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14 南浔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南浔的建镇时间要上溯到 745 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一座少有的巨富之镇,所谓“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南浔虽与同里、周庄这些 XX 古镇相差不远,但建筑风格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嘉业堂、小莲庄都是南浔古镇中最有代表性的,它们与古镇中那些数量不小的水乡民居一道,为南浔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 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 400 余米,以门面百五十四,距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 嘉业藏书楼 藏书楼的主人X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X镛的孙子, 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 因清帝溥仪所赠 “钦若嘉业” 九龙金匾而得名,2 / 14 原藏书楼主人 X 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X 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 1925 年至 1932 年间,藏有宋元刊本 155 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 年以后, X 氏家道中落, 大量古籍 “自我得之, 自我失之” ,直至 1951 年 XX 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 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1951 年 11 月,X 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 XX 图书馆。 广惠宫 3 / 14 广惠宫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 俗称 X 王庙, 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 900 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历史上的广惠宫经历过数度衰败鼎盛之变。在重修重建中,广惠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本为祠山神庙。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至少人们总是以 X 王庙称之。于 2003 年上半年重建。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首期工程后的广惠宫重建重修工程, 部分展现了历史上广惠宫的原貌。 X 氏梯号(红房子) 崇德堂(又称 X 氏梯号,俗称红房子),是南浔“四象”之首 X 镛的三子 X 安(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X 梯青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从钱氏购地筑宅,于同年冬破土,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 4 / 14 X 梯青(1876-1950),禀贡生,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劝办 XX 赈捐, 奏保二品顶戴, 赏戴花翎, 特赏头品顶戴, 正一品封典。他不仅是文物收藏家, 也是实业家, 在 XX、 XX 等地拥有不少房地产,据民国 17 年(1928)4 月出版的XX 总商会会员录排列的当时最具规模的 16 家房地产大户,其中他与 X 承干、X 湖涵皆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他还与庞赞臣等人集资 28 万两,于民国 16 年(1927)在余杭塘栖创办崇裕丝厂,当时有职工 1340 人,引进意大利式 5 绪坐缫丝机 492 台及日本先进技术设备,年产白厂丝 40 余吨,产品销往欧美及东南亚等地区,为当时 XX 乃至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解放后,该厂更名 XX 新华丝厂,属国有大型缫丝企业)。 崇德堂整座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传统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厅、堂、楼、厢为主体;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欧罗马式建筑,其中北部欧式建筑立面尤为壮观。大宅高敞恢宏,以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见胜。宅后曾辟一草地为网球场,边上一角饲养奶牛,东西潭边钟楼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呜钟,远近都能听见它的钟声。 徽派的马头墙和石库门内却有欧洲洛可可风格之券顶。 南浔对外来文化的包容和气度可见一斑。崇德堂宅后义仓河对岸拓地二十亩,5 / 14 种树栽花,叠石为山,坡植白皮松,蓄水栽荷,且有楼、亭、阁、榭和欧式小洋房。因 X 梯青“有述袭为园之志,抱守存故迹之心”,沿承三百年前“小桃源”之意,故取名“留园”,也取“留”与“X”同音。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X 园一部分赠予外甥徐氏, 故称 “徐家花园” ,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荷池犹存。 南浔史馆 南浔史馆原为南浔商会旧址,始建于 1926 年,为三进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建筑物。占地面积约 1000 平方米左右,现为市级文保单位。 前进为五开间门厅、二进为会议大厅,柱高屋陡,气势恢宏。三进为中式木结构二层楼房、木质廊柱花窗、古朴典雅。在会议大厅前的庭院中,栽有百年广玉兰两枝、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镇史馆全景馆综合概括了南浔从南宋淳佑末年(1252 年),建镇以来 747 年中江南名镇南浔的历史变迁, 从历史角度来叙述南浔地6 / 14 理位置、区域划分的变化,名人、文人荟萃,以及清朝末年辑里湖丝行销世界时的盛极一时,到抗日战争时遭受的重创。一直到解放后, 南浔人民在中国 party 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为重振江南名镇雄风而作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 南浔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地向人们展示了江南名镇南浔在漫长历史中的地位,以及政治、经济的发展轨迹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它是南浔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之一,是人们了解南浔的窗口。 求恕里 求恕里是嘉业堂藏书楼主人 X 承干于 1930 年所建别墅。X 承干一生淡泊名利,不求仕进,即使到了晚年家道没落也坦然自得,故以“求恕居士”自居。他在 XX 储书之所名“求恕斋”,南浔别墅称“求恕里”。 1920 年 X 承干建嘉业堂藏书楼,同时为了适应藏书楼管理的需要,因此扩建求恕里,作为他和家属回浔小住和藏书楼管理处的地方。求恕里属于典型中西合璧的建筑,整个结构是以门房、甬道、西洋门楼、卷门、庭院和独立的楼厅相结合。 7 / 14 求恕里现今陈列着 X 旭沧作品摄影展。X 旭沧原名 X 承东,中国近代著名摄影艺术家,曾担任 XX 摄影协会主席,他是 X 承干的九弟,两人相差 32 岁。一长衫马凳子,以收藏古董成名;一个西装革履,钻研摄影成名。兄弟俩各有所成,被人戏称是 X 家的“中西合壁”。 求恕里的甬道尽头有一花园别墅。园内有花草树木及太湖石作为点缀,别墅的主建筑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堂楼。二楼是卧室,打开朝南的窗,既可观园内的景色,又可以远望 X 家的小莲庄和藏书楼,在上面还有一个不被人发现的密室阁楼。 X 石铭旧居 X 石铭旧居(又称懿德堂),位于南浔镇南西街,占地 4792 平方米, 有五落四进和中、 西各式楼房 150 间, 其风格奇特、 结构恢宏,工艺精湛,尤其是众多精美生动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从法国进口的玻璃刻花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民俗建筑和文物价值,号称江南第一巨宅。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旧居北侧原为顾氏旧宅,正大厅腰门上有吴昌硕手书的匾额“世德作求”和吴淦题写的匾额“竹苞松茂”。北侧建筑的主要特点是装8 / 14 饰雅致,花窗、门廊和砖雕、石雕古朴逼真。南侧原为董说旧宅,后经 X 氏扩建而成。进门即为内厅(轿厅),厅后两侧有小天井,有腰门与后进相通。二进正面为大厅,厅后为堂楼(女厅)。后进天井中有一形似苍鹰的英德石,名“鹰石” ,用乃江南罕见之珍品。 旧居以前后划分,从第三进开始,内厅两侧的漏明廊窗为木刻芭蕉叶,玲珑剔透,栩栩如生,故亦称“芭蕉厅”。楼窗镶嵌菱形蓝色玻璃刻花,花式为四时花卉果品,晶莹高雅,属当时中西文化结合的贵重装饰品。第四、第五进有不少外来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从壁炉、玻璃刻花,到克林斯铁柱头等,体现了欧洲十八世纪的风格。第四进的大厅是一个设有化妆间、更衣室的豪华舞厅,地砖均从法国进口, 墙面屋顶由红砖瓦砌筑。 洋房前庭院中栽着两株广玉兰 (洋玉兰) ,现已有两百多年树龄,叶大密茂。 X 静江故居 X 静江和 X 石铭都是南浔巨富 X 颂贤的孙子。 X 静江 1877 年生于南浔,1902 年被荐为一级参赞,25 岁时随法国公使孙宝琦出国,赴欧途中结识孙 XX,向孙 XX 提供 XX 三万两作为革命活动经费,走上9 / 14 国民革命的道路。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此后鼎力资助孙 XX。孙 XX 病逝后,又扶持蒋介石,曾代理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北伐革命后,出任 XX 政府主席。1930 年与蒋介石矛盾激化,辞去 XX省主席职务,出国治病,定居纽约,1950 年在美逝世,终年 74 岁。 X 静江祖籍 XX 休宁(今徽州),曾祖 X 维岳于康熙末年定居南浔。以经营蚕丝业和盐业起家。1843 年 XX 辟为通商口岸后,X 家在XX 开设的“恒和丝行”经营“辑里丝”直接出口对外贸易。1862 年又专营盐务,遂成巨富,为南浔富豪“四象之一”光绪中期在镇东建此大住宅群落。故本地人称 X 家为“X 恒和”。 X 静江故居系其父 X 宝善于 1898 年所建。故居中堂之画系谢公展的手指佳作。两侧是孙 XX 题写的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 , 抱柱联为翁同和所题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二厅、三厅里陈列着 X 静江手书赠陈立夫的“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对联。还陈列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手书的酒德颂(作者竹林七贤之一 X 伶)板屏六块,系用银杏木镌刻,为国内珍贵文物。 景点信息 10 / 14 地址:XX 省 XX 市南浔镇 门票:100 元/人 包含(嘉业堂藏书楼、小莲庄、X 石铭旧宅、X静江故居、X 氏梯号(俗称“红房子”)、广惠宫、百间楼、南浔商会、求恕里)九大景点。 开放时间:五月至十一黄金周开放时间:7:206:00 十一黄金周后至四月份开放时间:7:205:30 景区:0 3012215 交通:XX,XX,XX 等地每天都有各类大巴、中巴与南浔之间频繁往返。住宿:南浔是个小镇,所有饭店宾馆加起来不超过 10 家,但已经足够了,至少不必为住宿担心。住宿推荐 阿芳家庭旅馆 地址:南浔古镇南西街 120 号(X 石铭故居旁) 价格:30-50 元/人/天 联系:0 推荐理由: 南浔古镇上唯一议价家庭旅馆, 位于 X 石铭故居隔壁,生计米行对面,门口是街,XX 而居,小桥流水人家。客栈舒适安静卫生安全。 旅游小贴士 线路推荐: 小莲庄 嘉业堂藏书楼 X氏梯号(红房子) 广惠宫 镇史馆 求恕里 X 石铭旧宅 X 静江故居 百间楼 11 / 14 景点相关资料 南浔位于 XX 市之东,与 XX 省吴江县交界,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环境秀美,且名胜古迹甚多,在明清时代就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名镇和旅游胜地。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民间有“XX 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历史上园林众多,自南宋至清代镇上大小园林达 27 处。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实江南所仅见。 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 X 氏小莲庄、 陈氏颖园和 X 氏适园。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崇文重教,仅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 41 名、京官 56 名、州县官 57 名。近、现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 80 多名。南浔还有保存完整号称“江南第一古民宅”的 X 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 X 静江故居;有 XX 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南浔三古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 初唐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曾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颂洪都,如果借用此语概述南浔镇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也相当贴切。她地处苏杭嘉湖的中心点上,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12 / 14 要之地”; “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原因浔溪河而名浔溪。后来由于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佑季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明万历至清中叶为南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民间有“XX 一个城,不及南得半个镇”之说。南得之所以一跃成为江浙雄镇, 主要是因为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附近遍地皆桑,家家养蚕,户户缫丝织绸”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南浔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一个巨富之镇,孙 XX 就职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浔镇升级为市。在这个熙熙攘攘的古镇上,有着号称“四象”的江南四大首富。又有类如红楼梦中宁国府、荣国府那样八家公爵似的,号称“八牯牛”的大富之户,以及拥有充满了民间嘲讽意味的,号称“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 南得镇是江南水乡名镇之一, 也是驰名中外的“辑里湖丝”的故乡,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现总面积 3427 平方公里,其中镇区为 32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4 万 4 千多。镇上名园古迹甚多,历史上最盛时期有大小园林 20 余座,现存有小莲庄、颖园和嘉业堂藏书楼等,明代百间楼风貌奇特,清代 X 石铭和 X 静江故居别有情致。江南水乡的南浔不单外美,而且内秀,富有浓郁的文化气息,是旅游小憩之胜地。南浔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新区拓展、投资环境等硬、软件建设进展顺利。已充分显示出经济建13 / 14 设、对外开放、小城镇建设方面的“龙头”作用和辐射功能,是 XX市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 “窗口”。 古镇景点 小莲庄 小莲庄紧挨着藏书楼,是清光禄大夫 X 镛的庄园,以义庄、家庙和园林三部分组成,始建于光绪十一年,占地二十七亩,因慕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建 XX“莲花庄”之名,故日“小莲庄”,是 X 镛三代用了 40 多年的时间建成的。 小莲庄景致与其他的江南园林相仿,有扇亭、石牌坊、假山、竹林。比较有特色的是园子西边由数十棵古香樟树组成的古树长廊。 园子的外园有 10 亩荷花池, 池边有逶迤的中式长廊和尖顶的西式小姐绣楼。 百间楼 百间楼位镇东北侧,沿老运河东、西两岸建造。相传是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他家的保姆仆人居家而建。始建时约有楼房百间,故称”百间楼”,这一名称一直保存至今。 百间楼的特色是依河立楼,顿河道蜿蜒逶迤,有石桥相连。 楼房为传统的乌瓦粉墙,形成由轻巧通透的卷洞门组成的骑楼式长街。最集中的一段是河东岸的莲花桥到长桥,房屋较为整齐,密密扎扎地布满了河岸。白墙、青瓦、沿廊、河埠、花墙、卷门、廊檐、河水流淌,14 / 14 船只往来,呈现出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河西岸在 40 年代,遭日本军队飞机轰炸,损毁严重,虽经修整,但己失昔日风采)。 百间楼河道原是运河,通 XX 和乌镇、XX、南浔的物资均从这条河迸出。元未筑城墙,成为城壕的一段,沿河大多为货钱、店铺,沿岸筑成整齐的条石驳岸,岸边河马林立,以便船只停靠,装御贷物。沿河是长街,沿街房屋太多为前店后宅。大户人家均 住宅三至四避,一般人家为一个天井的两进屋。 整条百阁楼街房舍连排,侧墙相接。房舍间山墙高耸,有做成云头;有做成观音兜式;也有做成三叠马夹墙式,高低错落,自墙黑瓦,饶有风情,沿河街屋黑瓦之下,民革梗楼窗,底屋多有披檐,又一层黑瓦,再下是桂廊河沿,轻巧通透,洋隘着水乡居居的灵气。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