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0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5页 / 共30页
第6页 / 共30页
第7页 / 共30页
第8页 / 共30页
第9页 / 共3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第三章 利息与利率利息与利率一、利 息n定义n借贷资本循环过程(双重支出与双重回流) GGWPWGGn资本使用权的让渡,即GGn资本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是资本的增值过程, 即GWPWGn货币本金和利息的回流,即GGn利息的多种表述n形式上看: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n数量上看: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超过本金的部分n本质上看:是借款人分割给贷款人的部分利润2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合理性的认识n柏拉图:利息会养成人们利己和贪婪之心,因而应该禁止放款收息行为。n亚里士多德:为利息是以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是违反自然的,因而不应该存在。n阿奎那n一是把所有权与使用权不能分开的物品出借而获取利息,相当于重复出卖同一件物品,这违反了正义n二是货币真正的用处是与普通商品一样在交换中被消费,不可能也不应该带来利息n三是因为时间是上帝赐与的,是公共的财产,以时间因素作为利息的原因是不可接受的。3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货币报酬论:n配第的地租派生理论(赋税论)n货币持有者可以用其货币购置土地或出借于人,既然购置土地后可以出租土地以取得租金收入,那么出借货币自然也应该取得一定的报酬,因此利息是由地租所引出的派生形态。n至于利息的多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在本金安全绝无问题的条件下,这一报酬至少要等于用借到的货币购置土地后所能产生的地租,这就是所谓“单纯的自然利息”;另一部分是在本金安全难以保证的条件下,所追加的保险费。n洛克的货币分布不均理论(论降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n土地具有土地本身的价格和土地服务的价格,货币也具有本身的价值和货币的服务价格。虽然货币不能生产任何东西,但商品买卖却离不开它,所以借用货币就必须支付一定的服务价格。洛克进一步分析了利息作为服务价格的原因是货币分布不均,正是货币分布的不均衡,一些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但无货币的人就必须借入货币并加以运用,由此产生收益,并为此必须支付服务价格。4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资本租金论:n巴本提出利息是资本租金的观点(贸易论)n人们借入货币是为了购买实物资本,因而借入的不是简单的货币,而是凭借这些货币所能购买的实物资本,因此利息不是对货币支付的,而是对实物资本支付的。巴本还很自然地得出了利率是由实物资本供求关系所决定的结论,这也对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利率决定理论起了决定性的影响。n诺思(贸易论)n货币的借贷看成是实物资本的借贷,而利息是由于资本的余缺产生的,可供生产和贸易的资本掌握在没有兴趣进行生产和贸易的人手中,他们愿意将资本出借给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活动的人,并从中收取利息。但他独特的贡献在于对利率决定的分析。他明确地提出利率是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从而直接创立了利率的借贷资本供求学说。5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风险补偿论(商业性质概论)n坎蒂隆认为利息源于货币贷出者所要承担的风险的观点。风险来自于借入者的诚信、生产经营状况、利润的高低及生活费用等,因而利息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借入者的迫切程度与贪婪之心。现代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托宾也持这种观点,并将风险概念运用到货币需求理论中,形成了有效资产组合理论。n产业利润说(国富论)n亚当斯密认为资本是出借人贷出取息的资财。这些资财既可以用于生产以提供利润,也可以用于直接的生活消费以维持劳动者的生命,但主要用于资本主义的工农业生产。这表明斯密所定义的资本是产业资本。出借人贷出资财所获得的利息也就业产业利润的一部分。这样,斯密就摒弃了重商主义者和重农主义者以商业资本和农业资本为一般资本的狭隘认识,从整个国民经济出发,深入论述了包括工业资本、农业资本等在内的产业资本的性质。6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资本生产力论(政治经济学概论)n萨伊认为借贷资本的利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风险性利息,二是纯利息。风险性利息是资金贷出者承担风险的报酬,不能说明利息的本质;而纯利息是源于资本像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力,两种生产力结合在一起促进生产,那么借款人借入资本进行生产,其生产出的价值的一部分就要用于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近一百年后,克拉克在1899年出版的财富的分配:一种关于工资、利息和利润的学说中更加深入地分析了资本生产力问题。 n节欲论(政治经济学大纲)n西尼尔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成本决定,而生产成本是由生产所必需的劳动和资本构成。“资本家在获得生产资料和流动资料时,要牺牲个人的消费,更确切地说,要牺牲这种消费所给予他的享乐和满足”。因此,“利润的定义是节制的报酬”。资本来源于储蓄,储蓄来源于节欲,因此利息的本质是给予节欲者的报酬。7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时差论(资本实证论)n庞巴维克认为,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的时差价值。在他看来,现在物品的价值通常要高于同种同量的将来物品的价值,因此,人们都愿意以较多的将来物品来换取较少的现在物品。其间的差额就是利息。也就是说,利息产生于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大于对同类同量的将来物品的评价,也即产生于人们因“时差”而发生的主观评价上的差异。 n人性不耐论(货币的购买力)n费雪认为,利息是对“人性不耐”的报酬,它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相交换时的贴水,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所共同决定的。所谓主观因素就是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即“人性不耐”;而所谓的客观因素则是指投资机会。费雪进一步分析出,大多数人偏好现在物品,但也有人偏好未来物品而愿意让渡一部分现在物品,其条件是必须取得一定的补贴或报酬,即取得利息。同时,也有人可能愿意支付利息,从而以较多的未来收入换取较少的现在收入。两者的差额就是利息。8一、利 息n西方经济学对利息来源的认识n流动性偏好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n灵活性偏好也叫流动性偏好,是时间偏好的具体表现之一,是指人们出于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而愿意保留流动性资产尤其是货币的偏好,这种偏好随着收入的不断上升而有历史性的增强,那么当人们将货币贷放出去时,利息就是“在一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9一、利 息n利息的计算方法n单利计算法:I=P r n S=P (1+r n)n复利计算法:S=P(1+r)n I= SPn现值与终值贴现值n终值 S=P(1+r)n n现值 (1+r)n 10一、利 息1626年Peter Minuit 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出价是24美元。假设印第安人把这笔钱投资于年收益6%的某项投资。到目前价值多少? 单利:2416%(20061626)571.2美元!复利:24(16)(20061626)99183639918.39美元!11二、利息率n利率的定义n借贷资本增殖程度的衡量指标n利率的表示方法n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n年利率/12=月利率n月利率/30=日利率n年利率/360=日利率12二、利息率n利率的形式划分标志分 类备 注物价变动率名义利率(rn):未剔除实际利率(rr):剔除rn=rr+p;rr=rn-p:资产选择/货币供求融资期限长期利率:1年以内(含1年)短期利率:1年以上期间内变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浮动依据/浮动频率指数化:保值贴补率形成与决定市场利率:资金供求+风险收益官/公定利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利率管制严格程度:金融自由化的标志之一标准之上下一般利率:一般标准放贷/吸存优惠利率:低贷/高存利率政策扶持:老少边穷 侨汇外币存款产生顺序贷款利率;存款利率;证券利率存贷利差:银行利润来源13二、利息率n利率体系层 次 构 成 备 注中央银行利 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 金融机构在央行存款利率调节和主导作用(基准利率)商业银行利 率存款利率; 贷款利率;金融债券利率;同业拆借利率传递中介市 场利 率民间借贷利率;债券利率利率体系的基础14二、利息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利率调整表(2007年3月17日/2008年12月23日)城乡居民和单位存款活期存款0.72 0.72 0.36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三个月1.80 1.98 1.71半年2.25 2.43 1.98一年2.52 2.792.25二年3.06 3.33 2.79三年3.69 3.96 3.33各项贷款六个月5.58 5.67 4.86一年6.12 6.39 5.31一至三年6.30 6.57 5.46三至五年6.48 6.755.76五年以上6.847.115.9415三、利率的决定n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n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以剩余价值在货币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n货币的资本性是利息产生的直接原因,资本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是利息产生的经济基础,因而利息是货币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分割出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而平均利润率是由产业内和不同产业间的职能资本家之间竞争形成的。n因此,利率的变化范围是介于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利率与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16三、利率的决定n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凯恩斯主义出现之前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的实际利率理论:利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率的变化取决于投资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流量与储蓄流量的均衡:衡:投资不变,储蓄投资不变,储蓄增加,均衡利率水平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储蓄不变,投下降;储蓄不变,投资增加,则有均衡利资增加,则有均衡利率的上升。率的上升。17三、利率的决定n凯恩斯的理论:凯恩斯的理论:利率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而货币需求量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流动性的偏好强,愿意持有货币,当货币意持有货币,当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需求大于货币供给,利率上升;反之,利利率上升;反之,利率下降。率下降。18三、利率的决定n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可贷资金论: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保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金供给则来自于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货币供给量的变动。 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可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决定均衡利率。其均衡条件为:条件为:19三、利率的决定n个别利率水平的决定n市场利率平均水平n市场供求状况n借方的资本边际效率n贷方估计的风险程度n双方讨价还价的能力20三、利率的决定n社会平均利率水平的决定n社会平均利润率n资金供求n社会再生产所处周期n物价水平n国家政策、法律规定和历史传统n国际利率水平n国际间协议21三、利率的作用n对微观主体的作用n对于借方而言(成本约束机制)n加强经营管理n不得滥用资金n对于贷方而言(收益激励机制)n取得收益,增加资金来源n衡量风险程度n宏观经济中利率作用n有利于聚集社会闲散资金n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n有利于调节信贷规模n有利于货币流通调节n有利于平衡国际收支22三、利率的作用n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n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n经济主体基础n传导机制(系统)n利率市场化23附: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一、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一、我国的利率管理体制改革(一)利率管理体制利率的管理原则是根据经济规律和国家货币政策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对利率水平、体系和管理方法进行的组织与控制。利率管理权限的划分,主要指利率制定权、执行权、管理权和浮动权在各级利率管理组织之间的划分。利率管理的形式是指对利率管理形式的分类。一种常用方法是根据利率管理权力的分散程度划分为集中管理型、分散管理型和综合型三种。24(二)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1. 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的利率管理体制2. 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统分结合的利率管理体制3. 市场经济下多层次的利率管理体制25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n一是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市场化。n二是中央银行通过间接调控方式影响市场利率。26(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目标1. 背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货币系统的资金价格即利率在客观上有了市场化的要求。金融宏观调控需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入世贸组织后,与其将来被动地接受市场利率,还不如主动地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2. 目标n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货币市场利率为市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形成机制。27(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1)1996年6月开放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1997年6月开放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 (2)1998年3月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放开了贴现和再贴现利率;9月放开了政策性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利率。(3)1999年9月实现了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10月对保险公司大额定期存款实行协议利率。 (4)2000年9月21日,实行外币利率管理体制改革,放开了外币贷款利率,简化贷款利率种类,探索贷款利率改革的途径。28(5) 2002年3月实现了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外币利率政策的公平待遇,统一中外资外币利率管理政策。 (6)2002年,人民银行开始对县市级农村信用联社进行浮动利率试点,存款利率最大幅度限制是30%,贷款利率最大幅度限制是100%。 (7)2004年1月,人民银行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则扩大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倍。 (8)中央银行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货币市场利率。公开市场利率目前已成为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29(四)我国今后的利率市场化改革n目前,我国金融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达成的共识是:放开利率先从货币市场开始;存贷款利率改革的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其中贷款利率先扩大浮动幅度,再全面放开,存款利率先放开大额长期存款利率,再放开小额和活期存款利率。利率逐步放开后,要发挥好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中央银行将通过再贷款、公开市场等来调节影响利率水平。30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