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段落分析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本篇小说从总体看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本文之后又加上“异史氏曰”的一段作者评论。 聊斋志异在小说后面常有作者对所写的人和事作出的评价,是作品的附带部分。 第一部分(第 1 段) ,故事的起因。 故事的背景: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 ,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 “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故事背景的简要交代为全文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 2 段) ,故事的开端:写成名因缴不上促织而遭受的痛苦。 本段先点明成名充“里正”是受里胥的陷害,以至家业败落, “薄产累尽” 。面对征促织,他既“不敢敛户口” ,又“无所赔偿” ,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这部分概写故事发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 、忠厚的性格。 第三部分(第 3、4 段) ,故事的发展:写求卜得虫为成名一家带来解脱苦难的希望。 “求神问卜”是在无望中寻求生路。 “能以神卜”的女巫竟有“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的灵验,引出成妻问卜,由此推动情节的发展。问卜得图为再度捕捉促织提供了线索。 成名得画,按图苦搜,终获佳品, “留待期限,以塞官责” ,解脱苦难有了希望,至此第一层波澜趋向平息。 第四部分(第 5 至第 7 段) ,故事的高潮:写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 “失虫”是又一新的波澜。获虫的喜悦和对虫的珍爱,为成子的误毙促织作了衬笔。 “儿惧” ,母亲的惊恐,说明事关身家性命,而“死期至矣”一语,暗扣后文的“得其尸于井” 。 从失促织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 加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 其原因不过是毙一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行文至此,着意写出成名夫妇的感情变化:由惊怖( “如被冰雪” )到“怒索儿” ,得尸于井又“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然后又转入深深的忧虑(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 。这惊、怒、悲、忧的一系列感情变化,更增强了悲剧气氛。待发现爱子“气息然” ,又陷入更深的焦虑。 “忽闻门外虫鸣”是情节的又一转折,出人意外,追寻之下得小蟋蟀。在此写了小蟋蟀的形状:短小,黑赤色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写了它动作的迅捷、飘忽;又写了“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 ,对成名似乎有感情,以此表示促织的异乎寻常,暗与成子化身促织相呼应。 小说接着细写小促织斗胜强敌“蟹壳青”与鸡口脱险,显示了小促织的超凡本事,故事达到了高潮。 小说以夸张手法与细节描写来显示促织的才能。写促织的善斗,采用了衬托与对比的手法。 “蟹壳青”的斗无不胜、 “庞然修伟” ,与成名的促织“伏不动,蠢若木鸡”形成对比,给人造成一种小虫怯懦无能的印象,加强了紧张气氛。然后情况一变,小虫“暴怒,直奔” , “腾击” “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这一系列动作展示了小促织的勇敢善斗,少年从“笑”到“骇”的表现又从侧面作了渲染。然而在这时,又掀起波澜:鸡的出现和“径进以啄” ,形成极其危急的情势,而小虫以其机敏出人意料地将鸡制伏,进一步以夸张笔法显示了促织的神奇本领。 第五部分(第 8 段) ,故事的结局:成名因祸得福。 成名献促织,宫中试斗进一步展示了小虫非凡的才能(不只善斗,且能闻乐起舞) ,成名因得厚赏而巨富。成子复苏之后“自言身化促织”的交代点明了神异促织的来历,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与神奇色彩,同时也更加深了故事的悲剧性。在官府逼迫之下,成子自杀后还要魂化促织以供玩赏,方能解脱一家的苦难,这就更加表现出所受迫害之深,对荒淫残暴的封建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抨击。这一喜剧结尾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 第六部分(第 9 段) ,作者的评语。 “异史氏曰”的一段文字是蒲松龄对故事所作的评论,这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段评论主要有三点: 第一,从官贪吏虐追溯到天子宫廷,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寄讽谏之旨; 第二,就成名的一贫一富说明是“天将酬长厚者” ,反映了“善恶有报”的宿命论思想; 第三,针对抚臣、令尹蒙受促织“恩荫” ,证实“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说法,生动地表明封建官僚的升迁发迹是建立在百姓苦难之上的,在此作者抒发了愤懑不平之感。 文章主旨 通过成名一家不幸遭遇的描写,深刻揭示了为政者之贪婪、凶残、自私,批判了封建官僚制度的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表现了老百姓为生计奔波的劳苦、辛酸和艰难,寄托了作者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