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泸县第四十八综合学校 网络教研及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2016-2017 学年 第二轮学习)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做好 2015 年“国培计划”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 (川教函2015527 号) 和 四川省“国培计划”项目执行办公室关于 2015 年“国培计划” 中西部项目和幼师国培项目若干事宜的通知 (省培办201511 号) 精神,泸县“国培计(2015)”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 4 月份正式启动,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现代教育的需要,加快教师培训工作现代化的步伐,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全面提升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校接上级安排,开展了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学科线上线下研修培训。现在就将我校本学年的网络校本研修工作作如下总结: 一、 基本情况。 本次 2016 年 “国培计划” 教师远程培训项目, 本校涉及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 3 学科共 34 位参训教师,本校老师共计 21 位,其中原来有一位老师调离,但同时新增加一位本校新老师替代。外校老师 13 人,其中石桥元通小学 6 人,宝藏学校 3 人,奇峰镇曹市杨娣学校 2 人,玄滩小学、玉河小学各 1 人。小学语文 14 人,小学数学 11人,小学英语 9 人。尽管跨校老师占比较大,管理起来相对较为困难,但是在县级及相关学校的领的大力支持下,全体 34 位老师都按时按质完成了第二阶段的研修任务。 二、 领导重视,为网络校本研修工作保驾护航。 领导非常重视网络校本研修工作,我们成立了校长陈春杰任组长、教务主任叶长江、教务处副主任杨潘为成员的网络校本研修领导小组。这样强烈的信号,把网络校本研修工作推倒一个高位。学校加强了对网络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网络研修有时间、有内容、有记录、有图片、有安排。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学习教师有笔记有反思,自主学习有记录、每月有教学总结的流程模式。 三、 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 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许多帮助教师成长的书籍,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各式各样的方案、办法,把研修提升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三、明确责任,规范管理,落实到位。 1为保证远程培训学习的上线率、学习时数、合格率、优秀率圆满达标,学校领导每周都要过问本校教师远程培训具体情况,严格督促学员参加好远程培训。 2、立足实际,实践创新,努力为没有上网学习条件的学员提供学习场所、设备、时间等保障措施和网络技术支持。 3、学校规范列出各个项目、各个阶段的培训清单,对远程培训学员和辅导教师进行严格管理、督促、检查到位。 4、学校务必每星期四督促辅导教师进行学情检查,学校汇总后下星期五例会进行全校通报,对学员的学习情况监控到位。 5、每位教师务必积极参加上网远程学习,确保其上线率、学习时数和作业完成质量全面达标。 四、齐心协力,确保“国培计划”实施质量全面达标。 在第二轮培训过程中,相比较第一次培训老师,工作相对较为容易一些,各环节、流程老师们都还记得,但作为校级管理员工作依然认真负责,随时关注本校所辖 34 位老师的学情,多次通过 QQ 群鼓舞学员士气,并且每周在群里分享学情分析,并时时电话或者 QQ 催促,对懒、拖、散的学员在群里提示,提醒他们按时上网完成任务,积极参训研讨交流,做到有“学”、有“做”、有“评”、有“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各位领导和所有学员的共同努力下,34 位老师培训合格率高达100%,其中满分学员 24 人,约占总人数的 71%,其余 10 人均为 90 分及以上, 向上推选校级优秀资源 4 个; 学员学习率 100%, 合格率 100%。 为了使网络校本研修工作真正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我们必须继续以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着眼于教师适应现代教育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不断开发学校校本研修内容、创建校本研修的新形式,把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对以后的校本研修,我们将提出如下理念:研修规格上追求“教师即研究者”充分利用教师现有经验,改进而不是改造教师及其教学行为。对网络校本研修我们还要确定如下原则:持续性,即终身教育;针对性,即按需施训;主体性,即主动参与;合作性,即校内外的合作与交流;一致性,即教师个体发展与学校发展的统一。 泸县石桥镇石桥中心小学校 校级管理员 2016 年 12 月 29 日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