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5页
第2页 / 共75页
第3页 / 共75页
第4页 / 共75页
第5页 / 共75页
第6页 / 共75页
第7页 / 共75页
第8页 / 共75页
第9页 / 共75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北京各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一、文言文阅读( 2022北京东城高一期末)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 下 面 小 题 。古 之 学 者 必 有 师 。 师 者 ,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也 。人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 孰 能无 惑 ?惑 而 不 从 师 ,其 为 惑 也 ,终 不 解 矣 。 生 乎 吾 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 从 而 师 之 ;生 乎 吾 后 ,其 闻 道 也 亦 先 乎 吾 ,吾 从 而 师 之 。吾师道也 ,夫 庸 知 其 年 之 先 后 生 于 吾 乎 ?是 故 无 责 无 贱 , 无 长 无 少 ,道 之 所 存 ,师 之 所 存 也 。嗟 乎 !师 道 之 不 传 也 久 矣 !欲 人 之 无 惑 也 难 矣 !古 之 圣 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 且 从 师 而 问 焉 ;今 之 众 人 ,其 下 圣 人 也 亦 远 矣 , 而 耻 学 于 师 。是故 圣 益 圣 ,愚 益 愚 。圣 人 之 所 以 为 圣 ,愚 人 之 所 以 为 愚 ,其 皆 出 于 此 乎 ?爱 其 子 ,择 师 而 教 之 ;于 其 身 也 , 则 耻 师 焉 ,惑 矣 。彼 童 子 之 师 ,授之书 而 习 其 句 读 者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 也 。句读之不知,惑 之 不 解 ,或 师 焉 ,或 不 焉 。 小 学 而 大 遗 ,吾 未 见 其 明 也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 不耻 相 师 。士 大 夫 之 族 , 日 师 日 弟 子 云 者 , 则 群 聚 而 笑 之 。 问 之 ,则 曰 :“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 官 盛 则 近 谀 。 ”呜 呼 !师道 之 不 复 ,可 知 矣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君 子 不 齿 ,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 ,其 可 怪 也 欤 !( 取 材 于 韩 愈 师说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B .师之所存也 犹且从师而问焉C .道之所存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 .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2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怎么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小呢?C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的方面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出来他的明智之处。D .位卑而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者为师,就感到十分耻辱;以官职高者为师,就觉得是近乎谄媚 。3 .下列选项中 而 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A .惑而不从师 B .吾从而师之C .择师而教之 D .则群聚而笑之4 .用原文填空。韩愈在第二段中运用对比论证,批 判 了 社 会 上 的 不 良 风 气 。首先,把 古之圣人 和 今之众人 作对比,得 出 的 结 论 ;其次,以择师教子与自己 耻师焉 作对比,得 出 的 结 论 ;最后,以 与 士大夫之族” 作对比,揭示出尊卑贵贱与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 2022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文段一积 土 成 山 ,风 雨 兴 焉 ;积 水 成 渊 ,蛟 龙 生 焉 ;积 善 成 德 , 而 神 明 自 得 ,圣 心 备 焉 。故 不 积 珪 步 ,无 以 至 千 里 ;不 积 小 流 , 无 以 成 江 海 。骐骥一跃 ,不 能 十 步 ;驾 马 十 驾 ,功 在 不 舍 。锲 而 舍 之 ,朽 木 不 折 ;锲 而 不 舍 ,金 石 可 镂 。蚓 无 爪 牙 之 利 ,筋 骨 之 强 ,上 食 埃 土 ,下 饮 黄 泉 ,用 心 一 也 。蟹 六 跪 而 二 螯 ,非 蛇 鳍 之 穴 无 可 寄 托 者 , 用 心 躁 也 。文段二爱 其 子 ,择 师 而 教 之 ;于 其 身 也 ,则 耻 师 焉 ,惑 矣 。彼 童 子 之 师 ,授之书 而 习 其 句 读 者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 也 。句读之不知,惑 之 不 解 ,或 师 焉 ,或 不 焉 , 小 学 而 大 遗 ,吾 未 见 其 明 也 。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不耻 相 师 。士 大 夫 之 族 , 曰 师 日 弟 子 云 者 ,则 群 聚 而 笑 之 。 问 之 , 则 日 :“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 官 盛 则 近 谀 。 ”呜 呼 !师道 之 不 复 ,可 知 矣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吾 子 不 齿 ,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 ,其 可 怪 也 欤 !文段三苏 子 愀 然 ,正 襟 危 坐 而 问 客 曰 : “ 何 为 其 然 也 ? 客 曰 : “ 月 明 星 稀 ,乌 鹊 南 飞 ,此 非 曹 孟 德 之 诗 乎 ? 西 望 夏 口 , 东 望 武 昌 , 山 川 相 缪 ,郁乎 苍 苍 ,此 非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者 乎 ? 方 其 破 荆 州 ,下 江 陵 ,顺 流 而 东 也 ,触 胪 千 里 ,旌 旗 蔽 空 ,酿 酒 临 江 ,横 槊 赋 诗 , 固 一 世 之 雄 也 , 而今安在哉 ?况 吾 与 子 渔 樵 于 江 渚 之 上 , 侣 鱼 虾 而 友 麋 鹿 , 驾 一 叶 之 扁 舟 ,举匏樽 以 相 属 。寄 蜉 蟒 于 天 地 ,渺 沧 海 之 一 粟 。哀 吾 生 之 须 臾 , 羡长江之无穷。挟 飞 仙 以 遨 游 ,抱 明 月 而 长 终 。知 不 可 乎 骤 得 ,托 遗 响 于 悲 风 。 ”5 .下列对 句 子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注 音 和 解 释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骐骥一跃 骐 骥 :(qi ji)骏马B .官盛则近谀谀 :( yu)谄媚奉承C . 触胪千里岫胪: ( zhou lu )大船和小船D . 举匏樽以相属 属:(zhCi)劝酒6 . 对下列句子在文中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以不停地在金属、玉石上雕刻就能雕刻出图案来设喻,强调学习要坚持不懈。B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为对照,批评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不良风气。C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以问句形式强调曹操这样的英雄今已难觅踪迹,引发后文对芸芸众生的联想。D .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以在秋风中吟唱悲凉歌曲的方式,寄托客人未能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遗憾。7 . 与以上课文节选内容相关的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段一节选自 荀子劝学,荀子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B .文段二节选自 师说,作者韩愈与同时代的柳宗元共同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 。C .文段三节选自苏轼的 赤壁赋,这篇文章与他的 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于黄州。D .” 唐宋八大家 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三苏 、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8. 请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2022北京西城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海愚诗钞序【1】姚鼐吾 尝 以 谓 文 章 之 原 ,本 乎 天 地 。 天 地 之 道 , 阴 阳 刚 柔 而 已 。 苟有得乎阴阳 刚 柔 之 精 , 皆 可 以 为 文 章 之 美 。 阴 阳 刚 柔 并 行 而 不 容 偏 废 , 有其一端而 绝 亡 其 一 ,刚 者 至 于 债 强 而 拂 戾 ,柔 者 至 于 颓 废 而 暗 幽 ,则必无与于 至 文 者 矣 。然 古 君 子 称 为 文 章 之 至 , 虽 兼 具 二 者 之 用 , 亦不能无所偏优 于 其 间 。其 故 何 哉 ?天 地 之 道 ,协 合 以 为 体 , 而 时 发 奇 出 以 为 用 者 ,理 固 然 也 。其 在 天 地 之 用 也 . 尚 阳 而 下 阴 ,伸 刚 而 细 柔 ,故 人 得 之 亦 然 。文 之 雄 伟 而 劲 直 者 ,必 贵 于 温 深 而 徐 婉 。 温 深 徐 婉 之 才 不 易 得 也 , 然其尤 难 得 者 ,必 在 乎 天 下 之 雄 才 也 。 夫 古 今 为 诗 人 者 多 矣 , 为诗而善者亦多矣, 而 卓 然 足 称 为 雄 才 者 ,千 余 年 中 数 人 焉 耳 。 甚 矣 ,其 得 之 难 也 。今 世 诗 人 ,足 称 雄 才 者 ,其 辽 东 朱 子 颍 乎 ?即 之 而 光 升 焉 ,诵之而声闲焉 ,循 之 而 不 可 一 世 之 气 勃 然 动 乎 纸 上 而 不 可 御 焉 ,味之而奇思异趣角立 而 横 出 焉 ,其 惟 吾 子 颍 之 诗 乎 ?子 颍 没 而 世 竟 无 此 才 矣 !子 颍 为 吾 乡 刘 海 峰 先 生 弟 子 , 其 为 诗 能 取 师 法 而 变 化 用 之 。 鼐 年 二 十 二 ,接 子 颍 于 京 师 ,即 知 其 为 天 下 绝 特 之 雄 才 。自是相知数十年,数 有 离 合 。子 颍 仕 至 淮 南 运 使 ,延 余 主 扬 州 书 院 ,三 年 而 余 归 ,子 颍 亦 称 病 解 官 去 ,遂 不 复 见 。子 颍 自 少 孤 贫 ,至 于 宦 达 ,其 胸 臆 时 见 于 诗 ,读 者 可 以 想 见 其 蕴 也 。盖所 蓄 犹 有 未 尽 发 而 身 泯 焉 。其 没 后 十 年 ,长 子 白 泉 观 察 督 粮 江 南 ,校刻 其 集 。鼐 与 王 禹 卿 先 生 同 录 订 之 , 曰 海 愚 诗 钞 , 凡 十 二 卷 。乾隆五 十 九 年 四 月 ,桐 城 姚 鼐 序 。 ( 略 有 改 动 )注释: 【1】海愚:朱孝纯,字子颍,号海愚。曾任泰安知府、两淮盐运使。诗钞:诗集选本。 【2】债( 伯n)强:紧张激烈。拂:不顺。戾:乖戾 、乖张。 【3】白泉:朱尔俄额,原名友桂,字白泉。观察:清代道员的俗称。督粮:官职督粮道的简称,督运漕粮的官员。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其一端而绝亡其一亡:通 无 ,没有伸刚而细柔细:通 黜 , 废弃延余主扬州书院延:延续曰 海愚诗钞,凡十二卷凡:总共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文之雄伟而劲直者凌万顷之茫然必贵于温深而徐婉接子颍于京师为诗而善者亦多矣子颍为吾乡刘海峰先生弟子其辽东朱子颍乎其胸臆时见于诗11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以谓文章之原,本乎天地。我曾说过写文章的根本( 规律),原本来自于天地之道。B .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 这样的文章)就一定不会加入好文章( 的行列)了。C .而时发奇出以为用者,理固然也。但时常产生奇妙变化并以此作为( 独特的) 功用, 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D .甚矣,其得之难也。太难了,他写出这些诗真是太难了。1 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子颍的诗,能使读者感受到一种雄伟劲直之美。B .听朱子颍诵读诗歌,感觉他光彩照人、声音洪亮。C .读朱子颍的诗歌,能感受到一种超越当世的气概。D .朱子颍的诗中蕴藏着他的胸襟抱负以及丰富情感。1 3 .本文第一段,从哪几个角度阐释了优秀的文学作品与“ 阴阳柔刚 的关系?请结合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022北京朝阳高一期末)阅 读 下 面 文 言 文 ,完 成 下 列 小 题 。师 说韩愈古 之 学 者 必 有 师 。 师 者 ,所 以 传 道 受 业 解 惑 也 。人 非 生 而 知 之 者 ,孰能无 惑 ?惑 而 不 从 师 ,其 为 惑 也 ,终 不 解 矣 。 生 乎 吾 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吾 从 而 师 之 ;生 乎 吾 后 ,其 闻 道 也 亦 先 乎 吾 ,吾 从 而 师 之 。吾师道也 ,夫 庸 知 其 年 之 先 后 生 于 吾 乎 ?是 故 无 贵 无 贱 ,无 长 无 少 ,道 之 所 存 ,师 之 所 存 也 。嗟 乎 !师 道 之 不 传 也 久 矣 !欲 人 之 无 惑 也 难 矣 !古 之 圣 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 且 从 师 而 问 焉 ;今 之 众 人 ,其 下 圣 人 也 亦 远 矣 , 而 耻 学 于 师 。是故 圣 益 圣 ,愚 益 愚 。圣 人 之 所 以 为 圣 ,愚 人 之 所 以 为 愚 ,其 皆 出 于 此 乎 ?爱 其 子 ,择 师 而 教 之 ;于 其 身 也 , 则 耻 师 焉 ,惑 矣 。彼 童 子 之 师 ,授之书 而 习 其 句 读 者 ,非 吾 所 谓 传 其 道 解 其 惑 者 也 。句读之不知,惑 之 不 解 ,或 师 焉 ,或 不 焉 ,小 学 而 大 遗 ,吾 未 见 其 明 也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 不耻 相 师 。士 大 夫 之 族 , 日 师 日 弟 子 云 者 , 则 群 聚 而 笑 之 。 问 之 ,则 曰 :“ 彼 与 彼 年 相 若 也 ,道 相 似 也 ,位 卑 则 足 羞 , 官 盛 则 近 谀 。 ”呜 呼 !师道 之 不 复 ,可 知 矣 。巫 医 乐 师 百 工 之 人 ,君 子 不 齿 ,今 其 智 乃 反 不 能 及 ,其 可 怪 也 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郑子、甚弘、师襄、老聃。郑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1 4 .下列对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孰能无惑 惑矣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复A .两句中的 惑” 意思相同,两句中的 师道 意思相同。B .两句中的 惑 意思不同,两句中的 师道 意思相同。C .两句中的 惑” 意思相同,两句中的 师道 意思不同。D .两句中的 惑 意思不同,两句中的 师道 意思不同。1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A .而耻学于师B .学于余C .而青于蓝D .善假于物也16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去掉后,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一项是( )A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 .圣人之所以为圣C .吾未见其明也 D .则群聚而笑之17 .下列各句中,最能体现出作者推崇的择师标准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C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D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18. 其可怪也欤” 一句,有人翻译为 这是应该感到奇怪的啊 ,有人翻译为 难道值得奇怪吗 。你认为哪种翻译更合理?请根据文意,简要阐明理由。( 2022北京朝阳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 者, 问 焉 以 破 其 疑 ,所 谓 就 有 道 而 正 也 。 不 如 己 者 , 问焉以求一得 ,所 谓 以 能 问 于 不 能 , 以 多 问 于 寡 也 。等 于 己 者 , 问 焉 以 资 切 磋 ,所谓 交 相 问 难 , 审 问 而 明 辨 之 也 。孟 子 论 “求 放 心 ”, 而 并 称 曰 “学问之道 ”, 学 即 继 以 问 也 。子 思 言 “尊 德 性 ” , 而 归 于 “ 道 问 学 ”, 问且先于 学 也 。古 之 人 虚 中 乐 善 ,不 择 事 而 问 焉 , 不 择 人 而 问 焉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 故 狂 夫 之 言 ,圣 人 1 择 之 , 刍 第 2之 微 ,先 民 【 3】询之 , 舜 以 天 子 而 询 于 匹 夫 , 以 大 知 而 察 及 迩 言 ,非 苟 为 谦 ,诚取善之弘也 。三 代 【 4 】而 下 ,有 学 而 无 问 ,朋 友 之 交 ,至 于 劝 善 规 过 足 矣 ,其以义理相咨访,孜 孜 焉 唯 进 修 是 急 , 未 之 多 见 也 ,况 流 俗 乎 ?是 己 而 非 人 ,俗 之 同 病 。学 有 未 达 , 强 以 为 知 ,理 有 未 安 ,妄 以 臆 度 ,如 是 ,则 终 身 几 无 可 问 之 事 。 贤 于 己 者 , 忌 之 而 不 愿 问 焉 , 不 如 己 者 ,轻 之 而 不 屑 问 焉 ,等 于 己 者 ,狎 之 而 不 甘 问 焉 ,如 是 ,则天下几无可问之 人 。嗟 乎 !学 之 所 以 不 能 几 于 古 者 ,非 此 之 由 乎 ?圣 人 所 不 知 , 未 必 不 为 愚 人 之 所 知 也 ;愚 人 之 所 能 ,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也 。理 无 专 在 ,而 学 无 止 境 也 ,然 则 问 可 少 耶 ? 周 礼 , 外朝以询万 民 , 国 之 政 事 尚 问 及 庶 人 ,是 故 贵 可 以 问 贱 , 贤 可 以 问 不 肖 , 而老可以 问 幼 ,唯 道 之 所 成 而 已 矣 。孔 文 子 不 耻 下 问 , 夫 子 贤 之 。古人以问为美 德 , 而 并 不 见 其 有 可 耻 也 , 后 之 君 子 反 争 以 问 为 耻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 ,后 世 且 行 之 而 不 以 为 耻 者 多 矣 ,悲 夫 !( 取 材 于 刘 开 问说 )注释:【1】圣人:指孔子。 论语微子: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己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 而 ! 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2】刍莞:樵夫。 3 先民:指古圣先王。 【4】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1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问焉以资切磋 资:积蓄B .以大知而察及迩言 迩:浅近C .狎之而不甘问焉 狎:亲近而不庄重D .夫子贤之 贤 :认为贤德2 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相辅而行者也B .非学无以致疑C .其奚决焉其以义理相咨访所谓以能问于不能问焉以破其疑D .强以为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21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认为只有 问 才能将道理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将总体原则更好地落实到细节。B .第二段引用孟子等人的言论,意在表明先贤很重视 问 在学与德的提升中的作用。C .本文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想真正增长知识、掌握真理, 问是必不可少的。D .古人认为 不问 是极可耻的,后世之人却不以为耻,本文对此表达了强烈的愤慨。22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2)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23 .下列各组语句,意思无关的一项是( )A .人非生而知之者 ( 师说)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 论语学而)B .圣人无常师( 师说)夫 子 焉 不 学 ?而 亦 何 常 师 之 有 ?( 论语子张 )C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问说 )多 闻 ,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 , 多见而识之( 论语述而)D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 问 说 )敏 而 好 学 ,不耻下问 ( 论语述而 )24 . 问说第 二 段 和 师 说 第二段都采用了 古今对比 的方法论证观 点 。请 结 合 这 两 段 中 的 相 关 语 句 ,简 要 分 析 这 样 论 证 的 效 果 。( 2022北京 人大附中高一期末)阅 读 下 面 的 文 言 文 ,完 成 下 面 小 题 。说京师翠微山翠 微 山 者 ,有 籍 于 朝 ,有 闻 于 朝 ,忽 然 慕 小 ,感 慨 慕 高 ,隐 者 之 所 居 也 。山 高 可 六 七 里 ,近 京 之 山 ,此 为 高 矣 。 不 绝 高 , 不 敢 绝 高 , 以俯临京师也 。 不 居 正 北 ,居 西 北 , 为 伞 盖 , 不 为 枕 障 也 。 出 阜 城 门 三 十 五 里 , 不敢 远 京 师 也 。僧 寺 八 九 架 其 上 ,构 其 半 ,胪 其 趾 , 不 使 人 无 攀 跻 之 阶 , 无 喘 息 之 憩 。不 孤 暧 ,近 人 情 也 。与 香 山 静 宜 园 ,相 络 相 互 ,不 触 不 背 , 不 以 不 列 于 三 山 为 慈 也 。 与西山 亦 离 亦 合 ,不 欲 为 主 峰 , 又 耻附西山也。草 木 有 江 东 之 玉 兰 ,有 苹 婆 , 有 巨 松 柏 , 杂 华 靡 靡 芳 胶 。 石 皆 黝 润 ,亦有 文 采 也 。名之曰 翠微 ,亦 典 雅 ,亦 谐 于 俗 ,不 以 僻 俭 名 其 平 生 也 。最 高 处 日 宝 珠 洞 ,山 趾 日 三 山 庵 。三 山 何 有 ?有 三 巨 石 离 立 也 。 山之整 有 泉 , 日 龙 泉 ,澄 澄 然 淳 其 间 , 其 乾 之 也 中 矩 。 泉 之 上 有 四 松 焉 ,松 之 皮 白 , 皆百尺。松 之 下 ,泉 之 上 , 为 僧 庐 焉 ,名 之 曰 龙 泉 寺 。 名与京 师 室 武 城 南 之 寺 同 ,不 避 同 也 。寺 有 藏 经 一 份 ,礼 经 以 礼 文 佛 ,不 则 野 矣 。寺 外 有 刻 石 者 ,其 言 清 和 ,康 熙 朝 文 士 之 言 也 。寺 八 九 ,何 以 特 言 龙 泉 ?龙 泉 迟 焉 。 余 皆 显 露 , 无龙 泉 ,则 不 得 为 隐 矣 。余 极 不 忘 龙 泉 也 。 不 忘 龙 泉 , 尤 不 忘 松 。昔 者 余 游 苏 州 之 邓 尉 山 , 有四松 焉 。形 偃 神 飞 ,白昼若雷雨,四 松 之 蔽 可 千 亩 。平 生 至 是 ,见八松矣。邓 尉 之 松 放 ,翠 微 之 松 肃 ;邓 尉 之 松 古 之 逸 ,翠 微 之 松 古 之 直 ;邓尉之松 ,殆 不 知 天 地 为 何 物 ;翠 微 之 松 , 天 地 间 不 可 无 是 松 者 也 。( 取 材 于 龚 自 珍 的 同 名 文 章 )注 释 : 三 山 :香 山 、玉 桌 山 、万 寿 山 。 整zhdu ; 山 的 曲 折 处 。整zhou :用 砖 砌 。2 5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籍于朝,有闻于朝B .不敢绝高C .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D .其整之也中矩2 6 .下列句子括号内补出的内容,A.( 翠微山)出阜城门三十五里B .( 僧寺)不孤峨,近人情也C .山之盔有泉, ( 泉 )曰龙泉籍:登记入册绝:极,最名:闻名中:符合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 ( 邓尉山)有四松焉2 7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山腰、山脚等处有多座寺庙,人在攀登时有台阶可走,疲乏时有地方可憩。B .翠微山不因依附西山而心生怨恨,不愿成为主峰,耻于名歹U三山 之外。C .山名 翠微” ,既 典 雅 又 随 俗 ;寺名 龙泉” 与 别 处 同 名 ,没 有 刻 意 回 避 。D .文 章 巧 妙 运 用 拟 人 手 法 ,赋 予 翠 微 山 谦 和 、淡 泊 、有 独 立 意 识 等人格 特 征 。28. 根 据 文 意 , 用自己的话分别 回 答 作 者 为 什 么 极 不 忘 龙 泉 ” 尤不忘松 。( 2022北京丰台高一期 末 )阅 读 下 面 文 言 文 ,完 成 下 面 小 题 。劝学君 子 曰 :学 不 可 以 已 。青 ,取 之 于 蓝 ,而 青 于 蓝 ;冰 ,水 为 之 ,而 寒 于 水 。木 直 中 绳 ,以为轮,其 曲 中 规 。 虽 有 槁 暴 , 不 复 挺 者 ,使 之 然 也 。故 木 受 绳 则 直 , 金就砺则1 1 ,君 子 博 学 而 日 参 省 乎 己 ,则 知 明 而 行 无 过 矣 。吾 尝 终 日 而 思 矣 ,不 如 须 臾 之 所 学 也 ;吾 尝 跛 而 望 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 高 而 招 ,臂 非 加 长 也 , 而 见 者 远 ;顺 风 而 呼 , 声 非 加 疾 也 , 而闻者 彰 。假 舆 马 者 ,非 利 足 也 , 而 致 千 里 ;假 舟 楫 者 ,非 能 水 也 , 而绝江河 。君 子 生 非 异 也 ,善 假 于 物 也 。积 土 成 山 ,风 雨 兴 焉 ;积 水 成 渊 ,蛟 龙 生 焉 ;积 善 成 德 , 而 神 明 自 得 ,圣 心 备 焉 。故 不 积 蹉 步 ,无 以 至 千 里 ;不 积 小 流 , 无 以 成 江 海 。骐骥一跃 ,不 能 十 步 ;莺 马 十 驾 ,功 在 不 舍 。锲 而 舍 之 ,朽 木 不 折 ;锲而不舍,金 石 可 镂 。蚓 无 爪 牙 之 利 ,筋 骨 之 强 ,上 食 埃 土 ,下 饮 黄 泉 ,用 心 一 也 。蟹 六 跪 而 二 螯 ,非 蛇 鳍 之 穴 无 可 寄 托 者 , 用 心 躁 也 。2 9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闻者彰彰:清楚B .而绝江河绝:横渡C .弩马十驾驾:驾驭D .金石可镂镂:雕刻3 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青,取之于蓝而寒于水B .使之然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C .故木受绳则直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 .登高而招非利足也,而致千里3 1 .下面两句话,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学不可以已金就砺则利A .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刀斧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B .学习是不可以成为过去的事情。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了。C .学习不可以停止。金属靠拢磨刀石就锋利T oD .学习不可以停止。刀斧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32 .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3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本文的论证思路。( 2022北京怀柔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新修滕王阁记韩愈愈 少 时 则 闻 江 南 多 临 观 之 美 , 而 滕 王 阁 独 为 第 一 , 有 瑰 伟 绝 特 之 称 。 及得 三 王 所 为 序 、赋 、记 等 ,壮 其 文 辞 ,益 欲 往 一 观 而 读 之 , 以 忘 吾 忧 。系官于朝,愿 莫 之 遂 。十 四 年 ,以 言 事 斥 守 揭 阳 ,便 道 取 疾 以 至 海 上 ,又 不 得 过 南 昌 而 观 所 谓 滕 王 阁 者 。其 冬 , 以 天 子 进 大 号 ,加 恩 区 内 ,移 刺 袁 州 。袁 于 南 昌 为 属 邑 ,私 喜 幸 自 语 , 以 为 当 得 躬 诣 大 府 ,受约束于 下 执 事 ,及 其 无 事 且 还 ,傥 得 一 至 其 处 , 窃 寄 目 偿 所 愿 焉 。至州之七 月 ,诏 以 中 书 舍 人 太 原 王 公 为 御 史 中 丞 ,观 察 江 南 西 道 ;洪 、江 、饶 、虔 、吉、信 、抚 、袁 悉 属 治 所 。八 州 之 人 ,前 所 不 便 及 所 愿 欲 而 不 得 者 ,公 至 之 日 , 皆 罢 行 之 。 大者驿闻 , 小 者 立 变 , 春 生 秋 杀 , 阳 开 阴 闭 。令修 于 庭 户 数 日 之 间 ,而人自 得 于 湖 山 千 里 之 外 。吾 虽 欲 出 意 见 ,论 利 害 ,听 命 于 幕 下 , 而 吾 州 乃 无 一 事 可 假 而 行 者 , 又 安 得 舍 己 所 事 以 勤 馆 人 ?则 滕 王 阁 又 无 因 而 至 焉 矣 !其 岁 九 月 ,人吏; 夹和,公 与 监 军 使 燕 于 此 阁 , 文 武 宾 士 皆 与 在 席 。 酒半 ,合 辞 言 曰 : “ 此 屋 不 修 ,且 坏 。前 公 为 从 事 此 邦 ,适 理 新 之 ,公所为文,实 书 在 壁 ;今 三 十 年 而 公 来 为 邦 伯 ,适 及 期 月 ,公 又 来 燕 于 此 ,公 乌 得 无 情 哉 ? ”公 应 日 : “ 诺 。 ”于 是 栋 楹 梁 桶 板 槛 之 腐 黑 挠 折 者 ,盖 瓦 级 砖 之 破 缺 者 ,赤 白 之 漫 漫 不 鲜 者 , 治 之 则 已 ; 无 侈 前 人 ,无废后工 既 讫 功 ,公 以 众 饮 , 而 以 书 命 愈 曰 : “ 子 其 为 我 记 之 !”愈既以未得造 观 为 叹 ,窃 喜 载 名 其 上 ,词 列 三 王 之 次 ,有 荣 耀 焉 ;乃 不 辞 而 承 公 命 。其 江 山 之 好 ,登 望 之 乐 , 虽老 矣 ,如 获 从 公 游 , 尚 能 为 公 赋 之 。元 和 十 五 年 十 月 某 日 ,袁 州 刺 史 韩 愈 记 。注释: 王 勃 作 滕王阁序,王 绪 作 滕王阁赋,王 仲 舒 作 修滕王阁记。后两作已失传。言事:指 上 论佛骨表被贬斥揭阳。大号:年号。傥:或许。燕:通 宴 。3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道取疾以至海上疾:疾病B .以为当得躬诣大府诣:往,到C .窃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D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假:借机3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言事斥守揭阳B .公至之日,皆罢行之C .公又来燕于此D .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 6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益欲往一观而读之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阅读前人文章B .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又安心放下自己的事情来辛苦你的馆人C .无侈前人,无废后观没有比前人奢侈,没有荒废后人可观赏的景观D .乃不辞而承公命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3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题目上看,本文似乎是一篇游记,然而,作者却一反常规,仅仅是以滕王阁为线索,并未详细记叙其建造修葺过程、历史沿革、壮观景貌等 。B .开篇写道 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作者出笔入题,毫不拖泥带水,把滕王阁的壮观、雄奇、美丽仅用 瑰伟绝特 四字高度概括。C .因为有壮美之辞的 序、赋、记等 ,作者自然 益欲往一观而读之” ,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D .末尾” 其江山之好, 登望之乐, 虽老矣, 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表达了作者人到老年,在为王公作赋之余,随王公尽情游览滕王阁的快乐之情。38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系官于朝,愿莫之遂。39 .全文用大量篇幅倾诉作者 欲游滕王阁而不得游” 的深深遗憾,请分条概括作者未能登阁的具体原因。( 2022北京平谷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 水 ,余 所 不 至 也 。今 所 经 中 岭 及 山 巅 ,崖 限 当 道 者 ,世 皆 谓 之 天 门 云 。道 中 迷 雾 冰 滑 ,磴 几 不 可 登 。 及 既 上 , 苍 山 负 雪 , 明 烛 天 南 。 望晚日照城 郭 , 汶水、徂 徒 如 画 , 而半 山 居 雾 若 带 然 。戊 申 晦 ,五 鼓 ,与 子 颍 坐 日 观 亭 ,待 日 出 。 大 风 扬 积 雪 击 面 。 亭东自足下 皆 云 漫 。稍 见 云 中 白 若 捕 薪 数 十 立 者 , 山 也 。极 天 云 一 线 异 色 , 须臾成 五 采 。 日上,正 赤 如 丹 ,下 有 红 光 动 摇 承 之 ,或 曰 ,此 东 海 也 。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 得 日 或 否 ,绛 皓 驳 色 , 而皆若偻。亭 西 有 岱 祠 , 又 有 碧 霞 元 君 祠 。皇 帝 行 宫 在 碧 霞 元 君 祠 东 。是日观道中石 刻 , 自唐显庆以来;其 远 古 刻 尽 漫 失 。僻 不 当 道 者 , 皆 不 及 往 。山 多 石 , 少土。石 苍 黑 色 , 多 平 方 , 少 圜 。 少 杂 树 , 多松, 生 石 罅 , 皆平 顶 。冰 雪 ,无 瀑 水 ,无鸟兽音迹。至 日 观 数 里 内 无 树 ,而 雪 与 人 膝 齐 。桐 城 姚 鼐 记 。4 0 .下 列 对 句 中 加 点 词 语 的 解 说 ,全 都 正 确 的 一 组 是 ( ) 其 阴 阴 : 山、水的背面 当 其 南 北 分 者 当 :挡着 自 京 师 乘 风 雪 乘 :冒着 余 始 循 以 入 始 :才 遂 至 其 巅 巅 :山顶须臾成五采 采:同 彩 ,色彩A . B . C .D .4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至 于 泰 安 师 不 必 贤 于 弟 子B .其级七千有余 其皆出于此乎C .古谓之天门溪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D .余 所 不 至 也 师 之 所 存 也4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三段,作者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色,突出了泰山日出时色彩鲜明、气势雄伟的特点。B .第四段,主要描绘了一幅日观峰古迹图。既增加了知识性,也表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历史。C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雄奇壮丽的景象。D .本文语言精练简洁,生动形象。虽然全文不过五百多字,却充分表现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4 3 .下列对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年号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 乾隆三十九年 。B .干支纪年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如 壬戌之秋 。C .干支纪日是古人常用的一种纪日方法,如 是月丁未 。D .古人用特定的名称纪日,如 晦 指农历的每月第一天。4 4 .本文善于运用侧面描写突出景物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2022北京房山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赤壁赋苏 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 是 饮 酒 乐 甚 ,扣 舷 而 歌 之 。歌 日 : 桂 棹 兮 兰 桨 ,击 空 明 兮 溯 流 光 。渺 渺 兮 予 怀 , 望 美 人 兮 天 一 方 。 ”客 有 吹 洞 箫 者 ,倚 歌 而 和 之 。其声呜呜 然 ,如 怨 如 慕 ,如 泣 如 诉 , 余 音 袅 袅 , 不 绝 如 缕 。舞 幽 壑 之 潜 蛟 ,泣孤 舟 之 蔑 妇 。苏 子 愀 然 ,正 襟 危 坐 而 问 客 曰 : “ 何 为 其 然 也 ? 客 曰 : “ 月 明 星 稀 ,乌 鹊 南 飞 ,此 非 曹 孟 德 之 诗 乎 ? 西 望 夏 口 , 东 望 武 昌 , 山 川 相 缪 ,郁乎 苍 苍 ,此 非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者 乎 ? 方 其 破 荆 州 ,下 江 陵 ,顺 流 而 东 也 ,触 胪 千 里 ,旌 旗 蔽 空 ,酿 酒 临 江 ,横 槊 赋 诗 , 固 一 世 之 雄 也 , 而今安在哉 ?况 吾 与 子 渔 樵 于 江 渚 之 上 ,侣 鱼 虾 而 友 麋 鹿 , 驾 一 叶 之 扁 舟 , 举匏樽 以 相 属 。寄 蜉 蟒 于 天 地 ,渺 沧 海 之 一 粟 。哀 吾 生 之 须 臾 , 羡长江之元穷。挟 飞 仙 以 遨 游 ,抱 明 月 而 长 终 。知 不 可 乎 骤 得 ,托 遗 响 于 悲 风 。 ”苏 子 曰 : “ 客 亦 知 夫 水 与 月 乎 ?逝 者 如 斯 , 而 未 尝 往 也 ;盈 虚 者 如 彼 ,而 卒 莫 消 长 也 。盖 将 自 其 变 者 而 观 之 , 则 天 地 曾 不 能 以 一 瞬 ; 自其不变者 而 观 之 ,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 ,而 又 何 羡 乎 !且 夫 天 地 之 间 ,物 各 有 主 ,苟 非 吾 之 所 有 , 虽 一 毫 而 莫 取 。惟 江 上 之 清 风 , 与 山 间 之 明 月 ,耳得之而 为 声 , 目遇之而成色,取 之 无 禁 , 用 之 不 竭 ,是 造 物 者 之 无 尽 藏 也 ,而 吾 与 子 之 所 共 适 。 ”客 喜 而 笑 ,洗 盏 更 酌 。肴 核 既 尽 ,杯 盘 狼 藉 。相 与 枕 藉 乎 舟 中 , 不知东方 之 既 白 。4 5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举酒属客属:劝请B .山川相缪C .固一世之雄也D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缪:同 缭 ,盘绕、围绕固:本来曾:曾经4 6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泣孤舟之整妇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B .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相与枕藉乎舟中4 7 .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A .何况你我和渔人樵夫同处江边,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B .何况你我和渔人樵夫同处江边,就像那鱼虾相伴,麋鹿共友。C.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就像那鱼虾相伴,麋鹿共友。D. 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48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介绍游赤壁的缘由, 表达了纵是面对美景也要脱离它而升仙的愿望。B .第二段写苏轼饮酒纵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气氛由轻松走向了沉重。C .第三段由景入事,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慨叹,弥漫着无限感伤的情绪。D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人所言而发的议论,表达了其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49 .用选文原句,将下面一段文字补充完整。在作者看来,自然界中的 水与月 ,以至 天与地 、 物与我 都包含着变与不变的关系。文中表现 水与月” 时刻在变这一层面意思的句子是: ;表现 水与月 其实终究没变这一层面意思的句子是:I l m i 参考答案:1. B2. B3. A4. 耻学于师 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名词,疑惑。句意:谁能没有疑惑? /形容词,糊涂。句意: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B.名词,老师。句意: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名词,老师。句意: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C.名词,道理。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名词,风尚。句意: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D.动词,超出。句意: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 动词,产生、出现。句意: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故 选Bo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 .” 怎么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小呢 错误, 应是 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故 选B o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连词,表转折。A .表转折。B.表递进。C.表顺承。D .表修饰。故 选A o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韩愈在第二段中批判当时社会流行于士大夫阶层中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这一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第一层,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把 古之圣人 从师而问和“ 今之众人” 耻学于师相对比,得出结论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 小学而大遗” 的谬误;第三层,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 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 因此,无 论 高 低 贵 贱 ,无 论 年 长 年 幼 ,道 理 存 在 的 地 方 ,就是老师所 在 的 地 方 。唉 !古 代 从 师 学 习 的 风 尚 不 流 传 已 经 很 久 了 ,要 人 没 有 疑 惑 也 难 了 !古代 的 圣 人 ,他 们 超 出 一 般 人 很 远 , 尚 且 要 跟 从 老 师 请 教 他 ;现在的一般人 ,他 们 才 智 不 及 圣 人 也 很 远 ,却 以 向 老 师 学 习 为 耻 。 因 此 , 圣人更加圣 明 ,愚 人 更 加 愚 昧 。 圣 人 之 所 以 成 为 圣 人 ,愚 人 之 所 以 成 为 愚 人 , 大概 就 是 出 于 这 个 缘 故 吧 ?爱 自 己 的 孩 子 ,选 择 老 师 来 教 他 。但是对于他自己,却 以 跟 从 老 师 学 习 为 可 耻 ,真 是 糊 涂 啊 !那 些 儿 童 的 老 师 ,教他读 书 ,学 习 书 中 的 文 句 的 停 顿 ,并 不 是 我 所 说 的 传 授 道 理 ,解答疑难问题 的 老 师 。不 知 句 子 停 顿 要 问 老 师 ,有 疑 惑 不 能 解 决 却 不 愿 问 老 师 ;学习 了 小 的 却 丢 了 大 的 。我 没 有 看 到 他 的 明 达 。巫 医 、 乐 师 、 各种工匠这些 人 ,不 以 互 相 学 习 为 耻 。士 大 夫 这 一 类 人 ,听 到 称 “ 老 师 ”称 “弟 子 ”的 人 ,就 聚 在 一 起 嘲 笑 他 们 。 问 他 们 ,就 说 : “ 他 和 他 年 龄 差 不 多 ,懂得 的 道 理 也 差 不 多 。把 地 位 低 的 人 当 做 老 师 ,就 足 以 感 到 耻 辱 ;把官大的 人 当 做 老 师 ,就 被 认 为 近 于 谄 媚 。 ”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 知 道 了 !巫 医 、 乐 师 、各 种 工 匠 这 些 人 ,君 子 不 屑 一 提 ,现在他们的智 慧 竟 然 反 而 比 不 上 这 些 人 了 ,这 真 是 奇 怪 啊 !5. C6. D7. B8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有的人不懂得句读知识,就从师学习;有的人不能解除疑惑, ( 却)不从师学习。或:不懂得句读知识,不能解除疑惑,有的从师学习,有的不从师学习当他夺取荆州、攻占江陵, ( 率领军队)顺着长江向东面进发的时候【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字读音, 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触胪 ,读 作(zhO lu),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故 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句子意思的能力。D.在秋风中吟唱悲凉歌曲 错误, 遗响 ,指箫声的余音。应是 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故 选D。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共同倡导了 新乐府运动 错误,韩柳共同倡导的是“ 古文运动 。 新乐府运动” 是元稹、白居易倡导的。故 选Bo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句, 指 利爪牙, 强筋骨” , 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 不知句读,不解惑” ,不懂得句读知识,不能解除疑惑; 或 ,有 的 ( 人); 师 ,从师学习。 方 ,当; 破 ,夺取; 下 ,攻占; 东 ,名词作动词,向东面进发。参考译文:文段一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从这儿产生; 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 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朽的木头 也 刻 不 断 。如 果 不 停 地 刻 下 去 ,那 么 金 石 也 能 雕 刻 成 功 。蚯蚓没有锐利 的 爪 子 和 牙 齿 ,强 健 的 筋 骨 ,却 能 向 上 吃 到 泥 土 , 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这 是 由 于 它 用 心 专 一 。螃 蟹 有 六 条 腿 , 两 个 蟹 钳 ,但 是 没 有 蛇 、鳍的 洞 穴 它 就 无 处 藏 身 ,这 是 因 为 它 用 心 浮 躁 。文段二爱 自 己 的 孩 子 ,选 择 老 师 来 教 他 。但 是 对 于 他 自 己 ,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 可 耻 ,真 是 糊 涂 啊 !那 些 儿 童 的 老 师 ,教 他 读 书 ,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 顿 ,并 不 是 我 所 说 的 传 授 道 理 ,解 答 疑 难 问 题 的 老 师 。 不知句子停顿要 问 老 师 , 有 疑 惑 不 能 解 决 却 不 愿 问 老 师 ;学 习 了 小 的 却 丢 了 大 的 。 我没 有 看 到 他 的 明 达 。巫 医 、乐师、各 种 工 匠 这 些 人 ,不 以 互 相 学 习 为 耻 。士 大 夫 这 一 类 人 ,听 到 称 “ 老 师 ”称 “弟 子 ”的 人 ,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 。 问 他 们 ,就 说 : “ 他 和 他 年 龄 差 不 多 ,懂 得 的 道 理 也 差 不 多 。把地位 低 的 人 当 做 老 师 ,就 足 以 感 到 耻 辱 ;把 官 大 的 人 当 做 老 师 ,就被认为近 于 谄 媚 。 ”哎 !求 师 的 风 尚 难 以 恢 复 由 此 可 以 知 道 了 !巫 医 、 乐 师 、各 种 工 匠 这 些 人 ,君 子 不 屑 一 提 ,现 在 他 们 的 智 慧 竟 然 反 而 比 不 上 这 些人 了 ,这 真 是 奇 怪 啊 !文段三我 不 禁 感 伤 起 来 ,整 理 了 衣 裳 ,端 正 地 坐 着 , 问 客 人 说 : “为什么会这样 ? ”客 人 说 : “ , 月 明 星 稀 , 乌 鹊 南 飞 ,这 不 是 曹 孟 德 的 诗 吗 ? 向西 望 是 夏 口 , 向 东 望 是 武 昌 , 山 川 缭 绕 ,郁 郁 苍 苍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当他夺取荆州,攻下江陵,顺着长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 旌旗遮蔽天空, 在江面上洒酒祭奠, 横端着长矛朗诵诗篇,本来是一代的英雄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渔虾为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只是像蜉蟒一样寄生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的短暂, 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希望同仙人一起遨游,与明月一起长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经常得到的,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9. C10. A11. D12. B1 3 .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当兼具阳刚与阴柔之美。或: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具有的阴阳刚柔之美源自天地之道。优秀的文学作品在阳刚与阴柔的调和中应有所侧重。雄伟刚劲的作品比温深徐婉的作品更可贵。【 解析】【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延:延续 错误,应为 延:延请,邀请” 。句意是邀请我主持扬州梅花书院。故 选C。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之 均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B.于 前者为介词,比;后者为介词,在。C.为 前者为动词,作、写;后者为动词,是。D.其 前者为语气副词,大概;后者为代词,他的。故 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D.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 甚矣,其得之难也” 。句意是 遇到这样的人才真是太难得了 。故 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听朱子颍诵读诗歌” 错误, 结合原文“ 即之而光升焉, 诵之而声闵焉, 其惟吾子颍之诗乎? 可知,应是读他的诗带给人的感觉。故 选B。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结合 苟有得乎阴阳刚柔之精,皆可以为文章之美 可知,对阳刚阴柔的精微有所领悟,可以成就文章之美;结合 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则必无与于至文者矣。然古君子称为文章之至,虽兼具二者之用,亦不能无所偏优于其间 可知,古代君子所称赞的好文章,阳刚阴柔应当并存,但也不能在两者之间毫无偏胜。结 合 文 之 雄 伟 而 劲 直 者 ,必 贵 于 温 深 而 徐 婉 可 知 ,雄 伟 刚 劲的作品比温 深 徐 婉 的 作 品 更 可 贵 。参考译文我 曾 说 过 写 文 章 的 根 本 ( 规 律 ) , 源 于 天 她 之 道 。 天 地 的 规 律 , 不过是阳 刚 阴 柔 罢 了 。如 果 对 阳 刚 阴 柔 的 精 微 有 所 领 悟 ,都可以用来成就文章之 美 。 阳 刚 阴 柔 应 当 并 存 而 不 应 偏 废 。如 果 ( 文 章 ) 只有其中的一端而完 全 没 有 另 一 端 , 阳 刚 发 展 为 紧 张 激 烈 、 乖 张 不 顺 , 阴柔发展为萎靡消沉 、 闭 塞 昏 暗 , ( 这 种 文 章 )就 一 定 不 会 成 为 好 文 章 。但是古代君子所称 赞 的 好 文 章 , 虽 然 兼 具 两 方 面 的 特 点 , 但 也 不 能 在 两 者 之 间 毫 无 偏 胜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天 她 的 规 律 , 以 协 调 融 合 为 本 体 ,但时常产生特殊变化并 以 此 作 为 功 用 ,道 理 本 来 就 是 这 样 的 。 事 物 ( 如 果 )在天地间发挥独特 功 用 ,常 常 尚 “阳”而 贬 “阴 ”,扬 “刚 ” 而 抑 “柔 ”,所以人们领悟 的 天 地 规 律 也 如 此 。雄 伟 刚 劲 的 文 章 ,一 定 比 温 和 深 厚 、舒缓委婉的文 章 更 可 贵 。能 作 温 深 徐 婉 之 文 的 才 子 是 难 得 的 , 而 更 为 难 得 的 ,一定是 在 天 下 遇 到 能 作 雄 文 的 才 子 。从 古 到 今 ,会 写 诗 的 人 有 很 多 ,诗写得好 的 人 也 有 很 多 ,然 而 卓 尔 不 群 值 得 称 为 雄 才 的 人 ,一千多年中不过几个 人 罢 了 。遇 到 这 样 的 人 才 真 是 太 难 得 了 。今 世 的 诗 人 ,可 称 为 雄 才 的 , 大 概 就 是 辽 东 的 朱 子 颍 吧 。接 近 它 ,会觉得 光 华 升 腾 ;朗 读 它 ,会 觉 得 声 韵 宏 大 ;顺 着 读 下 去 ,会觉得那种超越当 世 的 气 概 跃 然 纸 上 而 无 法 控 制 ;品 味 它 ,会觉得奇异的思想情趣卓然特 立 、横 空 出 现 , ( 这 些 )说 的 大 概 就 是 我 们 子 颍 的 诗 吧 。子 颍 去 世 后 ,世 间 ( 再也) 遇 不 到 这 样 的 雄 才 了 。子 颍 是 我 同 乡 刘 海 峰 先 生 的 弟 子 ,他 写 诗 既 能 吸 取 老 师 的 技 法 又 能 灵 活运 用 。我 二 十 二 岁 时 ,在 京 师 接 触 到 子 颍 ,就 知 道 他 是 天 下 绝 少 的 雄 才 ,从 此 相 知 数 十 年 , 多 次 离 别 又 重 逢 。子 颍 官 至 淮 南 盐 运 使 时 ,邀请我主持 扬 州 梅 花 书 院 。三 年 后 ,我 告 老 还 乡 ,子 颍 也 称 病 辞 官 离 职 , ( 我 们 )从 此 再 没 见 过 面 。子 颍 年 少 时 失 去 父 亲 ,生 活 贫 困 ,后 来 仕 途 通 达 ,他的胸怀志向时常体现 在 诗 中 ,读 者 可 以 ( 通 过 他 的 诗 ) 想 见 他 内 心 蕴 蓄 的 情 感 。他内心蕴蓄 的 情 感 还 没 有 全 部 杼 发 出 来 就 去 世 了 。他 去 世 十 年 后 , 长子白泉任江安 督 粮 道 , 校 订 刻 印 了 父 亲 的 诗 集 。 我 和 王 禹 卿 先 生 一 同 选 录 校 定 此 集 ,命 名 为 海愚诗钞 ,共 十 二 卷 。乾 隆 五 十 九 年 四 月 ,桐 城 姚 鼐 作 序 。14. D15. C16. C17. B18. 翻译为 这是应该感到奇 怪 的 啊 更 合 理 。 难道值得奇怪吗 是反问句,意 思 是 不 值 得 奇 怪 ,与 原 文 意 思 不 一 致 。【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中 孰能无惑 的意思为:谁能够没有疑惑呢?惑:疑惑。 惑矣” 的意思是:糊涂啊。惑:糊涂。两者的意思不同。 吾师道也 的意思:我学习的是道理。师道:学习道理。“ 师道之不复”的意思是: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师道:求师的风尚。两者的意思不同。故 选Do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中的 于 ,介词,比。A .介词,向。B .介词,向。C .介词,比。与例句相同。D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 对于 ,一般不用译出来。故 选C。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 也” 在句中表停顿,去掉不影响句意。B . 之 是助词,无实意,去掉不影响句意。C . 其 ,此处为代词,指代上文 小学而大遗” 的人,如果去掉,则 明失去所指明的对象,故不可去掉。D . 而 ,表修饰关系的连词,不译。去掉不影响句意。故 选Co1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强调教师的职责。不能体现作者推崇的择师标准。B.根据文中内容可知,原文”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中揭示了作者择师的标准。作者在此处认为 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所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最能代表作者的择师标准。C. 强调古代圣人德行高。不能体现作者推崇的择师标准。D.是说不从师的荒谬心态。不能体现作者推崇的择师标准。故 选B o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及句子翻译的能力。“ 其可怪也欤 是对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发出的感慨。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 ,这个现象是奇怪的。而 难道值得奇怪吗” 是反问句,意思是不值得奇怪,与原文意思不符。所以应翻译为 这是应该感到奇怪的啊 。参考译文:古 代 求 学 的 人 必 定 有 老 师 。老 师 ,是 用 来 传 授 道 理 、教 授 学 业 、解释疑难 问 题 的 人 。人 不 是 一 生 下 来 就 懂 得 知 识 和 道 理 ,谁 能 没 有 疑 惑 ? 有了疑 惑 ,如 果 不 跟 老 师 学 习 ,那 些 成 为 困 惑 的 问 题 ,就 始 终 不 能 解 开 。 出生 在 我 之 前 的 人 ,他 懂 得 的 道 理 本 来 就 比 我 早 , 我 跟 从 他 学 习 , 以他为老 师 ; 出 生 在 我 之 后 的 人 ,如 果 他 懂 得 道 理 也 比 我 早 ,我 也 跟 从 他 ,拜他 为 老 师 。我 是 向 他 学 习 道 理 的 ,哪 管 他 是 生 在 我 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 因此,无 论 高 低 贵 贱 ,无 论 年 长 年 幼 ,道 理 存 在 的 地 方 ,就是老师所 在 的 地 方 。唉 ! 古 代 从 师 学 习 的 风 尚 不 流 传 已 经 很 久 了 , 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 !古 代 的 圣 人 , 他 们 超 出 一 般 人 很 远 , 尚 且 要 跟 从 老 师 请 教 ( 他 , 焉为代词) ;现 在 的 一 般 人 ,他 们 才 智 不 及 圣 人 也 很 远 ,却 以 向 老 师 学 习 为 耻 。因此,圣 人 更 加 圣 明 ,愚 人 更 加 愚 昧 。 圣 人 之 所 以 成 为 圣 人 ,愚人之所以成为愚 人 , 大 概 就 是 出 于 这 个 缘 故 吧 ? 爱 自 己 的 孩 子 ,选 择 老 师 来 教 他 。但是 对 于 他 自 己 ,却 以 跟 从 老 师 学 习 为 可 耻 ,真 是 糊 涂 啊 !那些儿童的老师 ,教 他 读 书 ,学 习 书 中 的 文 句 的 停 顿 ,并 不 是 我 所 说 的 传 授 道 理 、解答 疑 难 问 题 的 老 师 。 不 知 句 子 停 顿 要 问 老 师 ,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 师 :学 习 了 小 的 却 丢 了 大 的 。我 没 有 看 到 他 的 明 达 。巫 医 、 乐 师 、各种 工 匠 这 些 人 ,不 以 互 相 学 习 为 耻 。士 大 夫 这 一 类 人 ,听 到 称 “老 师 ”称 “弟 子 ”的 人 ,就 聚 在 一 起 嘲 笑 他 们 。 问 他 们 ,就 说 : “ 他和他年龄差 不 多 ,懂 得 的 道 理 也 差 不 多 。把 地 位 低 的 人 当 作 老 师 ,就足以感到耻辱 ;把 官 大 的 人 当 作 老 师 ,就 被 认 为 近 于 谄 媚 。 ”哎 !求师的风尚难以恢 复 由 此 可 以 知 道 了 !巫 医 、 乐 师 、 各 种 工 匠 这 些 人 ,君 子 不 屑 一 提 ,现 在 他 们 的 智 慧 竟 然 反 而 比 不 上 这 些 人 了 ,这 真 是 奇 怪 啊 !圣 人 没 有 固 定 的 老 师 。孔 子 曾 以 郑 子 、装 弘 、 师 襄 、老 聃 为 师 。郑子 这 些 人 ,他 们 的 贤 能 都 比 不 上 孔 子 。孔 子 说 : “几 个 人 一 起 走 , 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 这 篇 师说来赠送他。19. A20. A21. D22. ( 1)认为自己对,别人不对, ( 这是)世俗人的共同毛病。( 2)学习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 是 ( 正)由 于 这 ( 原因)吗?23. A2 4 . 问说第二段将古代圣人不耻下问的精神与当时有学无间的现实相对比,指出了当时缺少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师说的第二段则是将 古之圣人 和 今之众人 的行为相对比,突出了 人必有师” 的观点。通过古今对比,让论证的观点更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A .句意:向他们问,借以共同研究。资:借助,借以。故 选Ao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相,两个词都是副词,相互。B .以,介词,用来/ 介词,凭借。C .焉,句末语气词,呢/ 代词,相当于 之 ,指代上文的内容。D .为,此处与 以 连用,构成一个词语 以为 ,动词,认为/ 介词,被。故 选A。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 . 古人认为 不问 是极可耻的” 说法错误。根据文章最后一段”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 可知,这里是说古人不认为 问” 是极可耻的。故 选De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 是 ,认为对,肯定; 非 ,认为不对,否定; 俗” ,世俗的人。( 2 ) 几 ,接近; 由 ,原因。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及观点态度的能力。A .人非生而知之者” 的意思是:人并非生下来就知道( 一切 ) 的 。此处是强调学习的重要。“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的意思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应该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此处是强调的人应该有的处事态度。B .” 圣人无常师意思是: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意思是:我的老师从哪里不能学到呢?又为什么非得有固定的老师专门的传授不可呢?这两句话都强调人要勇于向比自己高明的人去学习。C .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意思是: ( 只要能)求取那有益于自己修养和学业的就可以了。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意思是: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两句都强调了要向人学习对自己有用的东西。D .”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 意思是:舜帝有天子的身份都向平民询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 、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两句都强调了要谦虚好学。故 选Ao2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在 问说第 二 段 和 师说第二段都采用了古今对比的方法论证观点。在 问说第二段中,作者提出“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这与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形成了鲜明地对比。 师说的第二段, 作者将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的做法进行了对比,突出了人 必 有 师 ” 的 观 点 。正 是 通 过 这 种 古 今 对 比 ,作 者 都 更 加 突 出 了 自 己 的观 点 ,从 而 让 论 证 更 加 具 有 典 型 性 和 说 服 力 。参 考 译 文 :一 个 有 见 识 的 人 ,他 做 学 问 必 然 喜 欢 向 别 人 提 问 请 教 。 “问 ”和 “学 ”是 相 辅 相 成 地 进 行 的 , 不 “学 ”就 不 能 提 出 疑 难 , 不 “问 ”就不能增加知 识 。喜 爱 学 习 却 不 多 问 , 不 是 真 的 喜 爱 学 习 的 人 。道 理 明 白 了 , 可是还 不 能 应 用 于 实 际 ,认 识 了 那 些 大 的 ( 原 则 、纲 领 、总 体 ) , 可是还可能 不 了 解 那 些 细 节 , ( 对 于 这 些 问 题 )除 了 问 ,怎 么 能 解 决 问 题 呢 ?( 对 于 )比 自 己 道 德 才 能 高 的 人 ,向 他 们 问 ,借 以 破 除 那 疑 问 , ( 这就 是 孔 子 )所 说 的 到 有 道 德 有 学 问 的 人 那 里 去 匡 正 自 己 。 ( 对 于 ) 不如自己的人, 向 他 们 问 ,借 以 求 得 一 点 正 确 的 见 解 , ( 这 就 是 曾 子 )所说的 以 高 才 能 向 低 才 能 ( 的 人 ) 问 , 以 道 德 高 知 识 多 向 道 德 低 知 识 少 ( 的人 ) 问 。 ( 对 ) 同 自 己 水 平 相 等 的 人 , 向 他 们 问 ,借 以 共 同 研 究 , ( 这就 是 中庸 )所 说 的 互 相 诘 问 ,详 细 地 考 察 , 明 确 地 分 辨 它 。孟子论述 :“ 找 回 自 己 的 放 纵 散 漫 的 心 ” ( 的 时 候 ),并 提 “学 问 之 道 ”,“学 ”之 后 ( 就 ) 紧 跟 着 “问 ”。子 思 谈 “ 重 视 品 德 修 养 ” ( 时 ) , 归结到要( 好 ) 问 ( 勤 )学 , ( 在 他 的 提 法 中 ) “问 ”并 且 在 “学 ”的 前 面 。古代 的 人 虚 心 采 纳 善 言 善 事 ,不 挑 选 事 情 地 问 ,不 挑 选 人 地 问 , ( 只 要 能 )求 取 那 有 益 于 自 己 修 养 和 学 业 的 就 可 以 了 。 因此,狂 妄 的 普 通 人 的 话 ,圣 人 ( 也 )采 纳 它 ,地 位 低 微 的 樵 夫 ,古 圣 先 王 ( 也 )询 问 他 , 舜帝有天 子 的 身 份 都 向 平 民 询 问 ,以 ( 他 们 的 )大 智 却 注 意 到 浅 近 平 常 的 意 见 ,不 是 偶 然 的 谦 虚 , 实 在 是 要 从 多 方 面 听 取 有 益 的 意 见 。 三 代 以 后 , 有“学 ”而 没 有 “问 ”,朋 友 间 的 交 往 ,能 做 到 规 劝 做 好 事 ,不 做 坏 事 就 不 错 了 ,那 种 在 大 是 大 非 问 题 上 互 相 请 教 , 勤 勉 地 只 是 以 进 修 为 急 务 ( 的 人 ) ,其 他 人 还 未 多 见 , ( 更)何 况 世 俗 的 人 呢 ?认 为 自 己 对 ,别 人 不 对 , ( 这 是 )世 俗 人 的 共 同 毛 病 , 学习有未贯通( 不 理 解 的 地 方 ) , ( 却 )偏 偏 以 为 理 解 , ( 所 持 的 )道理有不稳妥( 的 地 方 ) , ( 却 ) 胡 乱 地 凭 主 观 猜 测 ,像 这 样 ,就 终 生 几 乎 ( 都 ) 没有 ( 什 么 ) 可 问 的 事 ( 了) 。 ( 对 ) 比 自 己 道 德 才 能 高 的 人 , ( 就 )妒忌 他 ,不 愿 意 向 他 问 , ( 对 )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 ( 就 )轻 视 他 , ( 认 为 )不 值 得 向 他 问 , ( 对 ) 同 自 己 水 平 相 同 的 人 ,抱 着嬉戏的态度而不敬重他 , 不 甘 愿 向 他 问 ,像 这 样 ,就 天 下 几 乎 没 有 可 以 问 的 人 了 。唉 !学习之 所 以 不 能 接 近 古 人 ,不 是 ( 正 ) 由 于 这 ( 原 因 )吗 ?圣 人 所 不 了 解 ( 的 事 物 ),普 通 的 人 不 一 定 也 不 了 解 ;普通的人所能做的 , 圣 人 不 一 定 能 做 。真 理 不 专 门 存 在 于 某 人 , 学 习 是 没 有 止 境 的 ,那么, “问 ”可 以 少 得 了 吗 ? 周 礼 ( 说 ) ,朝 堂 之 外 ( 要 )询问百姓( 对 朝 政 的 意 见 ), 国 家 的 大 事 还 问 到 平 民 。所以地位高的人可以问身份 低 的 人 ,道 德 才 能 高 的 人 可 以 问 道 德 才 能 低 的 人 ,老人可以问年轻的人 ,只 考 虑 道 德 学 问 方 面 的 成 就 罢 了 。 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请教为 耻 辱 ,孔 子 认 为 他 道 德 学 问 高 。古 人 把 “问 ”作 为 美 德 , 而并不认为它 是 可 耻 的 ,后 代 的 君 子 反 而 争 先 把 “问 ” 当 作耻 辱 ,那么古人所深深地( 感 到 )羞 耻 的 ( 事 ),后 代 人 却 做 着 而 不 以 为 耻 的 ( 就 ) 多了,可悲 啊 !25. C26. B27. B28. ( 1)龙泉既有藏经,又所处曲折隐秘,是隐士的隐居之地,又与清朝一类士大夫与人不触不背、处世既仕又隐的特点相合;(2)翠微山的松庄重正直,与隐于朝、居远山的士大夫形象相合。【 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不以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 名 ,动词,表明,说出。故 选C。2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B.不孤蟾,近人情也 意思是 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 ,这是说 翠微山 ,所以此处应补充 翠微山 。故 选 Bo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耻于名歹三山 之外 错误,文中说”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怨也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意思是 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 三山 而心怀怨恨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 ,可见是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不是 耻于名列 三山 之外 。故 选 Bo2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要想回答 极不忘龙泉” 尤不忘松” 的原因,需要到文中找出 龙泉 松 的特点。如倒数第二段 寺有藏经一份, 礼经以礼文佛, 不则野矣。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迟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这里既提到龙泉的功能, 有藏经一份” 礼经以礼文佛 ,同时又提到其地理特征,与其他地方 显露” 的特点相比, 龙泉迟焉 ,这是说龙泉地处曲折隐秘之地,是隐士的隐居之地,同时龙泉的这一特点和清朝那些处事圆通、既仕又隐的特点相合。如最后一段 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邓尉之松, 殆不知天地为何物; 翠微之松,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由此可知,翠微之松 肃 古 直 ,这与当时的一部分士大夫形象相合。参考译文: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上居住的地方。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她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 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翠 微 山 上 的 草 木 有 长 江 以 东 的 玉 兰 , 有 苹 婆 ,有 高 大 的 松 柏 ,各种鲜花随 风 摇 曳 ,芳 香 华 美 。山 上 的 石 头 都 黝 黑 光 润 ,并 有 花 纹 。命 名 为 翠 微 ,既 典 雅 又 合 乎 世 俗 口 味 , 不 以 偏 僻 俭 朴 而 名 一 生 志 向 。山 的 最 高 处 是 宝 珠 洞 , 山 脚 下 有 三 山 庵 。三 山 庵 有 什 么 ? 有三块巨石并排 耸 立 。 山 的 幽 深 处 有 泉 , 叫 “龙 泉 ” , 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 的 方 方 正 正 的 水 池 中 。泉 上 有 四 棵 松 ,松 皮 呈 白 色 ,都 有 百 尺 高 。松下 泉 上 有 一 座 寺 庙 ,名 为 龙 泉 寺 。 名 与 京 师 宣 武 城 南 面 的 寺 庙 相 同 , 它并 不 回 避 这 样 的 相 同 。龙 泉 寺 藏 经 ,礼 拜 藏 经 ,以 示 礼 拜 由 文 字 组 成 的 佛 ,不 然 就 属 于 粗 俗 了 。寺 外 有 刻 石 ,言 辞 清 雅 中 和 ,是 康 熙 朝 文 人 歌 功 颂 德 的 褒 语 。 翠微山八九 座 寺 , 为 何 要 特 别 说 龙 泉 ?龙 泉 所 处 曲 折 隐 秘 。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 露 ,无 所 隐 避 ,倘 若 没 有 龙 泉 ,就 不 能 成 为 隐 士 的 隐 居 胜 地 。我 绝 对 忘 不 了 龙 泉 寺 。忘 不 了 龙 泉 寺 , 尤 其 忘 不 了 那 四 棵 松 。过去我曾经 游 览 苏 州 的 邓 尉 山 , 山 上 有 四 棵 古 松 ,松 树 形 态 下 卧 , 而神态却是飞扬 的 , 白 昼 之 中 四 棵 松 神 情 极 富 生 气 ,如 风 雨 雷 霆 ;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 。 一 生 所 见 的 松 树 最 独 特 最 难 忘 的 就 是 这 八 棵 松 。 邓 尉 山 的 松 树 舒 展 ,翠 微 山 的 松 树 庄 重 ;邓 尉 山 的 松 树 是 古 时 的 隐 逸 高 蹈 之 士 , 翠微山的松树 犹 如 古 代 守 正 不 阿 之 士 ;邓 尉 山 的 松 树 ,性 格 狂 放 不 羁 , 天地都敢藐视 ;翠 微 山 的 松 树 ,性 格 正 直 坚 定 , 天 地 赖 以 支 柱 ,缺 少 不 得 。29. C30. C31. D32. ( 1)君子广泛地学习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见识明达,行动不犯错误了。( 2)君 子 天 性 ( 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 ( 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3 3 . 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然后从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学 习 的 作 用 ( 弥补不足),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句意:劣马连走十天。 驾” ,用马拉车的路程,一天叫做一驾。故 选C。3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介词,从;介词,比。B.代词,它;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都是副词,就。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故 选Co3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学不可以已:学习不能够停止。排 除AB。金就砺则利:刀斧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排 除C。故 选D。3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 ) 博学 ,古今异义,广泛地学习; 日 ,每天; 参省 ,检查、省察; 知明 ,见识明达。( 2 ) 生 ,通 性 ,天性; 善 ,善于; 假 ,借助。3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首段为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文章开篇先提出中心论点 学不可以已” ;第二段,多方比喻,最后通过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提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的观点, 论述学习的意义: 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第三段,通过多方比喻,最后通过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的比喻,得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的结论,论述学习的作用( 弥补不足);第四段,通过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不积度步” 等的对比谈学习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以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的对比论证谈学习持之以恒的重要性;以 蚯蚓 和 螃蟹 对比谈学习专心致志的重要性。从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积累、坚持、专心)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参考译文:君 子 说 :学 习 是 不 可 以 停 止 的 。靛 青 是 从 蓝 草 里 提 取 的 ,可 是 比 蓝 草 的 颜 色 更 深 ;冰 是 水 凝 结 而 成 的 ,却 比 水 还 要 寒 冷 。 木 材 直 得 符 合 拉 直 的 墨 线 , 用 煤 的 工 艺 把 它 制 成 车 轮 ,那 么 木 材 的 弯 度 就 合 乎 圆 的 标 准 了 。 即 使 又 被 风 吹 日 晒 而 干 枯 了 , 木材也 不 会 再 挺 直 ,是 因 为 经 过 加 工 使 它 成 为 这 样 的 。所 以 木 材 用墨线量过再 经 辅 具 加 工 就 能 取 直 , 刀 斧 在 磨 刀 石 上 磨 过 就 能 变 得 锋 利 ,君子广博地 学 习 并 且 每 天 检 验 反 省 自 己 ,那 么 他 就 会 智 慧 明 达 而 且 行 为 没 有 过 失了。我 曾 经 整 天 思 索 ,却 不 如 片 刻 学 到 的 知 识 多 ;我 曾 经 踮 起 脚 远 望 ,却不如 登 到 高 处 看 得 广 阔 。登 到 高 处 招 手 ,胳 膊 没 有 加 长 , 可是别人在远处也 能 看 见 ;顺 着 风 呼 叫 ,声 音 没 有 变 得 洪 亮 , 可是听的人在远处也能听得 很 清 楚 。借 助 车 马 的 人 ,并 不 是 脚 走 得 快 ,却 可 以 达 到 千 里 之 外 ;借助 舟 船 的 人 ,并 不 善 于 游 泳 ,却 可 以 横 渡 江 河 。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 没 有 不 同 ,只 是 君 子 善 于 借 助 外 物 罢 了 。堆 积 土 石 成 了 高 山 ,风 雨 从 这 里 兴 起 ;汇 积 水 流 成 为 深 渊 ,蛟龙从这儿产 生 ; 积 累 善 行 养 成 高 尚 的 道 德 ,精 神 得 到 提 升 ,圣 人 的 心 境 由 此 具 备 。所 以 不 积 累 一 步 半 步 的 行 程 ,就 没 有 办 法 达 到 千 里 之 远 ;不积累细小的流 水 ,就 没 有 办 法 汇 成 江 河 大 海 。骏 马 一 跨 跃 ,也 不 足 十 步 远 ;劣马连走 十 天 ,它 的 成 功 在 于 不 停 止 。如 果 刻 几 下 就 停 下 来 了 ,那么腐朽的木头 也 刻 不 断 。如 果 不 停 地 刻 下 去 ,那 么 金 石 也 能 雕 刻 成 功 。蚯蚓没有锐利 的 爪 子 和 牙 齿 ,强 健 的 筋 骨 ,却 能 向 上 吃 到 泥 土 , 向下喝到地下的泉水 ,这 是 由 于 它 用 心 专 一 。螃 蟹 有 六 条 腿 , 两 个 蟹 钳 ,但 是 没 有 蛇 、鳗的 洞 穴 它 就 无 处 藏 身 ,这 是 因 为 它 用 心 浮 躁 。34. A35. C36. B37. D3 8 .在 朝中做官,没有能如愿。3 9 . 因在朝为官,被职位牵绊,没有去滕王阁游览;因取便道走的是海路,所以没去成;在御史中丞王公前来查看江南西道时,下令大小事宜 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而自己的治所安定顺遂, 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错失时机,未能等滕王阁游览。【 解析】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疾:快。句意为:贪图走便道更快些,走了海路。故 选Ao3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以:介词,因为/ 连词,在;B. 之:代词,代指前文所说以前不便于做以及愿意去做却没有做成的事/助词,的;C.于:介词,在/ 介词,在;D. 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 啊7兼词,于此,在这里。故 选Co3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B. 安:怎么。句意为:又怎么能舍掉自己要做的事来劳顿馆人?故 选Bo3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D.”表达了作者人到老年,在为王公作赋之余,随王公尽情游览滕王阁的快乐之情 错。末尾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意思是 那江山的美景,登高望远的快乐,即使我老了,如果能够和王公一起游览,还可以为王公作赋 ,可见作者并未尽情游览滕王阁,表达的是作者满腔的不尽之意,并不是选项所说“ 表达了作者人到老年,在为王公作赋之余,随王公尽情游览滕王阁的快乐之情 。故 选Do3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本句中 系官” ,指被官职束缚,即做官; 系官于朝 ,状语后置,即 于朝系官” ,指在朝廷中任职; 遂 ,顺着,合乎,实现; 愿莫之遂 ,宾语前置,即 莫遂愿 ,未能实现这个愿望。3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 而滕王阁独为第一, 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 。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得出 因在朝为官,被职位牵绊,没有去滕王阁游览” ;根据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 概括出 被贬揭阳时,因贪图捷便,取便道走的是海路,所以没去成滕王阁” ;根据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 、江、饶 、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 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概括出 在御史中丞王公前来查看江南西道时,下令大小事宜公至之日,皆罢行之,而自己的治所安定顺遂, 无一事可假而行者,错失时机,未能等滕王阁游览” 。参考译文:我小时候就听说誉满江南的临观美景很多,而滕王阁独独排在第一位,有瑰丽、奇伟、绝妙、独特的称赞。等到看了三王所作的序、赋、记等,觉得文章写得很是壮美,更加想要去观赏细读,以便忘却自己的烦恼。在朝中做官,没有能如愿。元和十四年,因为上书发表意见,被贬官到潮州,贪图走便道更快些,走了海路,未能途经南昌去观赏滕王阁。这个冬天,因为天子进大号,施恩于潮州区内,让我移职到了袁州,袁州对南昌来说是隶属都邑, 我窃自欣喜庆幸,自认为应能够亲自进见太府,受其下执事的约束,在没有公事回去后,如能到滕王阁那儿去,该能一饱眼福,了却心愿了。到袁州后的七月里,诏命让中书舍人太原的王公做 御 史 中 丞 ,前 来 视 察 江 南 西 道 ;洪 、 江 、饶 、虔 、 吉 、信 、抚 、 袁八州 都 属 于 治 理 范 围 。八 州 的 人 ,这 以 前 不 便 于 做 以 及 愿 意 去 做 却 没 有 做成 的 事 ,在 王 公 到 达 那 天 ,全 都 停 止 进 行 。 大 的 事 情 通 过 使 者 告 知 , 小的 事 情 立 刻 就 改 变 了 。过 了 一 些 时 日 , 百 姓 有 美 好 的 品 德 , 然而您在很远 的 地 方 游 山 玩 水 。我 虽 然 想 提 出 意 见 ,讨 论 其 中 利 害 ,在幕下听候命令 ,可 是 我 们 州 却 没 有 一 件 事 可 以 用 来 作 借 口 出 行 的 , 又怎么能舍掉自己 要 做 的 事 来 劳 顿 馆 人 ?这 样 , 又 没 有 理 由 可 以 去 滕 王 阁 了 。这 一 年 九 月 ,百 姓 、 官 吏 关 系 和 谐 ,王 公 和 监 军 在 滕 王 阁 设 宴 , 文 官 、武 将 、宾 客 、上 人 都 就 座 了 。酒 饮 到 一 半 ,都 说 : “ 这 房 子 再 不 修 理 ,就 要 坏 掉 了 。 以 前 王 公 您 在 这 地 方 做 事 ,正 好 整 修 翻 新 过 , 您所写的文章 ,还 写 在 壁 上 ,现 在 三 十 年 后 ,您 到 这 儿 来 任 父 母 官 ,恰 逢 周 年 整 月 ,您 又 来 这 儿 设 宴 ,您 怎 么 会 没 有 感 情 呢 ? ”王 公 答 应 道 : “ 好 吧 。 ” 于是 ,主 梁 、柱 子 、屋 梁 、椽 子 、 门板、 门 槛 有 腐 朽 、 发 黑 、 弯曲折断了的 ,盖 瓦 、级 砖 有 破 了 缺 了 的 ,红 白 浸 染 不 鲜 明 了 的 ,都 加 以 修 整 治 理 。不 比 前 人 奢 侈 ,但 也 没 有 荒 废 作 为 后 代 可 观 赏 的 美 景 。工 程 已 结 束 。王 公 和 大 家 一 起 喝 酒 相 庆 ,并 写 信 嘱 托 我 说 : “ 你一定替我 记 下 这 件 事 ! 我 虽 然 因 没 能 到 现 场 观 赏 而 感 叹 ,但还是很高兴能在这 件 事 上 留 名 。文 章 排 在 三 王 之 后 ,是 一 种 荣 耀 啊 !于 是 并 不 推 辞 , 而是 接 受 了 王 公 的 重 托 。那 江 山 的 美 景 ,登 高 望 远 的 快 乐 , 即 使 我 老 了 ,如 果 能 够 和 王 公 一 起 游 览 ,还 可 以 为 王 公 作 赋 。元 和 十 五 年 十 月 某 日 ,袁 州 刺 史 韩 愈 记 。40. D41. D42. A43. D44. 例如写泰山高峻,先用 其级七千有余 暗暗点出,然后借山顶俯视所见 半山居雾” 和在日观亭时“ 足下皆云漫 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解析】【 分析】4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当:处在。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排除。故 选Do4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于:介词,引出地点;介词,比。B. 其:代词,它的;副词,表推测,大概。C.之:代词,它;代词,这类。D.所:用在动词前,构成所字词组,的地方。故 选D。4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 日出后的景色 错,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故 选A。43.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农历的每月第一天 错,晦是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农历每月第一天。故 选D。4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景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其中 其级七千有余” 是说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侧面暗示泰山的高峻;而 半山居雾若带然 描写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是站在山顶俯视所见,侧面表现泰山高峻;第三段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描写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的图景,也是从山顶所见,侧面表现泰山的高峻。参 考 译 文 :泰 山 的 南 面 , 汶 水 向 西 流 ;它 的 北 面 , 济 水 向 东 流 。 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 汶 水 ,北 面 山 谷 的 水 都 流 入 济 水 。在 那 南 北 山 谷 分 界 的 地 方 ,是古长城 。最 高 处 的 日 观 峰 ,在 古 长 城 南 面 十 五 里 。我 在 乾 隆 三 十 九 年 十 二 月 ,从 京 城 冒 着 风 雪 启 程 ,经 过 齐 河 、长 清 两 县 ,穿 过 泰 山 西 北 面 的 山 谷 ,越 过 长 城 的 城 墙 , 到 了 泰 安 。这 月 丁 未 日 ,我同 知 府 朱 孝 纯 字 子 颍 的 从 南 面 的 山 脚 上 山 。 四 十 五 里 长 的 路 上 ,都是石头 砌 的 台 阶 , 有 七 千 多 级 。 泰 山 正 南 面 有 三 个 山 谷 。 ( 其 中 ) 中谷的水环 绕 泰 安 城 ,这 就 是 郦 道 元 书 中 所 说 的 环 水 。我起初沿着中间的山谷进山 ,走 了 一 小 半 段 ,越 过 中 岭 , 又 沿 着 西 面 的 山 谷 走 ,就 到 了 山 顶 。古时 候 登 泰 山 ,是 沿 着 东 面 的 山 谷 进 去 ,路 上 有 个 天 门 。这 东 边 的 山 谷 ,古 时 候 称 它 为 “天 门 溪 水 ”,我 没 有 到 过 那 里 。现 在 ( 我 ) 经过的中岭和 山 顶 ,有 山 崖 像 门 槛 一 样 横 在 路 上 的 ,人 们 都 叫 它 天 门 。一路上大雾弥 漫 、冰 冻 溜 滑 ,石 阶 几 乎 无 法 攀 登 。等 到 已 经 登 上 山 顶 , 只见青山上覆 盖 着 白 雪 , ( 雪 )光 照 亮 了 南 面 的 天 空 。远 望 夕 阳 映 照 着 泰 安 城 , 汶水 、徂 徒 山 就 像 是 一 幅 美 丽 的 山 水 画 ,停 留 在 半 山 腰 处 的 云 雾 , 又像是一 条 舞 动 的 飘 带 似 的 。戊 申 这 一 天 是 月 底 ,五 更 的 时 候 ,我 和 子 颍 坐 在 日 观 亭 里 ,等 待 日 出 。这 时 大 风 扬 起 的 积 雪 扑 面 打 来 。 日 观 亭 东 面 从 脚 底 往 下 一 片 云 雾 弥 漫 ,依 稀 可 见 云 中 几 十 个 白 色 的 像 骰 子 似 的 东 西 ,那 是 山 峰 。 天边的云彩形成 一 条 线 ( 呈 现 出 )奇 异 的 颜 色 ,一 会 儿 又 变 成 五 颜 六 色 的 。 太阳升上来 了 , 红 的 像 朱 砂 一 样 ,下 面 有 红 光 晃 动 摇 荡 着 托 着 它 。 有 人 说 ,这是东海。 回 头 看 日 观 峰 以 西 的 山 峰 ,有 的 被 日 光 照 到 ,有 的 没 照 到 ,或红或 白 ,颜 色 错 杂 ,都 像 弯 腰 曲 背 鞠 躬 致 敬 的 样 子 。日观亭西面有岱祠, 还 有 碧 霞 元 君 祠 ; 皇 帝 的 行 宫 在 碧 霞 元 君 祠 的 东 面 。这 一 天 , ( 还 )观 看 了 路 上 的 石 刻 ,都 是 从 唐 朝 显 庆 年 间 以 来 的 ,那些更 古 老 的 石 碑 都 已 经 模 糊 或 缺 失 了 。那 些 偏 僻 不 对 着 道 路 的 石 刻 ,都赶不上去看了 O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 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45. D46. A47. D48. A49. 逝者如斯 盈虚者如彼 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解析】4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曾: 用来加强语气, 常与 不 连用, 可译为 连都 。 亦可译为 竟 。句子翻译为: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 时时刻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故 选Do4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 之” 均为助词,的。B.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 在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施动者,可译为 被 。C. 然:形容词词尾,可译为 . . . . . . 的样子 ;指示代词,这样。D.乎:语气词,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可译为 吗 ;介词,相当于 于 , 在。故 选Ao4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句子中: 渔樵 ,作动词,捕鱼砍柴; 侣 、 友 ,名词移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句子可以翻译为: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与麋鹿为友。故 选Do4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A.”介绍游赤壁的缘由” 表达了纵是面对美景也要脱离它而升仙的愿望均错。原文只是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并没有介绍游赤壁的缘由。文章第一段写置身于赤壁美景之中,诗人油然而生 遗世 羽化 飘飘欲仙之感,不是 表达了纵是面对美景也要脱离它而升仙的愿望” 。故 选A。4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第一、二空抓住 表现 水与月 时刻在变这一层面意思的句子 这一关键信息,很容易找出课文原句 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 。第三、四空抓住关键信息 表现 水与月 其实终究没变这一层面意思的句子” 这一关键信息,很容易找出课文原句” 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作答时要注意 逝 斯 盈虚 卒 等字词的书写。参考译文:壬 戌 年 秋 天 ,七 月 十 六 日 ,我 与 友 人 在 赤 壁 下 泛 舟 游 玩 。清 风 阵 阵 拂 来 ,水 面 波 澜 不 起 。举 起 酒 杯 向 同 伴 劝 酒 ,吟 诵 明月中 窈窕”这 一 章 。不 一 会 儿 , 明 月 从 东 山 后 升 起 ,在 斗 宿 与 牛 宿 之 间 缓 步 徐 行 。 白茫茫的雾 气 横 贯 江 面 ,水 光 连 着 天 际 。放 纵 一 片 苇 叶 似 的 小 船 随 意 漂 浮 ,越过茫 茫 的 江 面 。浩 浩 淼 淼 好 像 乘 风 凌 空 而 行 , 并 不 知 道 到 哪 里 才 会 停 栖 ,飘 飘 摇 摇 好 像 要 离 开 尘 世 飘 飞 而 起 ,羽 化 成 仙 进 入 仙 境 。在 这 时 喝 酒 喝 得 非 常 高 兴 ,敲 着 船 边 唱 起 歌 来 。歌 中 唱 道 : “ 桂木船棹啊 香 兰 船 桨 ,击 打 着 月 光 下 的 清 波 ,在 泛 着 月 光 的 水 面 逆 流 而 上 。 我的情 思 啊 悠 远 茫 茫 ,眺 望 美 人 啊 ,却 在 天 的 另 一 方 。”有 会 吹 洞 箫 的 客 人 ,配 着 节 奏 为 歌 声 伴 和 ,洞 箫 的 声 音 呜 呜 咽 咽 :有 如 哀 怨 有 如 思 慕 ,既像啜 泣 也 像 倾 诉 ,余 音 在 江 上 回 荡 ,像 细 丝 一 样 连 续 不 断 。 能使深谷中的蛟 龙 为 之 起 舞 ,能 使 孤 舟 上 的 寡 妇 为 之 饮 泣 。我 的 神 色 也 愁 惨 起 来 , 整 好 衣 襟 坐 端 正 , 向 客 人 问 道 : “箫声为什么这样 哀 怨 呢 ? 客 人 回 答 : “ 月 明 星 稀 , 乌 鹊 南 飞 ,这不是曹公孟德的 诗 么 ?这 里 向 西 可 以 望 到 夏 口 , 向 东 可 以 望 到 武 昌 , 山河接壤连绵不绝 ,目力所及,一 片 郁 郁 苍 苍 。这 不 正 是 曹 孟 德 被 周 瑜 所 围 困 的 地 方 么 ?当 初 他 攻 陷 荆 州 ,夺 得 江 陵 , 沿 长 江 顺 流 东 下 ,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 千 里 ,旗 子 将 天 空 全 都 蔽 住 , 面 对 大 江 斟 酒 ,横 执 长 矛 吟 诗 , 本来是当 世 的 一 位 英 雄 人 物 , 然 而 现 在 又 在 哪 里 呢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捕 鱼 砍 柴 , 以 鱼 虾 为 侣 , 以 麋 鹿 为 友 ,在 江 上 驾 着 这 一 叶 小 舟 ,举起杯盏 相 互 敬 酒 ,如 同 蜉 螃 置 身 于 广 阔 的 天 地 中 ,像 沧 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 小 。唉 ,哀 叹 我 们 的 一 生 只 是 短 暂 的 片 刻 ,不 由 羡 慕 长 江 的 没 有 穷 尽 。想 要 携 同 仙 人 携 手 遨 游 各 她 , 与 明 月 相 拥 而 永 存 世 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 实 现 ,只 得 将 憾 恨 化 为 箫 音 ,托 寄 在 悲 凉 的 秋 风 中 罢 了 。 ”我 问 道 : “ 你 可 也 知 道 这 水 与 月 ?时 间 流 逝 就 像 这 水 ,其实并没有真正逝 去 ;时 圆 时 缺 的 就 像 这 月 ,终 究 没 有 增 减 。 可 见 ,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 来 ,那 么 天 地 间 万 事 万 物 时 刻 在 变 动 ,连 一 眨 眼 的 工 夫 都 不 停 止 ;而从 事 物 不 变 的 一 面 看 来 ,万 物 同 我 们 来 说 都 是 永 恒 的 , 又有什么可羡慕的 呢 ?何 况 天 地 之 间 ,万 物 各 有 主 宰 者 , 若 不 是 自 己 应 该 拥 有 的 , 即使一 分 一 毫 也 不 能 求 取 。只 有 江 上 的 清 风 , 以 及 山 间 的 明 月 ,听到便成了声 音 ,进 入 眼 帘 便 绘 出 形 色 ,取 得 这 些 不 会 有 人 禁 止 ,感受这些也不会有 竭 尽 的 忧 虑 。这 是 大 自 然 恩 赐 的 没 有 穷 尽 的 宝 藏 ,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 ”客 人 高 兴 地 笑 了 ,洗 净 酒 杯 重 新 斟 酒 。菜 肴 果 品 都 已 吃 完 ,杯子盘子杂乱 一 片 。 大 家 互 相 枕 着 垫 着 睡 在 船 上 , 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