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目标导航1.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重点)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教训。(难点)内容索引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会做题才是硬道理自主学习 基础知识 把握教材知识体系一、历史背景一、历史背景1.“三冗三冗”问题问题(1)原因:加强 措施的负面影响逐渐显露出来,形成了 、 、 的“三冗”问题。(2)表现冗官:北宋增设大量 ,用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结果造成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形成“冗官”的局面。冗兵:为了防范军阀割据、 ,抵御北方民族的南侵,宋代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形成了庞大的军事体系,造成“冗兵”问题。冗费: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 和 的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形成“冗费”。中央集权冗官冗兵冗费西夏辽农民起义官僚机构2.“积贫积弱积贫积弱”局面局面(1)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国库空虚,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导致 局面的形成。(2)北宋大力削弱武将的兵权,将领无权调动军队,导致指挥效率和军队战斗力降低,形成 局面。3.庆庆历历新新政政:1043年,大臣 等人提出了以 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但是新政遭到官僚贵族们的激烈反对而宣告夭折。积贫积弱范仲淹整顿吏治4.个个人人因因素素: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思维点拨二、主要内容二、主要内容1.富国之法:理财措施富国之法:理财措施(1)方针:“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 为先”。(2)措施青苗法: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钱或粮食作本,在夏秋两收前以低息贷借给农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到夏秋两季收成之后,农民再按20%到30%的利息率归还钱粮。根据每家每户的 程度,贷款有不同的最高限额。农事贫富募役法(免役法):由州县政府出钱雇人服役。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 ”,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其理财新法还包括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等。(3)成 效 : 王 安 石 的 理 财 新 法 在 抑 制 兼 并 、 保 障 农 业 生 产 、 增 加 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强兵之法:整顿军队强兵之法:整顿军队(1)“ ”措施:精减军队,裁汰老弱士兵,归并军营,缩减编制。(2)强兵措施:保甲法、 、将兵法。(3)作用:节省了 ,改变了宋军原有的编制,使宋军的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免役钱市易法政府收入省兵保马法军费开支措施内容作用科举制度改革考试内容,以 考试取代诗赋词章取士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使学校成为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选官制度 批评“ ”弊病,要求择优录用学校教育成绩优异者可直接任官3.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和选官制经义策论恩荫思维点拨三、变法结局三、变法结局1.失败失败(1)原因: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反对。(2)失败:1085年,宋哲宗继位, 等废除了新法,史称“_ ”。2.变质:变质: 时,宰相蔡京借恢复新法之名,行聚敛之实。司马光元祐宋徽宗更化易混易错史论要旨知识图示史料实证 深化探究 理解重要史料史论史史料料一一民所以多僻,以散故也。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今所以为保甲,足以除盗;然非特除盗也,固可渐习其为兵。既人人能射然后使与募兵相参,则可以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史史料料二二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史史料料三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在于学。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主题一王安石变法的特点史料解读指违法作乱的事情。指选拔人才的标准和方法。体现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提示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结合所学,指出推行保甲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提示示维护地方治安,逐步实现与募兵制的有机结合,促进军队纪律的改进和战斗力的提高,并节省军费开支。(2)据史料二,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提示提示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提示(3)史料三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提提示示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史论总结王安石变法的特点王安石变法的特点(1)理财措施的特点实现“民(老百姓)不加赋而国用饶”,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主要来自有产者阶层,如官僚地主、高利贷者和大商人。取消官僚地主的部分特权。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的长远发展。(2)整军措施的特点用类似“民兵”的管理方法,整顿社会秩序,重在防范农民起义。改革军事而不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对更戍法进行适当调整。(3)改革科举的特点:关注人才培养,注重培养实用创新型人才。史史料料一一(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史史料料二二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主题二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史料解读表明苏辙是站在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上评论王安石变法的。表明邓广铭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评价王安石变法。提示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提提示示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史料二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析?提示提示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的贡献的角度进行评析。史论总结对王安石变法的全面评价对王安石变法的全面评价(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进步意义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军事力量,使北宋的国力得到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负担仍然沉重。反馈训练 随堂巩固 会做题才是硬道理年代收入/贯支出/贯真宗天禧五年(1021)15 085万余12 677万余仁宗皇祐元年(1049)12 625万余“所出无余”英宗治平二年(1065)11 613万余13 186万余1.从下列北宋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中,得出的信息是11223344答案解析A.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D.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因素之一112233442.按右图漫画寓意所指的事件应该是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 D.梭伦改革答案解析解解析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全部作废,按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办事。”分析说明在这次变法后,改革内容被全部废除,符合这一特点的是王安石变法,其余改革成果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保留。112233443.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最接近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王安石性格的偏执与变法失败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答案解析解解析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C项最接近客观事实。例如王安石变法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其它选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所以选C。4.(2016盐城高二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材料料一一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故不赏善而民善。商君书画策11223344材材料料二二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如其不能立法,而欲人人悦之,则日亦不足矣。使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不知立学校而徒能劳身以待天下之士,则不唯力有所不足,而势亦有所不得也。王安石周公11223344答案答案方略:厉行法治,严刑峻法。影响:维护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但严刑酷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11223344解解析析“方略”根据材料“民本,法也”“不刑而民善故无刑也”可知商鞅主张运用法治立国,推行严刑峻法约束百姓;“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作答;答案解析(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善治者”的治国方略是什么?这对商鞅变法的结果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案答案方略:立善法。措施:改革科举制度(以经义策论取士),整顿太学、以三经新义为教材,培养变法人才。11223344解解析析“方略”根据“盖君子之为政,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分析作答;“措施”结合“周公知为政,则宜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矣”和所学知识分析作答;答案解析(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王安石认为实现“天下治”的方略。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中“立学校之法于天下”的具体措施。答答案案因素:法律能否严格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11223344解解析析从法律能否严格依据立法者立法初衷执行;是否重视教育,培养人才;法律是否顺应时势,兼顾多方利益,寻求各方利益均衡点等方面综合分析作答。答案解析(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法治”效果的主要因素。本课结束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