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指尖上的仙境 错金博山炉 中山靖王墓,是中国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在河北省满城县县城西南 1.5公里陵山主峰东坡,又称满城汉墓,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山洞宫殿。该墓随葬品丰富,年代明确,对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考古具有重要意义。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时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刘胜墓与窦绾墓均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平面布局上两墓则大同小异。全墓分为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个部分,墓室中分别修建了木结构瓦房和石板房,形成了一座功能齐备的豪华地下宫殿。墓内除了华丽的陈设和棺椁外,发掘中还出土各类文物1万多种。其中仅金银器、玉石器、铜器、铁器等精品便有4000多件,各类铜灯19件,尤以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最为珍贵。刘胜、窦绾两套完整的金缕玉衣,是全国考古工作中首次发现。满城陵山汉墓的出土文物曾赴欧、亚、美等国和地区展出,受到了国内外高度赞誉。刘胜金缕玉衣朱雀衔环杯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 错金博山炉,出自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 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陵山出土。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器型似豆形,盖肖博山,通体错金。座把呈透雕三龙出水状,龙首顶托炉盘。炉盘装饰以错金流云纹。盘上部铸出峻峭起伏的山峦,山间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层峰峦或骑在兽身上,猎人巡猎于山石间。二三株小树点缀其间,刻划出了一幅秀丽山景和生动的狩猎场面。“这件国宝实际上是作为香薰、薰炉用的,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 博山炉是一种熏炉,是古代豪门贵族的奢侈用品。上面有高而尖的盖,盖上雕镂有象征海上仙山的“博山”。使用时将香料放在炉腹内点燃,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空的山形飘散四方,犹如烟气缭绕,馨香扑鼻,给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觉。这是西汉时期常用熏香器具,可用来熏衣、熏被以除臭、避秽。 错金博山炉全器由炉盘、炉盖和炉座组成,通体错金丝,炉盖镂雕成山峦起伏状,人和虎、豹、猴、野猪等动物置身其间。足部为透雕蟠龙纹,器腹饰错金卷云纹。炉体用刚柔相济的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装饰着山峦,产生行云流水的艺术效果,工艺精湛,装饰华美,表现出当时手工业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高度发展水平,且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国内现存最精美的西汉青铜器之一,是一件举世闻名的珍宝。年月,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在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一级品鉴定活动中,被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所谓的“博山炉”最初呈现铜质素面,后随工艺技术的发展,外表施以鎏金,或错金、银。博山炉流行于汉代,后来历代也多有仿制,有名的博山炉除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的错金博山炉外,还有一件是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的西汉鎏金银竹节高柄铜薰炉。 在汉、晋时期,除多有铜制的博山炉外,青瓷博山炉属于仿熏香用的铜炉而制烧的,在当时也不断涌现。青瓷博山炉的造型显得圆浑、饱满,镂雕纹饰较有规律,很适应烧造工艺的特点。从整体上看,仍然庄严肃穆,线型的变化和部位的功能也都基本上相似于青铜制炉。隋 绿釉印莲瓣蟠龙托博山炉东汉绿釉豆型博山炉西汉绿釉桶式博山炉错金错银工艺错金错银工艺 被“错金错银”工艺装饰过的器物表面,金银与青铜呈现出不同的光泽,彼此之间相映相托,将图案与铭文衬托得格外华美典雅,色彩对比、纹饰线条更加鲜明,艺术形象更为生动。“错金错银”工艺到了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不仅容器、带钩、兵器等使用“错金错银”,在车器、符节、铜镜和漆器的铜口、铜耳等处,也大量使用精细的“错金错银”纹饰。因为这种工艺制作复杂,材质昂贵,所以当时也只有贵族才能使用。而东汉以后,盛极一时的“错金错银”工艺逐渐被当时的战乱淹没了。 虽然在博山炉之前已经有了熏炉,但都不像博山炉那样特点明确,使用广泛,影响久远,所以人们也常将博山炉推为香炉的鼻祖,并常把“博山”、“博山炉”用作香炉的代称。 细考历史,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已经有了许多专用于焚香的香炉。香炉的肇始起因于焚香习俗。古人多采用焚烧香料的办法驱逐蚊蝇或去除生活环境中的浊气。特别是在南越(今两广地区),熏香的风气更盛。但那时所用香炉造型大都非常简单。 相传,汉武帝嗜好熏香,也信奉道教。道家传说东方海上有仙山名曰“博山”。武帝即遣人专门模拟传说中博山的景象制作了一类造型特殊的香炉博山炉,而后才有了今天世人见到的博山炉。 武帝之后,博山炉依然十分流行。据载,汉宣帝时的博山炉上还刻有刘向作的铭文:“嘉此王气,崭岩若山;上贯太华,承以铜盘;中有兰绮,朱火青烟。”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成帝时,长安的著名工匠丁缓,就曾制作了极为精巧的九层博山炉,镂以奇禽异兽,“穷诸灵异,皆自然运动”。 博山炉盛行于两汉与魏晋时期。后来,这种炉盖高耸如山的博山炉逐渐演变成香炉的一个固定类型。后世历代都有仿制,并各有变化,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博山炉。历历史史传传奇奇“请说铜炉器,崔嵬像南山。 上枝似松柏,下根据铜盘。雕纹各异类,离娄自相联。”“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李白杨叛儿 先人的描述中,我们依稀还可以看到博山炉的辉煌。时光远了,如今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令人惊叹不已的文物瑰宝、古人新奇大胆的艺术想象、巧夺天工的技艺构思,还有那值得代代相承的古典文化和艺术气息,在时光的洪流中,它们传承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里,生生不息。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