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煤矿新人入矿后必须进行以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1 煤矿新工人安全培训教学大纲(试行) 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新工人安全培训教学大纲 ; 2、国务院令第 446 号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 二、培训对象 新上岗的临时工、合同工、劳务工、轮换工、协议工以及上岗前的其他从业人员。 三、培训目的 1、了解煤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杜绝“三违”现象。 2、 掌握本岗位的安全工作职责;了解煤矿生产基础知识;掌握煤矿安全规程对工人入井的有关规定。 3、 熟悉煤矿灾害事故发生基本规律及防治措施, 遇到险情能采取应急处理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4、 熟悉井下避灾路线;掌握自救、互救和创伤急救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能正确使用自救器。 5、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具备入井实习资格。在老工人带领下,实习四个月后,再进行相应工种的岗位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具备安全工作资格,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 72 学时,具体安排见表 1。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1、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见表 2。 煤矿新人入矿后必须进行以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2 2、实验、参观内容及学时分配见表 3。 表 1 培训时间安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学时分配 1 开学典礼 4 2 讲 授 48 3 实验参观 12 4 复习考试 6 5 结 业 2 6 合 计 72 表 2 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设置 学时分配 合计 讲授 实验参观 1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法律法规 4 4 2 职业道德与矿纪矿规 4 4 3 劳动保护与劳动合同 4 4 4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12 12 5 煤矿灾害事故预防基础知识 24 16 8 6 矿山救护与自救互救知识 12 8 4(复习考试) 7 合 计 60 48 12 表 3 实验参观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实验参观内容 学时分配 1 瓦斯、煤尘爆炸演示 2 2 通风系统模型 1 3 采掘工作面模型 1 4 井下采掘工作面参观实习 6 5 自救器使用与创伤急救训练 2 煤矿新人入矿后必须进行以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3 6 合计 12 六、课程内容 (一)煤矿安全生产方针与法律法规 1、煤矿安全生产方针。 2、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二)矿纪矿规 1、煤炭企业的有关管理制度。 2、煤炭企业对违反矿纪矿规行为的处理方法。 3、有关安全生产的奖惩制度。 (三)劳动保护与劳动合同 1、我国现行的劳动用工制度。 2、煤炭企业与其职工的劳动合同关系及地违反劳动合同行为的解决途径。 3、煤炭企业职工在安全方面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4、煤炭企业职工劳动保护措施。 (四)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范畴。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安全的关系。 (五)矿井概况 1、本矿井的建设与发展状况。 2、本矿井的煤层赋存与地质构造情况。 3、本矿矿井开拓方式。 4、本矿矿井生产系统与采煤方法。 (六)入井须知 煤矿新人入矿后必须进行以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4 1、新工人入井前的准备工作。 2、新工人入井前注意事项及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新工人有关规定。 3、井下安全设施、安全标志的用途、使用与维护。 (七)煤矿灾害事故基础知识 1、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 2、矿井通风的作用及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空气的有关规定。 3、瓦斯的性质、危害、爆炸条件及防治措施。 4、矿尘的产生、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5、井下防、灭火。 6、井下发生透水的预兆及防治措施。 7、爆破安全基础知识。 8、安全用电基础知识及触是事故的防治措施。 9、运输事故的防治措施。 10、事故案例分析 (八)矿山救护与自救互救; 1、井下发生各种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与避灾方法。 2、创伤急救的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3、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考核和发证 考核分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 1、理论考试 内容包括本大纲所例全部内容。题型为: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以及简述题。满分为 100 分,60 分合格。 2、实际操作 煤矿新人入矿后必须进行以下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5 内容包括自救器的佩带和使用;创伤急救的基本操作。两项均合格为实际操作合格。 3、发证 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均合格者由培训机构发给安全培训证书。 八、教材 推荐教材:全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通用教材煤矿新工人 、 煤矿工人入井安全作业必读 或 煤矿工人基本知识问答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作为教材;选用四川省煤矿安全培训系列教材煤矿安全知识问答作为辅助教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