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3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浅谈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华丽变身以上海1933老场坊为例 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更新改造已有不少案例,1933老场坊(工部局宰牲场)、梦清园(上海啤酒公司)、创意仓库(四行仓库)、八号桥(上海汽车制动器厂)以及X2创意空间(亚华印刷机械厂)等都比较著名。1933老场坊梦清园创意仓库8号桥X2创意空间 一、基本概况1.区位及周边交通2.历史发展3.主题定位4.业态构成1933老场坊 1.区位及周边交通上海1933老场坊北外滩商圈北外滩商圈国际客运中心国际客运中心陆家嘴商圈陆家嘴商圈人民广场商圈人民广场商圈位于上海虹口区地铁4号线、10号线双轨交汇,四通八达位于外滩隧道海宁路入口,连接外滩滨江沿岸和延安路高架新建路、大连路双轨道直达浦东陆家嘴商圈毗邻人民广场、北外滩商圈、国际客运中心、沿江高端地产 2.历史发展前身:上海工部局宰牲场改建后的上海1933老场坊 1933老场坊初建于30年代,出自英国建筑设计大师巴尔弗斯之手,结合古典英式建筑特质和古罗马巴西利卡式元素的魅力风格,整体建筑外方内圆、高低错落、无梁楼盖、廊道盘旋、布局宛若迷宫,空间却又次序分明如今,由英国创意产业之父霍金斯通过老建筑改造,1933老场坊依然完好保留了原来的历叱风貌,以生活方式、创意、求知为核心要素,形成机体和内核整合互动为一、风尚诠释复古的创意生活体验 3.主题定位时尚创意新地标,产业、商业、文化、旅游四位一体,涵盖时尚发布、创意办公、休闲体验、娱乐总汇、配套餐饮五大产业。 4.业态构成零售餐饮会所办公展示火柴的故事兴穆手工美国偶像亚洲时代库诗Kenas品位品位绝色礼服定制花花牛西班牙酒吧餐厅苏浙会狠牛创意面馆牛市中餐厅红意意大利餐厅易安咖啡法拉利车主俱乐部上汽俱乐部雪茄客俱乐部吾度视觉艺术乐昂建筑设计亚茄文化传播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博茂营销跨越2层,面积达1500平米的空中舞台商业休闲类:1-3层,以中高档的餐饮和零售为主,结合3家顶级会所;创意办公类:第5层,以创意类企业的工作室为主要形态;展览展示类:第4层,依托的空中舞台,定期引入各种时尚发布活动。 二、项目改建介绍1.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2.改建总览3.楼层平面图展示4.重点改建部位内墙楼梯电梯卫生间外立面橱窗廊桥空间牛道伞状柱帽室内空间1933老场坊 1.设计原则及构思目标原真性原则可识别性原则可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设计原则:构思目标:站在历史的角度,创造一个具有文化品位的创意空间,其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群,而更应该是一个平台,在这样一个平台上,产生更多可能性的创意。站在设计的角度,就是创造一个符合现在生活方式的场所,它本身所涵盖的功能可以远远大于业主的设想。基于上述目标,重新梳理功能以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重点设计和控制其公共空间的形态和气质。 2.改建总览1号楼即当年的远东第一屠宰厂旧址,建筑最上方有一个直径6m的大型顶棚,光线由此渗透进整个楼房。现在顶棚下方,改造了一个占地981的中心圆大剧院,其余空间为主要公共创意空间。2号楼建于1935年,当时作为宰牲场的化制间,即病菌、废肉、内脏、毛发等废弃物的处置场和焚化炉,现在则改建成公馆,北侧屋顶中部有一个高耸的烟囱,现在是整个“1933”的制高点。3号楼原来是工人宿舍,2000,现在是设计制作中心。4号楼是过去的仓库,现在是设计与教育中心。 2,3,4号楼外景 2,3,4号楼为办公园区园区内共40多家企业,其中超过半数为创意类公司,包括华硕设计中心,隶属于宏盟集团的尤尼森营销咨询有限公司等其中上海创意产业中心还搭建了“品位上海设计之窗”这样一个创意类产品展示平台。 3.1#楼层平面图展示一层平面图二层平面图三层平面图四层平面图五层平面图公共空间创意空间卫生间竖向交通空间 4.重点改建部位内墙原内墙有许多已被拆除,增加了许多新的分隔。现根据“时尚中心”的定位,拆除大部分后期增建的内隔墙,根据新的功能定位采用轻质隔断划分空间,使空间更灵活,方便艺术展示之用。 楼梯该建筑原有楼梯中绝大部分被保留了下来,而且关系也十分清晰明确,只有主入口处的原外楼梯已被拆除,楼板被封堵,因此在新的设计方案里将其重新修复、还原。按现在新的功能要求,在中心圆环增设两部楼梯。 电梯该建筑原设计中有1部货梯,后期使用者又加设了3部货梯,累计共4部电梯。根据新的功能定位,将拆除其中的2部,保留2部并将其改建为客梯,同时中心圆环再新增3部客梯,电梯共计有6部。保留改建电梯保留改建电梯拆除电梯增设电梯 卫生间设计该建筑原为工业建筑,卫生间面积很小,后期因使用功能改变而逐渐废弃,目前在C区一层楼梯下有一个小型简易的卫生间,但不能满足现在功能的需要。未来每层将设置三个高级卫生间,采用同层排水方法即在现有楼板基础上垫高400,从而保证了对该建筑结构的影响降到最小。每层设置的高级卫生间每层设置的高级卫生间每层设置的高级卫生间仅在四层多功能厅设置的卫生间 外立面该建筑沿沙泾路的西立面,完全根据1933年图纸上的设计进行修复。将现该立面上已被封堵的花格窗洞清理后,重新恢复原样。西立面现有的管线须移位,并将粉红色的涂料用专业技术清洗后恢复原设计的质感和色彩。外立面的门窗均保留修复。损坏严重者均按原式样复制。原设计中外立面门前灯目前已基本被拆除,唯有西南面墙口保留了一个支座。根据该现存的支座按原样翻制后安装复原。改造后改造前 由于该建筑原为工业用途,原西立面一侧的拱廊下为进出货平台,且一层开窗形状和位置较为凌乱,不适合“时尚中心”定位需要而应该具备的风格。因此根据“可逆性”原则,设计可拆卸的活动式橱窗进行遮挡并可丰富立面,同时也达到了对该建筑最好地保护。装配式橱窗示意图橱窗效果图橱窗 廊桥空间廊桥空间是该建筑最具有特质的特征之一,其独具的魅力均来自于由其形成的建筑光影所形成的神秘而富于变化的空间,一度成为沪上摄影师追逐的创作基地。外部廊桥空间内部廊桥空间 外廊桥空间含有四层外廊和相互连接的26座斜桥,在后期增设了2座新桥,目前大多数保存较为完好,仅有2座老桥受到损坏,其将在改造过程中被修缮,同时后建的新桥将被拆除以完全恢复1933年竣工时的样子。内廊桥空间具有魔幻气质,上下共计10座桥,另外5个半圆形的桥也均保存完好,设计中力求保留其原有的气氛,功能定位为交易展示空间,在中心处设吧台。 牛道牛道也是1933老场坊的建筑特色之一。因为实行的是人畜分离的制度。如今的1933老场坊依然保留了这一原先的建筑特色,游客在这行走,依稀间仍可感受七十多年前的建筑风貌。 伞状柱帽两种形状(八角形和四边形)的伞状柱帽是该建筑的特色之一,其形状来源于无梁楼盖的结构设计,有超过三百根的宽大伞形柱均匀分布在建筑中。在修缮设计中将完全保留这些柱子。目前这些柱子外装饰材料各异,原设计的水泥抹面的柱子表面有的已经被严重损坏。设计中针对这类柱子的形状和气质,将现有的装饰面全部清理后,按原工艺、原材料做成新的水泥抹面,通体打磨,上下一体,并作为室内公共空间装饰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保留并充分体现该建筑的特有风格。 该建筑室内空间设计的塑造重点是将廊桥和柱帽的韵味融合在“时尚创意产业中心”商业场所的公共空间装饰设计中。目前该建筑的空间魅力已经让人赞叹,因此设计手法以“不为”或者“少为”为原则,不强调装饰材料的豪华,而是采用水泥这一原设计中的材料类型来重现原设计的特点,墙面也强调不用涂料,而使用打磨的方式,呈现它70年的历史痕迹。室内空间 空中舞台“空中舞台”可以说是老场坊最具特色的地方,它位于老场坊的四楼,8米挑高的空中舞台的中央有600平米面积悬空而设,全部用钢化玻璃制成,每平方玻璃可承重400千克。加上圆形穹顶的结构增加了视觉冲击,更具空间感。 三、特色优点1.主题特色2.空间特色1933老场坊 1.主题特色与休闲旅游结合,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n极具特色的建筑风貌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和摄影爱好者;n目前已成为上海工业旅游的主打品牌。引入各类时尚活动,形成亮点,塑造品牌。n与一些机构、社团定期举办各类时尚发布会、文化交流活动和公益活动;n不定期地邀请明星、演艺团体举办首映式等 2.空间特色整体风貌:完好地保留了建筑原有风貌,旋梯、楼道、连廊、柱体等各种建筑元素,构筑了如同迷宫一般的游览体验。商业空间:各商家结合建筑特色和自身业态需要,通过现代元素的导入,打造一个个奇特的商业空间。餐厅:保留了已有墙面和立柱,而通过吊灯、铁艺、马赛克等细节装饰以及灯光效果,渲染餐厅的独特氛围。零售:利用原有墙面和立柱进行空间分割,现代简约的展台与建筑的古朴形成了对比,打造一个与众不同的购物体验空间。舞台:建筑的顶层利用大面积的玻璃和钢筋取代原有石材,开辟成为空中舞台,并导入了一流的影音设备,适合各种时尚活动的需要。休闲空间:现代化的休闲小品点缀,具有强烈的时尚感和艺术性。 由此可见,不同的混凝土工业建筑的改造,应该根据建筑本身的特点、保护级别、开发具备的条件和资源等不同情况,选择改造的策略和具体方案。目前上海的工业建筑开发有着一窝蜂的现象,在可以看到的经济利益驱使下,很多项目未经仔细考察和策划就上马了,项目开发完成就立刻陷入困境,不仅造成了有价值的混凝土工业建筑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也对开发商的投资热情有较大的影响。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工部局宰牲场无疑是一个合适的对象,建筑本身具有很强的魅力和独特的价值。在整个开发中,开发商注意扬长避短,不断选择专业团队作为合作者进行合作,并与政府密切互动,最终不但保护了建筑的历史价值,也实现了自身的利益追求,达成了文化诉求和经济价值的双赢,都值得上海其他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改造的项目学习。 参考文献:1.聂波上海近代混凝土工业建筑的保护与再生研究(1880-1940)同济大学硕士论文,20082.薛顺生,娄承浩.老上海工业旧址遗迹.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3.徐新吾,黄汉民主编.上海近代工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4.黄汉民,陆兴龙.近代上海工业企业发展史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5.英,凯瑟琳克罗夫特著,王东亮等译.混凝土建筑.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THANKS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