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56年,我国公布推行第一批简化字以后,流行的汉字,便有了简体(简化)字与繁体字明显的区分。学习中文,也就产生了两者之间需要学习哪种字体的选择。按照过去传统,海外华人地区的学校教学和书报印刷,全是采用繁体字,长期以来,给外国学生造成一种偏见,认为现代汉字是以繁体字为主流。如今,情况开始转变,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增多,最明显的是东南亚华人地区的中文学校已使用简体字读写,报刊印刷也几乎形成简体字天下。前几年,凡在美国开设中文课程的学校,已陆续开始传授简体字读写。尤其破天荒第一遭,2005年5月22日,纽约时报上刊载了专栏作家纪思道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竟用汉字简体字印出文章标题。这种罕见的举动,不营显示追求时尚,也在于紧跟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我们应该看到,由繁体字省笔成的简体字,渐次成为汉字应用的主流,除了中国政治经济影响力的促进,也在于我国特有的方块字本身历经数千年的演变,适应了文字进化弃繁就简这条规律,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汉字的演变,从契刻在甲骨上的甲骨文,到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金文,至在缯帛、简牍,或凿刻在碑石上的小篆和秦篆,都出现过省却笔画的书写。如甲骨文字基本上是象形文字,有些字显得繁复,有些字则简单,这种画象的繁杂和简括,已体现繁写和简写情况。周代的大篆不少字形与甲骨文的象形文字相近,也有较多的字开始符号化。战国文字则以大篆为基础,在笔画上进行了省改。到了秦代,将战国时期各国自行的文字混乱现象以“书同文”的要求,进行统一整理,推行了比大篆多处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当时,民间还流行着一种脱胎于篆文的隶书,人称秦隶。以上各体文字在史学界称为古文字。汉承秦制,根据传统的书写方式,又在秦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兼取帛书和简文上的一些简化字,形成一种拉直笔画、方折弧角的汉隶。这是我们今天通称的隶书。中国汉字的字形演变到隶书,才成为真正的方块字,才有了明确的笔画数道,才有了可辨别的偏旁部首。随后出现的楷书,正是在汉隶字形框架结构范围内,删繁从简,省笔顺笔,加以规范而成。如果要说传统文字,楷书的出现,体现的就是汉字传统的承传。其实,汉字字形的简化,不但在不同字体演变过程中,出现了简化笔画的现象,即使在同一种字体的使用过程中,自身也会不断地简化。如甲骨文字目前所见是商代中晚期相对稳定的使用文字,其中的“车”字,就不难看出其形象的一再简化。复杂的“车”字,画着一根横轴,三个车轮,一根直辕,还有缚在辕上的车衡和两副套在马脖上的车轭,渐次简化成一根横轴,两个车轮,一根直辕和一根车衡,减少了车轭,笔画省略很多,但是仍具有车辆的形状。篆书中的甲骨文字痕迹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大篆,有的“车”字,同样画上车轮、车辕、车衡和车辆。西周时期,金文中的“车”宇,仅见车轮和辕、轴,已显象征性,会意成分增多。大约到了战国中晚期,刻在石鼓(唐初曾在西安发现的秦国石墩,其形如鼓,故称“石鼓”)上的秦国诅楚文中,已将“车”字写成“車”字了(见表)。 车的简化春秋战国以后,缯帛和简牍书写材料在民间使用渐广,民间书写不如官方文书的字迹要求规整,出现了许多简化字,只要使用广泛,约定俗成,逐渐也就定型。这类字,通称俗字,也称别字,说明这是非官方正式书写。简牍书写,运笔已较自如,因而走笔较快,连笔字遂现,行书、草体(汉草)应时而生,简化字愈见增多。值得重视的是,几经简化了的俗字,有的也移用在政府往来的文书中。汉人蔡邕在书断中说,古时战攻并作,军书交驰,“以篆隶之难,不能救急,遂作赴急之书”。所谓赴急之书,就是写成俗体简化字,省笔易就,速度加快,又节约了时间。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要求提供的信息数量骤增,即使在平时交际往来,同样要求书写时能够省时省力。简化字的创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时而起,因需而成,与历史的向前推进,几乎是同步运行。待隶书乃至草书在民间普遍流传,省笔易写的俗字,几经爱好书法的文人倡导,愈来愈普及。许多当时的俗体简化字,流传千百年,逐渐取代繁体字。如今沿用的简化字,几乎都有源可溯。如汉代以来的历代碑刻,保存了相当多的不同时期的简化汉字,我们都能从中分析笔道的删繁,比较其形体的合理调整,一竖一横的省略,决非任意为之。诸如笔、乱、携、怜、断等字,早已在魏晋、南北朝、隋唐的碑刻上就予以简化。有些人认为,我们现在使用的简化字,是新的造字,似乎置汉字的古老传统于不顾。显然,这是一种偏见。数千年来,尽管汉字有过多次变体,基本上仍是一脉相承,凸显出绵延不断强大的生命力。(摘编自朱启新汉字的简化)材料二:“隶书”的兴起,大抵在战国晚期到秦汉之际。这一时期也正是简牍发展最迅速、应用最广泛的时期。当时的秦国崇尚法家,法度齐备。比如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就包括了“秦律十八种”,其内容涉及了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置吏、军爵、手工业等多方面。律法体系如此庞杂,文书工作自然变得十分繁忙。因此,战国时的秦系文字在书写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俗体字。近几十年发现的大量秦简上许多文字显然不是正规的篆文青川郝家坪木牍天水秦简云梦睡虎地秦简)。秦并天下之后,以小篆为通行文字。可惜这种圆润俊秀的文字虽比它以前的文字简易,但它那粗细一样、弯曲圆转的长线条,还是很难书写的。由于政务繁忙,官府里经办普通文书的“徒隶”们应急求快,便采用民间的手头字体,自行将篆文简化了,为“徒隶”们所用,“隶书”的名称大概就是这样来的。晋书卫恒传有句话,“隶书者篆之捷也”,指出了隶书的特点:篆书快写即成隶书。(节选自古今文字分水岭: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推行的简化字,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如今已在海外华人地区得到广泛的应用。B. 纪思道的文章使用简体字做标题,说明使用简体汉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C. 秦代流行着官方的小篆和民间的秦隶两种文字,秦隶由篆文孕育变化而产生。D. 秦简上为数不少的不正规的篆文,反映出战国时秦系文字中已有大量俗体字。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推行简化字后,流行汉字有了简体和繁体之分,于是当时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就纷纷选择简体字。B.中国汉字的字形演变到楷书,才成为真正的方块字,我们今天所说的“正楷”就是由此而来。C.篆书中“车”字,增加了会意成分,仅突出作为必要部件的车轮、轴和辕,导致其失去了象形意味。D. 小篆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通行的文字,已经比之前的文字简易,但由于线条的原因,还是不易书写。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末段观点“这是一种偏见”的一项是( )A. “号”的繁体字写作“號”,而早在北魏时期的云峰山题字中,就已见到简体的“号”字这种写法。B.我国简化字结构设计原则是“约定俗成、稳步前进”“述而不作”,具体表现为:采纳收集古往今来已有的、通俗的、大众的简化字体,不作任何改进。C. 有些简体字使用者看电影时,能正确理解繁体字幕,去港台旅游,读菜单、景点说明,看指示牌、铁路站名通常没有障碍。D. 现行简化字使用了历代字体书写的笔势习惯,加上字体的不断简化,真正做到了快捷书写,易于书写。4. 根据材料一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骨文的“龙”是不繁复的象形文字,能够基本还原当时所认知的龙形象。B.金文的“龙”字基本继承了甲骨文的字形,只是细节上稍有变化。C.篆书和隶书中“龙”的字形已经开始方块化,其原有的形貌特征完全消失。D.楷书的“龙”字外形与之前变化很大,但书写方便,能够省时省力。5. 哪些因素对古代汉字的简化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说明。【答案】1. A 2. D 3. C 4. C 5. 政府的大力推动,如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统一整理文字,推行了比大篆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新型书写材料的使用,如在简牍上书写,走笔较快,出现连笔,行书、草体应时而生,简化字愈见增多。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需要快速、大量地传递信息,简体字能够省时省力,符合需要。爱好书法的文人倡导,使简化字(俗字)愈来愈普及。【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得到广泛的应用”错误,原文说“情况开始转变”“海外华人地区使用简体字的现象增多”,并非说简体汉字得到了广泛应用。举东南亚的例子能说明东南亚华人地区的情况,不能代表所有海外华人地区。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当时外国学生学习中文就纷纷选择简体字”错误,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是采用繁体字,当时还是繁体字。B.“楷书”错,原文是“隶书”。另外,关于“正楷”的说法于文无据。C.“导致其失去了象形意味”错,由原文“篆书中的甲骨文字痕迹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大篆,有的车字,同样画上车轮、车辕、车衡和车辆。西周时期,金文中的车字,仅见车轮和输、轴,已呈象征性,会意成分增多”,可看出“会意成分增多”,并非就失去象形意味。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偏见认为:使用的简化字是置汉字的古老传统于不顾。C.是说简体使用者,能够识别繁体字,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观点“这是一种偏见”。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表的能力。C.“完全消失”错误,从右边看还保留着一定的原有特征。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政府的大力推动,结合材料一“到了秦代,将战国时期各国自行的文字混乱现象以书同文的要求,进行统一整理,推行了比大篆多处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可知,秦代实行“书同文”政策,统一整理文字,推行了比大篆省笔的官方文字小篆。新型书写材料的使用,结合材料一“简牍书写,运笔已较自如,因而走笔较快,连笔字遂现,行书、草体(汉草)应时而生,简化字愈见增多”可知,如在简牍上书写,走笔较快,出现连笔,行书、草体应时而生,简化字愈见增多。结合材料一“社会不断进步,生活节奏加快,要求提供的信息数量骤增,即使在平时交际往来,同样要求书写时能够省时省力”可知,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需要快速、大量地传递信息,简体字能够省时省力,符合需要。结合材料一“待隶书乃至草书在民间普遍流传,省笔易写的俗字,几经爱好书法的文人倡导,愈来愈普及”可知,爱好书法的文人倡导,使简化字(俗字)愈来愈普及。(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赊刀人顾敬堂黄泥崴子是贫困村,历年来,上级部门派了好几拨机关人员驻村扶贫,但收效甚微。天长日久,无论干部还是群众都没有信心了。这天,村里忽然来了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拿着一个陈旧的账本来到村委会打听。村主任看着账本上的名字很是吃惊:“这是哪年的账目呀?好几个人都不在了咦,还有我爷爷的名字呢!”得知村主任的爷爷还在世,这个自称赵国栋的人非常高兴,请村主任将名单上还在世的人召集来,说说这四十年前的账单。很快,村部里来了百十号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