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第6页 / 共50页
第7页 / 共50页
第8页 / 共50页
第9页 / 共50页
第1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1.知道我国四大地区的范围,能分析我国东、中、西及东北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2.会分析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和发展方向。3.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学习目标定位教材活动指导回归教材答疑解惑随堂达标检测即时训练体验成功重点难点探究重点难点个个击破基础知识导学挑战自我点点落实栏目索引一、四大地区的差异1.划分依据:、经济基础、和对外开放程度。2.四大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3.表现:(1)产业结构差异:东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和相对发达, 东北地区以为主导, 但在中、西部地区, 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比重。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东北地区答案基础知识导学挑战自我 点点落实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重化工业农业经济(2)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在东部地区,、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产业蓬勃发展, 但在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仍然是以为主体。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分布密度来看, 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3)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 吸纳外资的能力强, 而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则比较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广大西部地区积极加强对外联系, 尤其是成功地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传统型工业答案开放程度高经贸合作1.为什么说对外开放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增长?答案区域开放程度高, 有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利于与发达国家开展经济、技术交流, 从而提高本地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再则,区域开放程度高, 有助于本地企业主动融入国际市场, 及时把握研发动态, 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进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答案【思考】优势:平原面积广阔,等资源丰富限制性因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存在问题: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等任务(1)北方二、南、北方差异1.划分界线:秦岭淮河线。2.表现:森林、煤炭、石油、铁矿水资源不足改善生态环境答案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西部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优势: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丰富。3.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优势: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限制性因素:、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存在问题:日趋紧张(2)南方生物资源洪涝灾害人地关系答案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对于加强,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内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地区的变为,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4.意义缩小共同富裕民族团结答案资源优势经济优势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答案西部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返回答案【思考】探究点一四大地区的差异探究活动读我国四大地区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重点难点探究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我国四大地区发展基本情况(2012年)指标全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土地面积/万千米2约9609.510.771.68.2人口/万人13540438.226.727.08.1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51894251.220.219.88.8地方财政收入/亿元6107853.516.920.98.7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元3842057722324273135746014注: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1)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地区的差异最主要的表现是什么?答案(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最发达和最落后的地区分别是哪个?(3)根据材料结合区域产业结构有关理论分析,哪个地区农业经济占的比重最大?哪个地区城市化水平最高?(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答案经济发展水平。答案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答案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答案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教材P20表格加以理解)。反思归纳1.四大地区划分依据比较四大地区划分依据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较差较优越较优越经济基础雄厚薄弱较薄弱较雄厚发展水平较高低较低较低对外开放程度高低较低较低2.东部、东北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比较区域影响因素东部、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自然因素地形位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多低山丘陵和平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海拔较高,高原、山地面积大,地形起伏较大气候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位于非季风区,干旱区、高寒区面积广大,尤其西部大部分省区气候恶劣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相对丰富社会因素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经济实力较强较低,城市分布密度较小,综合经济实力较弱,发展滞后科技、教育和文化比较发达,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集中比较落后,人才缺乏对外开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目前仍较低,但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积极加强对外联系经济因素发展基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和近代科学技术集中的地区,发展基础好发展基础较差产业结构相对优越,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生产力水平较高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交通运输状况距海近,有便利的海运,陆路交通也较发达距海较远,比较闭塞,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其他因素地理区位距海较近,具有开放性,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距海较远,长期处于较封闭的状态,缺少东部地带的区位优势民族心理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经济竞争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较差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社会经济比较封闭探究点二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从哪些方面比较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差异?答案答案气候、植被、河流流量和地形等。答案(2)从北京、哈尔滨、武汉和广州的气温和降水图分析我国南、北方气候各属于哪种气候类型?答案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3)我国南、北方植被类型的差异如何?答案答案南方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答案(4)我国南、北方河流的流量差异如何?答案北方河流的流量小,南方河流的流量大。反思归纳南方与北方气候及水文特征的比较区域项目南方北方位置约32N34N以南约32N34N以北地貌以丘陵和低山为主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热量1月均温0以上0以下无霜期812个月38个月10积温4500800016004500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水分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800毫米以下干湿地区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均有河流水量大小含沙量小大结冰期无有结冰期,自南向北冰期渐长思维拓展南方与北方生产与生活的差异区域项目南方北方工业资源条件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煤、石油和铁矿资源丰富工业生产轻工业发达和综合性工业基地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农业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一年两熟至一年三熟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以小麦、玉米为主主要水果香蕉、柑橘、龙眼等苹果、梨、桃、杏等油料作物以油菜为主以花生为主糖料作物以甘蔗为主以甜菜为主居民生活主食以大米为主以面食为主传统民居房屋多尖顶,注重通风、散热、排水房屋多平顶,注重防寒保暖传统交通以船为主以马为主返回课堂小结随堂达标检测对点训练一四大地区的差异进入21世纪后,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据此回答13题。1.关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四个地区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B.四个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C.四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D.四个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解析答案12345672.下列叙述中,四个地区共同具有的特征是()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解析答案解析中、西部经济地带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特区先后有5个,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四个地区都有商品粮基地。D12345673.关于我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叙述正确的是()A.地貌从西向东表现为山地高原平原B.无论冬夏气温均由南向北递减,等温线和纬线大致平行C.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D.河流水量从北向南依次增大解析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解析答案1234567解析答案对点训练二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45题。4.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12345675.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解析这种差异主要是热量条件的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明显。C解析答案1234567对点训练三西部大开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很多重大事件。其中,1999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回答下题。6.我国在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了很多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意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借助沿边贸易优势,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基地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利用草场的资源优势,加强牧区建设,发展畜牧业A.B.C.D.1234567解析答案综合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1234567材料二中国“新三大地带”示意图和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基本情况表。12345672003年中国“新三大地带”的基本情况表地带面积人口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数值(万km2)比重(%)数值(万人)比重(%)数值(亿元)比重(%)各省区合计960100.0126050.0100.0135539.1100.010753东北及东部沿海17017.754113.442.986236.063.615936中部及近西部31232.566915.953.144700.433.06680远西部47849.85020.74.04602.73.491671234567(1)分析表格中数据,简述远西部地带的主要区域特点。答案答案面积占全国的近一半(49.8%)(或面积广);人口只有全国的4.0%(或人口少);人口密度远远小于全国平均水平(或地广人稀);2003年,该地带生产总值比重占全国的3.4%,经济较落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9167元,远低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但略高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或人均生产总值较低)。1234567(2)列表比较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与远西部地带的自然地理特征。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远西部地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气候类型主要植被类型主要土壤类型红壤、黄壤、黑土等荒漠土等以平原、丘陵为主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以森林为主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返回答案1234567教材教材P15活动活动提提示示1.第一产业的比重东部低于其他三个地区,只有东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的比重中部高于其他三个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东部高于其他三个地区,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差异的形成主要是中部和西部地带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地理区位、民族心理、国际化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改进的对策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应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教材活动指导回归教材 答疑解惑2.(1)该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是轻工业比例呈大幅度上升趋势,重工业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和轻工业比例大幅度上升能活跃市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促进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2)从三次产业构成来看,该市第一产业的比重仍然较大,第二产业需要进一步发展,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的比例来看,该市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相对较弱。教材教材P2122活动活动提示提示1.区域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自然条件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工业生产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调整产业结构任务紧迫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三产业比重较高,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2.点拨:本题为开放性问题,无统一答案。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选取两个合适的区域,这两个区域必须能反映南方和北方的典型特征,便于查找资料。对区域优势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应尽量客观,不应主观臆断;所提出的区域发展方向应有针对性、有根据,说得出道理。教材教材P23活动活动提提示示1.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深居内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社会经济比较落后,因此,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又反映出沿海与内地、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差距。2.改革开放以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沿海地区,主要是强调一定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沿海地区的加速发展,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实施西部大开发主要是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前者侧重于发展,后者注重于公平。返回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