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纪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发展特色 内容摘要: 歌剧自 20 世纪 20 年代在中国诞生以来, 成为中国文艺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艺术表演形式。在它 80 多年的创作道路中,吸收了很多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本文以歌剧白毛女为例,对该剧的艺术特征做以分析,以点概面,归纳中国歌剧在民族化道路上采用的技巧与方法。 关键词:歌剧;民族化;展;艺术特征 歌剧艺术于本世纪 20 年代引进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中,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文化开放精神和西学东渐之风, 使传统文化受到从未有过的冲击。在戏剧领域,传统戏曲则被置于批判和完全否定的位置,于是引发出一场戏剧美学及其价值观念的革命。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与传统戏曲相对立的新歌剧(Opera) ,负载着新文化运动的使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中国艺术舞台。这个时期出现的黎锦晖的小小画家 ,田汉、聂耳的扬子江的暴风雨等尝试性的现代歌剧作品,可视为中国歌剧先河之作。到了 40 年代,延安地区轰轰烈烈的秧歌运动终于给这门艺术样式注入民族血液,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于是以白毛女 为代表的民族新歌剧诞生。 这标志着我国新歌剧的发展走上了一条艺术体裁与社会革命现实生活相结合、 西洋创作手法与传统艺术形式相结合、 新的艺术形式与群众欣赏习惯相结合的正确道路,为后来歌剧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指明了创作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发展概况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历史上的第一部歌剧达芙尼 ,距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它的出现受到了热烈的欢迎,歌剧也成为一种大众所承认的艺术。本世纪 20 年代歌剧进入中国,西方工业文明和文学艺术形式的话剧、歌剧、交响乐以及先进的人文思想也一起在中国登陆,并对中国文化艺术和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回顾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发展道路, 可以将这些优秀的歌剧从创作思维上分成几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马可等作曲)、 红霞(张锐作曲)、 红珊瑚(王锡仁、胡士平作曲)、 窦娥冤(陈紫等作曲);一种是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黎氏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 ;一种是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傅庚辰、扈邑作曲);一种以传统的借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