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郭沫若主要翻译思想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郭沫若(1892 - 1978) 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他是创造社的核心与支柱, 其译论也影响到郁达夫、成仿吾等创造社其他成员。然而, 受到当时文艺思想中宗派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影响, 郭沫若的翻译理论也含有这样一些消极因素。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译介活动的分期 学界通常将郭沫若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 萌芽期“五四”时期, 从翻译介绍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开始2. 发展期从1924 年流亡日本到40 年代末, 从翻译介绍日本马列主义经济学学者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开始3. 成熟期建国后。 三个阶段中, 以第二阶段翻译的作品最多, 涉及的面也最广, 尤其是完成了浮士德和战争与和平两部文学巨著的翻译。 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的翻译理论贡献1. 郭沫若注重译家责任, 重视译者主体性, 强调译者主观感情投入, 呼唤译界良好风气。郭沫若非常强调译者的主体性、责任心、素质等, 他认为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要有正确的动机和高度的责任感, 要对作品进行慎重选择, 要对所译介的外国作家作品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 尤其是要对作家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潮流等进行彻底考察, 译者还要有高度的思想水平和广博的文学修养, 才能具有驾御作品内容和语言的能力。2. 郭沫若还特别强调译者自身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情趣对翻译文学的重要性。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强调的翻译动机郭沫若认为, 译家对译品有选择的权力, 对读者有指导教益的责任, 翻译的目的是由译家个人确定的。他的翻译动机观是与译者主体性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 文学研究不论研究作家或研究作品, 都属于研究者的个人自由; 而文学的介绍, 当然比个人介绍多出三个因子来: 文学作品, 介绍家和读者。介绍者是三个因子中最重要的一个, 他对文学作品有选择之权, 对读者有指导之责。他还就介绍家即翻译家的态度论述了翻译的动机和翻译的效果。他认为如果翻译家对于自己要译的作品能涌起创造的精神、有精深的研究和正确的理解, 能充分理解作品的表现和内涵, 能把自己的创作精神融入原作中并进行移译, 那么他的译品必然会能引起一般读者的兴趣, 必然能产生极大的效果。他还认为, 文学的好坏, 不能说它古不古, 只能说它醇不醇, 真不真, 不能说十九世纪以后的文学都是好文学, 全部都有介绍的价值。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 郭沫若创造性地提出了“风韵译”理论, 强调“以诗译诗”, 不赞成移植和逐句直译, 强调翻译的过程也就是进行思想与意识再创造的过程。 郭沫若在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中, 再次详细论述了此观点:我们相信译诗的手腕决不是在替人翻字典, 决不是如像电报局生在替别人翻电文。诗的生命在它内容的一种音乐的精神。至于俗歌民谣, 尤以律声为重。翻译散文诗、自由诗时自当别论, 翻译歌谣及格律严峻之作, 也只是随随便便地直译一番, 这不是艺术家的译品, 这只是言语学家的翻译了。我始终相信, 译诗于直译意译之外, 还有一种风韵译。字面, 意义, 风韵, 三者均能兼顾, 自是上乘。即使字义有失而风韵能传,尚不失为佳品。若是纯粹的直译死译, 那只好屏诸艺坛之外了。风韵译不但可以作为诗歌翻译的原则, 甚至可以作为整个翻译文学的翻译原则。郭沫若强调, 任何文学作品的翻译都必须不失原作“风韵”。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的翻译美学贡献“风韵译” 在讨论注译运动及其他一文中, 他指出我们相信理想的翻译对于原文的字句, 对于原文的意义自然不许走转, 而对于原文的气韵尤其不许走转。原文中的字句应该应有尽有, 然不必逐字逐句的呆译, 或先或后, 或综或析, 在不损及意义的范围之内, 为气韵起见可以自由移易。 显然, 郭沫若的“风韵译”原则, 是在直译、意译的基础上, 针对翻译文学的具体特征而提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翻译理论, 它强调翻译过程中的审美体验, 注重原语的意境与译语的传神, 这对翻译文学中美学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也是郭沫若对翻译理论上的一大贡献。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在翻译批评方面的贡献 1923 年6 月8 日, 郭沫若在论翻译的标准中表述: “指摘一部错译的功劳, 比翻译500 部错译的功劳更大: 因为他的贡献虽微, 而他的贡献是真确的。”可见, 郭沫若非常强调翻译批评在整个翻译事业中的重要地位, 有时翻译批评比单纯的机械的翻译更重要, 没有翻译批评, 译品的质量将失去监督, 译作的质量将无法想象。这对翻译学科的基础建设具有指导意义。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对重复译问题的看法 在如何看待重复译的问题上, 郭沫若持宽容态度。他认为译者各有所长, 译文各有千秋, 不同的译本可供不同读者自由选择。他坚决反对翻译上的专卖行为。 郭沫若认为“翻译不嫌其重出, 译者各有所长, 读者尽可以自由选择。” 在上文提到的批判意门湖译本及其他中, 他又表述了这一观点:“歌德的浮士德的悲剧译成英文的有20 多种。译的人各人的见地不同, 各人的天分不同, 所以译的成品也就不能完全一致。我国的翻译家每每有专卖的偏性, 拟译一种著作, 自家还没有着手, 便预先打一张广告出去, 要求他人勿得重译; 这种无理的要求, 这种滑稽的现象, 怕是我们国内独无仅有的了。”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郭沫若的戏剧翻译贡献 郭沫若的戏剧译著约有十一部, 其中大多是悲剧。如: 德国歌德的浮士德、席勒的华伦斯坦; 爱尔兰剧作家约翰沁孤悲哀之戴黛儿、西域的健儿等, 郭沫若是第一个把它们介绍到中国来的。在翻译的选材上, 郭沫若非常注意作品的时代性, 总是选择与自身生活时代极为相似的作品作为折射;他总是选择那些对社会下层人物寄予了深厚同情的作品, 借以控诉吃人的剥削社会; 他总是选择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 而且他对作家及作品总能做出恰当的评价, 并不是一概而论。 外国戏剧对郭沫若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戏剧创作的影响很大。郭沫若学习和采用了外国戏剧大师借一段历史表现一个时代、借古人之口说自己的话的方法; 他从外国戏剧中汲取了象征手法; 他在戏剧结构和悲剧艺术方面, 汲取和发展了外国戏剧的某些长处, 学习借用了某些技巧, 如开场白和抒情独白的使用等, 并创作了革命悲剧。郭沫若博采众长, 从各国戏剧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丰富营养, 形成独具一格的剧作风格, 成为一代戏剧大师。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郭沫若翻译思想的成熟由“媒婆处女”论到对重新评价翻译的重要性 郭沫若借用了“媒婆”与“处女”来比喻翻译与创作, 将翻译视为“附属的事业”, 并贬低翻译的作用等。从这些不客观不公正的论述中, 我们能领略到郭沫若翻译思想中的不正确一面。然而, 随着文学思想的发展转变, 郭沫若纠正了过去对翻译的意义与目的的轻视态度, 端正了对翻译工作的态度, 重新评价了翻译的重要性。他说:翻译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 我不但尊重翻译, 也深知翻译工作的甘苦。凡是从事翻译的人, 大概都能体会到这一层。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 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这不是一件平庸的工作, 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 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翻译工作者要精通本国的语文, 而且要有很好的外文基础, 所以它并不比创作容易。显然, 在文艺创作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过程中, 郭沫若的翻译思想也经历了一个从稚嫩、偏激、不尽客观到深刻、成熟、比较客观的过程; 反过来, 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水平的提升也在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翻译与创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总结 郭沫若是我国一代文艺宗师。他的创作和翻译在我国“五四”新文学、翻译文学及现代文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虽然他的“处女媒婆”论等曾招致了译界无数的争议与批评, 但瑕不掩瑜, 这些并不能淹没他在翻译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总体来看, 郭沫若的翻译具有鲜明的特色。毋庸置疑,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 郭沫若为我国现代文学、现代翻译文学都做出了巨大贡献。Evaluation only.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