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1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征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特征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一)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市民社会和商品经济根本要求,贯穿民事立法、司法、守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效力和衡平作用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是民法精神实质之所在。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二)民法基本原则的特征1、高度抽象性 ;2、内涵的不确定性;3、效力的贯彻始终性;4、功能的强行性与强制补充性。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二、民法基本原则的功能 (一)立法准则的功能(一)立法准则的功能 1、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避免民法内部矛盾,建立民法和谐体系,实现民法整体功能的工具。 2、民法基本原则是评价和解释现行民法规范的准据,是克服现行民事法规的缺陷,进一步完善民事立法的工具。 (二)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二)行为准则和审判准则的功能 (三)克服成文民法局限性和弥补(三)克服成文民法局限性和弥补成文民法漏洞的功能成文民法漏洞的功能 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三、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应当包括平等原则、私权神圣原则、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一)平等原则(一)平等原则1、平等原则的概念、平等原则的概念“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个人就是整个国家。” 所谓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其合法权益应当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2、平等原则的内容、平等原则的内容 第一,人格的平等即主体资格平等。 第二,任何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主体地位平等) 第三,对民事主体的平等对待,包括强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和弱势意义上的平等对待。 第四,在补救方法上,也要充分贯彻平等性。 3、两种平等观:、两种平等观:结果的平等和机会的平等。 法律上的平等一般是指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平等 (二)私权神圣原则(二)私权神圣原则 1、私权神圣的含义、私权神圣的含义 所谓私权神圣是指市民社会中的权利受到法律的充分保障,不受任何个人或组织的侵犯,非依法律程序不得限制或剥夺。 2、私权神圣原则的内容、私权神圣原则的内容私权神圣原则包涵三层基本意义:第一,民法以充分创设和保障私权为己任,即私权本位;第二,任何私权,均受法律的平等保护,具有不可侵犯性,非依法律程序不受剥夺或限制;第三,人格权神圣和所有权神圣是私权神圣的重点。(三)意思自治原则(三)意思自治原则 1、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与意义、意思自治原则的含义与意义 意思自治原则是私法自治理念的核心体现,它是指民事主体根据自己的意愿,依照自己的理性判断,自主自愿地参与民事活动,处理自己在市民社会中的事务,不受国家权力或任何第三者的非法干预。我国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这是意思自治原则的法律表现形式。该原则在民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该原则奠定了民法作为市民社会基本法的基本地位。第二,该原则最直接地反映了市场经济的本质需要。 第三,该原则表现了民事立法的认识论基础。2、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意思自治原则的内容 第一,自我决定;第二,约定优先;第三,自己责任。 3、对意思自治的限制、对意思自治的限制任何意思自治都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相对的,有限制的自由。 (四)诚实信用原则(四)诚实信用原则1、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诚实信用原则的含义诚实信用原则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原则,不能仅仅从语义方面去理解,应当联系它的立法目的去理解。诚实信用原则的立法目的,在于反对一切非道德的、不正当的行为,维护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和安全。因此,从这一角度讲,完全可以把诚实信用原则表述为反不正当行为的原则。从正面讲,诚实信用原则要求人们在进行民事活动时具有良好的主观心理状态。这种主观心理状态应符合“善意”、“诚实”、“信用”三词的要求。 2、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诚实信用原则的本质第一,诚实信用原则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道德准则 第二,诚实信用原则为道德准则的法律化 第三,诚实信用原则的实质在于授予法官以自由裁量权 3、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第一,确立行为规则的功能;第二,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的功能 ;第三,解释的功能。(五五)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1、公序良俗原则的概念、公序良俗原则的概念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概念构成的。我国民法通则中没有采用公序良俗的概念,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2、公序良俗原则的意义、公序良俗原则的意义 第一,弥补强行法规定的不足。第二,对私法自治进行必要的限制。第三,弘扬社会公共道德,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第四,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3、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有学者将之分为七种类型:违反人伦的行为;违反正义观念的行为;乘他人窘迫、无经验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极度限制个人自由的行为;限制营业自由的行为;处分生存基础财产的行为;显著的射幸行为。四、民法各基本原则的关系四、民法各基本原则的关系 在民法的各基本原则中,平等原则集中体现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性质和要求,是民法诸原则中居于首要地位的原则,它决定其他五项原则的采取,并且是贯彻执行其他基本原则的基础和前提,而其他基本原则则是为实现民事主体地位平等服务的。除平等原则外,其他原则可分为相对应的两组原则。第一组原则是以个人为本位的,即从个人角度出发提出的民法原则,包括私权神圣原则和意思自治原则。第二组原则是以社会为本位,即从社会角度出发提出的民法原则,包括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上述两组原则相互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并呈现出对应限制和制约的关系。其中,诚实信用原则是对私权神圣的限制和制约,而公序良俗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限制和制约。通过这种限制和制约,一方面可以协调私益与公益、自由与秩序的关系,防止私欲膨胀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自由被滥用使社会陷入无序状态;另一方面,由于这种限制和制约保持在维护公益与秩序的必要范围之内,是合理的而不是过分的,也不会损害私权、防碍自由、窒息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的活力。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