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3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型双向双螺旋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施工工法 1.前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密集,城市中的汽车使用量成倍增长,导致了目前汽车的贮存和停放成为了社区或者公众场所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双向双螺旋式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做为一种创新建筑结构体系,采用立体停车方式,在同样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效率随着车道层数增多而大幅度提高,外形美观,使用方式合理,能够大大提高公共场所和居民社区的停车效率,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停车楼及大型停车场工程中。但是,双向双螺旋式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目前施工借鉴资料不足,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本工法是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院区建设项目-停车楼工程的成功施工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施工工艺先进,操作简便,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有效控制螺旋结构坡度及标高,有效保证双螺旋曲线造型,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2.工法特点 2.0.1 双向双螺旋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创新结构将螺旋结构、预应力结构及空心楼板结构合理地结合为一体,可以同时发挥三种结构各自的优点,有效解决现有车库占地面积大、出入库不便等问题,保证使用功能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造型美观。 2.0.2 本工法对大型双向双螺旋无粘结预应力空心板车道创新结构的施工进行全面、具体的阐述,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安全可靠度高,施工便捷,实施效果好。 2.0.3 通过该工法可以准确的定位轴线、标高,并顺利完成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有效保证螺旋结构双向坡度准确,完美实现双向双螺旋结构造型,线条圆滑,外形美观。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轿车生产企业停车楼工程及大型社区、商业集中区、超市、体育场馆等公共停车场的螺旋式预应力空心板车道施工,小型的螺旋式普通板车道施工可以参考。 4.工艺原理 针对双螺旋结构特点,在车道平面定位及标高控制之前,首先通过电子版图纸放样,仔细测算出平面位置及各层标高, 再将具体数据绘制在电子版图纸上, 将计算结果用来指导并复核现场实际结构部位, 可以保证准确定位和标高控制。 模板支撑架体拆除时间的确定在按常规测算的同时, 依据预应力结构形式, 通过 ETABS 计算程序采用有限元分析模拟张拉时预应力的实际作用效果,验证荷载情况,根据测算及模拟结果,确定模板支撑体系的拆除时间,可靠保证结构及施工过程安全。 5.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 施工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5.1-1。 图 5.1 预应力空心板施工流程图 5.2 操作要点 5.2.1 螺旋车道平面定位及标高控制 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院区-停车楼工程为例介绍螺旋车道平面定位及标高控制。 1、螺旋车道平面定位 螺旋车道平面图如下: 支底板模,铺放板底部钢筋 安装空心板肋骨架钢筋 固定预应力筋的定位筋 穿预应力钢筋 铺放轻质管 铺板上层钢筋及采取抗浮措施 支端模 隐检验收 浇筑混凝土、养护 预应力筋张拉 无粘结筋工厂定长下料 固定端压锚挤压锚具组装 运至现场,并垂直运输到铺放位置 安装水电管线 预应力筋端部处理 节点安装 螺旋车道平面定位、标高传递 螺旋结构支撑体系安装 1)经纬仪架设在圆心处,以一个外柱中心为起点,每 15施测出各条径向轴线。 (圆心及起点柱心坐标已知,由全站仪测设得到) 2)用 50M 钢尺在已施测完的径向轴线上按设计图纸中的环向轴线对应半径拉出距离,定出A 轴E 轴各柱中心点。 3)现各轴线位置已确定,各轴线上柱子中心位置已确定,以 9-10/A-C 轴为例,说明停车楼首层弧形线、柱边线、梁线及其控制线的放线方法: a.将经纬度仪架设在圆心位置,以 9 轴轴线为起点,左转 7.5,定线,此线即为 9-10 这一跨的跨中线。 b.从圆心拉尺,量出距离 39.7m(即 9-10 轴之间的 A 轴线的中点距离圆心的距离) ,在跨中线上定出点 A,点 A 即为该跨 A 轴轴线的中点。沿着跨中线,由 A 点向圆心偏移 340mm,得到点B,B 点即为该跨 A 轴圆弧所对弦的中点,o 点距离 B 点的距离为 39.7-0.34=39.36mm。 (距离39.7m,340mm 都由结构图电子版得到) c.将经纬仪架设在 B 点,对准跨中线,方向旋转 90,沿该方向做出跨中线的垂线,该垂线即为 A 轴圆弧所对应的弦所在直线。从垂足起,向弦两边拉出距离 4.338m,所得线段即为圆弧所对应的弦。 (4.338m 由结构图电子版得出) d.在弦上做八等分点,间距为 1.084m,以半边为例说明,得点 H、K、L。 e.垂直于弦,由点 H、K、L 分别上移 104mm,178mm,223mm,得到 H、K、L。 f.用半径为 39.7m 的弧形板沿 H、K、L做若干点,用墨斗将弦末端,中间做出的若干点,及 A 点相连,即得到圆弧线。 g.从圆心拉钢尺,量出距离 25m(即 9-10 轴之间的 C 轴线的中点距离圆心的距离) ,在跨中线上定出点 C,C 即为该跨 C 轴轴线中点。顺跨中线由 C 点向圆心角偏移 117mm,得到点 D,D 点即为该跨 C 轴圆弧的弦中点。 h.经纬仪架设在 D 点,对准跨中线,旋转 90,做出跨中线的垂线,该垂线即为 C 轴圆弧所对应的弦所在直线。从垂足起,向弦两边拉出距离 2.419m,所得线段即为圆弧所对应的弦。(2.419m 由结构图电子版得出) i.在弦上做出四等分点,间距为 1.209m,以半边为例说明,得点 Q。 j.垂直于弦,由点 Q 上移 88mm,得点 Q。 k.用半径为 25m 的圆弧板沿弦端点、点 Q、点 C 做若干点,用墨斗将弦端点,中间做出的若干点,及点 C 相连,即得到圆弧线。 l.用线绳将 A 轴、C 轴两弦端点相连,红蓝铅沿线绳做出若干点,用墨斗将这些点相连,即得到与轴线平行的轴线控制线 l,其与轴线距离为 850mm。 m.A 轴处线 l 向左偏移 200mm,就得到柱子边线。 n.柱边线从交点向圆心方向引 350mm,550mm,得柱横向边线和横向控制线。 o.C 轴处线 l 向左偏移 250mm、 450mm,得到柱子纵向控制线及柱子边线。 p.柱边线从交点向上、向下分别引 450mm,650mm,得到柱子横向边线和控制线。 4)停车楼二层至七层放线方法 a.用线坠从前一层将跨中线的端点引到放线层,得到一个点。从跨中预留放线洞引上一点,得到第二个点,两点相连,即得到跨中线。 b.以二层 9-10/A-C 为例,说明其放线方法:线坠从二层放下,在一层楼面上测出 A、B 两点距线坠的距离,从线坠处沿跨中线在二层楼面上引出相应测出的距离。得到点 A、B。 c.用 50m 尺由 A沿跨中线向圆心方向引距离 14.7m,得 C,再用尺把 C向圆心方向引距离 117mm,得 D。 d.之后工作和首层相同,区别是径向轴线需由轴线控制线偏移 850mm 得到。 2、螺旋车道标高控制 1)由已知基准点引测高程至施工现场。 利用高精度水准仪将基准点高程引至建筑物附近, 本工程将基准点引至了塔吊支架上, 并在塔吊支架上标示出0.000 的位置。 2)根据建筑设计图纸计算首层各柱心标高 已知条件:尺寸 M 点标高-0.245,坡度 i=2.3%(可由建筑专业图纸得到) 计算方法: h=il 以 2/C 柱标高的计算过程为例说明: 线段 MN 长度为 1/2 道宽,即 8700/2=4350 h=2.3%4.35=0.10005, 则 N 点处标高为 -0.245-0.10005=-0.345 由于地面有 5cm 做法,因此,施工柱标高应比算出的 N 点标点低 5cm,即: -0.345-0.05=-0.359m, 按照上述方法,首层 2 轴所有柱子标高计算结果如下: 2/A -57 2/B -195 2/C -395 2/D -533 2/D 2463(此处有双梁) 2/E 2353 由于本工程车道结构楼面是双向找坡, 以上阐述的是 2 轴线上 5 根柱标高的计算方法, 本工程环向坡度是以 2 轴线为起点,以 i=3.9%坡度环向找坡(注意其长度 l 为环向弧长) ,即现场施工时以设计提供的 2 轴线上 M 点的坐标,按 i=3.9%坡度逐步推算出 3 轴上的 M点标高、 4 轴上的 M”点标高,再通过各 M 点坐标算出每个柱子的标高,其每个柱子标高计算方法与径向找坡相同,在此不在叙述。 3)根据塔吊支架上0.00 标高放出首层 2 轴上各柱标高的控制线 具体方法:在地面平稳的位置架设水准仪,后视0.00 位置 在柱 2/A、2/B、2/C、2/D 上放设出+1.00 线,在 2/D、2/E 上放设出+3.00 线。 此处用红色油漆标示,每柱两边中间钢筋上各一道。 该控制线作用:用于标示出50 线位置;木工支模板时计算标高的依据。 通过计算,得到的标高+50cm,为该处五零线位置,即控制地面高的标高线。 以柱 2/C 为例说明, 已知 2/C 标高为-395,柱上标高控制线为+1.00 米, 计算50 线标高,-395+500=105 由标高+1.00 控制线向下量 895,即 0.895 米, 此处用黄色油漆标示,每柱两边中间钢筋上各一道。 4)随着楼层升高,柱子标高升高,塔吊上控制标高线与柱上线色控制线也随之升高,一般以整数为好,以方便计算为原则,具体数值由柱子标高而定。 对车道平面位置及各层标高计算完毕后, 将具体数据绘制在电子版图纸上, 将计算结果用来指导、复核现场实际结构部位,可以保证准确定位和标高控制。 5.2.2 模板及支撑体系安装 1、螺旋车道支撑体系安装 螺旋车道板采用满堂红钢管脚手架作支撑。标准层立杆采用 2.1m、2.4m 碗扣式立杆,水平杆采用扣件式普通钢管。水平杆长度考虑圆环圆弧长影响,长度采用 2-3m。 (本工程层高为 3m,板厚为 280mm、450mm,净空为 2.55m、2.72m,普通钢管的长度模数不符合要求,而碗扣脚手架有 2.1m 和 2.4m 的,因此在这采用碗扣式立杆,由于是双向找坡,因此采用扣件式普通钢管做水平杆。 ) 按螺旋坡道的平面位置、标高和坡度支设立杆、水平杆和可调 U 托,在 U 托上沿径向放置主龙骨(采用双钢管) ,在主龙骨上沿坡度方向安放次龙骨(4080 木方) ,次龙骨方向可根据坡度调整,形成一个圆环形支撑体系。 由于架体整体成螺旋状上升, 混凝土作业时会产生部分水平方向的推力, 所以在模板支撑体系内按规范加设水平、竖向剪刀撑,在架体周围与框柱做钢管抱箍拉结。拉结做法见下图: 柱子与架体刚性连结做法 图 5.2.2-1 框架柱与架体刚性连结做法示意图 2、螺旋车道模板安装 1)螺旋车道模板选用 15 厚多层板。板底木方次龙骨采用 4080 方木,木方的间隔距离 150 mm;主龙骨采用双钢管,间距同立杆间距。 2)本工程板厚为 150mm、280mm、450mm,其中 280mm、450mm 为预应力空心板,通过计算 450空心板空心率为 47.5%,折算板厚为 236mm;280 空心板空心率为 44.3%,折算板厚为 156mm。 3)支撑体系为满堂红钢管架配 U 托支撑体系,配合木方及钢管加固。板底立杆为48.33.6 钢管,支撑间距采用 900900mm 布置,其水平杆设置要求与梁底水平杆相同,并双向隔跨加设剪刀撑。板底按照 0.3%起拱。支架搭设完毕以后,要认真检查板下木楞与支柱连接及支架安装的牢固与稳定,根据给定的水平线,认真调节支模顶托的高度,将木楞找平。 图 5.2.2-2 顶板模板安装示意图 4)梁模板选用 15 厚多层板,次楞采用 40*80 木方,间距 100 mm;主楞采用 48.3 钢管间距 500mm;穿梁螺栓直径 M12,水平间距 500mm,竖向间距 300 mm。重点注意梁平面位置及标高控制,其它按常规施工。 5.2.3 轻质管安装、预应力筋铺设、钢筋安装 1、板中轻质管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a.按照施工放样图,在模板上准确标出每个轻质管组合单元及实心肋的准确位置。 b.按照设计图纸要求,绑扎板底钢筋,安装管线。 2)轻质管铺放 轻质管的定位靠组合格栅(暗梁) 、轻质管限位钢筋(或垫块) 、轻质管架立钢筋(垫块)来实现。限位钢筋与架立钢筋限制轻质管的上下错动,组合格栅限制轻质管的左右错动;靠三种钢筋的摩擦力限制轻质管的前后错动。 将轻质管组合单元准确安装在设计位置,若与管线冲突,需要在轻质管上开槽并封堵。有轻质管的地方电管应尽量横平竖直铺放。 横向为垂直轻质管, 应尽量走两端实心区或两道管的衔接处, 如无法实施可在轻质管上局部开槽, 给线管留一个通道, 然后对轻质管开槽处进行修补加强。轻质管与管线相交的处理措施如图 5.2.3.-1。 图 5.2.3-1 轻质管与管线相交处铺设示意图 3)轻质管抗浮处理 抗浮控制点一般设在肋处,可按矩形布置,每肋都设或者隔一个肋交错设置,保证每 1.0m2范围内不少于两个点。 抗浮控制点可定在肋梁中上铁与分布筋相交点, 也可以定在箍筋的上部或下部。 轻质管的抗浮靠直径 3-5mm 的铁丝固定。 固定抗浮控制点时, 先将铁丝一端在模板上从孔中往下穿出,与模板的支撑系统绑牢后将铁丝端头从孔中住上穿回来;当安放好轻质管、绑扎好板上铁及分布筋后,就可将铁丝的两个端头在抗浮控制点处拧紧。 为了安装抗浮控制点, 需在肋梁部位的底模上打孔。 基于方便操作与及时清理打孔随屑考虑,打孔工作应当在模板上普通钢筋刚放好样, 肋梁部位已确定后及时进行。 抗浮控制点安装示意图如图 5.2.3-2。 图 5.2.3-2 抗浮控制点安装示意图 4)轻质管的成品保护 对于轻质管要防止坚硬金属剐碰;同时电、气焊作业不得紧贴轻质管进行,避免烧出孔洞。若轻质管表面出现破损,应及时修补,当破损面积超过总表面积的 30%时,应更换成完好的轻质管。浇筑混凝土时,一定要搭设马道,避免直接在轻质管上作业。 2、铺放板面的钢筋 先铺放轻质管处板面的上部纵向钢筋, 再铺放横向分布钢筋。 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对轻质管的成品保护,避免将重物压在二者上面。 3、预应力筋的铺设 1)铺筋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端模:根据预应力筋的平、剖面位置在端模上打孔,孔径 2530mm。 架立筋制作: 根据本施工图纸中预应力筋曲线矢高的要求, 加工架立筋 (架立筋做法见下图) ,并按架立筋型号不同,编号保管。 图 5.2.3-3 预应力筋架立筋示意图 支梁板底模和绑扎普通钢筋骨架。 安放架立筋:按照施工图纸中预应力筋失高的要求,将编号的架立筋安放就位并固定, 其高度为预应力筋中线距梁底板的高度减去预应力筋或集团束半径。 2)铺放预应力筋 根据施工图所示的预应力筋埋入长度, 将其进行统一编号, 并根据施工图预应力筋集团束在剖面内布置方法及曲线高度布置预应力筋。 铺设预应力筋前还要特别注意与非预应力筋的铺设走向位置协调配合一致。 预应力筋的铺放顺序及位置应与普通钢筋的铺放顺序与位置相协调; 本工程中,为了充分发挥预应力筋的作用,可以使跨中预应力筋的高度尽量低。预应力筋按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铺放,铺放过程中其平面位置及剖面位置应定位准确。 3)节点安装 节点安装参照张拉端节点图,要求: 要求预应力筋伸出承压板长度(预留张拉长度)满足张拉要求。 将木端模固定好。 凸出混凝土表面的张拉端承压板应用钉子固定在端模上。 螺旋筋应固定在张拉端及锚固端的承压板后面,圈数不得少于 34 圈。 预应力筋必须与承压板面垂直。 4)预应力筋铺放原则及注意事项 运到工地的预应力筋均带有编号标牌,预应力筋的铺放要与施工图所示的编号相对应。 为保证预应力筋的矢高位置,要求先铺预应力筋,后铺水、电线道等。 张拉端的承压板需有可靠固定,严防震捣混凝土时移动,并须保持张拉作用线与承压板垂直(绑扎时应保持预应力筋与锚杯轴线重合) 预应力筋的位置宜保持顺直,承压板面必须与张拉作用线垂直,节点组装件安装牢固,不得留有间隙。 在预应力筋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各装上一个螺旋筋,要求螺旋筋要紧靠承压板和锚板,或按设计要求放置钢筋网片。 缓粘结筋外包塑料皮有无破损,若有要用胶带缠补好。 从预应力筋开始铺设直到混凝土浇筑,避免在预应力筋周围使用电焊,以防预应力筋通电造成强度降低。 缓粘结筋要轻拿轻放,土建施工时严禁破坏其外管。 4、施工作业面清理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浇筑混凝土之前, 利用人工或者吸尘设备将安装过程所产生的轻质管和模板钻孔所产生的碎屑清理干净。 5.2.4 混凝土施工 1、施工前准备工作 轻质管、钢筋、预应力筋铺放完成后,按规定由相关单位及人员进行隐蔽验收。 对轻质管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定位措施、抗浮技术措施及轻质管整体顺直度进行认真检查,填写轻质管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 采用商品混凝土, 要求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小于 150mm,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小于 25mm。汽研中心停车楼工程螺旋车道空心板厚度 450mm、280mm,浇筑混凝土时,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至板厚的 1/31/2,在初凝前浇至全部板厚。空心板混凝土浇筑分层如图 5.2.4-1。 图 5.2.4 空心板混凝土浇筑分层示意图 浇筑过程中认真振捣,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尤其是轻质管底部,严禁漏振,混凝土不得有蜂窝或孔洞。浇筑混凝土时总包及分包方应有专人负责看守。振捣时避免踏压碰撞轻质管。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需保证预应力筋位置, 预应力筋外皮不受损伤。 并且在承压板后的持力混凝土不得出现不实或蜂窝麻面现象,如果出现应在预应力张拉前进行处理。 3、螺旋板混凝土表面标高控制 (1)控制梁板钢筋施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前,检查有无梁板钢筋高出混凝土面,确保钢筋有保护层。 (2)浇筑混凝土前,在柱钢筋上抄设混凝土标高控制点,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混凝土标高控制点拉线控制混凝土的平整度。 (3)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布料要尽量均匀,虚铺厚度宜高出成形面 80100mm,降低工人操作难度及劳动强度。 (4)振捣棒振捣过后,用 2m 铝合金刮尺进行刮平,拉线网进行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控制。派专人、定人进行控制。 (5)待混凝土初凝前,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抹压,进行表面平整度精确调平,对局部不平的及时调整。 4、施工缝留置及处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院区-停车楼工程每一层结构楼板均有四个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时以设计后浇带为界分区域施工,每个区域的混凝土均连续浇筑,因此不存在施工缝的问题。 5.2.5 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锚固 1、预应力张拉 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张拉强度(预应力空心板 100%,预应力梁 95%)后方可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如有后浇带则应在后浇带封带并达到设计要求的张拉强度后才能张拉。在张拉之前,板底的竖向受力支撑不能拆除。 1)预应力筋张拉前标定张拉机具 张拉机具采用千斤顶和配套油泵。 其压力表精度高于设计要求的 1.5 级, 且用来校验张拉设备用的试验机精度高于2%。 根据设计和预应力工艺要求的实际张拉力对泵顶进行定期标定。 实际使用时,由此标定曲线上找到控制张拉力值相对应的值,并将其打在相应的泵顶标牌上,以方便操作和查验。标定书在张拉资料中给出。 2)控制应力和实际张拉力 根据设计要求的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取值(控制应力 con=1395Mpa,单束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力 Ncon=195N) ,实际张拉力根据实际状况进行 3%的超张拉。 3)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 待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梁板预应力筋张拉, 具体张拉时间按土建施工进度要求进行。张拉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有书面试压强度报告单。 4)张拉顺序及张拉方法 混凝土梁预应力筋张拉可根据平面图依次顺序进行,逐层张拉。 单端筋,一端张拉。每束预应力筋张拉完后,应立即测量校对伸长值。如发现异常,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再继续张拉。 5)预应力筋张拉工艺流程 量测预应力筋初始长度 L1安装锚具装千斤顶张拉至应力 1.03con,持荷(随时补压)约 3-4 分钟锁定锚具量测预应力筋最终长度 L2计算张拉伸长值:L最终长度 L2初始长度 L1 6)操作要点 安装锚具,尽量使锚具紧贴锚垫板表面,再将夹片装上; 穿筋:将预应力筋从千斤顶的前端穿入,直至千斤顶的顶压器顶住锚具为止,调整千斤顶位置,使千斤顶轴心与喇叭口或承压板表面垂直,且顶压器与锚具表面尽量充分接触; 安装工具锚时,应使工具锚与千斤顶后部贴紧,并锁紧夹片; 张拉时,要控制给油速度,给油时间不应低于 0.5min; 由于缓粘结剂具有触变性,为减少张拉时摩擦阻力,可以采用一次张拉到位持荷 34 分钟,也可以考虑采用多次张拉的施工方法以减小预应力孔道对钢绞线产生的阻力,具体方法为:先不装锚具的夹片,用千斤顶张拉-卸载反复 23 次,使缓粘结剂逐步达到一定程度的液化,然后装上夹片,张拉到位。 测量记录:应准确到毫米。 7)理论伸长值计算 千斤顶张拉时,影响预应力筋伸长量L 的主要因素是:张拉控制应力和摩擦阻力,为便于施工采用简化法计算伸长值: MEPATPLL 式中: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取张拉端的拉力与计算截面扣除孔道摩擦损失后的拉力平均值(见图 5.2.5-1),即)21 (TjKLPP 图 5.2.5-1 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 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 LT 预应力筋的实际长度; Em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Pj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 在预应力筋张拉之前,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以便实际张拉操作时校核。 2、张拉记录 张拉前逐根测量外露预应力筋的长度,依次记录,作为张拉前的原始长度。张拉后再次测量预应力筋的外露长度, 减去张拉前测量的长度, 所得之差即为实际伸长值, 用以校核计算伸长值。 3、质量控制方法和要求 1) 张拉力按标定的数值进行,用伸长值进行校核,即张拉质量采用应力应变双控方法。 2) 认真检查张拉端清理情况,不能夹带杂物张拉。 3) 锚具要检验合格,使用前逐个进行检查,严禁使用锈蚀锚具。锚具的包装应符合规定,锚板及夹片表面无裂纹,外观尺寸符合产品标准;夹片及锚环的硬度检验符合标准;锚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钢绞线锚具组装件的锚固效率系数要求大于或等于 0.95, 延伸率大于或等于 2。 4) 张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给油速度,给油时间不应低于 0.5min。 5) 预应力筋应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否则,应加斜垫片进行调整。 6) 千斤顶安装位置应与预应力筋在同一轴线上,并与承压板保持垂直,否则,应采用变角器进行张拉。 7) 张拉中预应力钢筋应避免断裂或滑脱,如发生断裂或滑脱,应报告工程师,由工程师视具体情况决定处理。对后张法预应力结构构件,其数量严禁超过同一截面预应力筋总根数的 3%,且每束钢丝不超过 1 根。 8) 实测伸长值与计算伸长值相差超过+6或-6%时, 应停止张拉, 报告工程师进行分析处理,然后才能继续张拉。 4、锚具保护 预应力筋张拉完毕,用机械方法(砂轮机或液压剪) ,将外露预应力筋切断,且保留在锚具外侧的外露预应力筋长度不应小于 30mm,将张拉端及其周围清理干净,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封堵。密封后钢筋不得外露。 5.2.6 模板拆除 考虑到双螺旋预应力结构的特殊性,架体及底模板拆除时间必须进行详细荷载计算。 选取一个柱间的楼板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施工平均温度()假设为 25.000;预应力张拉时间为混凝土浇筑完成后 28 天,预应力张拉时间为 3 天。一层张拉完成时间为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31 天, 一层张拉完成时为二层浇筑 16 天, 按施工温度 25 度计算二层浇筑完成 16 天混凝土强度约为 80%即 C32,假设 50%的荷载会通过竖向支撑体系传递给下一层楼板即 0.35+0.2725+0.65=7.75KN/m2。 此荷载值大于楼板设计荷载=2+4=6KN/m2, 因此一层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即一层混凝土浇筑 31 天后不能拆除一层螺旋车道板底竖向受力支撑。 二层张拉时间为二层混凝土浇筑后 28 天,预应力张拉时间为 3 天,二层张拉完成时间为二层混凝土浇筑完成 31 天,二层张拉完成时为三层浇筑 16 天,按施工温度 25 度计算三层浇筑完成 16 天混凝土强度约为 80%即 C32,假设 50%的荷载会通过竖向支撑体系传递给下一层楼板即0.35+0.2725+0.65=7.75KN/m2,四层混凝土尚未浇筑只有施工荷载 1KN/m2,三四层的荷载相加为 8.75KN/m2。 此荷载值小于一二层楼板设计荷载=2(2+4)=12KN/m2,因此一层二层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可以拆除一层板底竖向受力支撑。 施工过程中, 为更清晰的了解有上部荷载的情况下预应力的张拉达到的效果, 我们采用有限 元分析来模拟张拉时预应力的实际作用效果,计算程序选用ETABS来进行计算,计算模型为一层达到张拉条件进行张拉,上部有7.75 KN/m2的施工荷载,来验算预应力楼板的承载力和变形是否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通过计算证明一层张拉完成二层未张拉时不能拆除一层支撑。 楼板应力和变形均不满足要求。 6.材料与设备 6.1 工程材料 LPM 轻质管: 主体材料为模具压制成型的自熄阻燃型聚苯泡沫, LPM 轻质管上表面有加强层,其强度能满足施工中操作及抗浮的要求。空心管的外观几何尺寸及性能详见表 7.0.2-1。 预应力筋: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直径 15.2, fptk=1860MPa。 表 6.1 钢绞线尺寸及性能 钢绞线结构 钢绞线公称直径(mm) 强度级别(N/mm2) 截面面积 (mm2) 整根钢绞线的最大负荷(KN) 伸长率% 17 15.24 1860 140 260 3.5 张拉端锚具:单孔夹片锚,由单孔锚锚具、承压板、螺旋筋组成。 固定端锚具:单束挤压锚,由挤压锚具、锚板、螺旋筋组成。挤压锚包括挤压套筒和内衬套,采用挤压机制作,挤压力应控制在 25-50MPa,挤压力如果低于 25MPa 或超过 50MPa 应切去,换上新挤压锚具重新制作。 6.2 机具设备 张拉机具,根据张拉力值选用 YCN25 型前置内卡式液压千斤顶和与之配套的油泵。无粘结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及仪表,应由专人使用和管理,并定期维护和校验。 其他机具:便携式钢筋砂轮切割机 1 台(备砂轮片 3- 5 片),30m 钢尺 1 把, 50mm 的钢板尺 4 把,指挥工具 1 套。 主要施工机具表见下表 6.2。 表 6.2 本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编号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备 注 1 前卡式张拉千斤顶 YCN-23,25 6 套 须配套标定 2 超短工具顶 25t 2 套 只做张拉的辅助工具用 3 双缸千斤顶 25 2 套 只做张拉的辅助工具用 4 组装挤压机 60t 2 台 配套标定 5 液压剪子 15/25t 2 台 检测合格 6 砂轮锯 180mm/220v/750w 5 个 配套锯片 7 大砂轮锯 400mm/380v/1600w 5 个 配套锯片 8 电焊机 3000w/380v 2 台 合格 9 配电箱 220v 8 套 合格 10 配电箱 380v 8 套 合格 11 千斤顶提升导链 1t 8 套 合格 12 紧楔机 10t 5 台 合格 13 工具箱 5 个 配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 14 钢卷尺 5m 5 把 合格 7.质量控制 7.0.1 质量控制依据下列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规程JGJ/T 268-201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JG 161-2004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7T 5224-2003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 预应力用液压千斤顶JG/T5028-1993 预应力混凝土用金属螺旋管JG/T 3013-1994 预应力用电动油泵JG/T5029-1993 7.0.2 空心管的尺寸及性能详见下表 7.2-1,长度 L(mm)为 1000。 表 7.0.2-1 空心管外观几何尺寸及性能要求 项目 单位 标准值 检验方法 外观质量 贯通裂纹 / 无 目测 管壁或堵头穿孔 / 无 堵头裂纹 / 无 尺寸允许 偏差 长度 mm 0,-20 钢尺 外径 mm 3 钢尺 端头垂直度 mm 5 钢尺和塞尺 平直度 mm 5 靠尺和塞尺 不圆度 mm 5 钢尺 力学性能 重量 D=100、120、150、180、200mm 12kg/m D=220、250、280、300、350mm 25kg/m D=400、450、500 40kg/m 径向抗压荷载 1000N 7.0.3 排管图的绘制以设计要求为标准,具体确定出每一板跨内的空心管的排数、每排标准管的根数和非标管长度及根数,再结合楼板预留管、孔洞的因素,因地制宜排设空心管。 7.0.4 支架固定完成后即按照排管图铺放空心管,在空心管的铺放过程中,应轻拿轻放,按照支架方管位置依次铺放。 7.0.5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空心管的破损,原则上应更换。也可对破损处用胶带进行封补,填塞,孔洞较大的可在孔内塞入塑料布、水泥包装袋等对钢筋、混凝土无害的材料,再进行封补。修补的标准为混凝土水泥浆不进入管内。 8.安全措施 8.0.1 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施工领导小组。 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进行监督、 指导、检查,对违反安全施工的行为,有权责令限期整改或停工整顿,甚至处罚。 8.0.2 各施工队成立以队长为组长的施工现场安全施工小组,负责各施工区域内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管理工作,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安全施工管理细则。 8.0.3 张拉时,每一台拉伸机处应有 3 人操作,分别为:操作拉伸机 1 人,测量记录 1 人,操作油泵 1 人。 8.0.4 每个班组设安全员一名,具体负责预应力施工的安全。 8.0.5 在进行技术交底时,同时进行安全施工交底。 8.0.6 实行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组成项目经理任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工长及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逐级负责日常安全施工工作。 8.0.7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定期进行安全联合检查,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不断加强全员安全施工思想意识。 8.0.8 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要系好安全带,作好“四口”防护工作。 8.0.9 现场一般不安排立体交叉作业, 必须进行立体交叉作业的施工部位, 要经项目部批准,要设置防护棚,对操作人员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后方可施工。 8.0.10 加强现场施工用火控制,动用明火必须由保卫科签发动火证。 8.0.11 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必须专库存放。 8.0.12 现场配齐消防栓、消防设备,并建立义务消防队伍,保证道路畅通。 8.0.13 施工机械专人专机,严禁无证操作,塔式吊车由专业人员负责,吊篮上不许上人。 8.0.14 现场施工用电专人管理,严禁乱拉乱接,一闸多用。各电器设备配齐漏电保护设备。 8.0.15 张拉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8.0.16 张拉作业时,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站在预应力筋端部正后方位置。操作人员严禁站在 千斤顶后部。在张拉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8.0.17 油泵与千斤顶的操作者必须紧密配合,只有在千斤顶就位妥当后方可开动油泵。油泵操作人员必须精神集中,平稳给油回油,应密切注视油压表读数,张拉到位或回缸到底时需及时将控制手柄置于中位,以免回油压力瞬间迅速加大。 8.0.18 张拉过程中,锚具和其它机具严防高空坠落伤人。油管接头处和张拉油缸端部严禁手触站人,应站在油缸两侧。 8.0.19 预应力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应遵守工地各项安全措施要求。 9.环保措施 9.0.1 施工时所需材料用多少领多少,保持作业面清洁。每日收工时将剩余材料返回库房。 9.0.2 由于工程所用轻质管为发泡材料填充件,施工及保管不当容易造成白色污染。因此施工过程对于材料的运输、保管、铺放应由专人负责,搬运过程轻拿轻放,外表一旦发现破损及时修补或更换,现场铺放按需供给。 1、现场满堂脚手架支撑图片(一) 2、现场满堂脚手架支撑图片(二) 5、轻质管安装(三) 6、预应力筋铺设(一) 7、预应力筋铺设(二) 8、预应力筋铺设(三) 9、双螺旋车道施工完成后照片(一) 10、双螺旋车道施工完成后照片(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