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4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5页 / 共24页
第6页 / 共24页
第7页 / 共24页
第8页 / 共24页
第9页 / 共24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第三章公共关系主体与客体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v本章着重分析公共关系主体、客体及其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共关系意识。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3第一节第一节 公共关系主体公共关系主体 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4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公共关系主体的含义 所谓主体有两种含义:所谓主体有两种含义:第一 事物的主要部分。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这种含义是指主体与整体的联系,是整体中的主要部分,是相对于非整体部分而言的。第二 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这种含义是指主体与活动的联系,是活动中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活动对象而言的。很显然,这两种含义具有本质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5公共关系主体特点 公共关系主体是由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公共关系主体和活动联系,是活动中的主要方面,具有活动的主动性;公共关系主体是相对于活动对象而言的,而公关活动的对象也是具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公共关系主体具有特殊性。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6主体的主导和支配作用 公共关系主体的能动性、主动性和特殊性这三个基本特点决定的公共关系主体在公共关系活动中必然发挥主动影响公共关系客体的作用。公共关系主体就是公共关系活动中主动影响客体的一方。而发挥主体作用的一方就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社会组织团体。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7谁是公共关系主体?谁是公共关系主体? q发挥主体作用的的社会组织团体。发挥主体作用的的社会组织团体。在这里对“组织”这一概念仍需要作进一步的展开。“组织”是一个多意词,既可以用来表达整合、组合,也可以用来表述系统、关系,还可以用来表述上级领导。“社会组织”在社会学的一般只具有特定目标和职能,并具有一定独立性的社会群体。学校、工厂、政党等等都属于此范畴。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中,并不强调它们是社会群体,而是称为教学单位、生产单位等等,也就是说强调其目标和职能。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8公关系主体定义 q公共关系主体是主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向公共关系客体主动施加影响的各种社会组织团体。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9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公共关系主体的构成 公共关系意识 公共关系人员 公共关系管理 q公共关系的主体是人,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人员;光有人员没有“脑袋”不行,因而少不了公共关系意识;公共关系的主体团体而不是个人,因而需要公共关系管理。一般说来,社会组织团体在成为合格的公共关系主体的过程中,总是想接受公共关系意识,然后才是公共关系人员,最后进行公共关系管理。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0第二节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共关系的客体 o社会组织的形象是由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来评定的,因此,社会组织在运行中将面对什么样的公众?其特点如何?对社会组织的反应如何? 将对公共关系工作目标的实现、公共关系活动的成效有直接的影响。o公共关系实际上也就是公众关系。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1公众及其特点 v公众的同质性v公众的相关性v公众的层次性v公众的多变性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2公众的涵义与特征公众的涵义公众的特征公众的分类根据人口学的结构分类根据公众与组织归属关系分类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分类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根据组织对公众的评价分类根据公众的稳定情况分类根据公众与组织的交往时间与程度分类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3认识组织公众是开展各项公共关系 工作的前提认识组织公众是组织得以生存的条件认识组织公众是组织得以发展的基础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4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 和社会因素影响公众行为的心理因素需要与公众行为知觉与公众行为价值观与公众行为性格、气质与公众行为兴趣、能力与公众行为影响公众行为的社会因素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5公共关系公众类别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6公众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程度和发展阶段 非公众即社会组织还未与之发生关系的公众。潜在公众事实上已与社会组织发生联系担尚未意识到的公众。知晓公众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把它与社会纽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公众。行动公众不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又已着手或已采取行动的公众。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7第三节 公共关系主客体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关系 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律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8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一)公共关系主体在公共关系中的主导作用 1公关活动是体现公关主体意识的活动,是按照主体的计划有序地开展的活动。2活动的内容是根据主体的目的、由主体方面制定的,反映的是主体的要求,而不是公共关系客体的直接要求。3活动方法是由公共关系主体选择和应用的。4活动的结果是以是否合乎主体的预期目标的要求为标准衡量的。5主体是在认识客体的前提下开展活动的。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19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二)公共关系客体在公共关系中的能动作用 1对主体的印象以及印象的转变是不以公共关系主体活动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主体不能把期望得到的印象强加于公共关系客体。2对主体发出的信号、提出的要求,客体可以理睬,也可以不理睬;可以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可以做出消极的反应。3对公共关系主体的价值判断,客体可以由自己的理解、独立的判断。4主体和客体的地位是相对的,因而它们的作用也是相对的。主体和客体在一定条件下向互相对立面转化。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01.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三)环境在公共关系中的影响作用 v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环境也是一个发挥这重要作用的因素。v公共关系的外部环境不仅影响主体,也影响公共关系客体,影响着公共关系活动的目标、任务,以及完成任务、实现目标的方式。v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也是整个社会环境的组成部分,也或好或坏地影响着周围的环境,构成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12.主体和客体的矛盾关系 o公共关系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是公共关系主体的期望与公共关系客体的行为之间的矛盾。 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矛盾。 主体和传播媒介的矛盾。 传播媒介与公共关系客体的矛盾。 外部环境和公共关系主客体之间矛盾。 传播媒介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23.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律(一)主体主动影响客体的规律 1主体既能够认识公共关系客体的地位和作用,也能够对公共关系客体施加影响。2主体的地位不是自然形成的,是自己争取到的,因而具有自觉性和积极性。3理论与实务的逐渐普及,为主体注入了营养和动力,增强理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4中国传统的人际影响理论和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及与实践的结合,能够使公共关系主体较快地进入角色、成为合格的公共关系主体。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33.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律(二)主体和客体双向认知的规律 q主体只有充分认知客体,才能使主体的影响产生期望的行为。客体对公共关系主体不了解、不理解,也不会产生符合主体期望的行为。q主体对客体认知,是为了影响客体;客体对公共关系主体的认知,却不一定有这种需要,即不存在自身必然的需要。主体和客体双向认知是主体的要求。q增进相互理解、防止和消除误会是对公共关系主体遵循主体和客体双向认知规律的基本要求。 7/31/2024 8:18 AM公共关系学 山东理工大学高厚礼 ghlzbu.net.cn243.主体作用于客体的规律(三)主体和环境作用协调的规律 主体作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协调性,总体上要求主体顺应外部环境,但这不是机械的服从。在寻求协调的思想指导下,积极利用外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主动的对客体施加影响,这也是服从规律运用规律的表现。 对于客体来说,主体的影响只是一种外部影响,并且这种影响通常是不带有强制性的。关键是看这种影响是否符合主体的行为和客体的心理相协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