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因素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第四组组长:付如许副组长:张苏丽 张浩杰组员:赵彩星 杨艳 张国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侯陵生侯陵生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背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实在课堂中度过的。我们发现,虽然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每天在同一间教室听课,但但学习成绩却差别很大,我们认为这与个人的听课效率有关。 经过初步讨论,我们决定研究影响学生听课效率的因素这一课题。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目的 找出影响高中生上课效率的因素,并制定方案解决,提高高中生上课效率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过程 通过发放问卷的调查形式,我们提出对影响学生听课效率低相关问题调查,调查后收回,整理数据,对一些问题结果进行了分析。 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1.你在上课前有预习吗? A.每次都预习 B.大部分时间有预习 C.很少预习 D.完全没有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预习后听课效率高不预习听课效率高是否预习对听课效率无影响人数(人)36113占总人数的百分比72%2%26%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上表所反映出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课前预习后听课效率较高的有36 人,而没有预习过听课效率较高的仅有1人,两者有很大的差距。因为课前预习过就会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上课时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显得比较强,学习效率自然也就高了。反之,听课效率就低。所以,课前预习对听课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通过对课前的预习与听课效率之间关系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要提高听课效率,则课前的预习工作必不可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提高听课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2.你上课多长时间注意力集中? A.20分钟左右 B.2030分钟 C. 3040分钟 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20分钟左右2030分钟3040分钟人数(人)71822占总人数的百分比14%36%44%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由上表可见,学生普遍认为一节课的时间以3040分钟比较合适,注意力容易集中,听课效率也比较高。如果上课时间过长,虽然讲课内容多了,但听课效率较低。如果上课时间过短,讲课内容也随之减少,即使听课效率再高,学到的东西也不会太多。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4.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听课效率的关系。 A.非常有关系 B.基本没关系,我每门课都很认真 C.有一定关系 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听课效率 人数(人)学习兴趣90%以上 70%90%50%70%50%以下喜欢38930一般261752不喜欢520187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从上表看出,喜欢这门学科的人,听课效率为90%以上的有76人;而不喜欢这门学科的人,听课效率为90%以上的却只有11人。由此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听课效率的高低。不难看出,兴趣越高听课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听课效率也就越低。 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学习未动,兴趣先行。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的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通过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听课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必须培养自己对每门学科的兴趣,而不能偏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从而提高这门学科的成绩。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另外,我们发现,老师的上课形式对学生的听课效率影响很大。例如,枯燥乏味的上课形式常常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出现睡着的现象,导致45等于0的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要提高学生听课的效率,老师可以从上课形式入手,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习题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当堂学习当堂运用,提高听课效率,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研究结论1.听课效率与学习兴趣有关,学习兴趣越高,听课效率也越高。因此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对每门学科的兴趣;2.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效率;3.每节课时间以35分钟最为合适。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你在课堂期间一般会做的事? A. 认真听课 B. 睡觉 C. 玩手机等电子产品 D. 发呆 E. 和同学小声聊天 F. 做其他的作业或看其他的书籍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影响听课效率的因素调查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