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8讲古代的经济政策和资本主义萌芽010102020404自主复习自主复习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专家史论专家史论 邱树森:重农抑商政策邱树森:重农抑商政策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影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影响;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考点一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0303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文明史观: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文明史观: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考点二考点二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考点二考点二 “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一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1.史料“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问(1)材料中“帝王之制”指什么?是何性质?答案废井田,确立土地私有制。影响:促进生产力和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确立封建制度;为百家争鸣奠基。但造成土地兼并激化了阶级矛盾。(2)“商鞅之法”是什么方法?有何积极影响?又有何不良后果?答案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2.在古代,抑制小商人的“贱商令”,各朝代一脉相承,反复颁行。但是如汉书食货志中所言:“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出现这种背离现象的原因是()A封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B古代官商一体C封建制度不健全A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一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3.史料“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问(1)史料反映的土地制度是。曾实行于至唐朝前期是带有土地性质的土地制度。(2)判断均田制分配地主土地给农民,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4.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它是封建社会一个顽疾。下列对土地兼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必然产物B是封建经济衰退的表现C加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D导致了严重的统治危机B北魏均田制国有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一考点一 土地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演变5.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造成大量小农破产,是使中国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土地私有,并允许土地买卖的制度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6.宋代采取“不抑兼并”土地政策,造成土地兼并激烈,租佃经营成为社会经济中最重要的经营方式。()答案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二考点二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1.材料孟子对于农商一例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问(1)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是什么?答案孟子农商平等;商鞅重农抑商。答案含义是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背景:当时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2)结合所学,指出“重农抑商”含义。商鞅主张的背景是:(3)结合所学,简述“重农抑商”的目的?小农赋役答案直接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维护经济,确保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维护政治稳定,巩固统治。封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二考点二 “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政策答案限制商人生活方式,提高商人赋税额,不许商人做官等。3.史料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平准书问(1)材料概括西汉初年政府抑商的主要表现有哪些?(2)结合所学,历代封建政府“重农抑商”的一般措施。答案贬低商人地位、限制经营范围、重征商税、限制对外贸易。2.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D保护小农经济D4.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兴起;全面控制工商业,沉重打击私商;中唐以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明清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实行“”、严格控制民间贸易。西汉海禁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三考点三 “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1.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下令实行“海禁”;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的斗争,政府厉行海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2014新课标全国)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地位。明太祖抗清优势3.史料“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问材料反映清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与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答案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4.(判断)闭关锁国即禁绝对外贸易。()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考点三考点三 “海禁海禁”与与“闭关锁国闭关锁国”5.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指出,“海滨民众,生理无路,兼以饥馑荐臻,穷民往往入海从盗,啸集亡命”。导致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海禁”政策的实施B.社会矛盾尖锐C.倭寇为患D.土地兼并严重6.1514年,广东布政司参议陈伯献奏说:“近许官府抽分(注:征收进口税),公为贸易,遂使奸民数千,驾造巨舶,私置兵器,纵横海上。”据此可知()A.陈伯献反对海禁政策B.明政府加强海禁力度C.明代东南沿海遭到西方侵略D.明政府曾经放松海禁答案妨碍的开拓,抑制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走向保守和封闭。使中国与世界,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7.结合所学,如何理解其严重危害?A AD D海外市场资本隔绝对接高考(2016课标全国II,26)宋代土地政策(2013课标全国I,40)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与政策(2014课标全国I,27)清代对外贸易与商品经济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例1】(2016课标全国,25)如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知识定位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素养解读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汉代田庄经济。考查素养点拨说明时空观念画像砖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研究汉代经济生活、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是不可多得的图像资料,由此时空定位。史料实证本题是实物史料。多人在田间劳动的场景反映出汉代豪强地主在庄园内驱使农民集体生产的情景。Dp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例2】(2015海南单科,8)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申饬官员无能D.关注地方稳定知识定位中国古代经济“重农抑商”政策素养解读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考查素养点拨说明历史解释材料考查的是雍正帝的重视农业的目的,强调重农意识只是表面现象,根本目的是通过关心百姓疾苦,稳定统治。D史论链接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见创新设计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例3】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及影响p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史料一秦汉以来,地主侵占土地主要以“势”夺之,并与佃农形成了一种主从、良贱的关系。到明清时期,更多的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实现。在土地经营活动中,雇工也得到了更多的使用。然而,多数地主仍选择了租佃方式。在这种关系下,“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也有了一定的承退佃自由。同时,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权属复杂化的“一田二(多)主”现象广泛出现。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摘编自耿元骊帝制时代中国土地制度研究等读史用史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土地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提示变化:土地兼并以经济手段为主;雇佣经济得到发展;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原因:商品货币经济的扩大;租佃关系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土地需求的矛盾加剧。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史料二近代以后,敞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而且,许多土地所有者还投身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工商业中大显身手。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等读史用史概括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学会读史史料二反映了英国土地制度中大地产制、雇佣经营等信息。答案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仍占统治地位,英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大地产制;中国以租佃经营为主,英国以雇佣经营为主;小农经济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英国大农场经济得到发展;中国土地权属逐渐复杂化,英国土地产权日益明晰。史论链接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见创新设计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史料【例4】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与社会转型p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12分开放题分开放题读史用史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幅图中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论据充分)。思维提示:本题属于图片信息提取类试题。图片一般由图片、文字说明、标题三部分构成。如信息提取:文字说明均有“棉纺织业”;图示中纺织工具有明显差异;人物职能、地位也不同等。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案例分析审读图片提取信息史实论述一则是清朝前期棉纺织业一则是清朝前期棉纺织业( (手工纺织手工纺织););一则是英国工一则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 (机器机器纺织纺织) )根据选定角度根据选定角度, ,结合清朝前结合清朝前期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期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论证。会背景进行论证。提取信息:题干呈现两幅图片,意在对比探究,可围绕“棉纺织业”从生产技术、妇女地位、生产关系等角度进行提炼,如考生选取了从生产力角度,观点明确。对接高考对接高考 示例1:主题:1719世纪中英下层妇女社会角色的比较论述:清朝妇女角色仍以家庭为主,英国部分妇女已成为独立的社会劳动者(职业妇女);清朝前期,家庭和手工业结合的小农个体经济仍占主流;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大机器、工厂制的建立,社会分工的发展,劳动力的性別占比发生变化。(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提示示例2:主题:清朝前期和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棉纺织业比较论述:清朝前期的棉纺织业仍然没有从家庭分离出来,仍从属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手工操作仍然是生产方式的主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棉纺织业已经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经济;机器大生产、工厂制成为生产方式的主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大大提高。(言之成理即可)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从文明史学范式认识“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例1405年到1433年,明朝郑和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明朝与周边国家联系。半个世纪后,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渡过大西洋沿美洲大陆绕过南美大陆南端进入太平洋,他的船队于1522年返回欧洲。东西方远航反映了()A.经济发展有利于中西远航B.同样的社会需求促进东西交往C.突破传统形态的交流需求D.更多了解世界的梦想推动远航A方法突破文明史学范式下的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各种文明虽有强弱之分和大小之别,但没有优劣高低之别,都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各文明也不是封闭的、隔绝的,各文明之间多以和平往来与暴力冲突两种形式发生交往,实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整合。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体现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碰撞,推动了文明的融合。但从工业文明的角度来看,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却有待商榷。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史料选读由汉代直至元朝的1500多年是丝绸之路的第一时代这一时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维系了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在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中,各种族群、集团、部落、宗教、文化等形成了嵌入式互动格局。正是这种嵌入式互动才使得现代民族国家意义上的“中国”得以形成,也是我们理解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的关键。1405年开始,朱棣派遣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开拓了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丝绸之路第二时代的开端。由于这个时代明清的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大体保持领先地位,中国由此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通过三角贸易,欧洲人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的白银和黄金,用来购买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再运回欧洲。吕文利丝绸之路的“三个时代”从文明史学范式认识“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史料选读郑和下西洋与亚非各国进行了经济文化交流,在双方的协议下,进行了彼此互利的贸易。因此赢得了所到国家的欢迎,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各国的关系促进了南洋地区的开发。从此以后,有更多的中国人从大陆迁移到南洋一带。这样大规模的远航,主要为了宣扬国威和换取珍宝,经济贸易是很有限的,不仅对明朝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多少积极作用,而且耗费不赀明宪宗时,兵部郎中刘大夏曾批评说:“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这种认识是有一定道理的。摘编自王士立中国古代史从文明史学范式认识“历代王朝的贸易与交流”专家史论专家史论 【命题素材】重农抑商政策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元前119119年,汉武帝令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新编中国通史【解读观点】材料反映汉武帝重农抑商的背景及主要举措。【命题预测】指出材料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为实现这一目的,汉武帝还有哪些举措?这种政策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答案措施:征收资产税(算缗)、鼓励告发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告缗)。目的: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其它措施: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影响:影响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是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重要因素专家史论专家史论 1.史论观点宋朝的土地政策宋朝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采取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趋势,使土地私有制渐趋成熟,较前代比较彻底地释放了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强大生产力,促使了租佃制的繁荣,是宋代社会生产力提高的重要的制度原因。宋朝“不抑兼并”的土地制度2.史论观点盐铁官营政策公元前118年,大司农颜异提出了盐铁官营的计划,得到武帝的批准,严禁私自铸铁煮盐等。为了贯彻这一政策,汉王朝在全国设立了数十处盐官和铁官,使盐铁经营真正纳入了国家工商管理体制,解决了国家的财政问题,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