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1页
第2页 / 共151页
第3页 / 共151页
第4页 / 共151页
第5页 / 共151页
第6页 / 共151页
第7页 / 共151页
第8页 / 共151页
第9页 / 共151页
第10页 / 共151页
亲,该文档总共1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张张蓉蓉本课程的学习要求l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节,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形成研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究意识和方法意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教育研究打下基础。力,为从事教育研究打下基础。l考核要求:考核要求:结合教育实践,选择一个有结合教育实践,选择一个有价值的教育问题,至少价值的教育问题,至少运用一种研究方法,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教育研究运用一种研究方法,独立完成一项简单的教育研究课题,按标准格式独立撰写一份研究报告。课题,按标准格式独立撰写一份研究报告。参考书目:参考书目:(美)杰克R.弗林克尔,诺曼E.瓦伦著,蔡永红等译:美国教育研究的设计与评估,华夏出版社。(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美)梅雷迪斯D.高尔等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美)C.M.Charles著,张莉莉等译,教育研究导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裴娣娜著: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佟庆伟、胡迎宾、孙倩编著,教育科研中的量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刘良华著: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意义一、教育研究的定义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去认识教育现象、探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活动。特征:教育研究是经验的教育研究应是系统的教育研究应是有效的教育研究应是可靠的教育研究可能有多种形式二、教育研究的分类1、按研究目的、功能、作用来划分基础研究:其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它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发展研究: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的策略,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改进”。评价研究:是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数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问题是“怎么样”。预测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将会怎么样”的问题。2、按一般方法论划分质性研究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的,而不是用语言文字。教育中质性定量研究的连续性特征归纳探究演绎探究理解社会现象关系,影响,原因没有理论或实在的理论理论基础整体探究针对个别变量背景具体背景自由(普遍性)观察参与研究者不介入描述性分析统计性分析质性定量人种学的实验性的历史的准实验性的调查3、按研究方法来划分、按研究方法来划分描述研究: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以及测验等手段收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是对两个或更多数量的变量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相关程度进行判定,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预测。比较研究:比较研究: 是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以确定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共同规律和特殊本质,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实验研究实验研究举例举例:实验名称:不同教学方法对高一年级化学考试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常量:教学时间 教师 现成教学班 实验变量 期末考试成绩 1班 方法1 A(成绩1) 2班 方法2 B(成绩2) 因变量: 3班 方法3 C(成绩3) 化学考试分数 4班 方法4 (传统方法) D(成绩4) 一个学期 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民族志研究:民族志研究:是对某个特定文化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表现出的模式进行的直接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历史研究: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以往事件的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事件和预测未来事件。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实践者为提高新的行动的效果而对其进行的系统性的研究。三、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过程是一个连续性的活动,其间,时有重叠和变化。1、确定研究问题2、收集资料3、分析4、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为了提高研究的价值,应该注意:为了提高研究的价值,应该注意:弄清楚研究进行的领域弄清楚研究进行的领域从实质上知道研究文献中有什么,从实质上知道研究文献中有什么,不能只是一般性的了解。不能只是一般性的了解。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内在效度应先确定好)。讨论结果的明确研究的外在效度(内在效度应先确定好)。讨论结果的普遍性。善于用逻辑基础来扩展外在效度。为使结论普遍化,普遍性。善于用逻辑基础来扩展外在效度。为使结论普遍化,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合理例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合理例证。集中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集中注意结果的意义而不是结果本身。如果包含的理论已经存在或者是新的理论已经产生,要清楚如果包含的理论已经存在或者是新的理论已经产生,要清楚地表明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地表明结果与理论之间的一致性。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且解释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并且解释这些相似性如何能在这个领域内扩展研究的外在效度。这些相似性如何能在这个领域内扩展研究的外在效度。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弄清可寻求研究结果与其它相似研究结果之间的不一致性,弄清可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能导致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使达到结果的推理环节明晰使达到结果的推理环节明晰不要假定读者能读出作者的不要假定读者能读出作者的想法。想法。如果可能,注明本研究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将来的研究解决,如果可能,注明本研究未解决的问题以待将来的研究解决,并提供下一步合理的逻辑延伸的知识。并提供下一步合理的逻辑延伸的知识。第二章研究问题的陈述一、教育研究中的基本术语效度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例1:一位体育教师要研究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案对初二年级男生体育技能测试成绩产生影响的情况。这个教师计划将这两种训练方案分别运用到两个上午上体育课的班级中,随机在每个班级指定28个男生,时间都为16个星期。最后,由他本人负责对这两个班进行同样的体育技能测试。例2:研究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有什么不同影响。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研究,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学校教学;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教3个班。其中一所学校的班级是按照能力分班的。恰巧,参与研究的这个学校的这名教师教的是能力高的班级。每位教师使用1种教材,试用教材的时间为9周。教师们使用不同的材料,并且没有教师使用超过一种以外的材料。9周后,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的成绩测试,每位教师使用他自己出的试卷。研究者计算出试用3种教材的自然科学的平均分数。例3:进行一项关于某学区小学生家长对学校课程质量、管理效果等看法的调查。该学区有5所小学,在每所小学有25个学生家长被随机选出来并进行电话交谈。对于那些找不到或不愿意交谈的,有一个随机取代的规定程序。交谈结束后125个交谈者中只有6个家长因找不到而被重新替代。信度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有时可区分为: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外在信度涉及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常量、变量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相同的特征或条件。变量是在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体现出的不同价值的特征和条件。因变量是我们可以测量的变量。自变量仅仅是一个分类变量,它对研究的个体进行分类。例1: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研究。自变量:不同的教育水平,4个类别: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因变量: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流各项指标的分数。例2: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自变量:学校地理分布,分3类:城市、城镇、乡村。因变量: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例3:不同材料对概念理解的影响研究。自变量:材料的种类:图片、语音。因变量:理解概念所需的时间。操作性定义变量的操作性定义是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例如: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数。科研能力:衣阿华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发散思维: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假设假设就是关于某个研究的可能结果的一种预期。假设应该具备4条标准:说明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间的期望关系。研究者应有该假设是否值得检验的明确理由,这一理由有理论的或事实的依据。假设应是可检验的。假设应尽可能简洁明了。假设可以区分为:定向假设:示意结果有一定趋向。例如:二年级学生对学校的喜欢程度低于一年级学生,但却高于三年级学生。被分配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将比他们在普通班级时有更加消极的态度。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学生比接受传统疗法的学生对咨询过程更满意。非定向假设:不对研究结果的方向做出某种具体的预测。例如:一、二、三年级学生对上学的感受将不同。被分到特殊班级的学障儿童的态度测量分数将与分到普通班级的学障儿童不同。接受患者中心疗法的学生对咨询过程的满意度将与接受传统疗法的学生不同。二、研究问题的选择选题的原则和策略原则:迫切性:指选题应是教育研究领域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应用性研究课题和基础研究课题。独创性:指的是前人未曾解决或未完全解决,有一定创新,富有新意和时代感的课题。可行性:指被研究的问题具有实现的可能性,包括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策略:从研究者感兴趣的问题中选择课题;从教育工作实践中选题;善于扬长避短,选择与研究者条件相适应的课题;从理论学习及查阅研究文献中选择课题;从中央到地方的研究规划中选择研究课题;借用,移植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选择研究课题;从与同行的切磋,讨论中选择课题。好的研究问题的特点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保护被试免受伤害确保研究数据的保密性对被试的欺瞒问题不道德的实际例子:某研究者:要求一组高中二年级学生填写同意参加某项研究的表格;未经其父母同意,就擅自询问小学一年级学生一些敏感的问题;删除收集到的数据中不支持其假设的部分;不事先告知情况,就让一组初中二年级学生参加一个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伤害的调查研究。例如,研究者计划(隐蔽地)观察40个不同班级的学生8个观察者访问每个班40分钟。这些观察的目的是,寻找学生行为与特定的教师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对被试产生伤害的可能性?研究数据的保密性?欺骗?三、研究问题的陈述l陈述问题可采用叙述或描述的形式,也可采用问题的形式。l实际上,陈述问题的形式相对来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陈述要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因素(变量)。例如:原陈述:小学课程再陈述:研究A城市小学4年级阅读课程对4年级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问题的陈述形式:A城市小学4年级的阅读课程对4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的影响是什么?研究问题的陈述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假设与之相联系。例如:问题的陈述:对C城某地区教师对学校管理人员政策的看法的调查。假设:对给在职人员予以补贴的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超过75%。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教师至少有50%。小学教师与中学教师对病休政策持赞成态度的比例没有差异。对教师调动政策持赞成态度的小学教师,在郊区系统与城区系统之间存在差异。问题的陈述:研究不同教学材料对小学4年级和5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的影响。假设:4年级女生的阅读成绩和同级的男生一样。5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高于4年级学生的。四、制定研究计划研究计划是在实施研究之前,对研究的整体设计和全面规划。课题申请书数据表:课题设计论证: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开题报告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方法、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应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外文资料中应有12篇较好的综述。第三章查阅文献一、查阅文献的意义更具体的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二、文献的类型1.按内容性质分,可分为:一级文献,即原始文献,是由亲自经历事件的人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材料和各种原著。二级文献,指对一级文献加工整理而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文献资料。三级文献,指在二级文献的基础上对一级文献进行分类后,经过加工、整理而成的带有个人观点的文献资料。2.按信息载体分,可分为印刷型、缩微型、音像型和计算机阅读型三、文献资料的收集方法查找文献的步骤查找文献的步骤1、分析研究课题、分析研究课题2、确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工具索引:索引:文摘:文摘:书目:书目: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计算机和互联网:计算机和互联网:3、确定检索方法、确定检索方法顺序查找法:顺序查找法:回溯查找法:回溯查找法:循环查找法:循环查找法:即期积累法:即期积累法:计算机检索:计算机检索:4、确定检索途径、确定检索途径书名或篇名途径书名或篇名途径作者途径作者途径分类途径分类途径主题途径主题途径文献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形式资料的积累有两种形式:笔记式、卡片式摘要卡片的参考模式分类(代码或文字):主题:摘要:对所摘文字的概括资料来源: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报刊名、出版时间或卷期页码四、写文献综述报告1、引言部分:2、综述的主体:3、综述的总结部分:4、结论:5、参考文献:第四章定量研究的设计定量研究以实证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主张将现实分解为可测量的变量,研究代表总体的样本,大量依靠数字数据,使用统计方法分析材料。一、定量研究的一般特征l借助研究工具测量客观的事实l研究的焦点主要在研究变量上l研究者保持中立,没有明显的价值取向l研究的实施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l研究对象为多个个案或受试者l采用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l具体方法: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二、定量研究资料的搜集方法l实验法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地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l调查法是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系统的间接了解和考察,并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l访谈法是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向被访者提出问题,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收集资料的过程。三、定量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整理l根据研究假设,取得经过统计处理的数据,如“平均数、百分比”等l用数据表述研究结果定量研究问题的举例l幼儿美术教学法实验研究l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实验研究l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的实验性研究l教师素养、行为、品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l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实验研究l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行为的研究第五章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即根据一定的假设在教育活动中创造能验证实验假设的系统和环境,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关系。在实验研究中,研究者所考察的是自变量对因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常被称为实验变量或处理变量。而因变量常被称为输出变量。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性一、实验研究的基本特性1、通过比较至少两种(但常常是更多)条件或方法来评价特定条件或处理(自变量)的作用。2、研究者积极地操纵自变量。3、随机分配被试到各个组。实验变量可能的水平1教学组织的类型1a组际教学b自修教室2获得概念所用教材类型2a口头b图表3实验用动物服用药量3a5克b10克c15克4任务持续进行所需时间4a5分钟b10分钟c20分钟d30分钟5历史教学的教学方法5a讲座b小组讨论c个体化教学6一天中教学所用时段6a上午b下午7拼写教学中所用单词表长度7a10个单词b25个单词c40个单词d60个单词e100个单词8每天练习所用时间8a15分钟b30分钟c45分钟d60分钟9治疗类型9a只用药物治疗b只锻炼c混合使用药物治疗和锻炼二、实验研究中的分组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中确定、排列变量所用的结构。前测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对被试进行的测量或测验,后测是指在实验处理后进行的测量或测试。后测控制组设计后测控制组设计后测控制组设计最简单的形式包含两个组:接受后测控制组设计最简单的形式包含两个组:接受实验处理的组和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前被随机分实验处理的组和控制组。被试在实验前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在实验结束时,为两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在实验结束时,测量两个组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因变量。测量两个组并以此作为研究的因变量。图示:RG1X1RG2一2图中,Gs表示组,R表示随机抽取或分至各组的人数。X表示实验处理,短线“一”表示无实验处理。Os表示对相关变量的测量(测验、任务或观察)。例子:一名4年级教师做一个有关辅助教学材料对阅读行为影响的实验。使用两种辅助教学材料,以及传统材料,他们构成3种独立(实验)变量水平。研究问题陈述如下:一项有关不同类型的辅助教材对4年级学生阅读行为影响的研究。随机抽样 后测RG1组115名被试用第一种类型的辅助教材(X1)O1阅读测试RG2组215名被试用第二种类型的辅助教材(X2)O2的成绩RG3组315名被试用传统教材()O3(因变量)8周教学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图,包含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前测后测控制组设计在实施实验处理之前加上测量的话,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就被扩展为前测一后测控制组设计了。图示:RG11X2RG23一4用奇数作下标的Os表示前测,用偶数作下标的Os表示后测。例子:一名研究者对几何概念的教学所用时间的长短对高中低年级学生有关空间关系的测验成绩的影响感兴趣。研究问题陈述如下:有关立体几何概念教学的时间量对高中低年级学生在空间关系知识方面得分影响的研究。三、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进行:一、给出某一实验结果,它的意义是什么?二、什么比较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某种影响?例子:一个4组前测后测控制设计,它采用了3个不同的实验处理1、2和3以及一个控制处理。对所有组进行了前测和后测。设计图示如下:l1一1一2232435一36478a结果:12,34,56,24,但2、46和13578。解释:所有实验处理都有影响。Xl和X2的影响相同,但与X3不同。b结果:1345678,但12。解释:X2和X3不产生影响。仅X1产生影响。c结果:1357和2468,但1、3、5、72、4、6、8。解释:没有实验处理影响,但某些变化可能是成熟影响导致的前测与后测间的变化。d应作怎样的比较来确定独立于实验的被试是否有变化?比较:7和8,若78,则没有变化;若78,则有变化。(比较也可在1、3、5和8间进行,因对被试进行随机分组,故而1、3、5和7被认为是对等的。)思考:问题一:一名教师要设计一个实验以确定在高等代数课中作为辅助教材的学习材料的效果.自变量是一学期教学中代数学习的数量。该教师所教高等代数班的学生有83名,对他们进行随机分组,作为实验的被试。一组学生用辅助材料,另一组则不用。为该情景提供一个实验设计。教师需使用前测吗?怎样才可能增强内在效度?该实验有外在效度吗?若有,到何种程度?问题二:对5个组使用仅施后测控制组设计,4次实验处理和一次控制处理。运用符号表示如下:RG1X11RG2X22RG3X33RG4X44RG551、需要考虑各组在实验前相同吗?为什么?2、能否确定从实验前到实验后各组在因变量上有无变化,能否确定任何实验处理是独立的?为什么?3、从以下结果和比较中得出什么结论?(注:等号表示观察是相同的;不等号表示它们有根本的不同。只考虑已给的结果,不对不指定的结果作比较。独立地考虑各组结果。)(1)没有一组S相等(2)O1=O3,以及O2=O4,但O1,O3O2,O4;O1,O2,O3,O4O5(3)O1=O2以及O3=O4=O5,但O1,O2O3,O4,O5(4)O1=O2=O3=O5,但O1,O2,O3,O5O4第六章准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一、准实验研究中的效度问题当考虑到准实验研究的效度问题时,应该对它的缺陷有清楚的认识,并对实验组间的对等性进行确定,同时在逻辑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二、准实验设计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该设计包含与实验处理次数一样多的实验组,再如上一个控制组。使用现成的试验组进行,仅在实验处理实施后测量被试一次。图示:1122例子:一位初级中学的老师,教授初三年级4个班的自然科学课,要研究采用3种不同的新方法和传统方法(控制)对本学科实验部分的教学的影响。这位老师对4个班级分别采用一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因变量是对该课程中的实验内容实施期末考试的成绩。研究的问题可以陈述如下:一项关于教学方法对初三年级自然科学考试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相关信息:1在班级中,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大略相等。2学生在先前初二年级时的自然科学成绩,1、2和4班的大约相同,而3班学生成绩稍微高些,对于诸如数学等其他学科,初二年级时的学生成绩情况相同。3尽管这所学校大部分不是按学生能力分班,但有一个英语优等班;因为受课程安排时间的限制,3班的许多学生也在英语优等班里学习。在这项研究里,教学时间和教师是常量。1班和4班上午上课;另两个班下午上课。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假设后期测试呈现出以下实验结果模式:l2,1和2大于4,而3又大于1和2。解释:方法1和方法2都比传统方法更有效,而且方法l和方法2效果相同。既然一班在上午教学,另外两班在下午教学,这些方法看来并不受一天中时间不同的影响。我们对于方法3无法得出确切的结论;实际上,它有可能不如传统方法有效,3班后期测试的高分可能归结于学生的能力。前测一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该设计除了对被试也实施前测外,其他方面与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相似。假如有K次实验处理,其一般形式可以图解如下:11122324K2K1K2KK+12K+12K+2例子:在4年级进行一项采用两种新的阅读方案的教学实验,研究各方案对学生阅读成绩可能产生的影响,这项设计的实验处理是新的阅读方案,传统的方案作为控制处理。同一学区的30个小学4年级班级参加实验,不进行随机挑选和组合。每种方案都有10名教师报名参加,即两种新方案和一种传统方案各由10名教师来施行。当然,每名教师只能施行一种方案。先用阅读成绩测验A卷对学生进行前测;然后用这3种教学方案教学18周;随后对学生采用阅读成绩测验B卷进行后测。这项设计可图解如:实验结果及其解释假设出现了以下结果:1=3=5,但24,而且2,46,但4大于2,2又大于6。解释:根据前测结果,一开始小组间看起来十分相近,产生方案效果:两种新方案都比传统方案有效,而且第二种新方案最有效。(三)时间系列设计时间系列设计就是对一个或多个原始的被试组进行反复测量,并在至少一个组的两次测量之间插入实验处理。1、单组时间系列设计一个单组时间系列设计可以简单地图解如下:12345例子:一位理疗师在对12个人一组的病人实施一项为期9星期的康复计划。小组成员每天都要接受治疗,在每周末根据一份身体能力测试表进行测试。除了第7周(在随机的基础上决定的)期间施行一种实验治疗法之外,都采用一种传统类型的治疗法。此项设计可以图解如下:123456782、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单组时间系列设计可以扩展,使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这种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一个控制组,这种情况的设计例子可以图解如下:112345672891011121314例子:一个老师教1年级3个班的代数,他决定进行一项研究,其研究问题可以陈述如下:一项关于不同反馈类型对代数成绩影响的研究。在这个学期中,这位老师进行了5次同等难度的一小时代数测验。尽管随着教学的进展,这些测验涵盖了不同的教学内容,但因为老师精心采用了难度水平大致相等的题目设计试卷,因而每次测验具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在第2次和第3次测验之间,教师给1班以正反馈(1);给2班以负反馈(2),对第3班不做任何反馈(控制处理)。这项实验的图解如图。原始班级反馈的类型(自变量)G11班O1O2X1O3O4O5代数测试G22班O6O7X2O8O9O10得分G33班O11O12O13O14O15(因变量)教学时间:1学期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图解,包括两个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结果模式1:O1=O2=O5,同时O3=O4,但O3、O4比O1、O2和O5大;6=7=9=10,但8比7要小;另外,11=12=13=14=15,而且1=6=11。解释:正反馈(X1)提高了学习成绩,其效果持续到第4次观测(O4);负反馈(X2)低了学习成绩,但它仅产生了一个短暂的影响效果。因为第3组G3的学习成绩高度一致,看起来不像有任何外部因素在导致成绩发生变化。尽管没有随机地安排各被试组,但依据代数考试成绩,最初各班的考试分数是相等的,所以各小组在实施实验处理前看起来是大体相似的。结果模式2:1=2,3=4=5,但3=4=5,但3、4、5比1、2都大;6=7=8,同时9=10,但9、10又比6、7、8大;11=12=13,而且14=15,但14、15要比11、12、13大,1=6=11,而且4=9=14。解释:因为这种模式中第3组(3)和第2组(2)相同,那么负反馈(2)无效。正反馈(1)提高了学习成绩,至少显示了有直接的效果。因为所有的班级在第4次测验中成绩都提高了,所以很难对正反馈(1)的长效性作出任何推断。各个班级代数成绩的一致提高很可能归结于一种外部因素。无论什么因素引起了这种增长,它都产生了一种持续到第5次测验的效果。既然各班开始测试的分数都相等,因此各班在实验开始时看起来是相似的。(四)单一个案实验设计该设计通常要进行反复观测,同时它还适用于“单一变量规则”一次实验仅改变一个变量。AB设计是最简单的单一个案实验设计。A和B用来代表实验条件:A表示基线条件,B表示实验处理条件。可以图解如下:例子:一位新老师陷入课堂管理的困境,而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正在帮助这位新教师解决这一难题。这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进行了为期4周、每周两次的观测,采用一份教师表现观察记录表进行记录。这段时间属于基线时间(A)。8次观测所得的资料组成了基线资料。实验处理(B)是两位教师半个小时的磋商,其间经验丰富的老师讨论了新教师的课堂表现并尽量指导新教师的行为向改善课堂管理的方向转变。这种磋商进行了9次,第一次是在实验处理条件B下的第一次观测之前,随后每进行一次观测紧接着一次磋商。就像条件A一样,条件B也实施4个星期,而且8次B条件下的观测也是在与A条件相同的情况(同样的班级、同样长的时间、一天的同一时间等等)下进行,惟一不同的是实验处理。结果模式1:从1到8的观测值是稳定的,这使我们确信教师的目前行为不能改善课堂的管理。接着从9开始到14,观测值呈上升趋势,说明教师的行为改善了课堂管理,然后从14到16观测结果又趋于稳定。解释:这样一个结果模式,无可置疑地证明了实验处取得了期望的效果。教师的课堂管理行为得以改善并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然而,这种实验结果也可能归因于新教师的自然成熟,加之由于时间相对较短,把这作为实验结果的另一种解释未必是正确的。结果模式2:从1到5之间,曲线表现出较大的波动,但5到8较稳定。从9到16,除了教师改善课堂管理的行为观测值稍高外,其曲线具有和从O1到O5一样的波动模式。解释:对于这些实验结果几乎不可能得到确切的解释。新教师的课堂表现非常不稳定,尽管实验处理似乎稍微改进了教师的表现,但在整个4周的时间内,教师课堂表现的稳定性并没有提高。显然,存在着诸如课堂条件或教师情感等其他变量的影响,并且其效果超过了实验的效果。问题1:一位生物学教师现在有3套可利用的实验教材,他打算在3个班级分别使用一套教材,为期一学期。他所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是,不同的实验材料对于学生实验概念的获得是否有不同的影响,这将通过对学生进行期末考试来测量。这一测验分数是因变量。尽管学生不是被随机地安排到各班,而各班在能力方面是不同的。这位教师决定采用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请将设计用图表示出来。如果这位教师使用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这种设计和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相比会有哪些优点?威胁这项研究的内在效度的可能性有哪些?这项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如何?有3套实验材料,既然不可能让一个班没有材料去接受实验处理,我们可以把其中一套作为传统或控制组使用。设计图示如下:11122233通过在学期开始时进行一次前测来实施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前测的优点在于:(1)实验前的对等班可以在前测中得到检验;(2)前测得分可作为分析用的统计对照。如果班级不对等,内在效度就会受到威胁,造成影响因变量的其他变量与实验材料混淆。也有可能因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讨论或实验材料,会产生班级交叉带来的混乱。假定实验结果可以解释,它就可推广到该教师所任教学校的生物教学中,并且,如果学生整体的特征没发生变化,这种推广可能要持续几年时间。若推广到其他学校、学生和教师中,还须在逻辑上加以讨论。问题2:一项两组时间系列设计运用于一项健康教育研究中,这项研究由两所高级中学参加。因变量是学生对健康的保养习惯的态度;这在学期考试和在18周的学期中每3周进行一次测量。这样每个班级被测量7次。实验处理(X)包括放映一系列有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电影,每3周被随机地插入到其中一个班级中。设计可以图解如下:112345672891011121314解释下列可能的结果模式:1、1=2=3=8=9=10=11=12=13=14,4大于3,O4小于5,5小于6,6小于7。因变量的分数越高,学生健康态度越积极。解释:实验处理具有一种积极的效果,至少是直接的,但随时间流逝,这一效果会逐渐消失。2、O1=O8,O2=O9,O3=O10;从O8到O14即表现出分数持续上升的模式;O4比O3和O11都大;O5比O12大,但O6=O13,O7=O14。解释:实验处理具有一种短期的效果,在另外持续3周后便消失了。3、做怎样的比较才能确定正常的班级教学是否也具有自变量X的效果。解释:从O8到O14来检测G2。如果态度得分有变化,那么正规的班级教学就有效果。问题3:使用现成被试组进行一项研究,以确定3种不同的训练方案所产生的效果。对各个小组实施前测,然后执行这些训练方案,为期6周。各方案完成后马上对各小组实施后测,6个星期后再进行一次测量。这项设计可以图解如下:G1O1X1O2O3G2O4X2O5O6G3O7X3O8O9独立思考以下各组实验结果,并对之加以解释。a.O1=O4=O7=O3=O6=O9,O2大于O1,O5大于O4,O8大于O7,但O2大于O5,而且也大于O8。解释:训练计划存在短期效应而无长期效果。计划的效应是不相同的,X1很有效,而X3则最小。,b.O1=O4=O7,而O2=O5=O8=O3=O6=O9,但O1、O4、O7O2、O5、O8、O3、O6、O9。解释:有短期效应,并保持较长时间,3项训练计划一样有效。c.O1O4O7,O1大于O4,O4大于O7;O2大于O5,O5大于O8,但O3=O6=O9。解释:最初,实验组是不对等的,在短期内他们依然保持这种相关状态。我们无法说明是否存在短期效应。显然,长期效应是没有的,并且时间一长,实验组间的最初差异也会消失。d.假设方案实施完成后,马上产生一种实验处理效果,我们要做怎样的比较才能决定是否产生了长远的实验处理效果?解释:O3和O1和O2,O6和O4和O5,且O9和O7和O8。e.在这项实验设计中,有没有方法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着前测的影响。如果有,那么如何确定?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解释:不,因为对所有组均实施前测,没有未经前测的比较组。第七章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现实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整个探究过程。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一、调查研究的基本特征从一群人中获得某些信息,以期对这群人从一群人中获得某些信息,以期对这群人所属总体的某些特征(如能力、观点、态所属总体的某些特征(如能力、观点、态度、信念、知识等)进行描述。度、信念、知识等)进行描述。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问问题,被问及的收集信息的主要方式是问问题,被问及的各个成员的回答就构成了研究的数据。各个成员的回答就构成了研究的数据。信息是从样本中获得的,而不是从总体的信息是从样本中获得的,而不是从总体的每个成员中获得的。每个成员中获得的。二、调查设计的类型二、调查设计的类型纵向调查设计纵向调查设计纵向调查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纵向调查设计涉及随着时间推移收集资料的调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查和在特定时间内及时收集资料的调查。横向调查设计横向调查设计横向调查设计是指对一个代表总体的随机样本,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一次性收集资料。三、调查研究的步骤(一)问题的定义例子:分层次定义问题经济因素是否使教师过早地放弃了这个职业?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收入太少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在学校中的月薪太低了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暑假没有发薪水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太少因而促使他们在教书的同时要做第二职业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月薪太少而促使他们在暑假时必须做不同的工作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结构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薪水等级的上限太低了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月薪等级提升速度太慢了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得到的额外福利太少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医疗保险不完善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人寿保险不完善吗?教师过早地离开这个职业是因为他们的退休福利不完善吗 ?(二)确定调查范围(三)收集资料(四)分析数据(五)得出结论四、调查研究的方式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被调查者对问题的认识、态度的一种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的类型现场问卷调查:邮寄问卷调查:电子问卷调查:2、问卷的设计前言前言例如:“关于中小学是否需要专职教育科研人员”的调查问卷的前言尊敬的学校领导:我们是*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建设”研究小组的成员。教育学专业拟面向中小学培养教育科研人员,这一定位是否可行,我们拟征求您的意见。我们的调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贵校开展教育科研的现实状况,第二部分是您对这一专业培养目标的看法。请您按照问卷的提示作答。调查的结果将提供给*师范大学有关部门,以便他们在改进专业设置、目标确定和招生规模时参考。您的回答无论是对我们完成该项研究,还是对该专业的健康发展都十分重要。您的回答是保密的,不会有任何人去鉴别您的回答对与错。完成这份问卷大约需要25分钟。对于您完成这份问卷,并于2007年10月9日前封还已付邮资的信封返回这份问卷,我们万分感激。真诚的:(签名)“教育学专业建设研究”项目负责人题目的制定题目的制定1.除了少数几个要求提供背景或统计信息的题目外,其余题目要与研究的问题、假设直接相关。2.题目要清楚、不含糊,使用术语要使答卷人明白。避免使用模糊的、技术性的术语及行话。3在一个题目中只准包含一个问题。4.防止使用导向性问题。5避免那些会对答卷人带来社会或职业压力的问题。6.避免问那些个人的或微妙的问题。7所提问题应是答卷人能够提供信息的问题。8要能使答卷人读懂题目。在可能的情况下,要用柔和的词语而不是生硬的词语。9短一些的题目总比长一些的要好,简单一些的题目总比复杂一些的要好。10当收集定量的信息时,要求答出明确的数量(如行动频率)而不是平均数。11题目的选择答案应当是可以穷尽的,选项应具有排他性。12尽可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题目和双重否定的题目。题目的格式题目的格式用作问卷的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用作问卷的题目一般有两种类型:(1)选择回答型或封闭型题目选择回答型或封闭型题目(2)结果开放型题目结果开放型题目例如:1、你最不喜欢的学科是:A社会学习B英语C科学D数学E其他(请填写具体的学科)非常赞同非常满意赞同满意不确定不确定不赞同不满意很不赞同很不满意例如:评价你的硕士学位计划的以下各个部分,并圈出最能描述你的感受的选项:最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很满意课程12345教授12345指导12345作业12345学费12345其他(具体)12345例如:1、是什么特征让你认为他是个好的管理者?2、你认为现在高中教师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3、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你认为这个班最有意义的三件事是什么?封闭型问题和开放型问题合在同一个问题中使用。如:1请为课程的各方面评分,并进行评价:很不满意不满意不确定满意很满意a课程12345评价:b教授12345评价:先行性测试先行性测试题目的试验操作提供了鉴别令人迷惑、模糊的术语的机会,并获得有关可能的结果情况的信息。问卷的格式问卷的格式问卷格式应能吸引人,并且一目了然,题目按逻辑次序排出。问题的回答应方便、没有混淆。提高回答率的方法提高回答率的方法提供报酬,提高问卷外观的专业化,发给预约信,提供适时的跟踪发送信函。访谈调查访谈是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向被访者提出问题,根据被访者的回答,收集资料的过程。1、访谈的特点、访谈的特点(1)如果访谈的进行确定下来,就不会存在不回答的问题;(2)如果必要的话,访谈可提供一种向深层探索的机会,以及陈述、理清题目的机会;(3)调查的完成可以做到标准化;(4)由于开放型题目获得回答,调查显得更加成功;(5)访谈有助于避免题目回答的遗漏;(6)有时不通过访谈,一些有关个人的数据就无法取得。访谈的类型: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2、访谈题目、访谈题目访谈题目分为选择回答型与结构开放型两种格式例如:你最喜欢设在这个社区的学校的哪一方面?是否对诸如学校机构设备、教学质量、时间安排、管理等类问题都有兴趣。你认为下列各项中哪些项目是本社区的学校对学生产生强烈影响的因素?a教学质量;b设备;c时间安排;d中心办公室管理,e学校(建筑)管理你认为学前课程是否有助于帮助那些低收入和贫穷家庭的儿童在他们在校的青少年时期表现更好呢?选择项为4种:非常、有一些、不多、一点也不。在你看来,本社区的公立学校是否正在采取必要的步骤提倡在不同种性或种族背景的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呢?选择项为3种:是的、没有、不知道。3、访谈的进行、访谈的进行培训访谈者培训访谈者安排访谈时间安排访谈时间寄预约信寄预约信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把握访谈中的资料收集方法把握访谈中的资料收集方法4、错误的潜在原因、错误的潜在原因访谈对象的回答效应访谈对象的回答效应访谈人员的消极影响访谈人员的消极影响访谈方法不适宜访谈方法不适宜五、分叉性题目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中都可能会包含有一些“分叉性题目”(branchingitems)。这类题目常要求依据对某一题目的回答而让回答者跳过一些题目或者回答一些跟踪问题。例如:在一个地方性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赞成延长学年时间吗? 回答的选择项是:赞成、反对、不知道。如果回答是“赞成”,那么便有如下一个附加问题:你赞成把学年延长2030天吗? 在问卷调查中,应清楚地指明要跳过哪些题目进行回答。例如:如果选择“反对”或“不知道”,请从第16题开始回答。还有一种常用的表达分叉性题目的形式,即把分叉性题目放在方框里,并且用箭头表示出它与基础问题的关系。例如:你是否给高级班上过课? A是的 B没有 如果是的话,你是否参加过什么特殊的 培训班来给这样的班级上课? A是的 B没有六、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评论调查结果常以描述性的方式进行报告,但任何适当的分析和随后的报告都要切合于调查的目的。例如:在关于是否同意在校园里实行无烟政策的26道调查题目中,有80%的人表示他们同意这项政策,有15%的人表示他们不同意,另外有5%的人表示中立。现场问卷调查邮寄问卷调查电子问卷调查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相对成本最低中等中等中等最高一定要助手吗?是否否否是需要对数据收集者进行培训吗?是否是是是数据收集的时间最短较长较短较短最长回答率很高很低较高较高很高是否能够进行群体操作?是否是否是是否能够进行随机抽样?有可能是是是是是否要求样本有读写能力?是是是否否是否允许追问?否否是是是鼓励对一些敏感问题进行回答吗?在一定程度上是最佳最佳在一定程度上是最差使回答标准化很容易很容易很容易一般容易很难第八章质性研究的设计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一、质性研究的一般特征1、在质性研究中,自然环境是数据的直接来源,研究者是获得数据的关键工具。2、质性研究的数据是以文字或图片而不是数字的形式来收集的。3、质性研究的研究者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4、质性研究的研究者倾向于对数据进行归纳分析。5、人们如何赋予其生活以意义,这是质性研究者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具体方法:历史研究、个案研究、民族志研究、行动研究二、质性研究的过程1、确定想要研究的问题2、确定研究的对象3、收集资料4、分析资料5、形成扎根理论质性研究问题的举例:l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学习的策略研究l校园文化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研究l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求正养正”教育个案研究l班主任工作成功个案和工作规律的探索与研究l农村初中反思性教学的策略研究l一个多动症学生的教育个案研究l农村学龄女童失学原因探析l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l流动人口家庭子女教养方式研究三、质性研究的推广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研究者对自己所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有多大程度的自信,即研究者应该怎样确保自己不被误导。在质性研究中,是由教育实践者来做推广,教育实践者决定了研究者的发现是否适合其工作情景。四、质性研究中的资料收集方式访谈在质性研究中,访谈通常是两个人(有时包括更多人)之间有目的的谈话,由其中一个人(研究者)引导,搜集对方(研究对象)的语言资料,以此了解研究对象如何解释他们的世界。1、访谈的类型(1)按结构分类l封闭型访谈:或称为结构型访谈。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走向和步骤起主导作用,按照自己事先设计好了的、具有固定结构的统一问卷进行访谈。l开放型访谈:或称为无结构型访谈。这种访谈没有固定的访谈问题,研究者鼓励受访者用自己的语言发表自己的看法。l半开放型访谈:或称为半结构型访谈。在这种访谈中,研究者对访谈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同时也允许受访者积极参与。(2)其他分类标准根据正式程度,访谈可以分为:正式访谈:非正式访谈:根据访谈者与受访者双方接触的方式,访谈可以分为: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根据受访者的人数,访谈可以分成:个别访谈:集体访谈:根据访谈的次数,访谈可以分为:一次性访谈:多次性访谈:2、访谈的技巧l进行访谈需要注意的方面:访谈的题目对于访谈对象要有充分的意义。访谈应该准备好框架性提纲。确定可能的访谈对象和访谈者彼此都方便的时间。访谈的项目应当以问题的形式,用清楚的语言向访谈对象陈述。访谈应在友好和实事求是的气氛中进行,以便获得有效的信息。访谈的时间不应太长。访谈过程不宜有其他人在场。访谈的地点,应该对双方都适宜,舒服又方便。访谈应以一种轻松、自然的方式结束。l访谈中的问与听在访谈中,访谈者所做的主要工作之一是“问”。访谈者应该学会随机应变,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方式提问。“听”是访谈者要做的另一个主要工作。听的基本原则:v积极关注地听:v有感情地听:v不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v容忍沉默:3、访谈的记录(1)现场笔录一般有四种方式:内容型记录:记的是受访者在访谈中所说的内容。观察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看到的东西。方法型记录:记的是访谈者自己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受访者、访谈过程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内省型记录:记下的是访谈者个人因素对访谈的影响。(2)录音观察l质性研究主要使用实地观察的方式。l实地观察是在自然环境下对当时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观看、倾听和感受的一种活动。1、分类质性研究中的实地观察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参与型观察: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一起生活、工作,在密切的相互接触和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看他们的言行。非参与型观察:观察者通常置身于被观察的世界之外,作为旁观者了解事情的发展动态。2、记录方式笔记观察记录格式并不固定,但应遵循的一条基本的原则是:清楚、有条理、便于今后查找。观察记录的语言要求尽可能具体、清楚、实在。照相机录像机不好改进事实笔记个人笔记观察一个商店的经营情况商店里十分萧条,营业员人浮于事,工作没有效率在这个面积二百平方米的商店里有十名顾客、二十名营业员。我感觉这个商店工作效率不高。观察一所大学食堂的就餐情况食堂里人很多,很拥挤。在这个面积150平方米左右的食堂里,中午12点时,大约有300人,10个窗口前队伍平均有4米长。我感觉很拥挤。食堂里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开始一场饭的战斗。3、观察者的反思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例如:对课堂上学生就坐的行为模式进行观察u有混淆的记录:“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开始选择座位,大部分人都选择坐在熟人旁边。”u有区分的记录:在事实笔记部分写下:“同学们一走进教室就左顾右盼,眼光从一个座位移向另外一个座位;在50名学生中,有36人坐下来以前或以后与他们旁边的人说话、微笑或握手”,然后在个人笔记部分写下:“我想这些同学是在选择座位,而且大部分人选择坐在自己的熟人旁边”。观察者的心情。观察者的叙述角度。实物分析实物包括所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物品等,可以是人工制作的东西,也可以是经过人加工过的自然物。任何实物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都是在一定情境下某些人对一定事物的看法的体现;因此这些实物可以被收集起来,作为特定文化中特定人群所持观念的物化形式进行分析。五、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与整理(一)阅读原始资料在阅读原始资料的时候,研究者应该把自己有关的前设和价值判断暂时悬置起来,让资料自己说话。同时,在资料中寻找意义,尽可能多地从不同的层面解读资料。(二)对原始资料加以编码1、登录:登录是资料分析中最基本的一项工作,是一个将收集的资料打散,赋予概念和意义,然后再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在一起的操作化过程。2、寻找本土概念本土概念应该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这些概念通常有自己的个性特色,与学术界或社会上一般人使用的概念不太一样。3、设立编码系统编码方式有:u脉络编码u情境定义编码u研究对象所持的观点的编码u研究对象对于人和事的思考方式的编码u过程编码u活动编码u事件编码u策略编码u关系和社会结构编码u方法编码(四)归类和深入分析根据编码系统,对资料进行归纳分类和进一步分析。常用的方式有:1、类属分析类属分析指的是在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的现象以及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重要概念的一个过程。2、情境分析情境分析指的是,将资料放置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之中,按照故事发生的时序对有关事件和人物进行描述性的分析。(五)用文字描述研究结果第九章历史研究历史研究是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数据,以描述、解释,并由此理解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行为或事件的研究。一、历史研究的目的1、使人们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2、了解人们过去做事的方式。3、协助我们做出预测。4、更充分地理解现行的教育政策和策略。5、检验关于相关关系或趋势的假设。适合采用历史研究的假设例子:a.在20世纪早期,大多数女教师来自于中上流社会,而大多数男教师则不然。b.那些没有详尽计划和缺乏教师参与的课程改革常常会失败。c.19世纪的社会学课本中,越来越多地提到妇女对1800年到1900年的美国文明的贡献。d.自1940年以来,中学教师享有了比小学教师更高的声望。 二、教育的历史研究题材适合于历史研究的问题:在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学生是如何受教育的?在杰克逊总统执政时期,通过了多少有关教育的法案?这些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0年前,典型的四年级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自1900年以来,教师的工作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相对于今天而言,1940年的学校中的主要纪律问题是什么?最近20年来,普通公众认为最重要的教育问题是什么?杜威的思想对当前的教育实践有怎样的影响?妇女对教育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在20世纪的公立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受到了怎样的对待?在20世纪早期,学校管理者的政策和策略与现在有什么不同?1、从教育的构成来看:横的方面:教育目的、教育政策及法令、教育行政及视导、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课程、教学法、宗教教育及道德教育、教育制度、学术风气等的发展史。纵的方面: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社会教育、师范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的的演进史。2、从教育史的研究主题来看:一般教育史:教育法令的历史: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各类教育制度的历史:学校教育主要内容的历史:教育文化的历史:教育政策与计划的历史:教育的历史评论:当代教育问题的历史研究:国际比较教育历史研究:三、历史研究的步骤定义问题明确表述问题明确表述问题例如,美国学者卡特尔1989年研究了美国教育中的校舍,他在研究报告的开头就列出了5个问题,分别是:美国教育中,校舍设施何时变得重要起来?为什么它变得如此重要?它已经变成我们民族理想的象征了吗?它使我们感到这关系到环境或教育的重要性了吗?它有令人愉快的希望吗?陈述假设陈述假设例如,17、18世纪人文课程衰落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科学的发展使得原来的课程不再那么受到欢迎,这对人文学科是个打击。陈述研究目的陈述研究目的例如,两位学者李威和辉在1989年确立的一个关于中国教育的研究题目是革命的反思:中国1985年教育改革的思考。他们在报告的第一段便清楚地说明了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阐发对作为变化了的形势结果的教育改革的看法。本文对改革发生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分析了导致教育改革的因素;总结了这次改革的关键特征;批判性地分析了它们对学校系统、高等教育和教师的影响。其研究的问题至少包括:其研究的问题至少包括:1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动因是什么?2这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这次改革的教育背景是什么?4这次改革对学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收集有关的资料历史资料是人类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所遗留下来的记录和痕迹。例如:在17世纪的学校中使用过的初级课本。19世纪前10年某地区一个教师的日记。某特定时期发表在一张报纸上的赞成和反对一种新教育制度的争论记录。一所高中的1958年年鉴。19世纪早期,格鲁吉亚农村学生所穿的衣服样例。20实际20年代以来的高中毕业文凭。一位学校校长写给自己职员的备忘录。美国内战时期小学生所写的作文。中国明朝时期科举考试中的一张状元的卷子。对一个教育秘书所进行的口头访谈录音,此人曾在三个美国总统在任期间担任管理部门的秘书。史料的类型:1、文字史料档案:文集、全集:方志:报刊:小说:丛书:类书:2、实物史料:出土文物:考古遗迹:历史遗址:3、口传史料:民间传说:民间歌谣:有关人物的讲话记录:采访报告:调查报告:4、音像史料或电化史料:历史图片:电影:幻灯:录像带:录音带: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只要有可能都尽量使用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是关于所要研究的事件或经历的首次记录。一个19世纪的教师对自己与某少数民族家庭住在一起的经历的叙述。在20世纪60年代所进行的一个口头访谈的副本,在访谈中,一个大城市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对自己城市所面临的教育问题进行了陈述和说明。二战期间学生所写的论文,文中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在1922年,某教育秘书对一次教育部会议所做的记录。一个美国学生和一个日本学生描写他们在朝鲜战争期间各自的学校经历的通信。第二手资料是对事件或经历至少处理过一次的资料。一本描述10年期间所进行的各类教育研究的百科全书。一篇总结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的杂志文章。一本描写18世纪新英国殖民学校教育的书。一个家长对她的儿子与其老师之间的一次谈话的描述(家长并没有在场)。一个学生向教导主任所做的关于她的老师让她停课的原因的报告。总结和评价来自历史资料的信息历史研究中的外在批评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包括文献在哪里产生?什么时候产生?由谁记录的?为什么目的而写的?是否有不同的形式或版本?历史研究中的内在批评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精确度和可信程度。分析、解释、形成结论要根据史料验证假设。史料的分析,只能当作暂时性的结论,一旦有新的史料,可能会随时修正结论或假设。在解释历史资料时,研究者必须知道自己对研究问题的价值观。运用其他学科的观念解释历史现象时,应注意它们在社会科学中的正确意义,适当地使用。收集的历史证据越多,越有利于解释。以个别历史事实、观察及证明而建立的原则,只能用来解释个别历史现象。注意历史现象的复杂性,避免一元的解释或过分简化。四、历史研究的优点与缺点优点: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简便易行,费用较低。真实性较强,可靠性较大。缺点:文献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完善性。收集文献难度较大。文献抽样缺乏代表性。第十章个案研究个案研究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包括人或事件)的变化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研究方法。一、个案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的个别性与典型性一般来说,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个别应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第一,在某方面是否有显著的行为表现;第二,与这方面有关的某些测量评价指标是否与众不同;第三,教师、家长等主要关系人是否都有类似的印象和评价。2、研究内容的深入性和全面性3、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二、个案研究的意义适用于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的研究。是特别适合教师使用的一种方法。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具有实践意义。三、个案研究的步骤1.选择案例并议定获得研究该个案权力的可能性2.收集资料如研究对象是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其个案资料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等。有关学校的记录:学校、年级、出勤情况、奖惩情况、操行评语、学习成绩等。背景资料: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的氛围、兄弟姐妹关系等。问题表现:如首次发生的时间,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当时家庭与学校的背景事件、问题的处理及效果。3.整理个案资料并进行诊断分析设计个案指导策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四、进行个案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基于事实之上整理、分析、撰写2、遵守一定的道德准则,保证学生的隐私权3、积极寻求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的帮助4、正确认识个案研究的局限性第十一章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是一种由实际工作者在现实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反思性探索,它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强调研究与活动的一体化,使实际工作者从工作中学习、思考、尝试和解决问题。行动研究问题的举例l利用双语实验室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l优化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研究l小城市初中构建学校“责任文化”的实践研究l在协作中加快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的实践研究l构建小学体育教学“自主合作型”学习模式的研究l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l信息技术条件下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研究l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案例研究l创新校本培训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l主题活动生活化整合实施的实践研究一、行动研究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手段,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1、为行动而研究2、对行动的研究3、在行动中研究二、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一)计划1、明确问题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什么可能的影响?2、制定计划总体计划一般应该包含以下的一些内容:(1)计划实施后预期达到的目标。(2)对课堂教学试图改变的因素。(3)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4)本研究涉及到的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下:(1)教师本人有无从事研究工作的经验?研究能力如何?(2)所遇问题在以往的研究或实践中已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它们对本研究有什么参考价值?(3)有哪一些可以商讨、交流或合作的人?(4)计划实施可能会受到哪些人或事的影响?(5)在多大的时间跨度上可以实施这一计划?(6)在所处的实际情境中,有哪些物力、人力方面的限制?(二)实施1、把计划付诸行动在不脱离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进行尽量严格地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实践,保证行动研究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有适当的弹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必要的调整2、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1)观察(2)访谈与问卷(3)对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资料的收集与记录(三)反思在对行动研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对原先的“分析”、“计划”和“实施”进行必要的调整。(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2)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3)研究计划是否周详?(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5)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6)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三、行动研究的意义1、行动研究的优点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教师的自觉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2、我国中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缺少应用价值研究形式脱离实践四、行动研究的局限性1、研究人员往往强调方法的简便实用,希望研究结果能立即应用,而会忽视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使研究结果缺乏说服力和可靠性;2、行动研究只对于某一个特定问题的特定对象进行研究,至于取样是否有代表性,研究条件和环境又如何控制则不作要求,所以研究的内部效率都不高,所取得的结果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只有在同类对象的多次重复研究后才能对结果进行验证。3、研究一般是自行检验效果,较难客观地诊断问题。第十二章民族志研究一、民族志研究概述民族志研究是一种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交互作用”的实地研究,研究者在现场进行长期的观察、访问、记录,针对所选择的场所和自然发生的对象而作的研究。民族志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参与观察与深度访谈。教育民族志”是教育研究者对“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的跨学科应用,就是要把民族志研究方法引人学校研究和课堂研究,将学校、课堂作为教育、教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获得的“田野”或“场域”。二、民族志研究的特点研究情景的自然性研究视角的整体性研究结果的描述性研究程序的弹性化研究时间的长期性三、民族志研究的过程1确定有研究价值的现象或问题2选择研究对象和研究场所研究者选择并确定研究对象时考虑的因素:研究者所要从事的课题内容、研究对象的条件、是否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3资料的收集与检核学校和课堂观察的内容:对教师的观察、对学生的观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观察、对学校文化的观察。学校和课堂参与观察中应积累的素材:第一类素材是有关学校文化与制度的整貌概观。第二类素材是指研究者观察到的校园生活或课堂生活的真实记录。第三类素材是一系列的人类学说明,包括对被研究学校教师的叙说风格、典型的口语表述、学校文化、教学模式等的说明,4资料分析与诠释5表述研究结果撰写教育民族志报告应考虑的关键因素:叙述结构叙述方法叙述者角色定位四、民族志研究的优缺点民族志研究的优点:方法灵活,资料真实,花费较少民族志研究的缺点难以作出精确的推论、存在研究者的主观偏见、花费精力、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有限、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第十三章研究成果的表述一、学术论文标题: 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择关键词和分类号。中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以及结构式和公式 。内容摘要和关键词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篇幅在100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一般每篇文章可选35个关键词。多个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分隔,以便于计算机自动切分。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序言正文:子目与章节:一、(一)1、(1)结论与讨论引文注释与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著时所参考的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一般排印在该页地脚。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如1、2),而注释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文末参考文献凡注明引文出处者皆采用国家引文格式规范,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范例: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3772晓松留英中国小留学生增长迅速EB/OL http:/www.ukstudy.com.cn/ linx/article/show.php?id=1056791732&page=13胡乔木说对电影武训传批判非常片面、极端和粗暴N人民日报,1985-9-6(1)4周洪宇陶行知研究在国外J教育研究,1991,(11):595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6Babbie E.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M.Belmont,CA: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1998:97-99. 专著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作者.题目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二、教育研究(调查)报告题目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一般为“调查报告”、“调查研究”导言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正文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结论和建议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附录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三、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题目一般为“实验研究”前言研究方法 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结果 是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要求简要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讨论对研究结果的含义和意义进行评价。参考文献和附录 即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的来源。四、案例研究报告u题目一般为“行动研究”、“个案研究”u背景说明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u细节筛选原始资料,有针对性地说明特定的内容。u结果描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即说明采取的措施及这种措施的即时效果。u评析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