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十一章植物的抗逆生理第一節 植物抗逆的生理基礎 一、逆境的概念及種類 逆境(stress)是指對植物生存生長不利的各種環境原素的總稱。逆境種類生物因素病害、虫害、雜草理化因素物理的輻射性的化學的溫度的水分的第二節 植物的抗寒性二、凍害(一)概念 冰點(0)以下低溫對植物的傷害叫凍害。 植物對冰點以下低溫的適應叫抗凍性。常與霜害伴隨發生。第二節 植物的抗寒性二、凍害(二)凍害傷害症狀與類型類型胞內結冰與胞間結冰。凍害傷害症狀葉出現燙傷樣,組織柔軟葉色變褐,終至於枯死。第二節 植物的抗寒性(三)凍害傷害的機理1.胞間結冰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蛋白質變性,原生質不可逆凝膠化;2.胞內結冰對膜與細胞器產生直接破壞;解凍時溫度回升快,原生質失水,組織干枯;破壞蛋白質空間架構(-SH假說);機械損傷;膜破壞 。第二節 植物的抗寒性(四)植物對凍害的適應降低含水量,增加束縛水的相對含量;增加可溶性糖等的含量;激素的種類及比例發生變化;膜組分改變。第二節 植物的抗寒性三、提升抗寒性的措施1 低溫(抗凍)鍛練;逐步適應,增加保護物質;2 化學誘導控制;調節CTK、ABA的比例,採用其它生長延緩劑;3.加強田間管理;調節N、P、K比例,薄膜等覆蓋,培育壯苗等。 第二節 植物的抗熱性一、概念 高溫對植物的傷害稱為熱害。 抗熱性是植物對熱害的一種適應。二、類型 1.直接傷害 2.間接傷害。三、症狀與危害1.症狀熱害後葉片死斑明顯,葉綠素破壞嚴重,器官脫落等。2.危害(1)間接傷害 飢餓,因光合低於呼吸,消耗同化物過多; 毒性,有氧呼吸被破壞,無氧呼吸產生有毒物質,蛋白分解產生NH3; 生化障礙,必須的生物活性物質缺乏; 蛋白質破壞,水解酵作用,ATP減少,氧化與磷酸化解偶聯。(2)直接傷害 蛋白質變性,空間架構破壞; 脂類液化,破壞膜架構。第二節 植物的抗熱性四、提升抗浸性的機制與途徑不同生態環境生長的植物抗熱性有差別。蛋白質(酵)對熱的穩定性,如二硫鍵,Mg,Zn;用生長調節劑,有機酸、鹽類有保護作用。第三節 植物的抗旱性一、概念 土壤缺水或大氣相對濕度過低對植物造成的傷害稱旱害。 植物對乾旱的抵抗力稱抗旱性。第三節 植物的抗旱性二、乾旱種類1.土壤乾旱;2.大氣乾旱;3.生理乾旱。三、植物類型1.水生植物;2.中生植物;3.旱生植物,旱生植物有避旱型和耐旱型。四、外部乾旱表現1.萎凋有暫時萎凋與永久萎凋。2.生長減慢。五、乾旱機制1.原生質脫水是旱害的核心;2.破壞原生質膜上脂類雙分子層的排列,改變了膜透性,使化謝紊亂;3.光合與呼吸失調;4.蛋白質分解加快;DNA、RNA合成減弱,脯氨酸累積;5.激素發生變化,ABA累積,CTK減少,降低CTK/ABA比值,乙烯增加;6.植株各器官水分重新分發;7.造成細胞的機械損傷。第四節 植物的抗旱性六、植物抗旱特徵1.形態根系發達而深廣,根冠比大;細胞小,維管束發達;單位面積氣孔數多;輸導組織發達;角質或蠟質層濃2.生理脯氨酸、ABA等物質累積多;水解酵活性保持穩定,合成酵活性不削弱;保水力強。第三節 植物的抗旱性七、提升抗旱性途徑1.抗旱鍛練如蹲苗、擱苗、餓苗、雙芽法等;2.合理施肥P、K、B、Cu等;3.化學誘導CaCl2、ZuSO4等;4.生長延緩劑及抗蒸散劑;如ABA、CCC(矮壯素);5.抗旱育種。第四節 植物的抗浸性一、概念 水分過多對植物的傷害稱為浸害。 抗浸性是植物對水分過多的適應能力。二、類型1.濕害2.浸害第四節 植物的抗浸性三、症狀與危害 浸害的核心是液相代替了氣相,植物缺氧。生長量降低,根變黑,葉黃化,株植矮小。無氧呼吸代替有氧呼吸,產生有毒物質;代謝損害,光合受抑;營養失調,土壤理化性質改變,吸收困難。第四節 植物的抗浸性四、提升抗浸性的機制與途徑1.機制有發達的通氣系統,代謝上提升對缺氧的忍耐力,改變呼吸途徑,如以磷酸戊糖途徑代替糖酵解過程;破壞或抑制有害物質的合成。2. 防浸排浸措施。第五節植物的抗鹽性一、概念鹽類過多對植物的傷害稱為鹽害。抗鹽性是植物對鹽分過多的適應能力。避鹽植物透過被動拒鹽,主動排鹽和稀釋鹽分等途徑,使周遭環境的鹽濃度降低到遭受鹽害以下的濃度水準的一種抗鹽模式。耐鹽指植物透過生理或代謝的適應,忍受已進入細胞的鹽分。它可透過滲透調節,提升代謝穩定性和忍耐營養缺乏等途徑實現。 二、類型1.鹽土與鹼土為害,習慣統稱鹽鹼土。第五節植物的抗鹽性三 、症狀與危害 1.生理乾旱,土壤水勢降低,吸水困難; 2.離子的毒害作用,產生單鹽毒害,抑制生長; 3.生理代謝紊亂,質膜透性增大,蛋白質水解加快,氨基酸與氨累積,光合與呼吸變化。第五節植物的抗鹽性四、提升抗鹽性的機理與途徑 泌鹽,稀鹽和拒鹽; 透過細胞的滲透調節,降低水勢; 消除鹽對酵或代謝產生的毒害作用; 與鹽結合,減少游離離子對原生質的破壞作 用; 鍛練植株,逐步適應,如稀鹽浸種,苗期處理。 選育抗鹽品種; 有效的栽培措施。 機制途徑第六節 環境污染與植物抗性一、大氣污染(一)概念與污染物1.大氣污染指大氣中廢氣體對植物的危害。2.污染物包括(1)氧化物質,O3、NO2、Cl2;(2)還原物質,SO2,H2S,甲醛、CO;(3)酸性物質,HF、HCl、HCN、SO3、SiF4;(4)鹼性物質,NH3;(5)有機物質,乙烯等 。第六節 環境污染與植物抗性(二)症狀與回應1.急性傷害可在短時間內使植物組織壞死。葉呈灰綠色,逐漸轉為暗綠色油漬或水漬斑,葉片變軟,壞死組織脫水變干,並呈現象牙色到紅色或暗褐色。2.慢性傷害是長期接觸亞致死濃度的污染氣體而受害。葉片失綠,變小畸形,加速衰老,症狀據污染物不同而各異。受污染後光合降低,呼吸異常,干物累積減慢,酵活性改變。第六節 環境污染與植物抗性二、水體污染與土壤污染(一)概念與污染物 水體污染與土壤污染指水體和土壤中毒廢物質對植物的危害。污染物包括1.酚類化合物,一元酚、二元酚、多元酚;2.氰化物,有機氰、無機氰;石油;3.洗滌劑和三氯乙醛;5.重金屬離子,汞、鉻、砷、硒、鉛、鎘、鋁;其它有機物等。6.酸雨、酸霧第六節 環境污染與植物抗性(二)症狀與回應1.土壤性質可能改變;2.植株生長受阻,矮小,葉色變黃;3.根系呈現褐色,逐漸死亡腐爛;4.有害物質往往有累積效應。第六節 環境污染與植物抗性三、植物與環境保護 可將植物對污染物的回應分為敏感性植物與抗性植物。 敏感性植物可作指示植物,監測環境污染。 抗性植物可用來吸收和分解有毒物質,淨化空氣和水體,保護環境;維持大氣中CO2與O2的平衡;可吸塵和殺菌,美化環境維持生態平衡。第七節 抗病性與抗蟲性一、抗病性(一)概念 病菌對植物的侵襲和傷害稱為病害。 植物抵抗病菌侵襲的能力稱抗病性。(二)類型 寄主對病原物的回應可分感病、耐病、抗病和免疫等類型。但植物從完全不發病到嚴重發病,是一個連續過程,植物的抗病受遺傳的控制、代謝的控制及環境的控制。第七節 抗病性與抗蟲性(三)傷害 病害可引起作物水分平衡失調,呼吸作用加強,光合作用下降,激素發生變化,同化物運輸受干擾等。(四)植物抗病的生理基礎 植物形態架構屏障,組織局部壞死,抑制物質(含植保素)等。選育抗病品種,改善植物生存環境和營養狀況是提升抗病能力的主要途徑。第七節 抗病性與抗蟲性二、抗蟲性 植物對害蟲危害的回應類型; 植物抗蟲的機制。 结束语结束语谢谢大家聆听!谢谢大家聆听!36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