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第6页 / 共37页
第7页 / 共37页
第8页 / 共37页
第9页 / 共37页
第1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节:概述一、十七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时期。本时期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平衡,各国文化发展也不平衡;文学则主要是古典主义文学。二、古典主义(一)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古典主义一词来源于罗马语,(classic)有“高级的”、“第一流的“意思。古罗马人提及classic,即指古希腊文学。其后,classic却指古罗马文学。所以,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可称为古典主义文学,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被称为新古典主义。按照我国惯例,古典主义即指新古典主义,不再把古希腊古罗马文学称为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是指一种文艺思潮;古典主义文学是指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典主义特点 (1)提倡摹仿古希腊古罗马文学,把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奉为创作典范。(2)强调所描写人物性格的单一性、普遍性而忽视其个性。(3)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文学创作和文学评论的最高标准。(4)除上述三个特点外,古典主义还十分重视艺术形式的完美,如要求戏剧结构谨严单一,文学语言准确明晰等。对文学体裁作等级划分并制定各种体裁应当遵循的规则,如悲剧属于高级体裁,应从古代取材,写王公贵族,用亚历山大诗体,严格遵守三一律等。三一律1所谓“三一律”,用布瓦洛的话概括,就是:“要求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事在一日一地里完成。”(西方文论选(上),第304306页。)马克思指出:“无疑地,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戏剧家从理论上所构想的那样的三一律,是建立在对希腊戏剧(和它的说明者亚里斯多德)的不正确理解上。但是另一方面,同样无疑地,他们正是按照他们自己的艺术需要来理解希腊人的“(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第一卷,第190页)据查,无论古希腊戏剧还是亚里斯多德的诗学都不存在也不曾明确地提出三一律,但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确实提出了类似的思想,15世纪,意大利出现一批学者,着重研究亚里士多德和贺拉斯的文艺理论,并初步提出悲剧创作中的三一律问题)。十六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钦提奥、卡斯特尔维屈罗初步提出三一律。三一律2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曾说过:“悲剧力图以太阳的一周为限”,悲剧应该“环绕着一个整一的行动,有头、有身、有尾。”卡斯特尔维屈罗据此提出“三一律”,他写道:“事件中的地点必须不变”,“表演的时间和所表演的事件的时间,必须严格地相一致”,“事件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在有限的时间和地点内“完成主人公的巨大幸运转变”。近现代学者普遍认为,卡斯特尔维屈罗在时间地点上曲解了亚里斯多德的原意,是借解释诗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亚里斯多德所说的“以太阳的一周为限”虽然意思不甚清楚,但并不是指“事件的时间不超过十二小时”。就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所肯定的索福克勒斯的悲剧,有的事件发生的时间远远超过一天。三一律3“三一律”强调悲剧表现的事件、时间、空间高度集中,这是它的合理之处,在戏剧史上,按“三一律”进行创作的确出现过优秀作品,但是,要求一切剧作都必须符合“三一律”,那势必给戏剧创作套上枷锁。总的来说,卡斯特尔维屈罗对诗学的诠释对于宣传古希腊唯物主义文艺思想、反对基督教神学,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他的诠释有些地方并不符合原著的意思,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文艺创作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拉塔依进一步较为完整地提出:“必须把故事和剧情在同一天、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表现出来”。十七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学者达西埃深入地研究了诗学,做出了一些正确的解释,但古典主义者仍然坚持他们的规则,并由布瓦洛于十七世纪七十年代“立法” ,于是,“三一律”便成了一种必须遵循的艺术法则了。这是法国中央集权制和法国古典主义者寻求统一规则、要求艺术上的单纯集中的必然结果。三一律4最初,三一律中的同一故事、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在理解上发生过歧义。高乃依的熙德便是例子。经过官方理论家法兰西学士院负责人沙坡兰的严厉批评,才做出如下规定:同一故事是指情节单一,不许旁生枝蔓;同一时间是指剧情的开展不超过一昼夜;同一地点是指人物的活动固定在一个地方,舞台上始终不换景。 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异同、关系古典主义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文学思潮,它与人文主义文学既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反拨和矫正。1、继承方面:在思想上仍然具有肯定人性、反对教会的特质,创作方法上也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戏剧依然以悲剧、喜剧分类。2、反拨与矫正方面:文艺复兴时期对人性、个性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艺术形式方面也较杂乱、无规则。古典主义则崇尚理性,提倡以责任义务、理性克制感情,规范个性,艺术上则要求严整的规范,比如戏剧方面的“三一律”,这种有些趋向刻板的要求占据文坛二百余年,一直到浪漫主义兴起才告衰落。巴罗克(式、风格)文学 1巴罗克风格(Baroue)的影响在17世纪欧洲文学、绘画、音乐和建筑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在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文学中,它的影响十分突出。巴罗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意为不合常规,尤指长得不规则而且有瑕疵的珍珠。巴罗克风格首先见于16世纪后期意大利的建筑,其特征是金碧辉煌、气势雄伟、崇尚华丽与雕琢;它与自然、宁静而古朴的古典派背道而驰。因此,至17世纪巴罗克这个词已成为带有贬义的艺术评语。一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对巴罗克风格的这种认识还没有发生什么变化。20世纪初瑞士艺术家弗尔夫林(18641945)撰写了文艺复兴与巴罗克及艺术史概要等书后,巴罗克作为一种对照性风格才得以较公允和充分的讨论。 巴罗克(式、风格)文学2作为文学史上的一种风格,巴罗克式的文风表现也相当复杂,不能以一言蔽之。它在诗歌、戏剧和小说中都有所表现。比如以西班牙宫廷贵族诗人贡戈拉所代表的诗派在西班牙17世纪文学中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巴罗克风格在德国除了在诗歌戏剧中有所反映外,最知名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也以其宏大的场面、丰富多彩的情节、框形套句结构和扑朔迷离的叙述风格充分显示了巴罗克文风的影响。在法国,巴罗克诗歌可以说形成了一支与古典主义戏剧相对照的文学流派,有许多代表性诗人,如戴奥菲尔德维奥、圣塔芒等,当时十分流行的阿丝特蕾则是一部巴罗克式的小说。但巴罗克风格在法国逐渐为古典主义所取代。 各国文学概况 英国文学1、诗人和政治家约翰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他取材于圣经的三部长诗为失乐园、复乐园和悲剧力士参孙。其中,失乐园为其代表作。2、约翰班扬(16281687)梦境寓言小说天路历程(16781689)。(1)天路历程是作者在户外睡着后做的一个梦。在梦里,他见到一个名叫基督徒的男人为向”天堂的城市”前进;经过”绝望泥淖”、“名利场”、“困难山”、“安逸”平原、“死亡河”等种种艰险历程,最后到达目的地的故事,实际是借宗教梦幻故事的手法揭露复辟时期的种种社会罪恶。天路历程(2)天路历程一方面成功地用寓言再现了圣经的精神实质,另一方面描写了人人都经历过的、或正在经历的从善斗恶的精神旅程,反映了人生真理。(3)“名利场”处于通往天堂的要道上,在这里什么都能买卖,人们进行着各种卑鄙勾当。比如在这里出售名誉、国土、妻子、丈夫、孩子、生命、灵魂等,而且不用花钱就能看到偷盗、谋杀、通奸、做伪证等勾当。当基督徒和他的伙伴忠诚先生拒绝受”名利场”商贩勾引时,他们遭到围攻、被逮捕并置于囚笼里示众。最后忠诚先生被施以火刑,活活烧死。(4)天路历程的魅力来自作者深遂的人生经验、博大的想象、超人的勇气和高尚的人格。据说,从它出版之时到18世纪,英国普通百姓家中必备两册书,一册是圣经,而另一册就是天路历程,它因此可以说是英国百姓家喻户晓的著作。到19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借用了这本书中的“名利场”来命名他的小说,这样又进一步扩大了天路历程的影响。约翰德莱顿3、约翰德莱顿(16311700)。他集诗人、剧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于一身,成为17世纪末向18世纪过渡的承上启下人物。(1)德莱顿生于一个乡绅之家。1650年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于1654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在克伦威尔护国时代的国务秘书约翰瑟洛手下短期工作过。1663年,他当选为新成立的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668年,受封为桂冠诗人。两年后,他又被任命为皇家史官。1688年,詹姆士二世被废黜,德莱顿也丧失公职,从此专心从事文学活动,逝世后被葬于西敏寺”诗人角”。(2)德莱顿在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659年,为克伦威尔纪念文集写了一组英雄诗。献给查理二世的颂诗回来的星辰(1660)。为抨击阴谋篡权的辉格党人而写的押沙龙与阿奇托菲尔(1681)和奖章(1682)等诗。奇异的年代(1667)、俗人的宗教(1682)、亚历山大的宴会。约翰德莱顿(3)德莱顿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剧场重新开放以后开始他的戏剧创作,在约30年间写下了近30部戏剧。剧作有:疯狂的豪侠(1663)和时髦婚姻(1672)等喜剧,女情敌(1664)和阿菲忒里翁(1690)等悲喜剧,一切为了爱情(1677)和堂塞巴斯特安(1689)等悲剧,阿尔比翁与阿尔巴尼俄斯(1685)和亚瑟王(1691)等歌剧。德莱顿的戏剧成就主要在英雄悲剧方面。印度皇后(1664)和印度皇帝(1665)。论戏剧诗中,德莱顿以溢于言表的爱国热情赞美了英国戏剧的成就。他对莎士比亚的评价被18世纪文豪约翰逊称为是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少的千古定论。(4)德莱顿被约翰逊博士却称为“英国文学评论文父”。德莱顿的文学评论主要特点有:1)量大2)方法灵活、实用(二)法国文学(二)法国文学1、十七世纪法国文学主潮是古典主义文学。2、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在欧洲古典文学发展中有其深刻的典型意义。3、古典主义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其哲学基础。4、法国古典主义是继承了文艺复兴摹仿古代、摹仿自然和注意艺术真实的传统的,但又有自己的独立特点。它把文艺复兴时期必要的渲染个人情欲,纳入服从公民义务的轨道;把头绪纷繁的情节线索,引向单纯集中;对写作上的过分自由,定出规则。(二)法国文学在古典主义文艺思潮中,出现了高乃依、拉辛两个优秀悲剧家和一个喜剧大师莫里哀。皮埃尔高乃依是前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熙德,是一部悲剧(或悲喜剧)。若望拉辛为后期的代表作家,代表作为安德罗玛刻(1667),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尼古拉布瓦洛(16361711)的诗的艺术被人们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莫里哀(16221673)是古典主义全盛时期的杰出的喜剧作家。若望德拉封丹的“巨型喜剧”寓言诗。第二节 弥尔顿的失乐园第二节 弥尔顿的失乐园一、内容梗概失乐园(1667)长达一万余行(10566),分12卷,故事主要取自创世记和启示录,诗人采用古典史诗从“故事的中心”开始的倒叙手法。第一、二卷写撒旦因反叛上帝,被打入地狱遭受苦难;这时他已无力反攻天堂,便想出间接报复的办法,企图毁灭上帝创造的人类。第三、四卷写上帝知道撒旦的阴谋,但为考验人类对他的信仰,便不阻止撒旦;撒旦穿越混沌,潜入人世,来到亚当和夏娃居住的乐园。弥尔顿的失乐园 第五、六卷写上帝派遣拉菲尔天使来到乐园,警告亚当所面临的危险,同时对他讲述了原是大天使的撒旦如何因骄矜自满,纠合天上三分之一的天使与圣子交战的经过。第七、八卷写拉菲尔天使继续对亚当讲述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的经过。第九卷写亚当和夏娃意志不坚,受潜入蛇身的撒旦引诱,违背上帝的指令,偷吃了知识树上的禁果。第十卷写上帝决定惩罚他们。第十一、十二卷写上帝派迈克尔天使把他们逐出乐园。在放逐前,迈克尔天使向他们揭示了人类将要经受的灾难和考验。弥尔顿的失乐园 二、人物形象(一)撒旦失乐园中的人物以撒旦的描绘最为有声有色。颠倒了的古典模式的英雄气概。豪言壮语。色厉内在和巧言令色。庞然大物。极其虚弱。押必。寓言手法。“罪恶”。“死亡”。“撒旦罪恶死亡”的“三位一体”。“上帝圣子圣灵” 由巨鲸利维坦变成兀鹫、恶狼、鹈鹕、蟾蜍等,直到最后变成蛇。弥尔顿的失乐园(二)圣子圣子是仁慈和理性的化身,具有无限的力量,表现出比尚武好斗、驰骋沙场的古典史诗英雄更为高尚的英雄品质,即:“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英勇壮烈的牺牲”精神。三、主题“关于人类最初违反天神命令/偷尝禁树的果子,把死亡和其他/各种各色的灾祸带来人间,并失去/伊甸乐园,直等到一个更伟大的人来,/才为我们恢复乐土的事”(朱维之译)。并接着指出他写这首诗的宗旨是为了“阐明永恒的天理,/向世人昭示天道的公正”。四、艺术特色(1)双线并行。(2)背景壮阔。(3)倒叙手法的运用五、局限长诗也反映了诗人清教徒思想的矛盾。第三节 莫里哀的伪君子一、生平简介(一)莫里哀(16221673),原名让-巴蒂斯特波克兰,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家。其父为挂毯商和宫廷内室陈设商,曾以金钱捐得”国王内侍”头衔。1635年,莫里哀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9年中学毕业时,其父又为他买得一纸奥尔良大学硕士学位的文凭。喜爱戏剧活动。1643年,他和贝雅尔兄妹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即兴喜剧”。(二)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分四个阶段:1、奠基时期(16221658):他率光耀剧团流浪外省时的作品,大多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冒失鬼等。2、开创时期(16591663),主要是社会风俗剧,有可笑的女才子、妇女学堂等。3、创作的全盛时期(16641668),成熟期,代表作为伪君子、恨世者、吝啬鬼、堂璜等。4、创作晚期(16681673),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代表作史嘉本的诡计、无病呻吟等。第三节 莫里哀的伪君子(三)莫里哀喜剧的特色1、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教会的传统,具有较强的民主倾向。2、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艺术典型,如伪君子答丢夫、吝啬鬼阿巴贡等。3、取材于现实生活,注意从民间创作中吸取营养,富有民族特色。4、基本遵守古典主义法则,但不恪守,有时还有突破。5、把日常用语搬上舞台,而不一味追求典雅。6、利用地位颠倒和意料不到的逆转来产生喜剧效果。7、擅长用舞台动作制造笑的效果。8、语言的笑料丰富多彩,双关语、俏皮话、滑稽的新字、同一词语的重复等手法的应用。第三节 莫里哀的伪君子三、伪君子(一)伪君子(又译达尔杜弗,或者骗子),写于1664年,五幕诗体喜剧,是莫里哀创作中思想性战斗性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二)写作背景天主教教会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人文主义者的沉重打击,之后,便转入反攻。伽利略被管制,布鲁诺被活活烧死,托克托塔索被关入疯人院。 “圣体会”。伪善。“伪善是一种时髦的恶习,伪善这行职业真有神妙不测的好处。” 伪君子内容梗概 1答丢夫是个农村破产贵族,(奥尔恭说,“他的产业都是本地出名的好采邑,你别看他现在这种样子,他的确是个贵族呢”)。“连双鞋子都没有,全身衣裳顶多值六十个铜子”。富商奥尔恭。 “太多了,一半已经太多,我实在不配你这样怜恤我。”“上宾”和”精神导师”“上天保佑你!”“他全身上下都有一种高尚的才德在放着光芒”,“世界上跟上帝最亲近的人,这就是他举世无匹的财富” 政治秘密的文件匣子。伪君子 内容梗概 2玛丽亚娜(玛丽雅娜)法赖尔柏尔奈耳太太“道德君子”。“出走”。欧米尔(艾耳密尔)。“这可是上天特殊的恩典,我也只想把我整个儿心灵呈献在您的眼前。”“我的热诚已到了这样的地步”“我摸摸你的衣服,这料子多么绵软”;欧米尔将坐椅退后,他即将坐椅移近,摸欧米尔的帽子:“天哪!这花边可真细致”。 伪君子 内容梗概 3“那不是我追求的幸福。我所衷心希望的美妙的神奇的幸福却在别处。”“你是什么也不爱的。”“我胸膛关住的并不是一颗铁石的心。”欧米尔再讽他一句:“在我看来,我总以为您是一心一意想着天上的事情,这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值得您留恋。” “自从我一见您那光采夺目人间少有的美貌,您便成为我整个心灵的主宰;倘若您肯用一种稍为和善一点的心情来体贴体贴您这不肖奴才的忧伤烦恼,倘若您肯大慈大悲来安慰我一下那末,甜美的宝贝呀!对您的虔诚一定是举世无匹的虔诚。” “秘密是靠得住永远不会泄露的”。达米斯(大密)伪君子 内容梗概 4欧米尔在再次邀答丢夫密谈时,先叫答丢夫关上门,到各处去看看,免得被人捉住;然后用语挑逗。答丢夫一方面承认欧米尔对他说的话是把他从来没有尝过的一种芳香,川流不息地输进了他全身毛孔里,一方面又说,“请你准许这颗心胆敢对于这种幸福还有点怀疑,因为我很可以把这些话当作一种手段:无非是要我打破正在进行中的那桩婚事。跟您痛快地说吧,如果你不给我一点实惠来替这话作担保我是绝不能听信这么甜美的话的。”欧米尔提出:“答应了您所要求的那件事,又怎能不同时得罪了您总不离口的上帝呢?”伪君子 内容梗概 5“如果你只抬出上帝来反对我的愿望,那末索性拔去这一个障碍吧,这在我原不算是一回事的。”“咱们俩说句私心话,他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我已经把他收拾得能够见什么都不信了。” “离开这儿的却是你;因为这个家是我的家,我要替被侮辱了的上帝复仇”!“勤王有功”的奥尔恭,解救了奥尔恭及其一家。伪君子答丢夫1 作为一个职业的宗教骗子,答丢夫总的性格特点是伪善、狡黠、凶狠,其中,伪善是其主导性格。伪善。清心寡欲。道貌岸然。“圣徒”。好色之徒。桃丽娜。“哎哟!天哪,我求求你,未说话以前先把这块手帕接过去。”“把你双乳遮起来,我不便看见。因为这种东西,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遮起来”“看了灵魂就受伤,能够引起不洁的念头”。伪君子答丢夫2一件坏事只是被人嚷嚷得满城风雨的时候才成其为坏事;如果一声不响地犯个把过失是不算犯过失的(第四幕)。不愿伤生。“把全世界看成粪土一般”,“对任何东西也不要爱恋”。“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应该遵从。”伪君子答丢夫3狡黠、凶狠。 “现在王爷的利益是我的头等重要责任。”(第五幕“答丢夫”已经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伪君子答丢夫4(五)桃丽娜桃丽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劳动人民的形象。她是反对封建造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很强的洞察力。她最早一针见血地识破答丢夫的伎俩和贪图金钱、贪恋女色的本性。聪明、勇敢、机智、灵活给人以深刻印象。(六)主题剧本通过答丢尔夫的形象,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和贪婪,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伪君子答丢夫5(七)艺术特色1、剧作是按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写成的。首先情节集中单纯,人物的行动一致,所有的情节都在于展现答丢夫的伪善面目。其次,时间在24小时以内,从开端柏尔奈耳夫人愤而离家直到剧末侍卫官到来时,时间都在一天之内,可见作者是谨守时问一致的法规的。再次,是地点整一剧情始终在奥尔恭家中展开,而剧作又充分地利用了这个室内的环境:达米斯藏在套间,奥尔恭躲在桌下,都是利用室内环境造成了关键性的情节。另外一些戏剧动作,如答丢夫的求欢,欧米尔的巧计,离开这个室内环境,也就无法令人相信。2、剧作是一出典型的性格喜剧。全剧的艺术构思都是为了塑造一个伪善的性格。伪君子答丢夫6全剧五幕三十一场,每一幕每一场都围绕答丢夫伪君子形象的塑造这一中心来组织情节。剧本开场后整整两幕,答丢夫没上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谈和行动,间接介绍了他的来历、身份,以使在主人公上场后,不再分散笔力。同时,又通过众人对答丢夫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造成一种悬念,让观众把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在了这个人物身上。第三幕以后,答丢夫登场,作者为他设计了一连串的言行动作,层层剥下了他伪善的画皮:他要手帕、两次勾引艾耳密尔、嫁祸大密斯、妄图侵吞奥尔恭的家产暴露他阴险狠毒的真面目。伪君子答丢夫73、剧作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全剧的结构严整紧凑,层次分明。根据戏剧冲突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第二幕,答丢夫不出场,通过其他人物的活动侧面介绍答丢夫的性格,为他的上场作好准备;第三、第四幕,正面揭发答丢夫的伪善的罪恶用心;第五幕,进一步揭穿他的凶恶面目和危害性。在描写这些场面时,莫里哀表现了高度的艺术技巧。第一幕第一场被歌德认为是“现存最伟大和最好的开场”。通过柏奈尔夫人与一家人的争吵,一开场就吸引了观众,提出了矛盾。争论围绕着答丢夫而展开。主要人物不在场,却处处都介绍这个人物,使得观众在他出场之前早已对他有所了解。莫里哀便可以在以后的几幕中集中笔墨揭露他的伪善本质,不再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伪君子答丢夫8同时,通过争论,每个人的身份以及他们在这场冲突中的地位、态度,都自然流露出来。第一幕第四场也是有名的场次。奥尔恭从乡下回来,不关心正在生病的太太,只顾追问答丢夫的情况,他四次重复”答丢夫呢”、“真怪可怜的“这两句台词,造成强烈的喜剧效果,把他对答丢夫入迷之深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幕第二场,答丢夫上场。莫里哀用一个小小的动作(耍手帕)就揭穿了他的伪善嘴脸和卑污内心,手法之简练,真是惊人。后面的几幕,莫里哀顺着答丢夫勾引欧米尔这一情节线索,让他自己一层层地脱下伪装,露出本性。伪君子答丢夫94、剧作的戏剧冲突本身带有许多悲剧性的因素。剧作打破了古典主义悲、喜剧不能混淆的戒律答丢夫的伪善所造成的后果实际是悲剧性的。年青人的婚姻被破坏,奥尔恭几乎身败名裂,家破人亡。这些悲剧性的因素足以显示伪善者的掠夺本性,能激起人们对宗教统治的仇恨,使剧作取得了很好的思想艺术效果。此外,剧作善于向民间闹剧学习,吸收了许多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和技巧(如打耳光、家庭吵架、父亲逼婚、父子反目、桌下藏人、隔墙偷听等等),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伪君子答丢夫10(六)伪君子的局限性:1、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比较狭窄。2、人物性格单一而缺乏丰富性。3、结尾勉强生硬。附录:伪君子,赵少侯译,见莫里哀喜剧选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或见李健吾译的莫里哀喜剧六种(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莫里哀喜剧第二卷(湖南人民出版社),剧名译为达尔杜弗,或骗子。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