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1页
第2页 / 共71页
第3页 / 共71页
第4页 / 共71页
第5页 / 共71页
第6页 / 共71页
第7页 / 共71页
第8页 / 共71页
第9页 / 共71页
第1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兽 医 学东 莞 市 兽 医 防 疫 检 疫 站殷 三 鸿第一篇 临床诊防基础第一章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其防制措施一、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这个过程称为感染感染。在感染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和动物机体进行相互斗争和相互作用,结果可以表现出不同形式。当病原微生物具有相当的毒力和数量而机体的抵抗力相对地比较弱时,动物就表现出一定的症状,称为显性感染。如果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定居在某一部位,虽然进行一定程度的生长繁殖,但动物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种状态为隐性感染。处于这种情况下的动物称为带菌(毒)者。 病原微生物进入动物机体不一定能引起感染过程,因为动物机体本身不适于侵入的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加之动物机体能迅速动员防御力量将侵入者消灭,从而不出现可见的病理变化和临诊症状,这种状态称为抗感染免疫。也就是说,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动物机体没有免疫力(即没有抵抗力)称为有易感性。病原微生物只有侵入有易感性的机体才能引起感染过程。 凡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表现虽然多种多样,但有其共同的特性,这些特性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微生物,如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没有猪瘟病毒就不会发生猪瘟。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从病畜(禽)体内排出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健畜(禽)体内可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并能在动物群中互相传染。当条件适合时,在一定的时间内,某一个地区具有易感性的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扩散,形成流行。 3传染病病畜(禽)在疾病痊愈之后,大多数动物机体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在一定时间内或者终生对该传染病不再感染。 4被感染的机体能发生特异性反应,产生特异性抗体和变态反应,可以用血清学等方法检查出来。 5传染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潜伏期。从发病到痊愈(或死亡),又有一定的病程和经过。 二、传染病的发展阶段家畜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大多数情况下可分四个阶段,即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和转归(恢复)期。 1潜伏期 病原体侵入动物体后,从开始繁殖到出现最初临床症状,经过的这段时间称潜伏期。不同的传染病其潜伏期长短也不尽相同,就是同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也有较大的变动范围。潜伏期的长短与侵入动物体的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动物的种、属及个体的抵抗力和病原体的侵入途径和部位等因素有关。 2前驱期 潜伏期过去以后即转入前驱期,是疾病的征兆阶段。此期,大多数传染病病畜(禽)没有特征性的症状,只可见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及生产能力降低等一般的临床症状。 3明显(发病)期 前驱期之后表现出该种传染病的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如体温升高以及某些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症状等. 4转归(恢复)期 动物体的抵抗力得到改进和增强,可以转入恢复期,此期特点是临床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体内病理变化逐渐减弱,恢复过程加强,正常的生理机能逐渐恢复正常,多数保有一定免疫反应。如果病原体的致病性能增强,或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减弱,则动物可发生死亡。 三,感染的类型感染的类型分法较多,在实际诊疗工作时,通常采用按病程的长短而分为下例几种类 1最急性 病程短促,常在数小时或1天突然死亡,症状不明显,病理变化也不显著。发生牛羊炭疽、禽霍乱和猪丹毒等. 2急性 病程较短,并伴有明显而典型的临床症状,如急性炭疽、口蹄疫、猪瘟、猪丹毒等。 3亚急性 从病程长短和临床表现来看,是处于急性和慢两者之间的一种类型。临床症状不如急性那么显著,病程稍长,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如疹块型猪丹毒。 4慢性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床症状常不明显,甚至不表现症状,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 传染病的病程长短取决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原体的致病力以及防治工作等因素。同一传染病的病程是可以转变的,例如急性猪瘟可以转变为慢性经过。相反,慢性结核病,在病情恶化时也可转为急性经过。 四、畜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畜禽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染病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规律。畜(禽)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一般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病原体从受感染的机体(传染来源)排出;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停留;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新的易感动物体内而形成新的传染。如此连续不断地发生、发展,形成流行过程,即个体感染发病发展到群体发病的过程。传染病能在畜(禽)群中发生、传播和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必要的环节,即传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对传染病易感的动物。 1传染来源(传染源) 凡能成为传染病病原体寄居、繁殖并能向外界排出病原体的动物机体称为传染来源(传染源)。即是说, 传染来源就是受感染的动物,包括传染病病畜和带菌(毒)动物。 (1)患病动物 病畜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不同病期的病畜其传染性大小也不同。按病程的经过先后,可分为: 潜伏期病畜:在这段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数量还较少,不能向外排出。但也有少数传染病,如猪瘟、口蹄疫、狂犬病等在潜伏期时便能排出病原体,能引起传染。 临床症状明显期病畜:此期的动物传染性最大,可排出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是最危险的传染来源。 转归期病畜:一般说,这一时期病畜的传染性较小甚至无传染性,但有些动物在临床转归期仍能排出病原体。 (2)带菌(毒)动物 是外表无症状,但体内有病原体存在,并能繁殖和捧出体外的隐性感染动物。这样的动物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慢性马传贫、猪痢疾、猪萎缩性鼻炎、猪喘气病等。带菌(毒)的期限长短不一,用一般的诊断方法不易查出,所以,检疫不严,或不能及时采取防制措施,可以随动物的买卖、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常常引起新的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2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来源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动物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就能够制止病原体不断地向外界扩散和传播,防止易感动物受传染,这是防制畜(禽)传染病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可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 (1)直接接触传播 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传染来源)与易感的健康动物直接接触而引起的传染。动物在交配、舔咬时发生这种接触。如狂犬病病畜咬伤健康动物,井随着唾液将狂犬病病毒带进伤口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引起狂犬病传染。这种传播方式的传染病很少,一般不易造成广泛的流行。 (2)间接接触传播 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参与下,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污染的物体、饲料、饮水、土壤、空气、活的传播者等)接地使易感的健康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大多数传染病是以间接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常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而传播。 通过被污染的物体而传播:被病畜、带菌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以及病畜尸体及其流出物所污染的各种用具,如毛刷、碗具、挤奶桶、运输车辆、饲槽、饮水桶和厩舍中的地面、墙壁等,都可以成为散播传染的传播物。 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而传播:许多以消化道为主要入侵门户的传染病都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水而传播的,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沙门氏杆菌病、猪瘟和鸡新城疫等。通过污染的土壤而传播:随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或其尸体一起落到土壤中,并能在土壤中生存很久的病原微生物称为土壤性病原微生物。由这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有破伤风、猪丹毒等。一般来说,经污染土壤传播的传染病,其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可以较长时间成为传染病的疫源地。 通过空气传播:病原体在空气中既不能繁殖,也不能增强毒力,但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暂时存留。经空气而散播的传染主要通过飞沫和尘埃为媒介而传播。 经飞散在空气中带有病原体的微细泡沫而散播的传染称为飞沫传染。所有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而传播的。如结核病、猪气喘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 病原体由病畜和带菌者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干燥后病原体随尘埃飞扬于空气中,在一定时间内,病原微生物可以在空气中停留。当健畜呼吸时吸入了带有病原体的尘埃而发生的传染,称为尘埃传染,如结核病、炭疽和某些病毒性传染病常由尘埃传染。 通过人、畜或其他动物而传播:如由吸血昆虫(虻类、蚊、螯蝇、蠓、蜱等)、野生动物(狐、狼等)、野禽、啮齿类等活的媒介物传播。 3畜群的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畜禽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感受性的大小。其感受性有无及大小,直接影响传染病能否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感受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强弱有关,但主要的还是由动物体的特异免疫状态、遗传特性及非特异性抵抗力等因素决定的。另外,动物体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也可影响到畜群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给畜、禽注射疫(菌)苗、抗病血清使其获得特异性抵抗力,或通过母源抗体,使畜禽变为不易感,这是常采取的预防传染病发生的措施。 五、畜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针对引起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采取消除和切断传染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有效地制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和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特别是随着机械化、半机械化、规模化饲养业的发展,“预防为主”的方针更显得特别重要。A.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做好国境检疫、交通运输检疫、市场检疫和屠宰检验等项工作,以及时发现和消灭传染病。B.对传染病的常发地区要采取严格的综合兽医卫生措施。C.清洁地区要坚持自繁自养,尽可能不从外地购入畜禽,减少疫病传播。如需要补充优良种畜、种禽时,应从无传染病的地区购入,在购入前应对畜禽做必要的检疫和诊断检查。购进后必须进行隔离观察和各种诊断检查,进行1个月的隔离检疫,完全健康者方可并群。D.坚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和随时补针的制度。E.畜舍、饲养管理用具和运动场所应该定期进行消毒。做好粪便的处理。F.饲养管理人员及所使用的管理用具都要固定,并要有一套饲养管理的方法。 六、畜禽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一旦发生畜禽传染病时,为了扑灭疫病的流行,必须立即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畜(禽)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拟订并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1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 发生传染病时,兽医人员应将疫情(包括可疑疫情)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畜别、发病时间、地点、发病及死亡头数、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变化、初步诊断及其防治情况等。必要时通知邻近乡、村,以便采取预防措施。 2传染病的诊断 当畜禽发生传染病时,兽医工作者应立即到现场进行疫情调查,了解发生情况,是什么地方传来的,病死畜(禽)的年龄、种别、性别及其头数,病畜禽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及其病理解剖变化,以及采取病料进行病原学检查等。将所收集的材料加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并提出相应的畜(禽)传染病防制措施。 3检疫隔离 发生畜禽传染病的村子的畜禽要全部进行检疫。检疫的方法有测温、观察症状、血清学及变态反应检查等。对检出的患病畜禽要隔离、治疗;疑似的畜禽应分开隔离,加强观察。不管是患病的或疑似的畜禽,都应派专人饲养管理,固定用具,加强消毒工作;对健康的畜禽,可根据情况用免疫血清或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注射。如发生猪瘟时,可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末发病的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4封锁疫区 对流行剧烈和传播迅速的传染病,如炭疽, 口蹄疫等,应划定疫区,进行封锁。根据我国划区封锁的经验,应按“早、快、严、小”的原则进行。“早,就是早期发现,“快”是快隔离快封锁,“严”是严格执行各种防疫措施,“小”是把疫区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封锁区内,要严格执行有关的封锁措施。 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急宰或死亡处理后,再经一定时间(根据该病的潜伏期,如炭疽15天,口蹄疫14天等),不再出现新的病例,经过彻底消毒后,才能解除封锁。 5彻底消毒 对被污染的圈舍、运动场地及饲养管理用具等,都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用不同的消毒药。 6对易感动物的措施 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种类,每年定期对畜(禽)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增强畜禽抗病能力;根据疫病发生的种类,每年定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七、畜禽传染病的治疗 治疗畜禽传染病是防制家畜传染病的一项措施。它可减少因传染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消灭传染来源的办法之一,是综合防疫措施的一个组成部分。 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目前广泛采用抗生素、磷胺类和呋哺类药物治疗。对病毒性传染病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一般说,抗能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防止滥用抗生素。我们在防治工作中,需要经常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有高度敏感性的药物用于防治,才能收到显著的防治效果。第二章 畜禽寄生虫病的诊防基础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寄生”是两个生物个体间复杂的相互关系。在这个关系中,二者中某一方(寄生者),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在另一方(被寄生者)的体内或体表,以被寄生者的组织、体液等作为自己的营养,并带给被寄生者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造成死亡。在这个关系中,寄生者称作寄生虫,被寄生者称为宿主。 由于寄生虫与宿主关系的历史过程的长短和相互适应程度的不同,以及特定的生态环境的差别等因素,使寄生关系呈现多样性,从而使寄生虫显示为不同的类型。有些寄生虫只寄生于一种或少数几种严格特定的动物体内,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某种宿主的专性寄生虫,而这些动物即称为该类寄生虫的专性宿主,例如人的体虱只寄生于人.有些寄生虫能寄生于许多种宿主,我们称这些寄生虫为多宿主寄生虫,称这些宿主为非专性宿主,如肝片吸虫可以寄生于牛、羊、猪、兔、马、狗、猫和人等。 根据寄生虫的发育特性及其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情况而将宿主分为不同类型: 1终末宿主 寄生虫成虫寄生的宿主叫终末宿主。寄生虫在其体内生长至性成熟阶段,并在那里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人和牛是日本血吸虫的终末宿主。在原生动物中,则以其有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末宿主。 2中间宿主 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寄生的宿主叫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其无性繁殖阶段虫体在这种宿主体内发育生长。例如猪带绦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它们的虫卵随着人的粪便散布到自然界,虫卵被猪吞食之后,在猪的肌肉中发育为幼虫,人吃猪肉时,吃进了幼虫,它们便在人的小肠中发育成熟。这样,我们就称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猪是猪带绦虫的中间宿主。 3保虫宿主 在寄生虫的多宿主当中,一部分更惯于被它们寄生,另一部分虽然也被寄生,但不那么普遍多量,我们称后者为保虫宿主。例如肝片吸虫的保虫宿主是一些野生动物。我们在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时,必须注意到自然界还有肝片吸虫的许多保虫宿主,它们也是肝片吸虫病的感染来源。 4贮藏宿主 某些寄生虫的感染幼虫转入一个并非它们生理上需要的动物体内,并保持着对宿主的感染力,这个动物称为贮藏宿主。例如寄生于家禽和某些野鸟的气管比翼线虫,当它们的卵在自然界发育到感染期时,既可直接感染鸟类,也可被蚯蚓、某些昆虫或软体动物吞食,暂时地贮藏在他们体内,以后可随同蚯蚓、昆虫或软体动物被啄食而感染鸟类。 5带虫者 有时一种寄生虫病在自行康复或治愈之后,或处于隐性感染时,宿主对寄生虫保持着一定的免疫力,但也保留一定量的虫体感染,这时我们称这种宿主为带虫者,称这种状况为带虫现象。 根据寄生虫生活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们分为暂时性寄生虫和永久性寄生虫。暂时性寄生虫只有在需求食物时才与宿主接触,如蚊和虻;永久性寄生虫是长期地,并且往往是终生地居留在宿主体内,以完成其整个生活过程中的各个发育阶段,许多蠕虫和原虫都是这样的。 各种寄生虫都有一定的寄生部位,其中以寄生在消化道及其附属腺体中的最多,也有寄生于其他器官和组织中的。例如血孢子虫寄生于血液,多头蚴寄生于脑,旋毛虫寄生于肌肉等等根据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可以把它们分为外寄生虫和内寄生虫。外寄生虫暂时地或永久地寄生于宿主的皮肤上,如蚊、蜱、螨和某些昆虫;内寄生虫寄生于宿主的内部器官或组织中,如大多数的蠕虫和原虫。有些寄生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在宿主体内游动,从一处移至另一处,最后定居在一定部位,这种活动称为移行。如猪蛔虫和猪肾虫等在猪的体内都有复杂的移行过程。第二节 寄生虫病的危害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性 家畜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一样,不仅对畜牧业,而且对人类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然而,就寄生虫病而言,也有其特殊性。寄生虫病的危害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造成畜禽死亡 某些急性寄生虫病能引起畜禽大量死亡,如肉鸡的球虫病。其危害性类似于急性传染病。 2隐性损失 是寄生虫感染引起的最常见损失。寄生虫的感染大多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却能影响畜禽的发育、增重和饲料转化,同时会使畜产品质量和役畜的使役力下降。寄生虫所招致的其他并发病和继发病,以及由于饲养这些病畜所造成的劳力浪费,也是难以估量的。 3危害人类健康 某些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病,如血吸虫病、猪囊虫病、棘球蚴病等这些寄生虫病可通过畜产品或环境传给人类,引起人类发病。 二、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 寄生虫病的危害性是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之后,多数要经过一段移行,最终到达某特定的寄生部位,再发育成熟。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一般是贯穿于移行和寄生的全部过程中,它们的不同发育阶段或发育周期都引起宿主不同的“应答”反应。寄生虫对宿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造成组织和器官的损伤 例如肝片吸虫的幼虫,在移行时期引起宿主组织器官的损伤;钩虫吸血时破坏宿主的组织等。 2引起机械性障碍 例如蛔虫能引起肠道堵塞,严重时可导致肠破裂,有时可造成胆管堵塞。另一些虫体(如棘球蚴和多头蚴)压迫周围组织器官,致使周围器官萎缩。 3夺取营养 很多寄生虫以宿主消化好的食物作为自己的营养,其结果使宿主营养缺乏,生长发育受阻,消瘦和贫血等。 4毒素作用和免疫病理学反应 有些寄生虫分泌一些特有的毒素,使宿主中毒.某些寄生虫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其分泌物通过变态反应危害宿主。 5带入病原性微生物 例如马圆形线虫幼虫的移行可能引起副伤寒的并发;有些节肢动物寄生虫侵袭宿主,可能将某些原虫、线虫幼虫、细菌或病毒带入宿主的体内。第三节 寄生虫的一般形态和分类 为了识别和区分每一种动物(包括寄生虫)和植物,全世界统一使用双名制命名法。用双名制给一种生物规定的名称叫做学名。一种寄生虫的学名均由两个名字组成,第一个名字是属名,第二个名字是种名。例如Schistosomajapontcum Katsurada,1904,这里Schistosoma是属名,中译名叫分体属;japonicurn是种名,即日本;第三个字是命名人的名字,最后是命名的年代,中译文全文是日本分体吸虫。 在动物界中,依据各种动物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分别组成不同的分类阶元。相互关系密切的种,同属于一个属;相互关系密切的属,同属一个科;相互关系密切的科,同属于一个目;相互关系密切的目,同属于一个纲;相互关系密切的纲,同属于一个门。 和兽医有关的寄生虫分布于5个动物门中,原生动物门的虫体叫原虫,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和棘头动物门的虫体称为蠕虫,节肢动物门的虫体叫作昆虫蜱螨类。下面将它们的分类特征概述如下。 原生动物门(Protozoa) 是单细胞动物,虫体微小,有的只有12微米,有的有100200微米。每个原生动物均由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具有与多细胞相似的各种生理活动。细胞质又分为内质和外质。内质具有营养和生殖的作用,食物泡是内质中常见的一种小器官。外质有运动、摄食、排泄、呼吸和保护等机能,分化出伪足、鞭毛、纤毛等运动器官和胞口、胞肛等采食、排泄器官。细胞核由核质、核膜、核仁及染色粒等构成,具有生命活动的特殊功能。原生动物门内的寄生虫亦称原虫。目前原生动物门通常分为四个纲: 1鞭毛虫纲(Mastigophora) 体表有一层膜,形状比较固定,以鞭毛作为运动器官,鞭毛数18根。有一主核和一副基体(毛基体),主要以无性纵分裂法进行繁殖。为永久性寄生虫,多数借吸血昆虫为媒介侵入新的宿主。在畜禽寄生虫病中最重要的有锥虫科的锥虫属(如伊氏锥虫),毛滴虫科的毛滴虫属(如胎儿毛滴虫)。 2根足虫纲(Rhizopoda) 以伪足作为运动和采食器官,滋养体的形状不固定,以分裂方式繁殖。本纲在兽医学上没有重要性。 3孢子虫纲(Sporozoa) 无运动器官,都是细胞内寄生。以孢子生殖和复分裂法进行繁殖,发育史较为复杂。与畜禽有关的是血孢子虫目(如双芽巴贝斯虫、鸡住白细胞原虫等)和球虫目(如兔球虫和鸡球虫等)。 4纤毛虫纲(Ciliata) 身体构造比较复杂。核有大核、小核之分。有由细胸分化形成的胞口和胞肛等器官。体表具有很多纤毛,借纤毛进行运动,主要以横分裂法繁殖,经常发生结合现象。在兽医上有重要性的仅袋形科和结肠小袋虫。 二、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 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无体腔,由表皮及肌层形成皮肌囊,内部器官埋藏在囊内柔软组织中。 1吸虫纲 虫体大多呈扁平的叶片状,前端部具有口吸盘通消化器官,腹面上有腹吸盘(为纯粹的吸附器官),无体腔,消化道通常由一个咽、食道和两根盲肠组成,大多为雌雄同体。发育史复杂,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宿主。 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在它们的发育过程中,至少需要两个宿主,即一个终末宿主和一个中间宿主,有的甚至需要两个中间宿主。其第一中间宿主都是螺,第二中间宿主可能是鱼类、昆虫(蚁或蜻蜒等)、甲壳类(蟹等),也可能是螺。 2绦虫纲 虫体呈扁平带状,分节,由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组成。最前端为头节,上有四个吸盘或吸沟,有些种类还在头节上生有顶突和小钩等附属器官,以此吸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头节后边是一狭细的颈节,由此而生长出体节。靠前面的体节为未成熟节片,节片内的性器官尚未分化形成;往后是成熟节片,里边的性器官已发育成熟;再往后是孕卵节片,里面几乎只剩下贮满虫卵的子宫,其他器官均已萎缩。孕卵节片可单个或几个连在一起从虫体上脱落下来,随粪便排到外界。 绦虫没有体腔,也没有消化系统,靠体表吸收营养. 绦虫为雌雄同体. 绦虫的发育史比较复杂,都需要中间宿主。可以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很多,有些绦虫以 哺乳动物作为中间宿主,这些绦虫又因种类不同,其六钩蚴在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体内各自发育为不同类型的幼虫,有囊尾蚴、多头蚴和棘球蚴等。有些绦虫以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作为中间宿主,其六钩蚴在这些无脊椎动物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上述各种类型的幼虫被终末宿主吞食以后,即发育为成虫。 三、线形动物门 线形动物门和兽医有关的有线虫纲。 线虫纲(Nematda)外形一般呈线状、圆柱状或近似线状,两端较细,其中头端偏钝,尾部偏尖。雌雄异体,一般是雄虫小,雌虫大,雄虫的尾部常弯曲,雌虫的尾部比较直。 消化器官由口、食道、肠、直肠、肛门组成。此外雄虫生殖器官尚有复杂的辅助器官,最主要的是交合刺,通常为两根,个别的只有一根,且形状和大小差异很大。有的还有交合伞、尾翼等构造。 线虫的发育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可分为下列两大类型: (1)不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类型 雌虫产卵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下,卵孵出幼虫,并经两次蜕皮变为感染性幼虫,被适宜的宿主(畜禽)所吞食发育为成虫,如食道口线虫等。有的幼虫不离开虫卵,这种虫卵称为感染性虫。当宿主吞卵食这些虫卵后,幼虫才从卵内逸出并发育为成虫,例如猪蛔虫和猪鞭虫等。 (2)需要中间宿主的发育类型 如猪后圆线虫的发育,当雌虫排出的虫卵被蚯蚓所吞食,幼虫逸出卵壳并在蚯蚓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当猪吞食这些蚯蚓时,即遭感染。有些线虫寄生在体腔、血液、结缔组织等处,产出的幼虫存在于血液或其他体腔中,当某些吸血昆虫吸血时,将幼虫一并吸入体内,幼虫即在昆虫体内发育为感染性幼虫,此时当昆虫再次吸血时,将感染性幼虫注入终末宿主的血液中。此外,旋毛虫的发育比较特殊,成虫在终末宿主体内产出的幼虫又寄生在同一宿主体内。四、棘头动物门 棘头动物门和兽医有关的有棘头虫纲。 棘头虫纲 虫体呈长圆柱状,有的呈弯曲的半圆形,也有呈逗点状的。虫体前端有一吻突,吻突上又有小钩或棘,故称棘头虫。体部由皮肌囊和内部器官构成,间或有假分节现象。没有消化器官,靠体表吸收营养。雌雄异体。 棘头虫的发育需要中间宿主参加。虫卵随宿主粪便被排到外界,被中间宿主河虾类和甲虫等所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幼虫,待终末宿主吞食后即遭感染。 五、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虫体两侧对称,被有外骨骼,体分节,有分节的附肢。虫体分头、胸、腹三部,有的可能完全融合(蜱和螨)。体腔内充满血液,故称血腔。体内有消化、排泄、循环和生殖系统。雌雄异体。 1蜘蛛纲 虫体没有触角和翅,有眼或无眼。体融合在一起(蜱和螨),或分为胸部和腹部(蜘蛛)。成虫有四对肢,幼虫有三对肢。与人畜关系密切的是蜱和螨。 本纲虫体的发育多为不完全变态,成虫产卵后,在适宜的环境下,先孵出六足幼虫,然后吸血采食,继续发育为八足若虫(或称稚虫),最后变为成虫。 2昆虫纲 虫体分节,由头、胸、腹三部组成。与人畜关系密切的为各种寄生蝇(羊鼻蝇、牛皮蝇、马胃蝇)、吸血蝇、虻、蚊、吸血虱和跳蚤等。 有些昆虫的发育为完全变态(如蝇类),成蝇产卵,卵孵出幼虫(蛆),蛆发育为蛹,再经羽化为成虫。有些昆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如虱类),即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诊断 一、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 寄生虫病的诊断与其他疾病的诊断有所不同。蠕虫病的往往临床症状往往是非特异性的,只能作为辅助指标,主要的是依靠检查虫体、幼虫和虫卵,才能作出正确判断。现在有些寄生虫病也可以用血清学诊断法。 (一)蠕虫病的诊断法 蠕虫病的生前诊断:包括蠕虫虫体检查法、蠕虫虫卵检查法和蠕虫幼虫检查法。 1蠕虫虫体检查法 为了发现粪便中的肉眼可见的虫体或绦虫节片,可用肉眼直接检查或用放大镜检查病畜的粪便。较好的办法是采用反复洗涤法,即将被检查的粪便放在较大的容器内,加入510倍清水,彻底搅拌后静置一段时间,将上层液体和杂物倒去,要注意倒时,不要使沉淀物浮起,然后再加入清水,搅拌均匀后静置。如此反复进行数次,直至上层液透明为止。然后弃去上层清液,将剩下的沉渣分小批摊放在瓷盘内,用肉眼或放大镜检查,将发现的虫体和绦虫节片进行逐条鉴定。 2、蠕虫虫卵检查法 (1)漂浮法 原理是采用密度大的溶液稀释粪便,将粪便中比重较小的虫卵浮集到溶液的表面。此法适用于检查大多数线虫和绦虫卵,对比重较大的吸虫卵和棘头虫卵一般效果较差。 常用的漂浮液为饱和食盐水。比重小于饱和食盐水的虫卵,均已浮集于液面上。检查时,用一直径5-10毫米(铅笔直径大小)的铁丛圈,水平轻触液面,使液体在铁丝圈中形成一个液膜,然后将此液膜抖落在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 为了提高漂浮液的检出率,可用其他密度较大的溶液代替饱和食盐水,如硫代硫酸钠溶液、硝酸钠溶液等。 (2)沉淀法(反复沉淀法、连续洗涤法) 原理是用密度低于蠕虫卵的常水,使粪便中的虫卵沉淀集中。 取粪便510克与常水10倍量混和,拌匀。用铜筛(或双层纱布)过滤,滤液静置半小时后,小心地倾出上层液体(避免沉渣浮起),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拌匀,再静置,如此反复数次,直至上清液透明为止。然后小心地倾去上层液,用吸管自容器底部吸取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此法常用于检查吸虫卵和棘头虫卵。 (3)直接涂片法 这种方法简单方便,适于快速检查,但检出率很低。方法是先取甘油和水的等量混合液1-2滴,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用火柴棍醮取少量粪便,在载玻片上与甘油水等量混合液充分拌匀再用镊子夹去其中不能破碎的粪渣,必要时再滴入12滴甘油水等量混合液,调匀,加盖玻片镜检。此法检出率低,每次至少要检查34张涂片。 3线虫幼虫检查法 (1)贝尔曼法(漏斗幼虫分离法) 主要用于诊断家畜的肺线虫病,也用于从家畜的组织或器官、饲料和土壤中分离线虫幼虫。供检粪便应直接采自动物的直肠.在室温下静置1-2小时,此时新孵出的活泼幼虫都沉于胶皮管的底部,弃去上清液,取其沉渣滴于载玻片上镜检,即可看到活动着的幼虫。 (2)平皿幼虫分离法 实际上是一种改良的贝尔曼法,取被检粪球34个,放入平皿或表面皿中,加适量40温水,经510分钟,除去粪球,用低倍镜检查平皿中的液体,看有无活动的幼虫存在。 (3)幼虫培养检查法 主要用于诊断圆形线虫病。因为圆形目的多种线虫虫卵,在形态构造和大小上非常相似,镜检时往往不易辨认,所以需要根据其第三期幼虫(感染幼虫)的形态进行鉴定.方法是取被检新鲜粪便放在一平皿内,堆成丘状,并略高出平皿边缘,置2528恒温下(在夏季,也可放在室温中)培养。在培养期间应每天滴加少量清水,以保持正常湿度。经7天左右,粪便中的该类虫卵即已孵化为幼虫,并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幼虫多聚集在粪堆顶部周围的平皿盖上的蒸气凝滴中,用滴管吸取蒸气凝滴,置载玻片上镜检,看有无活动的幼虫。或用贝尔曼幼虫分离法从培养的粪便中分离幼虫。 (二)原虫病诊断法 1梨形虫病诊断 梨形虫是寄生于血液中的一类原虫. (1)血液直接涂片检查法 从病畜耳部采血一滴,直接涂成血片,自然干燥。用甲醇固定2-3分钟,再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3 0 -40分钟(或血片干燥后,直接用瑞氏染色液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2)浓集涂片检查法 从颈静脉采血3-5毫升,按1:1比例混入2枸橼酸钠溶液,经充分混合后,低速离心35分钟(500-700转分)。用吸管吸出上层液体(其中仍含有多量的红细胞),移入另一沉淀管内,再分离15-20分钟(15002000转分)。除去上层液体,取沉淀物作涂片,固定,以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进行镜检。因受虫体侵害的红细胞较轻,故落在第二次沉淀物内。 (3)淋巴结穿刺涂片检查法 主要用于诊断牛泰勒虫病。通常是穿刺肩前或股前淋巴结。 2鞭毛虫病诊断 (1)血液压滴标本检查法 用于检查伊氏锥虫。从患畜耳部取1滴血,置于结净的载玻片上,再加1滴生理盐水,混合后加盖玻片,置高倍显微镜下检查,观察活动着的虫体。 (2)血液集虫检查法 取颈静脉血510毫升,加抗握剂混合,然后以1500转分离心沉淀3-5分钟。这时内容物大体分为三层: 底层为红细胞,中层为白细胞,上层为血浆。虫体则集中于白细胞之上、血浆层之底部。吸取该部分的沉淀物镜检,如不能发现活动的虫体时,可再作抹片染色检查。 3球虫病诊断 用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查粪便中的卵囊,漂浮的时间不宜过长,20分钟即可。检查方法同蠕虫卵检查法。 (三)螨病诊断法 在患畜的病变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剪毛后,用蘸有液体石蜡的外科刀刮取皮肤组织,刮到稍微出血的程度。所取材料越多越好,不能少于05克,将刮下物盛于平皿内待检,皮肤用碘洒消毒。对猪疥螨的检查可刮取耳内侧皮肤,对耳螨和足螨应取局部痂皮或分泌物。常用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1将检查材料放于培养皿中,加热至30-40 后,将玻璃皿置黑色纸上,在明亮的光线下用放大镜检查,看是否有活动的虫体。虫体颜色浅,在黑色背景下易被发现;或将玻璃皿置于低倍镜或解剖镜下检查,发现虫体即可诊断。 2将检查材料放入盛有45-46温水的玻璃皿中,再将玻璃皿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看是否有虫体从刮屑中爬出,并浮至水面上。 3将检查材料与液体石蜡混合,分批涂布于载玻片上镜检。 4将检查材料浸入5一10的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中1-2小时,使痂皮软化溶解,再取沉淀物镜检。 5将检查材料浸入1摩尔升的苛性钾或苛性钠溶液中,煮沸数分钟,使痂皮完全溶解。然后离心沉淀,随后倒去上清液,取沉淀物镜检。或在沉淀物中加入60的次亚硫酸钠溶液,再行离心分离,这时虫体即浮集于液面。取表面液体镜检,发现虫体即可确诊。 二、寄生虫病的死后诊断 动物死后,通常采用全身剖检法,检查动物所有组织和器官中的寄生虫,这对寄生虫病的确诊和了解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具 有重要意义。根据工作要求的不同,可进行完全剖检、个别器官剖检和病理组织检查的方法。 (一)完全剖检法 动物死亡或扑杀后,首先制作血片,染色检查,观察血液中有无寄生虫,而后检查体表,观察有无外寄生虫,并收集虫体。然后剥皮,观察皮下组织中有无虫体寄生。 打开胸、腹腔,将各内部脏器依次取出,分别剥离并摘出全部消化器官,再检查胸腔、腹腔,剥出脑和眼球,检查眼结膜。检查鼻腔、鼻窦。再分别检查各系统、各器官。 (二)个别器官剖检法 为了了解某地区某种寄生虫的流行情况,仅对某一器官进行检查,而其他器官则不进行检查。 (三)病理组织检查 特别实用于球虫病的诊断。直接取死亡或迫宰动物的肠管或肝脏的病变部分如肝脏上的白色小病灶和肠管粘膜上的病灶,将剪取的小块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压碎,再加少量生理盐水(或2重铬酸钾溶液),加盖玻片镜检裂殖体、裂殖子、大配子体、小配子体或合子等。有时可用载玻片的一端直接刮取病变部位镜检或作涂片染色后镜检。第五节 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防治寄生虫病包括对病畜的治疗、感染的预防和对病原体的扑灭三个方面的措施。这几方面又都是互相联系的,孤立地运用其中某一项措施是不可能收到彻底的防治功效的。防治畜禽感染寄生虫的方法,基本上有两个方面: (一)动物的驱虫 根据目的不同,可分为治疗性驱虫和预防性驱虫两类。 1治疗性驱虫 主要是作为恢复畜禽健康的紧急措施,只要发生寄生虫病即需进行,因此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进行。一般情况下,驱虫后,动物应集中排粪,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2预防性驱虫 依照地区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生物学情况按照预先拟订的驱虫计划而进行,多在每年中一定时间内进行驱虫工作, 目的在于免除某种寄生虫的感染。目前我国对放牧动物,多在秋冬季和来年春季进行驱虫。由于某些寄生虫可在1年中几乎全部时间内感染动物,因此也有应用定期驱虫、长期给予抗寄生虫药或应用缓释药物进行驱虫等方法。一般来说,成熟前驱虫和围产期驱虫是两种有效的驱虫方法。成熟前驱虫指感染的寄生虫还未发育到性成熟前给动物驱虫,此时驱下的虫体对环境无污染。围产期驱虫指在分娩前一定的时间内给动物驱虫。在围产期,大多数动物都会因体内激素或免疫水平改变出现寄生虫感染强度增加,排卵或卵囊数量增多的现象,因而其后代更易受到寄生虫感染。围产期驱虫可有效地阻断哺乳期寄生虫传给幼畜的途径,使幼畜有一个健康的开端。但实施围产期驱虫时,要选择对孕畜安全的药品 (二)外界环境的除虫 畜禽的粪便中携带大量的寄生虫虫卵和幼虫,因此,粪便的除虫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最常用且有效的办法是将畜禽的一切排出物收集到固定的地点,进行堆集发酵利用生物热(粪便内的温度可达5570)杀死全部虫卵和幼虫, 这样做既达到了杀灭病原的目的,又不降低肥料的质量。 加强饲养管理对预防寄生虫病亦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介绍某种猪场的“四加一”驱虫模式: “ 四加一”驱虫模式中的“四”是指集约化猪场中的种猪包括母猪和公猪一年驱虫四次,“一”则是新生仔猪在保育舍阶段驱虫一次,以及引进种猪并群前驱虫一次。设计这种驱虫模式是基于寄生虫在集约化猪场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带虫母猪在哺乳时将寄生虫传给小猪,然后通过小猪的长大转栏,将寄生虫扩散到全场。因此,母猪是全场寄生虫感染的重要来源,做好其驱虫工作即能从源头上杜绝寄生虫的散播,达到全场逐渐净化的目的。幼猪对寄生虫最易感,在保育猪阶段驱虫一次能帮助幼猪安全渡过易感期。“四加一”驱虫模式具体操作如下: 1空怀母猪、怀孕母猪、哺乳母猪、种公猪隔3个月用虫立宁(商品名为虫力黑)驱虫一次。一年四次; 2新生仔猪在保育舍(60天龄左右)用虫立宁(商品名为虫力黑)拌料驱虫一次: 3引进种猪并群前10天用虫立宁(商品名为虫力黑)拌料驱虫一次。 “四加一”驱虫模式与常规的“一年两次”全场驱虫方案相比,虽然种猪的驱虫一年增加了两次,但由于种猪数量在集约化猪场中所占比例不高,而且“四加一”驱虫模式中肉猪的中、大猪阶段不用驱虫,因此,所需驱虫药费并不比“一年两次”全场驱虫高,而控制寄生虫感染的效果却可大大提高。 第三章 临床检查方法和治疗技术第一节 临床检查的基本方法 兽医人员临床看病,基本的检查方法,有问诊、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方法简单、方便、实用性强,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一、问 诊 (一)方法 向病畜的饲养、管理等人员调查病畜或畜群发病的情况。 (二)内容 主要的是: 1现病史,即这次发病的时间、地点、病畜表现、疾病经过等情况。并要调查了解病畜以前是否发生过与此次病类似的疾病,或其他的病;或畜群中有无群发、传染等现象。 2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畜禽场的消毒、预防接种、驱虫、粪便处理等卫生防疫制度的贯彻实施情况。 3饲养、管理等情况。 (一)方法 观察病畜或畜群在其自然状况下的全貌和表现。 (二)应用 主要包括三方面: 1观察体格、营养、精神状态、姿势和运动等全身状态,以及被毛或羽毛状态、皮肤和粘膜的颜色及有无创伤、疱疹、溃疡、肿物等病变。 2观察口、鼻、眼、肛门、阴道等天然孔,有无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性状。 3细察采食、咀嚼、吞咽、反刍、呼吸运动、排粪和排尿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表现。 三、触 诊 (一)方法 1浅部触诊,用手平放在被检部位而不施加压力,轻轻滑动进行检查。 2深部触诊,以手掌或拳头平放于被检部位,依据被检器官部位的解剖特点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和压力进行检查。如冲击触诊、借助器械的导管或探针等的间接触诊。 (二)应用 1检查动物的体表状态。如判断皮肤表面温度、被毛湿度及体表淋巴结的大小、硬度、疼痛反应等。 2感触动脉的脉搏和心搏动的频率、节律、性质的变化,反刍动物瘤胃的蠕动次数及强度。 3检查胸、腹壁的敏感性,感知中小动物腹腔内有无积液,胃、肠内容物的性状。 四叩诊 (一)方法 1、直接叩诊法 用弯曲的手指直接叩打副鼻窦、喉囊、反刍动物瘤胃,判断其含气量。 2、间接叩诊法 (1)指指叩诊法,主要用于中、小动物的叩诊。以左手的中指(或食指)做叩诊板,紧密地贴在检查部位上,用弯曲的右手的中指(或食指)指肚向做叩诊板的手指的第二指节上,垂直地叩击。 (2)锤板叩诊法,即用叩诊锤、叩诊板进行叩诊检查。用左手将叩诊板紧贴于被检部位上,右手持叩诊锤,垂直向叩诊板上进行短促、断续的23次叩打。 (二)应用 1直接叩诊仅用于检查副鼻窦、马属动物的喉囊、盲肠,反刍动物的瘤胃,判断其内容物性状、含气量。 2间接叩诊,主要检查肺脏、心脏及胸腔的病变;肝、脾的大小和位置;肺脏、胃、肠的含气量及其病理变化。 (三)叩诊音种类 1清音,通常是指正常肺部叩诊的声音。 2鼓音,多为听诊正常马的盲肠基部,或反刍动物的瘤胃上13部,所发生的声音。 3过清音,是介于清音与鼓音之间的一种叩诊音。如叩打含气量过多而弹性减弱的组织或肺气肿时的病理性叩诊音。 4浊音,是叩击动物体心、肝、脾和肌肉等不含气体的器官组织所发生的叩诊音。若肺脏出现此音,则为肺组织实变或液体浸润所致。 5半浊音,是介于清音与浊音之间的叩诊音。正常时是叩诊肺界边缘和心界相对浊音区所发生的叩诊音。在肺脏、副鼻窦、瘤胃和盲肠上部等含气量减少时,则为病理性叩诊音。 五、听诊 (一)方法 1直接听诊法,先在动物体表垫上一块听诊布,然后把耳直接贴于欲检查部位进行听诊。 2间接听诊法,即应用听诊器在欲检器官的体表相应部位进行听诊。 (二)应用 1听取心音、喉、气管、肺泡呼吸音等正常生理性或病理性音响。 2听取瘤胃、胃、肠等生理性或病理性音响。 六、嗅 诊 (一)方法 即是用嗅觉发现动物体不同部位所发出的异常气味变化。 (二)应用 1主要用于嗅闻病畜的呼出气体、口腔的臭味。如在肺坏疽、副鼻窦化脓时,则呼出气有难闻的腐败臭味。 2辨别病畜分泌物(鼻液、胃的呕吐物、阴道分泌物等)和排泄物(粪、尿)的性质。第二节 临床检查的程序 为了对病畜做出正确的诊断,防止产生误诊,临床检查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按一定程有目的、有系统地对病畜进行全面检查。 一、病畜登记主要登记内容有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和用途等项目。 二、发病情况的调查1发病时间及其病后表现的症状。 2病后治疗用药及其效果。 3病畜以往患过的病,平时饲养管理及防疫情况。 二、流行弱病学的调查 怀疑病畜为传染病、寄生虫病、代谢病和中毒病时,还必须调查以下内容: 1畜群中有无类似疾病发生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何,附近场、队及邻舍最近疫病流行情况,动物调拨、流动、检疫与预防接种情况。 2了解畜群的饲料来源、质量、加工调制方法,饲喂方法和制度。对饮水、气候、环境和管理情况,有目的地详细调查。 3查阅畜群及当地疫情资料、病历、剖检记录或化验单等材料。 四、现症的临床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态的观察,包括精神、 2被毛和皮肤的检查。 3测定体温、脉搏及呼吸次数。 4可视粘膜的检查。 5体表淋巴结的检查。 (二)各器官、系统检查 1心血管系统检查。 2消化器官、系统检查。 3呼吸器官、系统检查。 4泌尿、生殖器官检查。 5神经系统检查等。 五、特殊检查根据以上调查,一般检查和器官、系统检查,仍然不能做出明确的诊断时,可从病畜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以下特殊检查,其项目包括: 1化验室检验:有血、尿、粪的常规检验和生化检验;胃液及瘤胃内容物的检验;脊髓液和胸、腹腔液检验;肝、肾功能试验等。 2微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寄生虫学检查。 3x线检查、超声波诊断、心电描记、放射性同位素等技术的应用。 4毒物分析、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等方面的诊断。 综上所述,临床检查的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而灵活运用。第三节一般检查 一般检查是诊断病畜病情的必要的初步检查。主要运用视诊和触诊方法,检查的内容如下: (一)精神状态 1正常状态,畜禽头耳灵活,眼光明亮,对周围反应迅速,动作敏捷而协调。幼龄畜禽更是活泼好动。 2病理变化,得病后则表现精神异常。 (1)抑制状态,通常表现眼半闭,呆立,头低下,对周围反应迟钝,甚至嗜睡、昏迷。 (2)兴奋状态,轻者惊恐不安、呜叫、竖耳刨地;重者挣扎脱缰、前冲或后退,有的伴有痉挛;严重者啃咬物体,攀登饲槽,甚至攻击人畜。一般多见于脑病、中毒、狂犬病。 (二)营养、发育与体格 1正常状态 健康动物肌肉丰满,骨骼棱角不显露,被毛光顺,体躯发育与年龄相称,体格健壮。 2病理变化 (1)营养不良,表现为消瘦,被毛粗乱无光泽,骨骼表露明显。可见于营养缺乏及代谢障碍病、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消耗性疾病。 (2)发育不良,多表现躯体矮小,生长迟缓、停滞,发育程度与年龄不相称。多由于矿物质、维生素缺乏症,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所致。 (3)骨软症,多为关节粗大,四肢弯曲、头大、面骨膨隆。 (三)姿势与步态 1正常姿势与步态 健康动物姿态自然,各种动物都保持有不同的特有姿态。羊、猪于食后好躺卧,生人接近时迅速起立而逃避;牛食后则喜前胸着地,四肢集于腹下而卧,进行反刍,有时用舌舔被毛,生人靠近时,后肢先起立;马多终日站立,两后肢常轮流负重,偶尔卧下,多侧卧且四肢伸展,闻声随即起立。 2异常姿态 (1)强迫站立,如鸡呈两腿前后叉开站立的姿态,常是马立克氏病的特征症状;牛保持前躯高位、后躯低位的站立姿态,可见于创伤性网胃心包炎;破伤风的病马,表现全身僵直,四肢开张站立,呈典型的木马样姿态;破伤风的猪,还有牙关紧闭,尾根竖起等姿态。 (2)站立不安:当患有脑病或中毒时,常呈现共济失调与躯体失去平衡。如鸡患新城疫病时表现扭头曲颈,呋喃类药物中毒的鸡有转圈运动、倒地后两腿伸直作游泳姿势、痉挛和抽搐等异常姿态;仔猪伪狂犬病时也有站立不稳、头颈歪斜姿势;牛羊腹疼病时可见到后肢蹴腹或伸腰拉弓站立(肠套叠);马属动物腹疼病时,还有骚动不安、碎步急行、时时欲卧、起卧转滚、仰蹄朝天或时呈排便、犬坐姿势等症状。 (3)强迫躺卧:多见于脑病、中毒病、营养代谢病(酮病、新生仔猪低血糖、马肌红蛋白尿症、骨软症、家禽复合维生素B等缺乏症)的后期。 (4)步态异常:常见于四肢病,或脑病、中毒等情况。 二、被毛和皮肤检查 (一)被毛检查 1正常状态 健康家畜的被毛整齐、清洁而富有光泽,健康家禽的羽毛整洁、富有光泽而美观,多在秋末换羽。 2病理变化 (1)局部脱毛,常见于外寄生虫病(疥螨、痒螨)、皮肤真菌病、异食癖引起的被毛舔食,或家禽的啄羽症。 (2)全身被毛蓬松粗乱 ,失去光泽、易脱落或换毛季节推迟,多是营养代谢障碍、慢性 消耗性疾病。 二)皮肤的检查 1皮肤颜色可呈苍白或黄染、发绀等病理变化;前者见于贫血和慢性消耗性疾病,黄染见于肝病、胆管阻塞及溶血性疾病,发绀多为心力衰竭。 2皮肤温度可出现增高、降低、分布不均三种病理变化。局限性皮温增高是局部发炎的结果;全身皮温增高,多见于各种热性病。局限性皮温降低,则该部位水肿或局部麻痹. 3皮肤湿度以其发汗增多或减少二种病理变化为代表:前者多见于热性病、剧烈疼痛性疾病、有机磷中毒、破伤风等;当动物虚脱、胃肠或其他内脏破裂及濒死期时,则出大量冷汗且有粘腻感。皮肤发汗减少,则常见于大量失水性疾病。 4皮肤弹性检查,即将一定部位皮肤作一皱襞后再放开,健康动物放手后立即恢复原状,而在营养不良、失水及皮肤病等病理状态下,皮肤弹性降低,则于放手后恢复很慢。 5皮肤的丘疹、水泡及脓疱的检查,如猪瘟和出血性疾病,往往皮肤上有小点状红疹,指压不退色;口蹄疫或传染性水泡病,在口、鼻及其周围、蹄趾部的皮肤上,呈现典型的水泡,并具有传染流行性特点。 6皮肤的溃疡、褥疮和瘢痕的检查,如马的皮鼻疽,可在唇部、鼻孔周围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发生边缘不整齐、并略隆起像喷火口状,底面呈猪脂样灰白色的深在溃疡。 7皮下组织检查,可出现皮下水肿、气肿、炎性肿胀、脓肿、血肿、淋巴外渗、疝、肿瘤等病理变化。 三、可视粘膜检查 通常视诊眼结膜、鼻腔、口腔及阴道粘膜。注意其色彩的变化,有无肿胀、破损、分泌物,以及它们的性状等变化。 四、体表的淋巴结的检查 根据不同动物,通过触诊,选择检查下颌淋巴结、咽淋巴结、肩前淋巴结、膝襞淋巴、腹股沟淋巴结、乳房淋巴结等。应注意其大小、形状、硬度、敏感性及在皮下的移动性。五、体温、脉搏及呼吸数的测定(一)体温的测定 1、测定方法,通常使用体温计测直肠温度。测温时,应甩动体温计使水银柱降至35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并涂以润滑剂后再行使用。 2正常状态,各种动物正常体温见表131 3病理变化 (1)体温升高,即体温超出正常标准,可见于多数传染病、日射病、热射病、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器官、组织的炎症与感染性疾病。 (2)体温降低,即低于常温,主要见于某些脑病与中毒,重度的贫血和衰竭症。预后宜谨慎。 (二)脉搏数的测定 1测定方法 猪和羊可在后肢股内侧的股动脉处检查,牛在尾动脉,马属动物在颌外动脉触诊,测定每一分钟脉搏的次数。 2正常状态各种动物脉搏数见表131 3病理变化 (1)脉搏数增多,见于多数的发热性疾病、中毒,以及伴有疼痛性的疾病。(2)脉搏数减少,主要见于某些中毒和脑病。(三)呼吸数的测定 第四节 建立诊断的原则和方法 按照前面介绍的兽医临床检查后,有许多常见的病即可进行初步诊断与治疗,有些病尚需进一步进行各器官、系统检查和特殊检查。 兽医临床诊疗过程中,怎样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及合理的治疗呢?一、调查病史,收集饲养管理、临床症状等资料 1防止主观片面性。在调查研究和临床检查等收集资料中,不要仅根据个别现象,先入为主而设想出了某一种“疾病”,按此框框设想去搜寻病史、症状等证据,凭主观想象去收集资料,而导致误诊。 2掌握好兽医临床诊断操作技术等基本功,认真仔细地检查,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操作技术正确性,分清动物机体器官的正常状态与病理状态,以及病理性质等,方能找到疾病所在处。 3必须全面性地收集资料。即要遵循一定的临床检查程序或调查研究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使所收集的资料完整,有利于全面地分析,得出正确的诊断。 二、将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揭示疾病的本质,做出初步诊断 (一)确定主要症状及其临床症状群 动物疾病中,只有少数病能显示特有症状,可直接地提示某种疾病的诊断。如牛的心区听诊有心包击水音,则可提示创伤性心包炎。绝大多数疾病症状,不能直接提示某种疾病的诊断,只能根据资料找出主要症状,将有关症状加以综合而组成基本的临床症状群。如病猪的主要症状是明显的咳嗽,同时伴有呼吸数增加、气喘、鼻液增多和体温升高,以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等症状群,即为初步诊断肺炎提供了依据。 (二)提出假定的可能性诊断,进行论证和鉴别诊断分析 1首先注意是否是传染性疾病 由于从临床症状上看,某些传染病与非传染性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应首先考虑传染性疾病的假定诊断,并进一步着重流行病学的特点的调查,或采取相应的特异性检查和诊断方法,以便鉴别。如上述初步诊断的肺炎,若此病例仅见于猪,其他动物未见发病;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猪均能感染,具有传染的特点;此病死猪的肺,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部界限明显,像鲜嫩的肌肉样,俗称“肉变”,此时即可确认其为猪地方流行性肺炎(猪气喘病)的假定是正确的,可成立的。 2其次要从常见多发病上分析 由于畜种、年龄、地区气候等不同,其常发的病也不同。如3日龄之内仔猪易得溶血病、低血糖症、红痢或黄痢;1030日龄仔猪易得白痢;断奶时仔猪 易患水肿病;14月龄猪在多雨潮湿卫生差的条件可患副伤寒、猪痢疾、球虫病。 3必须认真地论证和鉴别诊断分析 由于假定性的诊断,只是对病史、流行病学、症状等资料经初步的分析、综合而提出的可能性,有必要进一步论证和鉴别诊断。 所谓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一种客观事物的真实性。例如将某一疾病实际情况(包括病史、流行病学、症状等),与我们所假定性诊断的疾病应该具备的症状等条件,加以比较、核对,如若双方的全部或大部分症状、条件等相符合,并且病畜所表现的症状、变化均能用,假定性的诊断的疾病予以解释时,则此诊断即可成立。 所谓鉴别诊断,又叫排除诊断,即先根据主要症状及其临床症状群,提出几个临床上比较近似的疾病,通过相互鉴别,逐步排除可能性小的疾病,直至剩下一个或二三个可能性较大的疾病。例如仔猪腹泻,就有常见的10种传染性疾病、6种寄生虫性疾病和饲料、营养与管理方面多种病因所致。若是3日龄内,第一胎母猪所产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经鉴别分析,排除断奶以上年龄可引起腹泻的病(水肿病、副伤寒、出血性肠道综合征、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猪痢疾),只有常见的红痢、黄痢、白痢三个病可能性最大,然后从年龄上分析,白痢主要是1030日龄多发,又可排除。经尸体剖检发现此病死仔猪的空肠呈深红至黑色,充满红黄色内容物,其内混杂多量气泡,肠粘膜潮红肿胀,出血,有的病例在肠浆膜下及肠系膜内积有数量不等的小气泡等病变,据此即可初步诊断为红痢。三、通过防治实践,验证诊断 根据初步诊断,拟定和实施防治办法,并及时总结防治措施的效果,以验证或修补初步诊断的正确性。通常情况下,防治见效,即可证明初步诊断是正确的;防治无效,说明初步诊断不对或不完全正确,则必须重新或补充检查,作出新的诊断。 另外,随着疾病的发展、变化,必须及时作出补充或更正,不断分析研究,使诊断和防治更符合于客观实际。兽医人员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失败和成功经验,才能提高诊断和防治疾病的能力,得到较准确的诊断。第五节 常用治疗操作技术 防治动物疾病的药物,多数是将其混入饲料或饮水中,让动物自然采食或饮服。但是,当动物无饮食欲,或药物有异样气味时,则须采用适宜的方法投服。 根据药物的剂型、剂量、有无刺激性,以及动物种类、病情等不同,可选用以下投药方一、投药法 (一)片剂、丸剂、舔剂的投药法 (二)灌药法 (三)胃管投药法二、注射法(一)皮内注射法(二)皮下注射法(三)肌肉注射法(四)静脉注射法(五)腹腔注射法(六)瓣胃注射法三、穿刺法(一)瘤胃穿刺法(二)马属动物盲肠穿刺法(三)胸腔穿刺法(四)腹腔穿刺法(五)心包穿刺法四、创伤处理(一)创伤的分类及临床特征(二)各种创伤的治疗方法五、一般手术基本方法(一)组织切开 (二)止血(三)缝合 (四)拆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