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8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5页 / 共38页
第6页 / 共38页
第7页 / 共38页
第8页 / 共38页
第9页 / 共38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何宝平hebaoping2008163.com1 第一讲 学学校校教教育育的的新新领领域域 学学校校心心理理辅辅导导2健康新概念一、健康面面观 二、健康的科学定义 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的良好状态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智力正常 自我接纳(但不是自我陶醉) 自我认识 自信心和具自制能力 清晰洞察(带点积极乐观)现实 勇敢、有挫败时不会一蹶不振、具复原力 平衡和进退有度 关爱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 热爱生命 人生有意义 能动地适应现实环境3学校心理健康与学校心理辅导 一、含义 1学校心理辅导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2辅导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以发展辅导为主要内容 3心理辅导是一种专业活动,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应用4二、心理辅导的内涵 1心理辅导是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心理辅导是改变个体意识行为倾向的操作过程作过程 2心理辅导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心理辅导是一个个体成长的过程 3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心理辅导是一种特殊 的关系的关系 4心理辅导既是科学心理辅导既是科学 也是艺术也是艺术5 三、 心理辅导的对象和目标 (一)心理辅导对象 主要是正常中小学生和能够接受辅导帮助的轻微心理健康障碍的中小学生 (二)心理辅导的目标 总目标:帮助当事人寻找他(她)自己的方向并努力去实现与这个方向相关的活动目标 分目标:l帮助当事人学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 2发展当事人认识自我的能力 3发展当事人建立人际的能力 6四 、学校心理辅导的原则(一)面向全体的原则(二)预防与发展的原则(三)尊重与理解学生的原则(四)学生主体性原则(五)个别化对待原则(六)整体性发展原则7五、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五、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方式和途径(一)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一)独立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二)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体活动之中(二)将心理辅导融于班级、团体活动之中(三)(三)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四)(四)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五)小组辅导(五)小组辅导 8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辅导(一)一般问题 1学习问题及辅导 发展性学习辅导 特殊学习问题辅导 2青春期辅导 必要性 青春期常见的心理问题:过度关注自我、情绪的两极性、性别角色混乱、人格冲突、人际关系冲突、性心理问题 性教育与辅导:男女学生的“约会”问题、爱抚和性的尝试、抵御“黄毒”、 偏执 恐怖 人际敏感 焦虑 强迫、敌对、精神病93生涯辅导(1)生涯辅导的概念和内容 生涯规划与生涯决策能力的培养 自我状况的了解及个人价值观澄清 做出合理和选择 自身潜能的开发(2)生涯辅导的意义与方法:(3)学校本位的生涯教育与辅导(4)生涯辅导的最终目标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涯观和职业观 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 帮助学生用长远的目光看待职业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科学的择业态度10七 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主体 (1)培养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表现 做积极发展自己的“自我实现者” 消除各种“非理性观念”(2)掌握师生沟通技术原则:认可、同情、帮助、引导、教育11八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网络 校长 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小小咨询员 主体小报 讲座 咨询室心理课网络12九 同理心与学生沟通的前提什么是同理心1、同理心的三个条件:A、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B、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C、把这种对对方设身处地的了解让对方了解。132、关于同理心要避免的三种误解:A、同理心不等于了解 了解是以个人的主观参照标准看事物。 同理心是一种设身处地的感受状态。B、同理心不等于认同和赞同对方。 赞同与认同体现出双方的看法和价值去向的一致性; 同理心体现为感同身受,表现为一种共鸣感。C、同理心不等于同情。 同情往往体现出双方存在高低、尊卑地位的差别。 同理心体现的是双方地位的平等性,使得对方感到获得了理解和尊重,从而产生温暖感和舒畅的满足感。143 同理对方是一种沟通立场和能力同理的过程包括对对方理性和情感状态的感受。 在沟通中,越是有能力去清晰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的种种感受和态度,就越能了解对方,越有能力与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理的过程也是吸住对方进行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自我了解的过程。15教师关怀学生的过程就是同理学生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参照系统中,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以学生的思想推理来思想他的一切。164 教师对学生不能同理的不良后果1.学生觉得老师不能理解自己时,就会觉得老师并不关心自己,随之会感到很失望、沮丧,对老师的信任度会降低、向老师敞开心扉的欲望会很快消失和终止。2.老师无法真正接纳学生,造成对学生的无端的指责和批评,形成对立。175 老师对学生同理心的传递(一)懂得“意译”学生传达出的信息案例一:案例一:学生:老师,我最近情绪不是很好,因为很快就要临近期末考试学生:老师,我最近情绪不是很好,因为很快就要临近期末考试了!了!老师:霓担心马上就要考试了吗?老师:霓担心马上就要考试了吗?学生:不,我担心的是不知道你会出哪一类的题目,我对回答论学生:不,我担心的是不知道你会出哪一类的题目,我对回答论述题没有信心。述题没有信心。老师:噢,你担心的是考试题型。老师:噢,你担心的是考试题型。学生:是的,论述题我总是做的不好。学生:是的,论述题我总是做的不好。老师:我明白。你觉得自己对选择题较为拿手。老师:我明白。你觉得自己对选择题较为拿手。学生:是的,我害怕做论述题。学生:是的,我害怕做论述题。老师:这次考试题型中没有出论述题。老师:这次考试题型中没有出论述题。学生:太棒了!我可以不必担心了。学生:太棒了!我可以不必担心了。18 这段对话中,老师的第一个反馈没有准确的反射出对学生“担心”,所以学生觉得有重新进行较为详细对老师表述“担心什么”的必要,直至老师能真正理解为止。 下面在看几个“有效反馈”的例子:19案例二:案例二:学生:陈明总是喜欢上课时朝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下课后不跟他学生:陈明总是喜欢上课时朝我做鬼脸,我很讨厌他!我下课后不跟他玩了。玩了。老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老师:你不喜欢他这样对待你,所以不跟他玩了。学生:是的,我要跟园园和婷婷玩学生:是的,我要跟园园和婷婷玩案例三:案例三: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学生:这所学校真的不如我以前念的那所学校。那里的同学对我很和善。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老师:你在这里觉得很孤单。学生:是的。学生:是的。案例四:案例四:学生:为什么这里老是下雨啊?下雨天我们什么也不能玩。学生:为什么这里老是下雨啊?下雨天我们什么也不能玩。 象走滑梯、打蓝球什么的象走滑梯、打蓝球什么的老师:你在教室里呆着发闷。老师:你在教室里呆着发闷。学生:是的,我希望我能够出去玩。学生:是的,我希望我能够出去玩。20这几个案例中的教师对学生的“意译”是很准确的,知道学生的真正意思。 但是要注意的是,老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了解他们自身地感受,帮助他们探索他们自己地真正地问题,并能做到自行解决。 而不是越俎代庖地用自己地价值观直接代替学生作出判断和决定。216 老师在同理心地交谈中所应基于的立场同理心的沟通,真正地目的是为了帮助同理心的沟通,真正地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对自己地了解和接纳,是为了学生增进对自己地了解和接纳,是为了引导学生增强自己来解决问题地能力和引导学生增强自己来解决问题地能力和自觉性。自觉性。221.教师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抱有信任感。 这种信任应当是发自内心的。信任可以给与学生以信心和勇气!2.同理感受的过程中,教师应能“由衷接受”学生所表现的情感,不管这种情感如何对教师心目中的尺度不相符合。在学生向教师无掩饰的表露自己的时候,往往就是其摆脱内心困扰的时候。233.教师必须由衷愿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为此安排时间。4.教师在对学生的烦恼感同身受的同时,又应当能保持适当的距离,不能卷入其中,使得自己也真正烦恼。5.同理心的目的是要在同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能更为深刻的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不是“为了同理而同理”!247 如何促进教师对学生的同理心1.教师对学生向教师所传递的看法和感受持接受的态度。2.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地从学生地立场来看待他们。3.透过语言或非语言地形式,向学生表达出教师对他们地了解。258 同理敏感度的训练同理敏感度的训练在心理辅导中被称为“观察力训练”。主要包括一些一些方法:1.从学生的行为观察,包括对方表现出的语言和非语言形式。2.从学生的说话特别是用词方面着手,进入这些词汇的含义中、语境中去体会学生的内心本意。263.加强和丰富个人的词汇,对各种感受更加有清楚的分辨和体会。4.留意学生说话语调的缓急高低,体会这些语调所表达出的情绪和心态。 如:愤怒时声音会很大、吐气急甚至喊叫。忧郁时会轻柔无力、吐气很弱等。275.透过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部动作、坐姿等非语言行为,增强对学生的了解。6.学会进行逻辑判断。7.尽量多的接触社会,加深自己对生活体会的广度和深度,理解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对人性的塑造作用。28十 师生关系中常见得沟通障碍(一)命令、控制和指挥如:“你上课时为什么大声讲话?给我闭嘴!”“不许你再谈恋爱了,去把学习抓好!”29(二)警告、威胁“如果你再这样下去,我就要对你采取一系列措施了!”“如果你再不改,我就打电话给你爸爸,叫你爸爸来见我!”这类信息往往突出了不服从的效果。30(三)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如:“你将会” “你应该” “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你就会” “你必须” 这类训诫的信息在向学生表达老师不信任对方的判断,老师在运用权威,容易使学生产生防卫心理、抗拒心理。31(四)过度忠告或建议 这类信息在向学生表明老师不信赖他们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每当紧要关头便向外界权威求助。32(五)中伤、归类、揶揄 其后果使使学生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随之出现反攻击心态。如:“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不要自以为是了!”“你怎么这么贪玩,一点也不象快要考大学的人了!”“我就知道你不行!”33(六)给与泛泛之词 泛泛之词往往显得粗浅,有着隔靴搔痒的特点,对于沟通没有什么好处。如:“你是一个好孩子” “你需要改正缺点” “你让我真是失望” “不要难过” “不要着急,太阳每天都会是新的”34(七)不愿积极的聆听 这种沟通方式是不管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说服学生,而不是先听学生说,只是在单向输送信息给学生。 缺乏聆听的单向谈话,往往导致谈话的效果大打折扣!35(八)强加于人 这是一种更隐蔽的下命令。往往是以貌似很有礼貌的、富有逻辑的陈述,来表明一种心态:我要你接受我的观点。 因此,表现为不给对方发表意见的机会,而使谈话非常简洁和迅速。 “你昨晚有没有按照我说的话去做功课?你知道怎么来安排时间吗?让我来告诉你” 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抵触、削弱尊重。36(九)随意指责与批评 随意指责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往往更容易使学生感到自卑、不安,从而导致进一步掩饰和封闭内心世界,从而导致师生沟通的中断。 在学校中,最得不到学生尊重的老师往往是那些经常对学生施以否定性评价的老师。37谢谢大家!38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