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 9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复习题 及答 案 草原 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在这境界里, 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 好象回味着草原的 ( ) 。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 上)到(下 )顺序写的。(1 分) 2、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流入云际 绿毯 绿色渲染)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 (在这境界里,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用骏马和牛这些实际的事物来联想的。 ) 4、这次,我看到了草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来到了草原上。 ) 5 文中有 2 个表示“绿”的意思的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 )和(翠色欲流) 。我还从课外积累了 2 个,分别是( 绿草如茵)和(青山绿水) 6、一碧千里的意思是:碧”是(形容青草很绿) 。 “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 。 “一”是( “全”和“都” )的意思。 “一碧千里”是说(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 。7、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 (草原风光图) 、 (喜迎远客图) 、 (主客联欢图)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 (人情)美和(民俗)美,最后以(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的诗句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7、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8、在这段话中,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写法,在写草原的“天底下”时,从(小丘,羊群,平地)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写出草原(碧绿,辽阔)的特点,哪句话最突出表现出这个特点(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 9、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骏马、大牛。表达了作者惊叹、愉快、舒服)的心情。 10、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赞叹 ) 柔美(柔和 ) 奇丽( 绚丽 ) 11、读读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无边的绿毯”指的是(草原) , “白色的大花”指的(羊群) , “中国画”指的是(草原) ,这样写,让人感觉到(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让人赏心悦目。 ) 。 12、用“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草原的无限乐趣。 13、文中“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中的“绣”字用得真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 羊群本来是吃草而随意地走来走去,而在老舍笔下,它们就是一些能工巧匠,在精心为草原这块无边的绿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14、这段主要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 (5 页) 15、 “这种境界” ,指的是什么境界? 这种境界指的是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16、“渲”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X)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 部。 17、文中“翠色欲流” 的“欲” 字在字典里有四个解释: 欲望; 想要; 需要; 将要。在这里应该是第( 将要 )种解释。(2 分) 18、如果牛马真的会回味,它们可能在回味什么呢? 答:它们可能在回味这水草丰美的草原,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得无忧无虑。 它们可能在回味这草原明朗的天和清鲜的空气,没有一点污染, 真令我们心向 往之。 19、作者把草原和草原上的羊群分别比作 无边的绿毯 和 白色的大花 。想象一下,羊群在草原上还可以比作什么? 仿写: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 碧海中的点点白帆。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无边的绿毯上撒上了一把把白色珍珠。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像碧绿的湖面上飘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 20、 “一”有一下解释:A、相同 B、数量词 C、专一 D、满,全(3 分) “一碧千里”的“一” 应取 D 解释; “一模一样”的“一” 应取 A 解释; “高歌一曲”的“一” 应取 B 解释。 阅读选段(二),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1 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 洒脱 ) 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 (襟飘带舞) 2 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寂静 )( 热闹 ) 3 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仿写一句 忽然,像被一阵 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飞来。 2 / 9 4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从哪看出?请用“ ”画出句子。 (只要方向不 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这个词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或无拘无束 5、 “像一阵风吹来似的”说明了什么?说明牧民们骑马的速度快 6 、你从“忽然,像被一阵 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 飞来”中体会到什么呢? 答:体会到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鲜艳的服饰,飞 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作者将这些景物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 7、请发挥想象,我们到了蒙古包后,主人会跟我们说什么?做什么呢? 说一些关于 民族团结的话 ,用美食款待我们。 8、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这两句话说明草原很辽阔 9、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你从这句话中看出了什么?(3 分) 我从这句话中看出了牧民们大老远就来迎客,说明他们十分热情 10、 “疾”的意思有:疾病;痛苦;痛恨;急速,猛烈。 (2 分) “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 ) ; “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 ) 。 11、从这一段的描写中,除了感受到美丽的草原风光之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3 分) 我还能感受到草原人民粗犷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白杨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 )动摇。 ” 1. 这段话选自课文( 白杨 ) 。 2、在文中空格内填上适当的词语 3.这段话中写了 (风沙 、雨雪、干旱 、 洪水 ) 这样几种自然灾害,相信你还能写出至少两种来: (地震 、泥石流、台风) 。 4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三个特点: (1) (高大挺秀,直) (2) (坚强) (3) (不软弱,不动摇) 5、文中画线的句子是(.神态描写 ) 6、这段话运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一方面描述了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另一方面表现了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借赞美白杨树赞美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 。 7、造句:用“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说几句话。 (交警叔叔、阿姨为了维护交通,保证道路畅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烈日炎炎的夏天,不管是寒风刺骨的冬天,他们总是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 ) 8、 “不管不管总是”这一组关联词强调了白杨树的什么?(16 页) 答:这一组关联词强调了白杨树的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不怕困难、默默无闻、坚强执著。 9 根据课文爸爸的表情,写一写他的内心。 (参 22 页) 微笑时,心里在想: (孩子关于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 严肃时,心里在想: (自己和孩子可不可以都扎根边疆,为边疆的建设做出贡献) “出神”和“沉思” ,心里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 “又陷入沉思” ,心里在想: (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 “浮起一丝微笑”心里想到: (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10、根据文中划线的句子,展开想象,补充下面的句子。 爸爸妈妈他们这样的祖国建设者, 也像白杨树一样,遥远的边疆需要他们,就(到那里)来工作; (西部开发)需要他们,就到(西部)来工作; (边境的发展)需要他们,就到(边境)来工作; (西部的人民)需要他们,就到(需要他们的地方)来工作。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望无际 )的大戈壁 ( 荒凉 )的大戈壁 ( 茫茫 )的大戈壁 ( 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 生命力强 )的白杨树 ( 坚强 )的白杨树 ( 美丽 )的新疆 ( 富饶 )的新疆 ( 瓜果之乡 )的新疆 12、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补充句子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是怎么工作的) ;他们只知道爸爸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这么做。 )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他们不知道(这么远,为什么爸爸、妈妈还要来 。) 13.“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是一个(设问)句,表白是(解释说明)的意思,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既说(树)也说(人) 。联系全文回答:爸爸在借白杨树表白什么?(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 14、读课文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7 页) “高大的白杨树”指(边疆建设者) ) ; “几棵小树”指(孩子们或者边疆建设者的后代) 。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说明孩子们也会像爸爸那样克服各种困难,在边疆扎根,茁壮成长。 “浮起一丝微笑”意思是(爸爸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辈的影响教育3 / 9 下,一定能扎根边疆,成长为对祖国有用的人才) 。 “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暗指(他们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句析) : (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 古诗词三首 1、古诗词三首在内容上描写的都是_,分别描写了_ _、_ _、_ _等古代儿童的形象。 我最喜欢_朝_写的_ _中_ _(谁),因为他 _。 2、读诗句,细品析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前一个“一叶渔船”让我仿佛看到了_,后一个“一叶舟”,让我仿佛看见了_。 3 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黄昏) (时间)牧童归来休息的情景.诗的前两句先写(原野)和(笛声),从(视)觉和(听)觉给我们传达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意境;后两句写(牧童晚归休憩)的情景,牧童以地为床,以天为帐,展现了他(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境. 4 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小池 5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清平乐是词牌,村居是词题。作者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 童年 骆驼 阅读(一)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 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 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 1 骆驼咀嚼的样子是怎样的?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 胡须上。 2 为什么“我的牙齿也动起来“? 说明“我” 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 3、文中画“ ”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说明“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 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 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 实的想法。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4 从这一段的描述中你觉得小作者喜欢骆驼吗? 喜欢,因为她说: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 阅读(二)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 北京 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把。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1、作者的城南旧事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童年住在 北京 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2、“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说明 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 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 “童年却一去不还了”是说 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这句话清晰 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 人非的感叹。 3、“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4、课文按_时间顺序,描写了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 _ 想念骆驼队 这四个童年片段,表达了作者_对童年的眷恋的思想感情。 5 本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童年的发现 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听见老师说,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再现( 重现 )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 安慰( 问候 ) 驱逐(驱赶 ) 2、联系上下文,请写出“我”和同学们笑的不同原因。 “我”笑的原因是因为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 “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 “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同学的笑则是同学们误会了我的意思,以为我不怀好意,嘲笑我。 3、 “清清楚楚”一词说明了什么?(55 页) 说明作者听课态度认真,对老师的讲解入耳入心。 4、仿写句子。 4 / 9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他放学后没扫地。 ) 我清清楚楚地看见(她被老师批评后眼里分明有晶莹的小水珠)。 5、“驱逐”指(被轰出教室) 。 “迫害”指的是(被轰出教室的遭遇) 。 6、句中的破折号在这里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7、结合上下文说说,老师为什么会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句析) 这位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讲的又是“人的发育和进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婚姻和性,可能这位老师对这类问题非常敏感,可 “我”却笑出了声音,所以老师认为我“不怀好意”。 8、“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句析) 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和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理解不习惯,会被认为是怪诞,荒谬或有违前人结论而被鄙视或被迫害。如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 9、你觉得费奥多罗夫是个怎样的孩子? 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的孩子。 10、“窘”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J),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 )部。 11、从文中为下列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形容为难;感到难办。(困窘) 形容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 情不自禁 ) 12 作者的发现是胚胎发育规律。 杨氏之子 1、 解释带点词的意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 2、 熟读课文,再填空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 ( ) 。 孔君平 ( ) , 父不在, ( ) 呼儿出。 为 (wi wi) 设果, 果有 ( ) 。孔指以示儿曰:“ ( ) 。 ” 儿应 (yng yng) 声答曰:“ ( ) 。 ” 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_ 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是从( )看出来的。反应很敏捷是从( )看出来的,说话委婉有礼貌是从( 看出来的 。3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这句话起总起全文的作用。 晏子使楚 一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概括成三个成语。 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zhng) 2、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人山人海 、人声鼎沸、络绎不绝 3、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根据 76 页编)(嘲笑齐国没有人才,居然派这样一个矮子来。) 4、 “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 (很快地、不屑一顾的看了一眼 ) 。 你能读出什么吗?(76 页) (从瞅字看出了楚王的不屑和无理。) 5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B ) A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二 楚王安排酒席(招待 款待)晏子。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1、 “囚”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大写字母(Q) ,音节(qi),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2)画。 2、在文中括号内用“”选择恰当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沾沾自喜( 得意扬扬 ) 笑眯眯( 笑嘻嘻 ) 嘲笑( 取笑 ) 神情自若( 面不改色 ) 4 把“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改成反问句、 从这以后,楚王难道还敢不尊重晏子吗?。 5、用“”画出晏子反驳楚王的话,并说说这些话妙在何处?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 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 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 妙在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6、经过晏子的反驳,楚王对晏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楚王两次想侮辱晏子都没得逞,反被晏子回击得颜面尽失。第三次想侮辱晏子时,楚王的霸气没了,由第二次的“冷笑”5 / 9 变成了“笑嘻嘻” 。这最后一次侮辱也被晏子反击得无地自容时,不得不彻底认输, “只好赔不是说.”.“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 7 你觉得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 (课文中心) 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不辱使命,大义凌然的人。 8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你还记得每次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吗?请简单地写下来; 第一次: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第二次:笑齐国没有人。第三次: 笑齐国人怎 么这样没出息。 9、第三次晏子采用了水土不同结的果实不同 的方法来驳倒楚王。他说的话中,第一个“水土不同”我认为是自然环境和气候不同的意思,第二个“水土不同”我认为是社会风气不同的意思。 10、课文最后一句是 双重否定句,我会把它改成另一种说法而意思不变: 从此 以后,楚王尊重晏子了。 12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的故事。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再见了,亲人 读第一自然段 1、把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划掉。 2、 “雪中送炭”通常用来比喻_;在文中指_ 。 3、从划线句子中用“”圈出反映大娘爱志愿军伤员胜过爱小孙孙的词语 丢下 背进 失去 4、语段追忆了朝鲜大娘的三件事: (1)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 (2)大娘为志愿军送打糕昏倒在路旁(3)大娘为了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5、用“”把这段话分为“劝慰回忆抒情”三部分 这段话叙述了志愿军战士与(大娘) 告别时的情景,追忆(大娘为志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 ,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大娘的依依惜别之情) 。 6、判断下面句子,将正确答案填入括号,并把其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A、 反问句 B、 感叹句 C、 疑问句 D、 设问句 ( 1)、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 D )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A ) 改为陈述句: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7.这个故事描写了1958 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 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 读第二自然段,完成练习: 8 妈妈跟敌人“同归于尽”是说妈妈牺牲 了。 9 小金花的“刚强”表现在哪里?她现在“落泪”了,说明她的内心怎样?她心里可能在想着 什么?、 (小金花的“刚强”表现在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 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 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 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 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大嫂,请回去吧!?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 “嫂”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S )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2、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什么呢?请用“ ”画下来。 3、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是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已经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假如你是志愿军, ,见到大嫂如此的举动,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 5、理解句子 1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 “再见了”说明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 “亲人”表现 朝鲜人民与志愿军之间的关系密切;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深深的眷恋。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 ,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6 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是(以第一人称叙述,以祈使句开头,反问句结尾。 ) 7 课文的最后3 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 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桥 阅读 16 课桥完成下列练习 1、“瞪”查音序应查(D ) ,音节是(dng ) ,查部首应查(目)部,这个字共有(十七)画。 (2 分) 2、“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窜、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洪水疯狂肆虐,此时形势很危急,6 / 9 撤离必须争分夺秒) 。 3、在第 15 自然段中, ( 冲 ) 、 ( 揪 ) 、 ( 吼 )这三个词是描写老汉动作。请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 (不徇私情) 、(舍己为人) 。 (118 页右) 4、请用“ ”划出表现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失措的语句。 人们的表现与老汉 冷静 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你从哪句话看出?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老汉 )比喻成( “一座山” ) ,表现了老汉的( 威严 ) 、 ( 冷静 ) 5、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117 页) 咆哮:_ 势不可当: 6、 “像泼。像倒。 ”短短四个字,构成了几句话?写出了什么?( 两句话,写出了雨下得很大。_ 7、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是不是比喻句?( 不是 ) 8、文章把“山洪”比作了什么?写出了什么?野马,写出了山洪的凶猛。 9、 “肆”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S )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 10、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并请你仿写一句。 11、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揪”可以换成“拉”吗?为什么 不可以。揪,用手抓住或扭住。比拉更加能表达出老汉愤怒的心情。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 “拥”可以换成“跑”吗?) 不可以。拥含有聚到一起的意思,如果换成跑就不能表达出人多的效果 12 老汉冷冷地说: “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改为间接引语。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他那报名。 13 用“”划出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些句子运用了 拟人 、 比喻 的修辞手法,把洪水的凶猛表现得淋漓尽致。 14 近义词 放肆( 放纵) 发抖( 颤抖 ) 吞没( 淹没) 呻吟( 低吟 ) 15 括号内文字要求把句子换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6 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改为把字句)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 (改为被字句) ( 3)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改为陈述句) 16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句话运用了 拟人 的修辞手法,不仅形象地 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伏笔。 17、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 ,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3 分) 结 尾 处 , 老 太 太 祭 奠 的 丈 夫 和 儿 子 分 别 是 文 中 的 和 , 这 样 写 的 好 处 是 18 你认为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沉着冷静 临危不惧 大公无私 舍己为人 将相和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 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一读到“蔺相如捧着璧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句子,我就会想起(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这个成语。 3 “理直气壮”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文中加点的“理直气壮”是“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的意思。 从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话中,我感受到他机智勇敢、不畏强暴、沉着果断的性格特点。 4 为什么蔺相如坚持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 蔺相如想争取时间,把和氏璧送回国。 6、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换一种说法。 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 7、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8 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其中, “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的结果。 9 蔺相如是一个大公无私 勇敢机智 顾全大局 忠贞爱国的人,廉颇是一个豪爽直率 知错能改 忠贞爱国的人。 草船借箭 1 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 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7 / 9 3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 1算定天文:三日之后必有大雾。 2算定地理:借箭回营,顺风顺水。 3算定人心:诸葛亮:神机妙算 胆识过人;周瑜:心胸狭窄 嫉贤妒能;鲁肃:忠厚老实 顾全大局; 曹操:谨慎多疑 5“督”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 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 _。 6、周瑜为什么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强于他。认为诸葛亮一定完不成任务,可以借立军令状杀他 7、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高兴是因为:周瑜让诸葛亮造箭其实就是为了刁难诸葛亮好除掉他,诸葛亮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之后,周瑜料定诸葛亮三天之内完不成任务必然能杀了他,所以很高兴。 8、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到底想过些什么? 9 结合本文段,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10、概括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写周瑜叫诸葛亮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保证三天造好。 11、 “草船借箭”的故事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 三国演义 ) ,作者是(罗贯中) 。你还知道其中的哪些故事:(西游记(吴承恩) 、 水浒传 (施耐庵) 、 红楼梦 (曹雪芹))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削弱(减弱) 进攻(攻击) 同心协力(同心同德) 13 文中有这样一句”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请你说说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妙处。 这样安排的好处:这样既能两面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也便于箭满后顺风顺水返回,省去掉头的时间 14、请你写出一条与“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有关的歇后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15诸葛亮选在“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这是为了让曹操看不清江上面的虚实; “船头朝西,船尾朝东”是为了展开后面积大,射中的箭也多; “一字排开”是为了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当,使受箭面积大。 ; “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是为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引曹军出来射箭,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16、诸葛亮笑着回答鲁肃的疑问,这说明诸葛亮掌握了曹操的_谨慎多疑_性格,也说明了他对事情的结果已经胸有成竹,可见诸葛亮神机妙算。 人物描写一组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 2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由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的过程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这个片断侧重了对小嘎子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机敏灵活 富有心计的特点。 3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通过对严监生临死前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他爱财胜命、极度吝啬的形象。 4“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重点写的是林黛玉初进大观园,与众人相见的过程中,与“凤辣子”见面的经过。通过对王熙凤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她伶牙俐齿 阿谀奉承 见风使舵 弄权作势 的形象。 5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以及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和王熙凤对林黛玉说的一席话,是对王熙凤的正面描写。林黛玉的思索、纳闷与贾母对王熙凤的戏谑谈笑的评价,是对王熙凤的侧面描写。 6、三篇文章在人物描写上各有特点,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在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很有特点, 临死前的严监生在细节描写上极富特点,而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通过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凤辣子”形象。 阅读文段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盏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 用“/”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和字。 精神抖擞(shu su) 破绽(zhn dng) 上当(dng dng)三抓两挠(no ro) 别(bi bi)住 2 这段话中有好些类似“猴儿似的”词语,巧借动物写出人物的特点,很有特色,请你找一找,摘录下来。 虎势儿 公鸡掐架似的 牛劲儿 3 请用“”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时的一系列动词。 站 围 蹦转 揪 推 拉 拽 顶 扳。 4 请用“”画出描写小嘎子心理活动的句子。 5 文段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 1理解词语。 (1)颇: 很,非常。 (2)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琢磨。 2文中描写花多而美的词语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样的词还有 :花枝招展 、 百花争艳 、 繁花似锦。 3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什么?(211 页)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8 / 9 4 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类似的境界 ?(课后作业 152 页) _ 5“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并没有改变”的?(课后作业“美丽并没有改变”指: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没有改变) 6、作者在这篇文章最后一段说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 (211 页右边) “奇丽的景色”指的是:_ ; “奇特的民族”指的是:_ (5)用自己的话来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思。(211 页右边 “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7 本文作者季羡林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们曾学过与他相关的文章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威尼斯的小艇 阅读一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起来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 小艇的特点有:长、窄、深 2 这段话中分别把小艇比作了_; _;_。 3 判断: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 ”这句是比喻句吗?理由是什么? 是的。把威尼斯小艇比作独木舟,体现了它“长、窄、深”的特点。 阅读 二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 。 。 。 。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4、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从哪儿看出耿: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5、 “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Y )。再查音节(yong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5 )画。拥的字义有:持有;抱;聚到一块儿;围着。在以下句子中,拥字应选哪种义项?(填序号) 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2) ) 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 (4) ) 张家界成了人类共同拥有和保护的宝贵财富。( (1) ) 船很宽敞,一点儿也不觉得拥挤。( (3) ) 6、这段话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什么?总领全段的作用 。 如果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来说明船夫的驾驶技术好,那就是“_他操纵自如”分别从_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from 本文来自学优网 end#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三方面把总起句写具体。它与后面的几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217 页) 概括和具体的关系或总分关系。 7、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的生活如何密切相关”? 威尼斯的小艇与人们生活密切关系:白天,小艇一出动,城市就喧闹和充满生机活力;夜晚,当小艇一停泊,威尼斯就沉寂,静寂,入睡了。这一静一动的描写形成 ,衬托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艇停城静,艇动城闹,威尼斯古城的热闹与静寂是与小艇的动与静密切相关的,小艇是小城重要的交通工具。 8 本课的写作特点是: 把人的活动与事物,风情结合起来写。 本文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我们还学过他写的金钱的魔力 9 理解句子 1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大街”指河道 , “汽车”指小艇。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地更新、改进信息传递的方式。在 多年以前,我们的先人利用 传递信息。 , 人 用 的方式传送信息。 , 用漂流瓶传递他写给西班牙女皇的信。 2 古时候,人们大多要依靠 驿差 给远方的亲人送去问候;近代,人们依靠邮政系统 传递信息。莫尔斯发明了 电报 ;后来,贝尔 发明了 电话 ,使信息传输比以前更方便、根快捷了。1984 年 ,第一台多媒体电子计算机诞生,1993 年,美国 政府提出建设 “信息高速路”的计划。如今, 计算机网络 把世界连成一家。 3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问题的提出;2调查方法;3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4结论。其中,重点是结论部分。 9 / 9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