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5页 / 共72页
第6页 / 共72页
第7页 / 共72页
第8页 / 共72页
第9页 / 共72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胃肠息肉的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胃肠息肉是指胃肠黏膜隆起局限性增生凸起到腔内而形成的过度生长的组织原因: 主要与家族遗传因素、炎症及其它慢性刺激、种族、饮食成分(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因素有关。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分型分型目前国内外较多的是Morson的组织分类,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化生性四类。 根据息肉数目:分为多个与单发。 根据有蒂或无蒂:分为有蒂型、亚蒂型(广基型) 、扁平息肉 根据息肉所处位置分为食管息肉、胃息肉、小肠息肉、大肠(结肠和直肠)息肉等,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 根据息肉大小:0.5cm以内为微型,0.52.0cm为小型,2.03.0cm为大型,3.05.0cm为特大型,不仅能反映息肉的良恶性的可能性,同时判断内镜切除的可能性及难度。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分类分类胃肠息肉可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种 真性息肉又称息肉样腺瘤。其病变性质属于肿瘤性增生,可发生癌变。假性息肉则为炎性黏膜增生而形成的息肉。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山田分型山田分型以胃息肉为例,山田将胃内隆起性病变按其形态的不同,不论其性质将其分为四型, I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势部较平滑 而无明确的境界;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势部有明确的境界;型:有亚,蒂隆起的起势部略小,形成亚蒂;型:有蒂,隆起的起势部有明显的蒂部。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中村分型中村分型型:最多,一般直径不超过2cm,有蒂多数,也有无蒂,表面比较 光滑,呈颗粒状、乳头状或绒毛状,色泽与周围粘膜相同,也可呈暗红,多见胃窦部,此型与腺瘤性息肉相当。型:多见胃窦部与胃体交界处,息肉顶部常发红,凹陷,是由于反复的粘膜缺损,再生修复而形成,合并早期胃癌最多,组织学改变与型不同;型:呈平盘状隆起,形态与a早期胃癌相似,此型相当于a亚型异型上皮灶。型:由肠上皮而来的乳头腺瘤,癌变率较高,表现与结肠息肉相 类似。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理变化是大肠内广泛出现数十到数百个大小不一的息肉,严重者从口腔一直到直肠肛管均可发生息肉,息肉数量可达数千个。息肉自黄豆大小至直径数厘米不等,常密集排列,有时成串、成簇。发病初期无明显症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如不予治疗,不可避免地出现癌变,且可表现为同时多原发性肠癌。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早诊断+早治疗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染色内镜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食管不典型增生 1.5%卢戈氏液染色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胃窦不典型增生0.5亚甲蓝染色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放大内镜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放大内镜下腺管开口形状 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超声内镜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窄带光谱成像(NBI)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胃 溃 疡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胃 癌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自发荧光成像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内镜治疗氩离子束凝固术 (APC)光动力治疗 (PDT)内镜粘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EPMR (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分片粘膜剥离术)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 ablation)TEM (Transanal Endoscopic Microsurgery)是一种经肛门切除肿瘤的微创保肛手术方法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氩离子束凝固术 (APC)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电凝技术一种新型的非接触式电凝技术概念概念原理原理利用特殊装置将氩气离子化,将利用特殊装置将氩气离子化,将能量传递至组织发挥凝固作用能量传递至组织发挥凝固作用设备设备APC300装置装置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Barretts食管APC治疗 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光动力治疗 (PDT)原理原理原理原理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早期食管癌PDT治疗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内镜内镜下粘膜切除下粘膜切除术(术(EMREMR)适应症直径2cm粘膜下肿瘤无淋巴结转移,浸润度浅的早癌食管-直径不超过3cm的m1或m2癌胃-粘膜内癌中无溃疡糜烂的分化型癌 直径3cm以下有溃疡糜烂的分化型癌 2cm以下无溃疡糜烂的未分化型癌结直肠-m或sm癌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 1973年,迪伦(年,迪伦(Dyhle))等报告,采用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生)等报告,采用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后切除结肠无蒂息肉,该方法经发展形成最早的内镜下理盐水后切除结肠无蒂息肉,该方法经发展形成最早的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粘膜切除术(EMR),), 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将该技术应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离活检术(将之命名为剥离活检术(strip biopsy)也称)也称EMR EMR切除病变还是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切除病变还是存在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1994年,日本学者竹越(年,日本学者竹越(Takekoshi)等发明了等发明了IT电刀,是医电刀,是医师对于更大胃肠道粘膜病变进行一次性完整切除成为可能师对于更大胃肠道粘膜病变进行一次性完整切除成为可能 1999年,后藤田(年,后藤田(Gotoda)等首先报告了使用等首先报告了使用IT刀进行病变的刀进行病变的完整切除,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完整切除,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息肉切除术操作步骤息肉切除术操作步骤A充分暴露息肉 C茎部保留约5mm,先电凝后切割 B 完整套取息肉 D 回收息肉,送检病理 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EMREMR术式种类术式种类注射法粘膜切除注射法粘膜切除术透明帽法粘膜切除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缺点是容易切除过深,引发穿孔危险,适用于具有较厚肌层的食管、胃及直肠等部位的病变。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放大观察:残余腺瘤完全凝固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优点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对较小平坦型病变一次可切干净对小型粘膜下肿瘤尤为适用无须特殊器材缺点切除深度不易掌握易损伤肌层,有引发出血和穿孔危险不适于较大病变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粘膜切除术注射法粘膜切除术该方法适用于较小的平坦型病变,安全有效。原理:粘膜下层注入生理盐水,使病变基底隆起(将平坦型病变转变为隆起型病变)。利用带钩的圈套器套住病灶,收紧后使之成为假蒂息肉,然后切除。(将宽基病变转变成假蒂息肉)。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粘膜切除术注射法粘膜切除术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粘膜切除术注射法粘膜切除术优点损伤小,适用于结肠各部位的病变;对肌层无损伤,如操作正确,可避免穿孔危险;对小型平坦型病变可一次切除干净;出血发生率低,配合钛夹缝合可基本防止出血发生;切下标本电凝损伤小,便于病理观察。缺点操作难度较大需用特殊器材(注射针及带钩圈套器)不适于较大病变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EPMR)适用于较大的平坦型病变,对大型的LST而言,EMR术无法一次切除干净,采用EPMR是最佳办法,否则,需外科干预。但对于很大的病变,EPMR术操作难度很大,要求术者具备较高的技巧,如无把握,最好转交外科处理。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EPMR)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EPMR)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的限制(cm或大肠息肉基底1.5cm者;4. 息肉型癌已浸润恶化者;5. 已安装心脏起搏器或置入金属瓣膜者(相对禁忌);6. 糖尿病患者,无论血糖是否正常,都应列为相对禁忌(愈合能力差)。7. 患者及家属不合作者。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 谢谢消化道息肉诊治进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