护和治疗:主要(zhyo)依靠化学防治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n n抗病性的利用:这属农业防治的范畴。茶树对病原菌的抗性有两种:一是茶树品种对病原菌固有的抗性;二是通过各种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茶树的抗病性。第60页/共72页第六十一页,共73页。(四)、确定茶树病害的经济阀值:在有害生物的防治体系中确立经济阀值,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过去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区别。经济阀值是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确定是否进行防治。它的建立(jinl)基于如下概念,即确定一个病害发生程序,如果进行防治后,茶叶的产值增加(挽回的损失)得以超过这种病害综合治理所花的费用。病害防治的经济阀值是由病害引起的损失、茶叶的产值、防治成本等因素所决定。第61页/共72页第六十二页,共73页。( (五五) )、建立茶树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茶树病害的、建立茶树病害的监测和预报系统:茶树病害的综合治理系统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建立一个综合治理系统中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建立一个监测和预报系统,这是实现根据监测和预报系统,这是实现根据(gnj)(gnj)经济阀值进经济阀值进行防治的关键。植物病害流行学就是研究植物群体行防治的关键。植物病害流行学就是研究植物群体中病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系统管理的一门分中病害发生规律和预测预报以及系统管理的一门分支学科。监测和预报系统应同时针对环境因素和病支学科。监测和预报系统应同时针对环境因素和病原菌数量。对于单年流行性病害类型的茶树病害,原菌数量。对于单年流行性病害类型的茶树病害,应特别重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积年流行性病害类应特别重视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积年流行性病害类型的茶树病害,则应重点放在病原菌数量的监测上,型的茶树病害,则应重点放在病原菌数量的监测上,然后根据然后根据(gnj)(gnj)监测和预报结果,确定是否进行防监测和预报结果,确定是否进行防治。治。第62页/共72页第六十三页,共73页。n n二、虫害二、虫害二、虫害二、虫害(chnghi)(chnghi)(chnghi)(chnghi)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综合治理的主要内容n n(一)、茶树虫害(一)、茶树虫害(一)、茶树虫害(一)、茶树虫害(chnghi)(chnghi)(chnghi)(chnghi)的识别:这是茶树虫的识别:这是茶树虫的识别:这是茶树虫的识别:这是茶树虫害害害害(chnghi)(chnghi)(chnghi)(chnghi)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找准了目标才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找准了目标才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找准了目标才综合治理的基本要求,找准了目标才能做有的放矢。能做有的放矢。能做有的放矢。能做有的放矢。n n(二)、全面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优势(二)、全面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优势(二)、全面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优势(二)、全面掌握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优势种群和次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一个茶园生态种群和次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一个茶园生态种群和次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一个茶园生态种群和次要种类及其发生规律:制定一个茶园生态系统中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其系统中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其系统中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其系统中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方案,首先必须了解其优势害虫种群和次要害虫种类,同时还要对它们的优势害虫种群和次要害虫种类,同时还要对它们的优势害虫种群和次要害虫种类,同时还要对它们的优势害虫种群和次要害虫种类,同时还要对它们的发生环境、发生规律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根据环发生环境、发生规律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根据环发生环境、发生规律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根据环发生环境、发生规律等全面了解。这样才能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这些优势种类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境条件的变化和这些优势种类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境条件的变化和这些优势种类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境条件的变化和这些优势种类的虫口密度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综合治理方案。第63页/共72页第六十四页,共73页。n n(三)、协调各种害虫的防治(三)、协调各种害虫的防治(fngzh)(fngzh)技术措施技术措施n n1 1、农业防治、农业防治(fngzh)(fngzh):n n是通过茶树栽培管理的措施来减轻、抑制和消灭害是通过茶树栽培管理的措施来减轻、抑制和消灭害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条措施:n n结合茶园冬季管理,减轻越冬虫口基数。结合茶园冬季管理,减轻越冬虫口基数。n n适时采摘:有很多茶树害虫是为害茶幼嫩芽叶,适时采摘:有很多茶树害虫是为害茶幼嫩芽叶,并在其上繁殖。通过适时采摘,可消灭大部分害虫,并在其上繁殖。通过适时采摘,可消灭大部分害虫,降低虫口密度。对茶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此方法降低虫口密度。对茶小绿叶蝉和茶棍蓟马,此方法效果显著。效果显著。第64页/共72页第六十五页,共73页。n n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促进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疏松土壤,消灭杂草,促进茶树根系发育,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抗性,还直接或茶树根系发育,使茶树生长健壮,增强抗性,还直接或间接消灭部分间接消灭部分(b fen)(b fen)害虫。这对具有入土化蛹习性的害害虫。这对具有入土化蛹习性的害虫防效较好。虫防效较好。n n整枝修剪和更新台刈:在秋末或早春进行茶树蓬面整整枝修剪和更新台刈:在秋末或早春进行茶树蓬面整形修剪,可以消灭部分形修剪,可以消灭部分(b fen)(b fen)越冬害虫(如茶梢蛾)。越冬害虫(如茶梢蛾)。更新台刈老茶园,可以直接消灭枝干和老叶上危害的害更新台刈老茶园,可以直接消灭枝干和老叶上危害的害虫。虫。n n根据不同害虫的发生危害习性相应采取以上各种措施,根据不同害虫的发生危害习性相应采取以上各种措施,因时因地制宜,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时因地制宜,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65页/共72页第六十六页,共73页。n n2、物理防治:n n捕杀:是利用人工或简单的器械直接消灭害虫的方法。此方法对茶毛虫、蓑蛾等害虫有效(yuxio)。n n诱杀:可分灯光诱杀和毒饵诱杀两种。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诱杀害虫;毒饵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化性诱杀害虫,如危害幼龄茶树根部的小地老虎(土蚕)成虫,喜好糖醋味,在糖醋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敌百虫,可诱杀该虫。第66页/共72页第六十七页,共73页。n n3、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有益生物控制害虫繁殖、减少害虫危害损失的方法。有益生物是指害虫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含蜘蛛)、寄生性天敌昆虫和寄生性病原真菌、细菌和病毒。这几大类有益生物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显著(xinzh)的,在茶树害虫的综合治理中具有相当大的潜力。第67页/共72页第六十八页,共73页。4、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化学农药直接杀灭害虫的方法,它具有高效、快速的优点(yudin),但也有较多缺点:多数农药在茶园中施用对人畜不安全,污染环境,影响茶叶品质;同时杀伤大量天敌昆虫,影响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长期使用,还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引起害虫再增猖獗。施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68页/共72页第六十九页,共73页。n n药剂选择:茶叶是一种直接冲泡后饮用的饮料(ynlio),对农残的要求十分严格。因此,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间隔期短”的农药防治害虫。n n施药时间的选择:从综合治理的原则出发,当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指标(经济阀值)时,才进行化学防治,控制害虫的进一步危害,挽回损失。第69页/共72页第七十页,共73页。n n(四)、确定害虫防治的经济阀值(或防治指标)(四)、确定害虫防治的经济阀值(或防治指标)n n根据不同害虫的危害特点、虫口密度与危害损失的关根据不同害虫的危害特点、虫口密度与危害损失的关系,测定防治指标,制定经济阀值。系,测定防治指标,制定经济阀值。n n(五)、建立茶树害虫预测预报系统(五)、建立茶树害虫预测预报系统n n根据茶园害虫优势种群的发生规律与环境根据茶园害虫优势种群的发生规律与环境(hunjng)(hunjng)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建立害虫发生期与发生量条件、气候等因素的关系,建立害虫发生期与发生量的预测式,对害虫的发生进行测报。在预测预报系统的预测式,对害虫的发生进行测报。在预测预报系统指导下,以经济阀值为基础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才指导下,以经济阀值为基础的害虫综合治理措施,才是是“经济、安全、有效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的措施。第70页/共72页第七十一页,共73页。n n茶树病、虫害虽然种类繁多,茶树病、虫害虽然种类繁多,但都有各自的发生规律但都有各自的发生规律(gul)(gul),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全,只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面了解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gul)(gul),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理措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危措施,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危害是完全可以控制的。害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第71页/共72页第七十二页,共73页。内容(nirng)总结会计学。在同一叶片上,有时也同时存在正面突起和背面突起两种类型病斑。茶饼病的发病适温为1520,高温和低温均不利于发病。春季产卵量多达32粒,夏秋季只有912粒。老熟幼虫迁移到茶树根附近的土壤裂缝中、石块下或落叶间结茧化蛹,以落叶间和土缝中为多。栽培管理:管理粗放(cfng)、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较重。2、化学防治:在幼虫期喷施薰蒸性杀虫剂或触杀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可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五)、建立茶树害虫预测预报系统第七十三页,共73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